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BP网络分析尿素合成塔CO_2转化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尿素合成塔CO_2 转化率 ,分析了氨碳比和水碳比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详细介绍了建模过程并对隐含层神经元数和迭代次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 :所建模型能准确地对CO_2 转化率进行预测 ,平均相对误差在 1 0 %以内 ;CO_2 转化率随氨碳比的增大而显著增加 ,水碳比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尿素生产系统中压吸收塔操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操作温度、压力对CO2吸收的影响,通过调节水碳比、氨水与回流氨的配比、中压吸收塔水量等提高CO2转化率,达到整个系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高压法三聚氰胺装置尾气用于联产尿素的尾气回收新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技术原理,以及氨碳比、水碳比、CO2转化率的确定原则;对实际生产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陈健  张宜振 《化肥设计》2006,44(2):33-35
论述了利用三聚氰胺尾气与现有尿素生产装置的碳铵液混合,形成的甲铵液作为尿素生产的原料,实现三聚氰胺装置与尿素装置联产的工艺技术。介绍了尿素合成、中压分解吸收、低压分解吸收的工艺流程,从氨碳比、水碳比、CO2转化率以及尿素合成塔和中压冷凝器等方面论述了生产工艺的改变对尿素生产操作控制的要求。结果表明,在氨碳比、水碳比均为4.5,操作温度为190℃时,尿素合成塔CO2转化率可达到55%。  相似文献   

5.
氨碳比是尿素生产工艺中的二个重要控制参数。通常状况下,提高氨碳比不仅可以提高CO2转化率,而且可以降低物系介质的腐蚀性;但提高氨碳比也会提高尿素合成的操作压力,增加未反应氨的循环量,增加回收工段的负荷和能耗。所以,如何控制合适的氨碳比是各尿素装置一直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董建国 《中氮肥》2001,(1):34-35
我公司尿素装置采用意大利斯拉姆氨汽提尿素工艺,从1991年建成投产到现在,已生产尿素100多万t。近10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消耗低、操作弹性大、热能利用充分,操作易控制等特点。但由于原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导致尿素的能耗指标未能达到工艺的保证值。十年来我公司通过对工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参数的优化控制,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1 高压系统1.1 合成塔适当降低氨碳比、水碳比操作设计合成塔氨碳比3.4~3.6,水碳比0.6~0.9,二氧化碳转化率65%,但实际生产中CO2转化率一般只有59%~61%,低于设计值。这样就造成汽提塔的负荷加…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IDR工艺低氨碳比运行状况,并分析了在低氨碳比运行下合成塔转化率、水碳比、汽提塔的汽提效率、系统腐蚀状况和系统能耗情况。  相似文献   

8.
万华  王黎  孙雪莲 《煤化工》2005,33(6):30-35,56
综述了CO2的分子结构及性质、CO2加氢合成乙醇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该反应的反应机理;还对CO2加氢合成乙醇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计算出不同反应条件下系统的平衡组成和CO2平衡转化率,并讨论了反应温度、压力及进料比对CO2平衡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力和采用高的氢碳比,对提高CO2平衡转化率有利。  相似文献   

9.
钱伯章 《化肥工业》2010,37(2):70-70
四川金象化工集团对传统水溶液全循环尿素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尿素合成采用液相换热合成塔,提高了CO2转化率和安全系数,同时可杜绝尿素合成塔发生化学爆炸事故;中压分解采用预精馏和组合加热方式,提高了中压分解率,减少了投资;中压回收采用低水碳比和多段吸收,氨冷凝采用蒸发式氨冷器,尾气采用精洗,降低了消耗并避免了尾气爆炸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苗丰秀 《中氮肥》1992,(1):24-27
本文从尿素合成塔操作中影响二氧化碳转化率的主要因素:温度,压力,进料氨碳比、水碳比和惰性气体的含量,探讨了优化操作的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