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信世界》2004,(46):32-32
在运营的市场中,WCDMA网络运行得很好。客户受到这种良好发展态势的鼓励,正以令人鼓舞的速度使用新业务。WCDMA业务的成功部署不再被有限的WCDMA覆盖,网络稳定性,终端可选择性以及终端能力所限制。  相似文献   

2.
《移动通信》2005,29(1):58-58
当地时间2004年12月8日晚,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和荷兰政府首相巴尔克嫩德,双双出席了荷兰移动运营商Telfort与华为公司的WCDMA3G项目合同签字仪式,共同见证了中荷在电信领域的首次合作。这是中国基于WCDMA制式设备对GSM、WCDMA发源地欧洲的突破,也是华为公司多年来致力于3G投入的回报。该合同包括目前业界领先的基于R4软交换架构的WCDMA核心网、基站系统及覆盖荷兰全国3G网络的相关工程和服务。据悉,这是华为在全球承建的第五个WCDMA商用网络,前四个分别是阿联酋Etisalat、香港SUNDAY、毛里求斯Emtel、马来西亚TM,这五个商…  相似文献   

3.
朗讯信息     
《邮电设计技术》2004,(6):33-33
  相似文献   

4.
《通信世界》2005,(44):40-40
全球范围内WCDMA网络的部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国内运营商也已经开展了WCDMA相关的技术测试和试验网系统的部署,并正积极地进行WCDMA网络的组网规划。如何演进现有的2G网络,如何最大程度地保护投资,如何组网,是各家运营商和设备商积极探讨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在组网规划中的几个主要问题,结合国内运营商的实际情况,给出朗讯科技的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电信科学》2005,21(5):71-73
众所周知,进行WCDMA系统建设时,无线网络是首要环节,由于WCDMA是一个软容量和混合业务的系统,在进行无线网络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容量、覆盖和系统干扰的相互影响,再加上功率控制、软切换、更软切换及多业务等因素,所以WCDMA系统的网络规划相对GSM系统要复杂很多。建设WCDMA系统,一般是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在网络建设初期就要能较为充分地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电信网技术》2004,(2):50-51
朗讯公司是将CDMA技术引入移动通信领域的主要公司之一,很久以来,朗讯公司就开始提供基于IS95的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朗讯公司一直紧跟时代潮流,逐步提供了cdma2000 lx设备,以及HRPD设备。朗讯公司的《凭借实力与经验打造卓越3G网络》一文介绍了在3G时代来临之际,朗讯公司充分利用他们在CDMA领域的实力和积累的经验,在WCDMA系统的部署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通信》2009,(5):75-75
近日,本刊获悉巾国联通携手华为于2月11日下午4点在广州打通中周首个WCDMA商用网络视频电话,标志着华为为中国联通部署的WCDMA商用网络已经步入快速交付阶段,迈出了其在移动宽带领域的关键一步。同时,该事件也标志着中国WCDMA网络商用进程的真正起步。除广州之外,华为还于12日凌晨分别在上海、青岛打通WCDMA视频电话,画面清晰流畅,语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周益忠 《电信快报》2004,(12):41-42
从目前情况来看,宽带码分多址(WCDMA)网络的商用化有3个特征述:全球WCDMA商用网络数量骤增;WCDMA用户快速增长;日本领跑全球WCDMA业务。2004年7月底,全球共有108个3G商用网络,其中WCDMA商用网络占34个。2004年以前,有11个WCDMA网络正式投入商用.主要分布在日本和欧洲;2004年1月~7月,迅速出现了23个WCDMA网络,  相似文献   

9.
马肃平 《通信世界》2003,(34):75-75
目前,中兴WCDMA系统在已经完成的MTNET WCDMA单系统测试和Iu/UuIOT测试中取得了令业界瞩目的成绩。中兴WCDMA系统自从2001年7月开始进行外场测试,目前已经在深圳、北京、上海、济南、南京、广州等城市搭建了10余套WCDMA系统进行外场验证和各种测试,其中单系统测试组网规模最大超过30个NODEB。同时在南京建立了包括各种业务平台和应用的3G业务中心,通过网络连接各地的外场网络。除了基本的WCDMA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之外,在外场准商用网络环境还测  相似文献   

10.
《电信网技术》2009,(2):15-15
近日,中国联通携手华为于2009年2月11日下午4点在广州打通中国首个WCDMA商用网络视频电话。标志着华为为中国联通部署的WCDMA商用网络已经步入快速交付阶段,迈出了其在移动宽带领域的关键一步。同时。该事件也标志着中国WCDMA网络商用进程的真正起步。除广州之外,华为还于2009年2月12日凌晨分别在上海、青岛打通WCDMA视频电话。画面清晰流畅,语音效果良好。通过华为提供的移动宽带解决方案,中国联通可以为最终用户提供更加高效的3G通信体验(如更快的速率、更丰富的业务体验、更加优质的网络性能),从而确立其在国内3G市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林辉 《移动通信》2005,29(7):67-69
文章从HSDPA技术的基本操作原理出发,从主要关键技术、需要更新功能的网络设备、性能情况等方面出发,对WCDMA中的HSDPA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谢佐治 《通信世界》2004,(39):164-164
2001年10月,国际上第一个WCDNA网用网络——FOMA开通到2004年1月1日之前,全球只有15个WCDMA商用网络,而2004年前8个月的时间就新增了28个商用网络。根据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最新统计敬据分析,预计到2004年底全球的商用WCMA网络敬量将增加到50个左右,2005年将会有更多的WCDMA网络商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射频拉远技术的特点以及阿尔卡特朗讯针对不同应用情况的射频拉远解决方案。分析了采用射频拉远技术给运营商带来的好处,介绍了阿尔卡特朗讯射频拉远解决方案全球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4.
李明达 《通信世界》2008,(11):I0029-I0029
WCDMA技术经过全球运营商多年的网络建设和市场培育,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根据GSA的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1月份,已经有197个WCDMA网络在全球87个国家或地区得到了部署,相比于去年4月份的数据,在8个月的时间里开通运营的WCDMA网络数增加了27%。  相似文献   

15.
依托贝尔实验室在CDMA2000和W—CDMA等3G标准基础的扩频技术领域无人可及的优势,朗讯科技在3G移动通信市场始终保持着全球领先地位。在CDMA2000领域,朗讯的传统优势毋庸置疑,W—CDMA则由于采用相网的核心技术并与前者共用大多数系统组件,使朗讯能快速将CDMA2000技术优势和部署经验带到W—CDMA。T—Mobile构建的欧洲首个W—CDMA网络以及Cingular构建的W-CDMA网络等均采用朗讯技术和设备,充分显示出运营商对朗讯W—CDMA技术实力和竞争优势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电信网技术》2006,(1):48-50
网络建设的前期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的结构,对网络投资以及网络的运营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网络发展的基础。WCDMA无线网络采用何种组网方案,对于降低WCDMA网络的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至关重要。核心网是整个移动网络的中枢神经,网络建设不仅需要考虑满足现有业务的需求,还需要考虑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朗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所撰《朗讯WCDMA组网建议》一文,对WCDMA网络的无线网络和核心网络的组网建设提出了建议,同时介绍了朗讯公司WCDMA网络方面的产品,为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谷爽 《通信世界》2004,(20):33-33
方兴未艾的3G无线技术正在将有线与无线相融合,从而创造出人们梦寐以求的“永远在线”的通信世界。依托贝尔实验室的创新,朗讯科技在3G移动通信领域继续保持着全球领先优势。在当前世界46个商用3G网络中,朗讯独占21个,其中包括朗讯与德国最大的移动电话供应商T—Mobile台力构建的欧洲1首个WCDMA高速数据网络。  相似文献   

18.
4月12日,在首届移动终端研发与测试中国论坛上,来自大唐电信的系统集成测试部副总经理顼文胜表示,今年年底,相关部门将向信产部提交TD-SCDMA的测试报告。据他透露,目前TD-SCDMA的终端已经有15个厂家提供了供专项测试的终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朗讯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中国信息产业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试验的过程,包括MT- Net实验室室内测试、与中国电信广州研发中心进行的WCDMA一致性及互联互通测试及与网通上海分公司进行的外场测试,介绍了朗讯公司WCDMA上海试验网络的现状及成功升级为HSDPA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马肃平 《通信世界》2003,(34):62-62
回顾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移动运营的竞争环境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最初,移动运营商只需要建设好基础网络,就可以坐等用户上门放号。随后中国联通“如意通”加入战闭,和中国移动“全球通”同台竞争,价格竞争初见端倪。接着中国联通“CDMA新时空”横空出世,捆绑终端等营销手段也被引入竞争,但即便如此,由于联通新时空在CDMA网络投入运营之初没有给用户提供足够的增值业务选择,在最初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