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他的“男女小说”中塑造了许多美丽动人、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有一种坚韧的品质。分析了坚韧在不同女性人物身上的不同表现和渡边淳一表现女性坚韧品质的目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失乐园》是日本现代作家渡边淳一的力作,自从1998年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以来不断地被翻译、研究,在此从译介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渡边淳一的《失乐园》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3.
《尘埃落定》对女性的描写是一大败笔.其中所描写的女性主要是依附型、狐媚型、颠覆型、卑贱型和禁锢型的,令人心生厌恶:给她们安排的结局也是"恶有恶报".小说表现出这样一种倾向:对女人身上的瑕疵透视得格外清晰,特别关注她们的弱点.这反映了长期的父权制社会形成的男权意识的根深蒂固及其对作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重登文坛的张贤亮以其小说创作引起文坛广泛关注,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得纯洁素朴、令人读罢油然心生敬意。但是,在这些"鲜活"的女性形象身上却深深地烙有男权主义的印迹,这种印迹使得作家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陷入了格调不高的误区。分析了误区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简.爱》女主人公在其不同成长阶段所表现出的女性主义意识。认为小说通过塑造简.爱这个不甘忍受社会压迫、勇于追求个人幸福、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形象,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在社会转型期所经历的心路历程,表达了要求"妇女解放"的强烈呼声。  相似文献   

6.
海岩的小说描写了当代女性的人生百态.小说中出现的女性全都青春、美丽,想要脱离贫穷.海岩对这些性格迥异的女性表现出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对"依附爱情"的纯情女性爱莫能助;对"生存理念至上"的女性痛下杀手;对"内心坚守"传统的女性极力维护.海岩的这种女性审美观与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他骨子里形成的矛盾爱情观密不可分.海岩小说既追求爱情的唯美,又毁灭极致的爱情;在情爱模式上,他选择打破常规却又让情爱结果回归现实;面对爱情既渴望青春的激情,又不得不让爱情回归平淡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家张洁和澳大利亚作家克里斯蔕娜.斯泰德在她们的代表作《无字》和《热爱孩子的男人》里,都不约而同地展示了两类女性的不同生存图景:"屋子里的天使"和"自由的天使"。虽然处于不同国度和时代,但作家们都表现了她们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同时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进步,作家们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获得和女性的前途寄予了热切的期望。  相似文献   

8.
分析<你是一条河>中辣辣、冬儿和艳春三位女性的性格特征及其作为女性的抗争.寡母辣辣勤勉、坦荡、坚韧,同时又平庸、自私、愚昧,其形象消解了传统文学中母亲形象的神圣性.冬儿对母亲的反叛,意味着她已具有明确的女性意识,显示出女性的自我存在成为活跃的主体.艳春执著于世俗的人生,体现了女性强烈的依附意识.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171名英语专业和139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被试,从情感体验、认知品质和行为倾向三个维度对不同专业和不同性别的被试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尽管不同群体被试在三个维度的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但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行为倾向"中的具体分项"主动性表现"和"复习考试中表现"有显著性差异,男女被试只在"复习考试中表现"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武田泰淳基于自己在中国战场的经历以及战后在上海生活的经历,写作了小说《审判》。作者借用"杉"和"二郎"这两个人物形象描绘了双重的自我,完成了隐秘的告白。同时,作为战后知识分子的代表,武田泰淳试图对战争进行反思,但是由于过份强调"二郎"作为受害者的一面,从而削弱了作品的批评力度,使得这种战争反思很不彻底。  相似文献   

11.
池莉和陈染的文学创作代表了两种类型的女性文本.她们的女性文本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其文本创作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文学观念、书写方式和审美品格,以及相异的女性意识、艺术形式和“先锋”品格,都充分展示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东北女作家孙惠芬近年来显示出越来越强的创作势头,评论界对她的小说常从"乡土文化"的角度进行阐释,文章认为:其小说更多地体现了全新的女性主义色彩,对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突破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精英化倾向,关注新时代的乡村女性;打破男女对立思维,呼唤和谐相处的两性观念;亮出"做好女人"的旗帜,寻找维系生命力的永恒品质.而这些正是与愈来愈具有宽广胸怀和容纳能力的女性文学对话.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女作家,施叔青善于准确、细腻地把握住现代女性在人欲、物欲横流的世界中的艰难处境,以婚姻、性爱为切入点,表现出了男性作家所无法涉足的现代女性的隐秘心理与情感欲望,显示出较鲜明的"现代女性主体意识"。正是这种"女性主体意识",使得施叔青对现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危机给予了深层观照与反思。  相似文献   

14.
《品花宝鉴》是清代文人陈森创作的一部"男色"小说,耽美小说则是时下流行于"80后""90后"女性群体中的一种网络文学,两种文本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但却具有许多相似性特点.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从《品花宝鉴》到耽美小说,反映了女性从"他说"到"自说"的过程,表明对女性身份的描写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5.
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描写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坏孩子"哈克贝利·芬这个美国文学形象.哈克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从实用出发,崇尚自由,对现代文明的喜忧参半等性格以及时刻不在移动变化的生活不仅属于哈克个人,而且也属于美国民族,体现了美国的国民特性.  相似文献   

16.
由于女性特质对叙事及修辞的干预,凌力的历史小说创作明显地表现出与男性作家不同的写作倾向。她关注和表现女性的生活、情感、精神追求,但同时又与90年代林白、陈染等女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的解构男性神话、过分强调女性与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环境的冲突、矛盾不同,凌力的女性意识还是传统的、平和的,她更强调的是一种依存大于对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五四"以来,人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女性的主体意识也开始觉醒.由女性书写自己的历史,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泯灭的文学现象.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这种觉醒.文章针对丁玲女士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与卫慧的《上海宝贝》中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对女性的主体性意识的真假做一个甄别.  相似文献   

18.
女性犯罪是指以女性为主体而实施的逾越法律或社会规范的行为.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性的范畴和概念,女性犯罪与社会历史的变迁、法律规范及社会性别理念的演变密切相关.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女性犯罪的表现互有差异,与之相适应,社会对于女性犯罪的司法处置也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中国传统时代,囿于父权制的社会性别规范,儒法结合,引礼入法,对于女性的司法处置,既表现出显而易见的规制、约束及限制性的面向,但同时也有诸多对于女性的体恤和优待的法律条款,特别是对女犯的慎重监禁,是传统时代为政的司法规则,这种规制和优恤的多面向,也就共同构成了传统时代对于女性司法处置的典型特征.在这种司法体系之下,女性既是父权制社会性别规范的受害者,但同时也受其益.  相似文献   

19.
《打出幽灵塔》深刻表现了对女性救赎之路的探寻:第一,展示了女性在家这一私人空间里的自救努力;第二,表述了女性在社会公共空间里的自救之举;第三,通过"弑父"情结的具象化表达了对父权制的彻底反抗。  相似文献   

20.
普拉斯被誉为美国"自白派最富有才情的诗人".她用诗歌真实地记录了自己的各种情感体验.在普拉斯的笔下,女性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分别代表了诗人在不同的心理阶段对女性角色的认知,以及她本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她的作品中,普拉斯出色地描写了女性的生命力、痛苦和挫折.她独特的写作视角以及写作体验为后来的女性作家们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