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论述了城市建筑集中供热采暖节能技术的意义,针对城市建筑集中供热采暖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从热力管网、热力源、用户端三方面,阐述了集中供热采暖节能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从而实现供热采暖的节能目标。  相似文献   

2.
一、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领域(一)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与新型节能建筑体系重点推广:墙体、屋面、楼(地)面、建筑门窗、建筑幕墙保温隔热技术,建筑遮阳技术和新型节能建筑体系。(二)供热采暖与空调制冷节能技术重点推广:新型高效采暖空调与制冷技术,供热设备、空调制冷设备、输配管网节能技术,温度控制与计量技术,供热采暖与空调制冷系统综合节能技术。(三)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应用技术重点推广: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及其它能源利用技术。(四)城市与建筑绿色照明节能技术重点推广:新型节能照明技术,照明节能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7,(3)
随着我国绿色经济和节能经济的不断推行,对于社会建设项目的节能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建筑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当中,采暖是一项重要的设计内容,而要让建筑的采暖达到节能的要求,主要目的就是要实现建筑采暖的实时性。换言之就是在建筑需要采暖的时候进行热能的补充,在不需要的时候进行热能的储存。在不断对技术研究和运用中发现,高温相变蓄热技术可以有效的达到这一目的,所以本文对其在建筑采暖当中的具体应用效果进行详细分析,目的就是要全面认清技术优势,从而加强其利用。  相似文献   

4.
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利用是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业发展的潮流和大势所趋。好风凭借力,山东华元集团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成功开发出的一套全新的节能技术体系——“太阳能智能化采暖与节能建筑一体化”技术系统,将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太阳能集热技术、楼宇自动控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日新月异的建筑节能领域里又添一景。主动节能太阳能智能化采暖与节能建筑一体化系统是将太阳能智能化采暖和供热与节能建筑有机结合,并实现智能控制的新型建筑理念,可以使建筑物“主动节能”。其有别于一般建筑的“被…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各界都开始注重能耗问题,建筑行业也开始建设节能居住建筑,在建筑施工中利用太阳能采暖技术,可以达到显著的应用效果。论文分析了节能居住建筑应用太阳能采暖实践,提升了太阳能采暖技术的实用性,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建筑节能是缓解能源矛盾、减轻环境污染的建筑施工治本举措。随着建筑物数量的节节攀升,建筑节能工作也被提到了日程表,其中建筑采暖节能技术和节能效益是被关注的焦点之一。采暖节能属于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施工内容包括墙体、热网、热源等。文章从节能效益的角度,对建筑采暖的设计展开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介绍当前的一些供热采暖节能技术,总结了供热采暖技术的特点。最后,对节能型建筑天棚低温辐射采暖制冷技术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通过两栋采用分户采暖高层节能建筑的采暖工程实例,介绍了分户采暖工程的相关设计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是以非机械电气设备干预手段实现建筑能耗降低的节能技术,具体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建筑朝向的合理布置、遮阳的设置、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有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开口设计等实现建筑需要的采暖、空调、通风等能耗的降低。相对"被动式"技术的是主动式技术,即指通过机械设备干预手段为建筑提供采暖空调通风等舒适环境控制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主动式节能技术则指在主动式技术中以优化的设备系统设计、高效的设备选用实现节能的技  相似文献   

10.
建学信息     
国务院四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的通知”为了组织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推动建筑节能50%第二步目标的实现,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近日联合发出“关于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难(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的通知”。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从80年代开始酝酿,1982年开始进行节能技术研究;1986年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1987年又由原城乡建设坏境保护部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的支持下,会同国家建材局印发…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33)
分析了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特征,论述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与数字化技术的关系,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指出数字化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对数字化先进制造技术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2.
灌缝技术     
本文分析了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后对路面影响的机理,在此基础列举分析了现行的裂缝处理办法,并介绍了灌缝工艺和工艺过程,重点分析了影响灌缝质量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outlines some of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s which have given rise to the rapid advance in trenchless construction. The paper then discusses some of the other factors - political, administrative, and legal - which affect the adoption of the new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4.
To attempt to capture the extent of the engagement in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issues by architects during the early 1970s as viewed through the pages of AD is an issue in itself. The editorial policy of the magazine at that time was such that it actively commissioned articles and global surveys that would inform the profess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onstruction long before ‘sustainability’ became a convenient buzz word. Robert Webb is one of a new generation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s who acknowledges a debt to those who helped to define the terms we use so readily today. He sees how architects fell off the environmental wagon during the middle of the 1970s and are only now beginning to climb back on, but wonders how much understanding of our planet has been lost in the interim.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罗强  夏小茜 《中国厨卫》2008,(8):134-141
厨卫电器的细节工艺处理是其档次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精湛的工艺细节不仅能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使其经久耐用,更能在外观上给人以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16.
建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技术》2006,37(9):712-714
发生重大施工事故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做检查,建设部将编制“十一五”重点推广技术领域和技术公告,我国建设领域正式实施住宅部品认证制度,因资质申报弄虚作假建设部通报批评6家企业,世行支持我国供热改革与建筑节能项目,《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建筑应用技术规范》正在编制,北京:申请施工许可要过现场踏勘关,北京:海淀工地纳入电子地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模具打磨抛光技术的改良,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小模具的尺寸误差。更重要的是可以使那些设计复杂的路面砖模具从设想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想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须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建筑施工过程的信息化、数字化,保证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的使用符合相关标准与要求,最大程度降低建筑施工对资源的消耗量,提升施工建设水平和效率.但目前我国部分建筑企业在施工技术管理中不能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施工资源,而且严重阻碍了建筑企业经济收入的提升.详细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存在的问题和具体应用意义,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瑞峰  常乐  秦海 《工程质量》2021,39(3):72-76
通过InSAR监测技术与水准测量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可以验证InSAR技术在建筑变形监测中的可行性,为建筑变形监测提供新的监测方法,保障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两种方法在高层和超高层的工程应用,对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两种方法测得的沉降趋势基本一致:沉降值最大差值约12 mm,年平均沉降最大差值5.5 mm/年。InSAR监测技术相对于水准测量技术,具有范围广、成本低、监测点密度高等优点,是一种可行的建筑变形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