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二茂铁为起始原料合成了目前在国内外尚无报道的二茂铁-肽衍生物Boc-HN-Fca-Gly-Gly-Tyr-Arg-OMe,收率为83.5%。并以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以及核磁共振(1H NMR)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以二茂铁,取代胺为原料,经甲酰化、缩合反应,合成了七个具有大π共轭体系的二茂铁席夫碱有机金属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分析合成反应过程,优化反应条件,得出以碱性Al2O3为催化剂,在回流温度下,以二甲苯为溶剂,产物收率为59.1%。比较了不同的取代胺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得出胺的碱性越强,反应收率越高。所有化合物均由核磁共振(1HNMR)、紫外(UV)、质谱(MS)等表征了结构。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3.
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一直是有机金属化学、结构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二茂铁衍生物的性质、合成及其应用研究现状作了归纳和评述,重点介绍了它的电化学性能及在电化学修饰电极、电催化、电化学分子识别中的应用。并且简要的介绍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谷利军  张燕  王锐 《化工时刊》2012,26(8):29-30
以醋酸酐为关环剂及反应溶剂进行反应,合成了4个新型含二茂铁1,3,4-噁唑啉类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用红外、1H NMR及元素分析进行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5.
张燕  谷利军  王锐  段利平 《化学试剂》2011,(11):1039-1041
采用液相合成法,以DCC/HOBt作缩合试剂,合成了新型含二茂铁Statine化合物FcCO-NH-Val-Statine-Phe-Val-OMe,用IR、1HNMR、MALDI-TOF MS、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分析了其波谱数据,抑菌实验表明其在浓度为5×10-4mol/L时,对米曲霉抑制率为29.4%.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金属有机化合物二茂铁的性质及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7.
8.
二茂铁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二茂铁的合成方法分为化学合成法和电解合成法两大类。重点介绍了化学合成法 ,并将两类方法进行了比较 ,认为电解合成法是发展方向。对二茂铁的应用情况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9.
二茂铁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金属有机化合物二茂铁的性质及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五种类的含二茂铁基缩氨基硫脲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产品进行了分析,与理论值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1.
赵伟 《广东化工》2011,(8):97+72-97,72
介绍了合成对氨基苯酚的主要工艺路线,并对工艺的优缺点作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2.
以聚三硝基苯撑(PNP)为原料.合成了聚氨基三硝基苯撑(PATNP)。利用FTIR,DTA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PATNP的热稳定性要好于PNP。撞击感度比PNP低。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热稳定性炸药。  相似文献   

13.
酯端基超支化聚(胺-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辉  罗运军  杨树  孙瑞敏 《化学世界》2007,48(10):629-632
以乙醇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N-羟乙基-3-胺基-N,N-二丙酸甲酯AB2单体,并采用FT IR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单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丁二酸酐为反应中心核,N-羟乙基-3-胺基-N,N-二丙酸甲酯为单体,制得了1~5代酯端基超支化聚(胺-酯)。采用核磁共振法对1~5代酯端基超支化聚(胺-酯)的支化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采取的是加入中心核并逐步加入单体的有核准一步缩聚法,所合成的超支化聚(胺-酯)具有较高的支化度;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结果表明,超支化聚(胺-酯)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具有单分散性;超支化聚(胺-酯)的粘度较低且在多种溶剂中均有较好的溶解性,分解温度均高于170°C,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1,3,5-Trichloroborazine (TCB) was prepared from the reaction of ammonia chloride with boron trichloride. TCB along with hexamethyldisilazane and boron trichloride were used to synthesize boron nitride (BN) preceramic polymer poly(borazinylamine).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lower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the higher the synthetic yield. Poly(borazinylamine)'s solubility mainly depended on the ratio of TCB, (Me3Si)2NH, and BCl3. The solvent used in the reaction had a large effect on the ceramic yield of poly(borazinylamine). A soluble poly(borazinylamine) with good synthesis and ceramic yields was obtained when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15°C, cyclohexane was the solvent, and the ratio of TCB : (Me3Si)2NH : BCl3 was 1 : 6 : 1. By means of infrared and mass spectroscopy analyses, the structure of the poly(borazinylamine) was identified.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poly(borazinylamine) precursor to hydrolyzed BN was also examined. Hydrolyzed BN was obtained at 1000°C, where the ceramic yield was 35–45%. © 1999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73: 863–868, 1999  相似文献   

15.
A number of derivatives of citrullyl-7-amino-4-methylcoumarin (Cit-AMC) have been synthesised and characterised. Their hydrolysis, releasing the fluorescent 7-amino-4-methylcoumarin, by the plant cysteine proteinases papain, ficin and bromelain was examined. Two derivatives in particular, Z-Phe-Cit-AMC and Z-Gly-Phe-Cit-AMC, were shown to be good substrates for these enzymes. The possible use of the fluorogenic peptides in assays for these enzyme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以亮氨酸为起始原料,改变环合位点,对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环五肽化合物环(亮氨酰-N-甲基亮氨酰-亮氨酰-N-甲基亮氨酰-亮氨酰)进行全合成,该路线反应条件温和,环合收率为53.7%。通过1HNMR,13C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研究设计合成一种新型噻菁染料Dyel,在PBS缓冲溶液中实现对人血清白蛋白(HSA)高选择性检测.向Dyel-PBS体系中加入HSA后,通过检测荧光,发现Dyel在444 nm处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说明此体系可应用于HSA检测.优化检测条件后,在HSA浓度为3-30 mg/L时,HSA与Dye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 ...  相似文献   

18.
以亮氨酸为起始原料,改变环合位点,对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环五肽化合物环(亮氨酰-N-甲基亮氨酰-亮氨酰-N-甲基亮氨酰-亮氨酰)进行全合成,该路线反应条件温和,环合收率为53.7%。通过1HNMR1、3C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三(苄基硫醇)锑的合成及其应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龙  舒万艮 《现代化工》2003,23(3):31-33
以苄基硫醇、三氧化二锑 (或三氯化锑 )等为原料 ,研究了三 (苄基硫醇 )锑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 ,产率分别达到 90 %和 95 %。用元素分析法及红外光谱技术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热分析技术 (TG和DSC)研究表明 ,含合成产物的聚氯乙烯 (PVC)制品的初始分解温度在 2 2 0℃以上 ,其热分解效应为 1 1 5 5J/g。热老化研究表明 ,当合成产物添加量达 1 5份 (PVC质量为 1 0 0份 )时 ,PVC树脂的热稳定时间为 1 8min(2 0 0℃ ) ,当其与硫醇钡以质量比 3∶1复配时 ,可显著提高PVC制品的长期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直接酯化-缩聚工艺,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合的缩聚过程中分别引入第三组分——3-羟甲基丙烷(TMP)、季戊四醇(PER)或双季戊四醇(DPT)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的支化PET,并采用氢核磁共振波谱仪(1H-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TG)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与纯PET相比,经TMP、PER或DPT改性后的支化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均下降,含摩尔分数0.3%DPT改性的支化PET的Tg最低;除TMP1-PET外,各支化PET的冷结晶温度(Tc)都增大;各支化PET的熔点(Tm)也都呈现下降趋势;除PER3-PET外,各支化PET的结晶焓ΔHc都有所下降,而各支化PET的熔融焓ΔHm却变化不大;所得到的各支化PET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