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姜鑫  田瑞  苏猛 《煤炭技术》2014,(2):156-158
对某电厂露天煤堆场设置防风抑尘网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工况下防风网后方速度场,得知四周设网的抑尘效果要明显优于单面设网,且风速削减率最大可提高5.8%,当四周设网时,网和料堆之间的最佳距离约为料堆高度的2~2.5倍。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三个气象站和一个气象站的全年气象数据,用CALPUFF模式预测某沿海电厂固定源PM_(2.5)的环境影响,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两种方案下PM_(2.5)日均值和年均浓度值计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当气象站位于评价范围外且距离拟建项目较远,其气象数据对区域气象场以及PM_(2.5)预测浓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可只采用评价范围内的地面气象站气象数据进行PM_(2.5)预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石家庄地区PM_(2.5)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为石家庄地区雾霾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根据2014年石家庄市各区县空气自动站PM_(2.5)浓度的小时均值和日均值,对石家庄地区PM_(2.5)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_(2.5)浓度值冬高夏低,其中,采暖期PM_(2.5)平均浓度为135μg/m3,非采暖期为75μg/m3;2014年石家庄市重度污染天数达66 d,其中,冬季重污染天数占全年总重污染天数的51.5%,秋季占25.8%,春季占18.2%,夏季仅占4.5%;秋冬季节近地面常形成逆温层,浮尘和生物质燃烧生成的颗粒物难以扩散稀释,是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成因;PM_(2.5)浓度值短时间内变化受人为周期活动和天气变化影响较大;石家庄地区PM_(2.5)浓度西部山区最低,中部地区最高,市区PM_(2.5)浓度比周边地区略低。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多因素影响下重力热管的提热性能,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工质种类、充液率,以及长径比等内在因素的综合效应,并对实验结果采用多指标权重与极差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出重力热管最佳提热性能的组合因素。结果表明:重力热管的使用能有效降低煤堆内部温度,抑制煤堆温度上升;重力热管的产冷量、有效影响半径与煤堆温度成正比;当煤堆温度为70℃左右时,各因素的较优水平组合:工质为Al_(2)O_(3),充液率为15%,长径比为25.0;当煤堆温度升至210℃时,各因素的较优水平组合:工质为Al_(2)O_(3),充液率为25%,长径比为25.0。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6,(7):129-131
为了了解水分蒸发对露天煤堆自燃升温过程的影响机制,利用Fluent软件对煤堆内部漏风、温度场信息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高温点位于煤堆中下部;水分的蒸发使煤堆在中期升温速率放缓;水分含量越高,煤堆安全保存期越长。保持一定的水分利于煤堆安全放置。  相似文献   

6.
《煤矿安全》2017,(3):163-166
为了分析水分对露天煤堆自燃升温速率的影响,建立了二维含水煤堆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煤堆内部氧气、水分和温度场信息进行计算推演。计算结果表明:含水煤堆升温过程经历了升温-缓慢升温-快速升温3个阶段,煤堆内水分与之对应经历了缓慢蒸发,快速蒸发和蒸干3个阶段。水分的存在使煤堆在自燃中期升温速率放缓,水分含量越高,水分蒸发所需时间越长,煤堆安全保存期越长。煤堆水分含量与安全保存期程强烈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热管充液率对热管散热性能及高温煤堆内部温度场的影响,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热管插入高温煤堆后煤堆内部的温度场变化,在75~25℃内分析了热管不同充液率条件下煤堆内部高温点的降温速率,研究了热管对煤堆内部温度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管可以有效地破坏煤堆内部蓄热环境,其作用效果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大幅降温阶段、过渡...  相似文献   

8.
在露天采矿工程中,H.B.美里尼科夫的计算煤堆宽度的公式,被广泛地采用;同时该式亦被应用到露天采矿的其他方面,如阶段高度的确定,采掘带宽度的确定等等。现对该公式提出个人的意见,供露天采矿工程人员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9.
以浙能港口的7#大型露天煤堆为例,研究了新型阻封材料在防治煤堆自燃方面的作用,提出了利用新型阻封材料防治露天煤堆自燃的方案。研究表明,露天煤堆所处环境恶劣,易受风雨侵蚀,导致煤堆自然发火危险性高、自然发火期短。通过利用新型阻封材料覆盖煤堆的方案,使煤堆长期保持完整性,阻碍外部空气进入煤堆,从而提高煤堆安全性。通过在浙能港口的7#大型煤堆进行应用,并对煤堆温度进行长期监测,喷洒阻封材料的部分比未喷洒的平均温度低9~12℃,煤堆温度最终稳定在35℃,为防治煤堆自燃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煤矿安全》2021,52(6):52-57
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充液率热管作用于不同热源条件下煤堆内温度场的变化规律,采用自主搭建的热管-煤堆实验平台,测试热管作用于煤堆的移热效应。实验通过热管对煤堆的降温特性分析以及前后期热管降温速率的对比分析,对整个热管抑制煤自燃系统进行优化,以确定合适的热管充液率。结果表明:充液率为20%的热管能实现对煤堆内蓄热量快速转移的最佳效果;实验发现煤堆高温区的温度大小对于热管移热性能影响较大,同样充液率条件下,热管在高温热源下煤堆降温速率是低温热源下降温速率的2倍;越靠近热源处的煤体,其温度幅度变化受到热源和热管作用双重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煤炭堆场起尘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系列试验研究,监测分析了风速、含水率、煤堆高度、装卸方式等因素对露天煤炭堆场起尘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风速为2~3m/s,煤堆表面的含水率在6%~8%,煤堆高度在14m以下时,同时控制装卸作业落差,并对重点部位进行喷水抑尘,可有效控制煤炭颗粒起尘。  相似文献   

12.
崔荣健  刘海涛  高海潮  高志芳 《中州煤炭》2018,(12):123-126,131
燃烧过程中超细颗粒物的排放是造成雾霾的主要污染源,现有除尘工艺对燃煤颗粒物的除尘效率能够达到99%以上,但是对超细颗粒物的脱除率不高,因此,降低超细颗粒物排放研究面临严峻挑战。综述了当前燃煤颗粒物控制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一种新型颗粒层减排工艺,且进行了试探性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层除尘工艺可有效降低PM2.5的排放,为进一步研究烟气中超细颗粒物的排放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并对未来控制燃烧烟气中超细颗粒物排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准东露天煤矿开采区周边37个测尘点的PM10和PM2.5实测质量浓度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统计学和GIS方法分析了研究区5月、7月、9月和12月的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特征、空间分布及其与气象因素(风速、温度和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4个月份的PM10和PM2.5平均质量浓度均未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日均浓度限值,PM10和PM2.5浓度大小顺序为12月>7月>5月>9月。同一月份PM10和PM2.5浓度空间分布格局几乎相同,高浓度区域基本分布在产业区周边。湿度与PM10,PM2.5质量浓度呈较高正相关,温度与PM10呈负相关,与PM2.5在5月、9月和12月呈负相关,在7月呈正相关;风速与PM10,PM2.5在9月和12月呈负相关关系,在5月和7月呈正相关关系。总之,准东煤炭生产对开采区周边空气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湿度是影响粉尘质量浓度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煤矿工作面PM2.5粉尘的浓度分布规律,利用粉尘浓度测量仪在山西晋城某煤矿91324综采工作面采煤期间对进风巷、辅助回风巷、主回风巷3条巷道和工作面的全尘、PM10粉尘及PM2.5粉尘浓度进行测试,分析PM2.5粉尘及PM10粉尘占全尘的比例。结果表明:工作面全尘浓度在采煤机下风侧5 m处达到最高,PM10粉尘、PM2.5粉尘在工作面比例波动较大;在辅助回风巷中全尘、PM10粉尘和PM2.5粉尘浓度逐渐增加,至330 m处达到极大值,随后缓慢下降,在主回风巷中由于采取了降尘措施,这3种粉尘在较低浓度范围内呈波动变化;在主回风巷中,PM2.5粉尘的质量浓度最大值为56.087 mg/m 3 ,在辅助回风巷内最大值为180.390 mg/m 3 ,超过了地面环境标准的限值。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海淀区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2008年3月5日-14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同时采集了大气PM2.5、PM10样品,并对其污染水平、日变化趋势、PM2.5/PM10比值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10日均值为220.0 μ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50 μg/m3)的46.7%。PM2.5日均值为132.5 μg/m3,超过美国标准(65 μg/m3)的103.8%。说明该地区颗粒物污染非常严重。对人体危害更大的PM2.5是PM10的主要组成部分,平均占63.6%。PM2.5和PM10浓度与相对湿度、风速呈现出很好的相关性,随相对湿度的增加和风速的减小颗粒物浓度明显增加。温度与颗粒物浓度呈正相关性。气象条件是颗粒物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成果力求为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和控制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露天煤矿能源消耗引致温室气体排放计量模型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文主要研究了露天矿能源消耗引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计量方法,运用全生命周期法沿着煤电链建立了煤电能源链的碳排放量计算总模型和各环节的子计量模型,通过模型可以计算得出我国燃煤电厂单位发电量引致的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基于露天矿消耗燃料不同途径碳排放系数的差异性,建立了包含各种燃料用途的温室气体排放计量模型,模型具体到每一台设备特定的运行环境和特定的运行状态,将两个计算模型叠加起来计算出露天矿能源消耗的温室气体年排放量。  相似文献   

17.
李俊斌 《煤炭技术》2005,24(9):35-37
阐述了双开式工作面直接回柱收作法的安全可靠性,指出其实施要点和注意事项,提出可在全国煤矿推广应用该项技术,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马恒  张跃  周西华 《金属矿山》2016,45(1):161-165
矿井自然风压作为矿井通风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通风系统和通风网络密切相关,随着煤矿产量和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自然风压对通风系统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为了快捷预测、计算和分析矿井自然风压及其对通风系统的影响,运用流体静力学、热力学,结合通风网络解算算法,得出了矿井自然风压实时计算算法。结合晋煤集团长平煤矿实际矿井,得出了不同温度、压强条件下,含有自然风压的实时通风网络解算结果。实例表明:该算法能够进行含自然风压通风网络的自动解算,能够快捷、实时计算得出含自然风压实时通风网络解算的结果,为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范世锦  王亮 《中国矿业》2012,21(5):105-106,114
本文针对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丈八井41105综采工作面事故,全面分析了矿井基本概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通过对该工作面的CH4、CO2、CO、O2、H2S、温度、风速等参数进行了数次测定,确定了有害气体的涌出位置,最后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