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响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两型一化"变电站的号召,对常德市黄土店110 k V变电站进行了优化设计。110 k 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GIS设备,取消110 k V出线侧及主变110 k V进线侧的隔离开关,采用充分利用出线间隔内纵向空间的双层出线模式;35/10 k V配电装置均采用新型气体绝缘开关柜。此方案与常规设计方案对比可知,本方案中变电站的占地面积比常规方案节约68%,使变电站的布置更加紧凑。  相似文献   

2.
为了响应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模块化建设、机械化施工"的建设要求,基于变电站站址自身的特点,主要通过对总平面布置和配电装置进行改进,对常宁某110 kV变电站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与常规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变电站经优化后,其占地面积为常规方案面积的32%;站内建筑面积为0 m~2,较常规方案减少了551 m~2;优化后变电站的动态总投资较常规方案减少了434.95万元,为常规方案的81%。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变电站直流系统的组成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对当前一些直流系统蓄电地、充电电源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讨论,最后针对各个问题提出优化目标及优化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4.
以十堰220kV变电站工程110kV侧出线间隔为对象,分析了空气绝缘设备和SF6绝缘母线优化布置下的电场分布情况。根据电磁计算原理,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电场计算模型;通过有效的模型简化,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减少了计算成本。结果表明,与变电站典型设计A-2方案相比,该优化布置方案在纵向尺寸缩减37.5%的情况下,电场强度峰值上升了8.6%,平均电场强度下降了14.7%,符合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5.
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户内变电站主变压室内的温度场、速度场和声场进行了综合建模分析,由此提出了根据仿真结果来评价户内变电站通风和降噪效果的方法.以南昌市豫章110kV变电站为例,仿真未改造前的变电站运行工况,将仿真分析得到的温度值和声压值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得到了该变电站通风和降噪未达标的结论.对该变电站的通风和降噪进行了综合模拟优化,并提出了优化改造方案.按该方案实施优化改造后,豫章变电站的实测温度和噪声值基本达到了预定的各项评价指标.此外,提出了旨在进一步降低夜间噪声排放的变电站夜间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家不断加大对电力行业的投资,在我国变电站的土建设计中有很多的要点,并且在不断的完善中有很多需要优化的地方,本篇文章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变电站的相关的主要工程建设设计中的三个阶段进行了总结,并且在该设计的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对其中的策略进行相关的研究,希望为变电站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提供有利借鉴。  相似文献   

7.
大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和功能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有效提高变电站经济运行水平,对全分布开放式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作了介绍和分析,并通过论述变电站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监控功能及特点,对我国大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和功能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8.
针对变电站常规电压/无功综控的不足,本文借助智能控制技术处理复杂对象的优势,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能力,研究将模糊逻辑控制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优化控优化方案,仿真分析表明了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化保护设备的成熟及广泛应用,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成熟应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已被电力系统用户接受使用,本文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及结构模式进行了分析。另外指出了在变电站的信号传输上面还是有不少弊端和缺陷,提出了一些观点以优化变电站综自系统的信号传输。  相似文献   

10.
无人值班变电站拉开了国内变电站变革的序幕,本文在分析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特点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指出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的问题,并且提出一些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城市供水管网优化设计两步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改善城市供水管网的设计方案,从经济性和可靠性角度出发,应用数学建模与最优化理论,对城市供水管网优化设计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两步优化的思想,即首先进行供水管网拓扑结构优化,然后进行管径组合方案优化.供水管网拓扑结构优化以单位流量年计算费用作为管段的权值,采用改进的狄克斯特拉算法进行求解,管径组合方案优化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分别编制相应计算程序,对某一管网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由该方法产生的优化设计方案在经济性、水力性和可靠性方面均好于传统设计方案,同时两步优化的解无论在收敛速度方面还是在解的优化效果方面都要好于单纯应用遗传算法所求得的解.  相似文献   

12.
基于杂交算法的机翼结构布局优化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决机翼结构布局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同时进行拓扑优化、形状优化及几何尺寸优化的杂交优化算法。对拓扑设计变量和形状设计变量采用混合编码方式构造染色体结构,利用MSC/NASTRAN实现尺寸优化,并将其结果作为布局遗传操作的依据,利用混合编码遗传算法进行布局优化。为了加快收敛进程,利用专家知识的启发性功能对布局设计区域进行了有效缩减,以产生符合工程实际要求的布局形式。通过对大展弦比机翼结构的布局优化设计计算,表明文中所提结构布局优化方法减重效果明显,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目前城市群公路网布局提供一种最优的计算方法.方法以公路网重要度为目标函数,以资金投入为固定值作约束条件,以节点连通值为设计变量,提出了连续值优化计算,合理进行公路建设和维护.结果建立了城市群公路网优化布局模型;采用VB语言开发了求解公路网优化布局的公路网重要度模型的梯形算法主程序;通过实例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结论城市群公路网布局的计算方法尤其适合求解大规模公路网优化问题,解决常规算法难以应用于大规模网络优化问题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污水管网平面布局,完善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解决城市污水无序排放问题,实现排水管网建设投资效益最佳化.方法采用枚举法将排水管网有向图的所有可能的形式列举出来,确保最优化方案在计算筛选之列,通过管网建模,对所有的布置形式先从坡度方面进行筛选,保留少量优秀的布局形式进行下一步计算,释放本用于存储其他不佳方案的数据的动态数组,对所有保留的布局形式同样采用枚举法进行参数优化,确保布局优化和参数优化同时达到全局最优.根据小区域全部枚举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照验证.结果采用坡度筛选法减少数据处理量,计算结果可靠,使得枚举法采用普通的PC就能顺利完成,同时排水管网实现全局优化.结论坡度筛选枚举法实现了污水管网平面布局优化,在有效排水的基础上最大可能地减少投资,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15.
航空发动机卡箍与管路具有装配约束关系,其布置位置对管路走向和振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灰狼算法(Gray Wolf Optimization, GWO)的发动机卡箍位置调整优化方法。该方法在已有管路?卡箍几何布局方案基础上,以调节管路?卡箍固有频率避过共振为主要优化目标,以管路避障、管路?卡箍满足装配约束等为约束条件,应用改进GWO算法对卡箍位置进行二次优化调整。为了不影响管路几何布局方案,建立基于管路投影线的卡箍位置优化空间。为提高计算效率,建立反映卡箍位置和管路固有频率的Kriging模型,代替耗时的有限元计算程序。为提高GWO的搜索性能,提出改进收敛因子的GWO算法。所提方法可在保证管路几何布局微调的前提下,对卡箍位置进行优化,且可保证管路与卡箍满足装配约束关系。最后通过测试函数算例和卡箍布置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框架结构的阻尼器智能化布置,结合减震设计原理和智能算法,采用双目标优化算法和生成对抗网络算法分别进行阻尼器竖向和水平智能布置研究,并将该方法应用到两个框架结构减震设计工程案例中。在框架结构减震设计中,采用双目标优化算法进行阻尼器竖向布置,并与逐层逼近法、工程师设计和非减震设计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该优化算法得到的阻尼器竖向布置方案能有效降低层间位移角和楼层加速度,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在确定各楼层的阻尼器数量后,利用训练好的生成对抗网络生成模型,可快速、自动地选择和确定各楼层阻尼器的平面安装位置,生成的平面布置与工程师设计的平面布置在相似性差异度综合评价指标上小于临界值0.1,说明两者相似度较高,且有利于提高原结构的抗扭能力。将双目标优化算法与生成对抗网络相结合,不仅能满足框架结构的减震性能目标,而且可实现阻尼器布置方案的智能设计,提升减震工程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提高智能振动控制结构的减振效果,以最少的控制装置数目、最佳的位置实现控制.方法建立MRD结构的动力分析模型,推导出结构运动微分方程;对标准遗传算法经常出现未成熟收敛、振荡、随机性太大和迭代过程缓慢等缺点进行改善,提出了改进混合遗传算法;建立智能控制装置布局优化设计模型,使用改进混合遗传算法对8层MRD结构的控制装置的布局进行优化设计.结果优化后,MRD结构的相对加速度、速度、位移、层间剪力均有很大程度的降低.结论改进混合遗传算法对智能控制装置布局优化的结果比较理想.智能控制结构的各项地震反应均得到了更好地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高比转速离心泵的性能和解决多参数优化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量降维和智能算法的优化设计方法。变量降维过程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叶轮的18个设计变量对泵水力性能的影响,并选择其中8个具有高影响因子的变量作为最终的优化变量。优化过程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生成160组设计样本,以最大化设计工况效率作为目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优化结果经CFD验证:模型泵在设计工况点效率提高了3.02%,高效运行区得到了拓宽;相比于原始叶轮,优化后叶轮内湍动能分布得到了改善,不稳定流动结构减少。该方法对高比转速离心泵的设计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上行高峰交通条件,分析电梯交通系统的性能指标,建立了高层建筑电梯群组分区运行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提出了采用双层规划模型及遗传算法求解一类特定的多目标问题的新方法.方法通过权向量整体优化以获取目标函数的最优值,进而获得科学合理的决策变量.结果克服了线性组合加权法中依据偏好确定权值的传统方法的缺点,同时对得到的最优解进行成本消耗分析,得出与建筑物特性相关的最终优化运行方案.结论该研究对高层建筑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及其电梯群控技术的实施提供重要依据.算例及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降低联合循环机组主厂房投资,研究实施了一种新的M701F4单轴联合循环机组的布置方案.通过分析常规布置方案所存在的问题,以某联合循环机组工程为依托,讨论了将联合循环机组的发电机露天布置,并为发电机增加防雨罩,发电机的日常检修维护采用半门式行车.同时,在保证发电机转子和凝汽器抽管检修的基础上,对主厂房的跨度和运转层标高均进行了合理优化.新布置方案在不影响机组性能和主厂房美观性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主厂房体积,节约了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