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蕨根淀粉颗粒形貌与糊化黏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淀粉和红薯淀粉为对照,研究了蕨根淀粉的颗粒形貌及糊化黏度特性。蕨根淀粉颗粒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棒状,颗粒表面光滑。颗粒大小差异较大,粒径为5~31μm。蕨根淀粉颗粒具有可见偏光十字,偏光十字位于颗粒一端,呈"Ⅹ"。蕨根淀粉的起糊温度明显低于红薯淀粉,与马铃薯淀粉相当。蕨根淀粉糊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较高的回生值,适宜加工粉丝类产品。蔗糖、NaCl、碱面和明矾的添加及pH值对蕨根淀粉糊化特性有影响。蔗糖使蕨根淀粉糊黏度增大;NaCl可提高蕨根淀粉糊的热稳定性,延缓体系老化;碱面、明矾的添加使蕨根淀粉糊的热稳定性下降;蕨根淀粉糊耐酸性差,在酸性条件下,蕨根淀粉发生明显水解作用,体系黏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小麦淀粉颗粒大小和糊化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探讨了小麦淀粉颗粒A型和B型直径的大小及颗粒形态对其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A型淀粉颗粒直径越大,B型淀粉颗粒直径则越小;A型淀粉颗粒直径越大,淀粉则越难糊化;B型淀粉颗粒直径越大,淀粉则越易糊化;热力学参数顶点温度与热焓值间存在较大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浓度的板栗淀粉悬浮液进行高静压处理,探究不同压力条件处理对淀粉颗粒形态及糊化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快速粘度测定仪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静压处理前后板栗淀粉颗粒形态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压力的增大,部分颗粒偏光十字消失,但是颗粒结构保持完整;同时高静压处理使得板栗淀粉峰值粘度增加和成糊温度降低,压力越大,峰值粘度的增加越显著,表明板栗淀粉颗粒结构发生了变化;在10%~30%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被包裹在内部的板栗淀粉相对于外部的淀粉越不易糊化。实验表明,高静压对于板栗淀粉的颗粒形态和淀粉糊化特性都有显著影响。高静压处理能够破坏板栗淀粉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蕨根淀粉糊化温度测定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偏光显微镜、DSC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蕨根淀粉糊化温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蕨根淀粉具有明显的偏光性,多数呈黑十字,少数呈“×”形.用偏光显微镜测得蕨淀粉的糊化温度为57~64~74 ℃,稍高于土豆淀粉,明显低于玉米淀粉.DSC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得蕨根淀粉的糊化温度为57.50~65.54~70.30 ℃,ΔT为12.8 ℃,ΔH为9.65 J/g.采用偏光显微镜法测定不同添加物对蕨根淀粉糊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食用明胶、氯化钠使糊化温度升高,氯化钙降低了最终糊化温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经普鲁兰酶酶解脱支,短直链淀粉重结晶制取淀粉纳米颗粒(SNPs)。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动态流变仪,探究了不同浓度SNPs在甘油、山梨糖醇、葡萄糖水溶液中的热特性、回生特性以及流变特性的变化规律。DSC测试表明,添加山梨糖醇、葡萄糖和甘油溶液(其与水比例为1:1)后,SNPs的起始糊化温度分别增加了10.85℃、10.96℃和15.02℃,SNPs的终止糊化温度分别增加了9.29℃、9.17℃、12.40℃。回生结果表明,增塑剂会抑制SNPs的回生。随着浓度增加,SNPs在增塑剂体系中储能模量明显增加,且损耗模量大于储能模量,凝胶性增强。20%SNPs在山梨糖醇溶液和甘油溶液中的储能模量是10 Pa·s左右,而在葡萄糖溶液中大于1000 Pa·s,在葡萄糖溶液中损耗模量在100~500 Pa·s,说明SNPs葡萄糖水溶液具有更强的凝胶性。本文为SNPs在不同增塑剂中制备可降解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pH对蕨根淀粉加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蕨[Pteridium Squilinum]作为原材料,用水磨法提取蕨根淀粉作为试验对象。研究pH值对蕨根淀粉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碱使溶解度和膨胀度提高,糊化温度降低;pH值对黏度的影响呈现强酸使黏度下降,强碱使黏度上升的趋势;pH值升高,蕨根淀粉糊的透光率增大;酸性条件下冻融稳定性变差,在pH=3.0时,糊黏度小,失去冻融稳定性,而碱性条件下影响不明显;不同pH值表现出强酸、强碱时凝沉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食品工业科技》2008,(01):107-110
利用蕨[Pteridium aquilinum]作为原材料,用水磨法提取蕨根淀粉,研究了糖类对蕨根淀粉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糖的加入使淀粉的糊化温度升高;葡萄糖和蔗糖使淀粉糊的粘度值上升;蔗糖和葡萄糖能使透光率增加;糖能使冻融稳定性和糊凝沉性提高,析出清液减少;蕨根淀粉糊贮藏过程中会发生老化现象,加入蔗糖和葡萄糖,在72h内粘度变化减缓,浓度达20%时,对老化的抑制效果明显;葡萄糖和蔗糖72h内对糊透光率的减小有极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验研究了蕨根淀粉糊的特性。结果表明:蕨根淀粉糊的黏度为6.387mPa·s,是马铃薯的0.93倍,是玉米淀粉的1.5倍。蕨根淀粉糊是长糊,黏韧性好;淀粉糊在33℃室温下的透光率为16.47%;蕨根淀粉只经1次冻融,就有水分析出,它的冻融稳定性较马铃薯淀粉差,但明显优于玉米淀粉;蕨根淀粉凝沉稳定性为52h内析出清液53.3%;蕨根淀粉凝胶稠度为120.75,说明凝胶为软胶凝度;蕨根淀粉热处理后糊化困难,淀粉糊凝沉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9.
实验研究了蕨根淀粉糊的老化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蕨根淀粉糊静置贮藏过程中会发生老化现象,在4℃下老化比常温下快;常温下贮藏蕨根淀粉比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粘度变化稍大,4℃下贮藏24h内蕨根淀粉糊比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糊的粘度变化小,但24h后稀化比马铃薯快;不同浓度蕨根淀粉糊的老化现象有一些差别;加入蔗糖和葡萄糖能减弱粘度变化趋势,葡萄糖和蔗糖对透光率的减小有一定的阻止能力,浓度达20%时效果明显;pH和盐类也对老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抗性淀粉糊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技术(DSC)对不同原淀粉及各抗性淀粉样品的糊化温度及热焓值进行了测试.DSC扫描曲线表明:抗性淀粉的DSC吸热曲线完全不同于原淀粉的吸热曲线,原淀粉只在70℃左右有一个较小的吸热峰,而抗性淀粉在150℃左右有一个较大的吸热峰,热焓值在30J/g左右;由不同来源淀粉制成的抗性淀粉样品之间其糊化特性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1.
以新鲜蕨根为原料,采用石灰水浸泡工艺提取蕨根淀粉,测定其透明度、老化度、溶解度、膨胀度、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并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蕨根淀粉的膨胀度、抗老化性较差,溶解度、透明度均较好,直链淀粉含量较少,作为一种新的淀粉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小米淀粉与玉米淀粉糊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小米淀粉和玉米淀粉糊性质进行较详细比较研究,包括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膨胀力、酸解、酶解,和介质对糊粘度性质影响。结果表明,小米淀粉与玉米淀粉相比,糊的凝胶稳定性好、持水力强、膨胀力高、糊化温度高、热焓变值大、但透明度较差、冻融稳定性不佳、热稳定性差;且氯化钠及糖溶液对小米淀粉糊粘度性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蕨根抗性淀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压热法制备蕨根抗性淀粉的过程中,淀粉乳质量分数、压热温度、pH、压热时间和老化时间对蕨根抗性淀粉质量分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得出淀粉乳质量分数、pH、压热时间对蕨根抗性淀粉质量分数的影响大小次序为:淀粉乳质量分数>pH>压热时间.压热法制备蕨根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质量分数28.7%,pH7.8,121℃压热处理38 min,4℃老化24 h,得到的蕨根抗性淀粉质量分数为10.94%.  相似文献   

14.
以蕨根淀粉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低温重结晶法和凝胶色谱分析对蕨根淀粉的分级和纯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正丁醇重结晶法重结晶8次和5次,可以得到高纯度的蕨根直链和支链淀粉。蕨根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与碘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640 nm和547 nm,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蓝值分别为0.91和0.13,均处于相应的分布范围,表明纯化后蕨根直链和支链淀粉的纯度高。蕨根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分子质量范围均小于玉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蕨根淀粉含直链淀粉为25.38%,高于玉米淀粉的20.33%。  相似文献   

15.
黄原胶对莲藕淀粉糊化性质及流变与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亲水性胶体对淀粉性质的影响,将不同比例的黄原胶添加到莲藕淀粉中,研究两者复配后莲藕淀粉的糊化、流变、质构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黄原胶提高了淀粉糊终值黏度、糊化峰值时间并降低淀粉的崩解值和回生值,复配体系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抗老化性。添加不同比例的黄原胶使莲藕淀粉糊的剪切应力不同程度降低,稠度系数K增大,流体指数n降低,加入黄原胶后的淀粉糊仍为假塑性流体,但是具有更好的增稠作用;加入黄原胶提高了淀粉的贮能模量、损耗模量,降低了损耗角正切值tanδ,体系的黏弹性和稳定性增强,其中莲藕淀粉与黄原胶配比为8.0∶2.0(g/g)的复配体系增稠效果、黏弹性、稳定性最好。复配体系的硬度、内聚性、黏着性、咀嚼性降低,弹性略有增大,添加黄原胶形成的凝胶质地更柔软。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添加黄原胶后淀粉内部形成更加均匀稳定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不同添加剂对蕨根淀粉凝沉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沉特性是淀粉的重要性质,研究氯化钠、蔗糖、柠檬酸、明矾、海藻酸钠、单甘脂对蕨根淀粉凝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添加剂对蕨根淀粉糊的凝沉性有改善作用;单甘脂、海藻酸钠、蔗糖对蕨根淀粉糊的凝沉性影响较显著;明矾添加一段时间后对其影响比较显著;氯化钠、柠檬酸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板栗贮藏前后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9个板栗产区的12个主栽品种为试材,测定贮藏前后不同品种板栗淀粉的糊化特性及直链淀粉含量,比较不同品种板栗贮藏前后淀粉糊化特性的差异,探讨板栗淀粉糊化特性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贮藏前后,各品种糊化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稀懈值和峰值时间在贮藏后降低;回冷值显著上升58.5~861 cp;最终粘度和糊化温度变化趋势与品种有关:小紫油栗、叶里藏、粘底板Q022、青扎的最终黏度,大板红、泰栗一号、小紫油栗、SQ022、六合中熟的糊化温度升高,而其他品种的最终黏度和糊化温度呈下降趋势.贮藏后,不同品种各RVA谱特征值的各变异系数(除糊化温度)均降低,各品种间差异程度缩小.贮藏前,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在17.21%~32.78%之间;贮藏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0.18%~10.41%.相关分析表明,贮藏前后,直链淀粉含量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呈负相关,而与回冷值、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呈正相关.板栗淀粉的糊化特性与直链淀粉含量密切相关,不同品种间的差异主要由品种自身的遗传特性决定.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和淀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筋力不同的小麦粉为材料,利用分离重组方法,在保持小麦粉其他成分不变的情况下,组成不同面筋蛋白和淀粉含量的配粉,研究面筋蛋白和淀粉添加量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面筋蛋白添加量的增加,3种筋力小麦粉配粉的面团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均呈升高趋势,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回生值等总体呈下降趋势。小麦粉添加淀粉后,面团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回生值等总体呈升高趋势。面筋蛋白和淀粉对小麦面团吸水率和面粉糊化温度的影响均较小。不同筋力小麦粉配粉各品质指标总体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