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水驱见聚抽油机井洗蜡现象及特点 (1)水驱抽油机见聚情况。统计大庆油田采油六厂水驱515口抽油机井平均见聚浓度已达78.5mg/L,占取样井总数的88%。其中120口井是由于注聚区块同层受效造成的,395口井是由于含聚污水回注(浓度120mg/L)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萨北开发区北三西区块注聚后期,由于井组间受效的不均衡,造成部分注入井注入压力高,油井地层压力上升。为了更好的改善驱油效果,均衡受效,降低注入压力和地层压力,在北三西区块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采取周期注聚的调整对策,在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效果。本文通过萨北开发区北三西区块周期注聚的实践,总结了周期注聚初期的动态特征,取得了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3.
萨北开发区北三区西部周期注聚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萨北开发区北三区西部已进入泣聚后期,由于井组间受效的不均衡,造成部分注入井注入压力高,油井地层压力高,受效慢。为了更好地改善驱油效果,降低注入压力和地层压力,在该区块采取了周期注聚的调整对策,在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效果。该文总结了周期注聚初期的动态反映特征及初步认识,为其它注聚区块进行周期注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1.区块概况 大庆油田采油四厂某区块于2004年6月开始注聚,采用清水配制、污水稀释3500万超高分子聚合物注入体系。开采层位为葡11~3主力油层,采用四注一采五点法面积布井,注采井距200m。目前,全区日产液量5732t,日产油量1100t,综合含水80.9%,聚驱采出程度6.59%。累计注入聚合物溶液占地下孔隙体积0.224PV。目前全区仍处在注聚受效阶段。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驱时注入压力的变化与许多因素有关,它可直接反映注聚效果的好杯。正确分析注聚压力的变化趋势,可适时调整注聚方案,使聚合物得到最佳效果。根据河南油田6个聚合物驱区块83口注聚井的现场资料,研究分析了聚合物注入压力的3种变化趋势,并结合现场的实际处理效果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杏北4-6面积北块是大庆油田采油四厂第一个聚合物工业化投产区块,注聚初期注入井压力上升幅度有很大差异。主要针对压力上升幅度最大的1号区块和上升幅度较小的3、5号区块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动、静态资料,努力寻找注聚后影响注入井压力上升幅度的各种因素,从而找到全区压力升幅变化特点。从吸水剖面资料、渗透率、油层发育状况、阻力系数等定性分析入手,建立数值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因素,推导出不同时期压力升幅计算公式和预测压力最高值。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驱地面配注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驱三次采油是国内各油田目前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聚合物驱工程综合经济效益较低,具体体现在地面配注系统工艺复杂、用泵量多而导致工程投资较大。“九五”期间,河南油田设计院开展 了聚合物驱配注工艺技术优化研究,研究成果有一泵对多站聚合物母液转输工艺、一泵对多井聚合物溶液注入工艺、注聚工艺方案优化研究、注聚泵供液方式优选等。对聚合物驱地面配注工艺技术的变化,可大大简化工艺流程,节省工程用泵量,并使工程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得以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驱三次采油是国内各油田目前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聚合物驱工程综合经济效益较低,具体体现在地面配注系统工艺复杂、用泵量多而导致工程投资较大。“九五”期间,河南油田设计院开展了聚合物驱配注工艺技术优化研究,研究成果有一泵对多站聚合物母液转输工艺、一泵对多井聚合物溶液注入工艺、注聚工艺方案优化研究、注聚泵供液方式优选等。对聚合物驱地面配注工艺技术的优化,可大大简化工艺流程,节省工程用泵量,并使工程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得以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9.
注聚井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渗流力学理论、非牛顿流体力学理论、采油工艺原理和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对注聚井生产系统中流体运动规律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分析和推导,运用Visual Basic5.0语言,编制了注聚井生产系统节点分析软件;并对大庆油田采油三厂和六厂15口注聚井生产数据进行验证和分析,拟合的井底压力和注入量相对误差在10%以内的井占12口,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79%和9.81%,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很好,满足生产分析需要,这表明文中推导的模型理论上是正确的。同时对这些井进行了敏感参数(包括油层静压、配注站压力、管线规格、注聚浓度、油层有效厚度及渗透率等)分析,给出了提高注入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 目前大庆油田螺杆泵采油井达2000余口,大庆油田采油五厂螺杆泵采油主要用于新投产能井上,这部分井产液量低,预测产液量偏差较大,螺杆泵的排量调节范围相对较小,易发生泵抽空现象;对于聚驱螺杆泵采油井,因聚驱阶段产液变化较大,也易发生抽空现象。抽空后因定、转子间摩擦产生高温而液流冷却不够,造成定子橡胶的损坏,油井停产,既影响了正常生产又增加了生产费用。对这类井常规方法是应用变频控制装置,扩大螺杆泵采油井的参数下调范围。但这种调整是人工控制,需要从较低转速逐步摸索上调,不利于发挥油井潜能。对于产液量短时间发生较大变化的井仍会发生抽空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一类典型油藏注聚时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合物注入时机会影响水驱后提高石油采收率效果。针对中孔、中渗、强非均质性这一类典型油藏,运用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注聚时机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中孔、中渗、强非均质性油藏,在实际矿场生产时间内,注聚时机越早,原油采收率越高。在不同的含水率阶段,注聚时机对提高原油采收率效果影响不同;在极限开采情况下,采收率随注聚时机延迟,几乎呈单调递减趋势。早期注聚可以延长无水采油期。注聚时机越早,采油速度越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采油六厂二类油层聚驱产能项目不断增加,且随着聚驱清水稀释区块不断增加和钻井控注的影响,污水平衡问题日益突出,依靠聚驱区块水质调整、临时启动备用注水泵等常规手段已无法控制钻井期间污水过剩问题。为了解决污水站生产困难、注水井注入困难等问题,通过近两年对污水平衡规律的摸索,初步形成了一套污水平衡综合调整方案。针对污水缺水期、产注平衡期和污水过剩期三种不同情况制定了对策和解决方案,建立了压力预警管理机制,通过增加配注、水质调节、缓冲罐应急调峰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解决了喇嘛甸油田的污水平衡问题,为解决喇嘛甸油田各个时期污水平衡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注聚井堵塞类型及措施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注聚并存在的水力压裂和化学解堵措施有效期短的问题,对大庆油田10个聚驱区块2000年和2001年施工的92口化学解堵井的地质状况和动静态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建立了一套注聚井堵塞诊断及措施优化方法。按照该方法,对现场22口井进行了诊断及解堵施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河南油田已实施聚驱的开发单元中,共有18个区块已经转入后续水驱,聚合物驱后油藏仍然具有一定的潜力,进一步提高聚驱后油藏采出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河南油田生产需求,通过室内实验筛选评价了多种聚合物产品,实验结果表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增黏性以及黏弹性明显优于普通聚合物,其在地下渗流过程中具备更高的流度调整能力及驱油效率,聚合物驱后注入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可再次提高采收率10.5百分点。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优化设计出最佳聚合物驱注采参数,并在下二门油田进行了15口注入井、36口采油井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驱现场应用,现场效果表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技术可以作为聚驱后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胜利油田适合聚合物驱的一类注聚区块较少,目前已基本实施完毕。剩余部分大多为注聚条件较差的二类注聚区块,以含油面积大、地质储量较高的胜坨油田为典型区块。1998年开始在胜坨油田开展聚合物驱先导试验研究,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为二类注聚区的聚合物 驱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油过程中,采用笼统注入方式和传统分层注聚方式驱油效果差,严重影响聚合物驱的开发效果.鉴于此,研究了海上油田分层防砂分层注聚工艺技术——大通径分层防砂工艺和注聚井双管分层注聚工艺,其核心工具为低剪切防堵塞滤砂管和同心双管分层注聚管柱.双管分注具有独立的配注通道,配注准确,通径大,适合大排量注入,且无投捞作业风险,地面测调工作量小;无井下配聚器,井况相对简单,注入聚合物的机械剪切降解小.海上油田4口注聚井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分层防砂分层注聚工艺施工成功率100%,聚合物黏度保留率85%以上,并且井口注入压力低.  相似文献   

17.
杨波  张猛  赵金青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35(8):114-116,0,2
河南油田注聚合物驱试验区块实施三次加密钻井调整和注聚合物三次采油措施后,聚合物侵入水泥浆使水泥浆增稠、流动性降低,从而降低固井顶替效率,采出液中各种离子成分对水泥石产生腐蚀作用,水泥石渗透率增大、水泥石抗压强度和胶结强度降低,最终影响固井质量。针对注聚驱试验区调整井地质地层特点,采用防渗抗腐蚀水泥浆体系,提高注聚合物驱油田的固井质量,满足注聚合物驱油田的开发要求,解决了河南油田的固井难题。  相似文献   

18.
高立峰 《油田节能》2005,16(4):18-20
文中根据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的技术机理,结合采油七厂台肇地区地层条件、油层物性和部分井长期超高压注水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表活剂耐盐性能的室内实验及室内驱替效果评价实验,证实了在台肇地区实施注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工艺技术的可行性.为外围低渗透超高压注水区块降压增注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注入压力上升是聚合物驱水井最重要的变化,因此需要重点分析压力动态,治理高压井和低压井,保证注入压力合理上升。文中根据渤海A油田聚合物驱注入井井口压力的变化数据得到了其曲线变化图,并对这些注聚井注入压力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归类分析,提出了注入压力不同情况下必须采取的对应策略,总结了一些高压井、低压井出现异常压力的原因和治理措施,最后以某个注聚区为例介绍了治理低压井的方法和措施效果。综合分析渤海A油田10口注聚井的压力变化情况,可将其分为缓慢上升、快速上升、先升后降再升、逐步下降后再缓慢上升等4种类型。当井无法完成配注量时,应及时提高注聚系统压力或降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发现注聚后压力下降时,应及时提高聚合物的质量浓度或配注量,采取有效的调剖措施,或使用更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20.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注聚对象的确定及层系组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6,他引:7  
应用密闭取心井资料、葡I组主力油层工业化注聚区块和二类油层注聚先导性试验区的资料,并结合室内物模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二类油层主要注聚对象为河道砂和有效厚度大于1m的非河道砂,有效渗透率下限为0.1μm^2;考虑聚驱二类油层的地质特点、渗透率级差对聚驱效果的影响、聚驱二类油层井网与水驱井网的相互影响、地面注聚系统的规模和产量衔接、注入强度、经济效益等因素,制定的聚驱二类油层层系组合的原则为:一套层系内聚驱单元相对集中,地质条件接近,渗透率级差小于3;层系间厚度要求尽量均匀,一套层系最小厚度8m左右;具体单元具体对待,采取不同的开采方式,以限制注聚对象,减小层间矛盾。最后对萨中以北地区31个区块进行了层系组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