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网格间距为80mm的不同碳纤维用量的碳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板的抗弯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碳纤维编织网是利用碳纤维束在经纬两个方向进行平织而成,并经过碳纤维浸润胶浸渍及在其表面粘砂的处理,以增强其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碳纤维用量的增加,碳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板的抗弯强度与挠度逐渐提高,当碳纤维用量达到50个单元束时提高最大,较素混凝土板分别提高了106.6%和410.6%。  相似文献   

2.
对GFRP筋混凝土板和钢筋混凝土板进行试验,通过对比两者的抗弯性能,为GFRP筋混凝土桥梁面板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依据。同等条件下,GFRP筋板带的极限承载力比钢筋板带小10%左右。由于GFRP筋是没有屈服点的弹性材料,其弹性模量约为普通钢筋的1/5,因此GFRP筋板的破坏模式、裂缝、变形、混凝土和筋材应变的特性不同于钢筋板。根据现行设计规范,GFRP筋板的承载力往往由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决定,比较试验结果与现行规范设计值表明,受剪承载力、最大裂缝宽度和跨中最大挠度的设计公式需要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PK板的预应力损失理论分析,抗弯性能试验研究及ABAQUS有限元模拟,得出试验结果及分析结论:PK板的抗弯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PK板破坏属延性破坏,其抗弯性能、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得出了模拟PK板抗弯性能的有效的ABAQUS模型及模拟参数,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为PK板在施工阶段的应用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CFRP加固受损再生混凝土板的抗弯性能,制作了4块再生混凝土板(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考虑预损伤等级及加载循环次数对试件加固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试件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及承载能力,并对规范中的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CFRP加固再生混凝土板的破坏模式为CFRP脱落;当预损伤等级<0.4Pm(极限承载力)时,加固后的试件承载力变化不大;当预损伤等级≥0.4Pm时,加固后的试件承载力随预损伤等级的提升而降低;当预损伤等级<0.9Pm时,加载循环次数对试件的承载力影响很小;当预损伤等级≥0.9Pm时,试件承载力随加载循环次数的增大而显著降低;试件承载力随着CFRP加固层数的增加而增大;修正后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GFRP筋混凝土板抗弯性能实验,探讨了GFRP筋和钢筋组合作用下混凝土板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荷载作用点钢筋先屈服,得到充分的延性,就是利用钢筋混凝土特性得到充分的延性,防止GFRP筋和钢筋组合作用下的脆性破坏。组合构件比纯GFRP构件极限挠度、延性、变形率都得到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的钢筋连接方式对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抗弯性能的影响,设计并进行了8个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抗弯试验。采用足尺模型研究了预制混凝土底板间隙、端部连接钢筋直径、连接方式等因素对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抗弯性能与预应力混凝土底板间隙、端部连接钢筋直径关系不大,而与连接方式有关;采用传统胡子筋连接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开裂荷载与极限承载力均明显大于采用端部连接钢筋连接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同时采用传统胡子筋连接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抗弯刚度更大,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更好。试验中预制底板与后浇层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是影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抗弯性能的关键因素,实际工程中预制底板表面的粗糙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7.
《工业建筑》2017,(7):29-33
为提高现有叠合楼板抗弯性能,满足大跨度结构要求,提出一种新型灌浆钢管桁架混凝土叠合板。通过对两块两端简支的叠合板进行均布荷载试验,研究了叠合板的变形性能、裂缝开展规律、承载力及破坏模态等,并对叠合板的抗弯承载力和变形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叠合板具有良好的延性,满足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不同锚固方式对铝合金板加固RC梁抗弯性能的影响,本文设计了4种加固方式:粘贴(EB)、粘锚(EFB)、端部锚固(MFE)和整体锚固(MFU),开展四点弯曲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加固方式,其破坏模式主要有两类:EB、EFB加固发生端部混凝土剥离破坏,破坏呈脆性;MFE、MFU加固发生跨中混凝土压溃破坏,其存在荷载“二次上升”现象,破坏呈延性。EB、EFB加固承载能力分别提高了11.55%和87.38%,在粘贴加固的基础上,增加锚栓连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端部混凝土剥离,改善抗弯加固效果。MFE、MFU加固承载能力分别提高了58.32%和70.35%,这两种加固方式可以同时保证承载能力和延性的提升,二者加固效果相当。针对不同的加固方式,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了承载力验算,验算结果与试验值相接近。  相似文献   

9.
磷酸盐水泥(MPC)是一种新型无机胶凝材料,具有早强快凝且时间可调、与旧混凝土的黏结性能优异、收缩小等优点;采用碳纤维网格织物增强可以改善其韧性。分析了MPC基体厚度、碳纤维织物层数和水灰比等主要因素对纤维增强磷酸盐复合材料加固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织物增强MPC抗拉强度是相应基体的3. 14倍;加固钢筋混凝土板时,随着设置于加固板底的碳纤维网格织物层数与加固层厚度的增加,加固板的受弯开裂荷载与极限承载力得以显著提高,分别为262%和148%。提出了关于碳纤维织物增强MPC加固钢筋混凝土板开裂荷载、极限荷载的理论计算模型,理论值与试验值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10.
碳纤维—玻璃纤维复合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首次提出用玻璃纤维布和碳纤维布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复合加固的思路。通过对比试验研究,证实相对碳纤维加固方法而言,复合纤维加固法既能提高构件的塑性,又能显著降低加固成本。  相似文献   

11.
利用ANSYS软件对不同一期荷载作用下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进行比较。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在一期荷载作用下进行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一期荷载越小,梁的极限承载力越大,越能克服碳纤维布应变滞后,从而更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新型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波纹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PCCW板),通过对7块跨度为2700mm的PCCW板进行单向均布加载试验,研究了PCCW板的抗弯刚度、抗弯承载力、抗裂性能、钢与混凝土协同工作的整体受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PCCW板的抗弯承载力和抗弯刚度均较高,完全能满足施工阶段的要求。通过参数比较分析,发现波纹钢腹板厚度、上部混凝土翼缘高度、波纹腹板开孔均对PCCW板的抗弯性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8根矩形木梁的静力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加固木梁的抗弯性能,包括破坏特性、极限荷载、刚度、截面应变及端部碳纤维布应变等结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布加固木梁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为古建木结构的维修加固提供新的方法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富立志  金志刚 《四川建筑》2010,30(4):233-234
对CFRP粘贴加固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刚度,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CFRP粘贴加固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刚度问题。首先计算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刚度在一定荷载作用下的挠度,然后根据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刚度,计算加固后的混凝土梁在相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通过加固前后梁的变形差异得出碳纤维加固对梁的抗弯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使用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介绍,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梁底初始拉应变和极限弯矩的计算公式,从而为碳纤维布加固梁抗弯承载力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玄武岩与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双向板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制作了8块混凝土双向板,其中3块对比板,3块玄武岩纤维加固板,2块碳纤维加固板。通过集中荷载的加载方式,对玄武岩纤维布加固混凝土双向板进行了试验,探讨了玄武岩纤维布加固双向板的效果,比较了玄武岩纤维布与碳纤维布加固双向板的受力性能和经济性,并分析了玄武岩纤维相对于其他纤维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对11根矩形截面新疆杨木梁进行抗弯静力试验,研究在受拉区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木梁的抗弯性能,同时对新疆杨木的含水率、顺纹抗拉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局部横纹抗压强度等进行测定。验证平截面假定,并得出破坏特征、极限荷载以及荷载与挠度之间关系等。试验结果表明:在木梁受拉区粘贴碳纤维布是提高新疆杨木梁抗弯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钢纤维混凝土抗弯初裂点确定方法及抗弯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钢纤维混凝土(SFRC)抗弯初裂点的测试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最有效和最准确的方法是用声发射技术来测试初裂点,由该法测得的初裂抗弯强度和弯曲韧性也很准确、可靠,并能敏感地反映钢纤维对混凝土的阻裂效应。文章还分析了SFRC的抗弯强度和弯曲韧性,更确切地计算出钢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增韧和阻裂效果。  相似文献   

20.
《工业建筑》2017,(7):18-24
为研究腹板高度、翼缘厚度和钢筋支架间距对一种新型T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抗弯性能影响,对8块叠合板抗弯性能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了新型叠合板的抗弯刚度、抗弯承载力和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腹板高度、翼缘厚度对新型叠合板的抗弯性能影响较大,而钢筋支架间距的影响相对较小。试验结果与JGJ/T 258—2011《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叠合板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