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电击非致命武器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不足,提出目前急需构建电击非致命武器装备技术体系的需求。对电击非致命武器装备进行层级分解,以装备结构为基础进一步明确装备技术需求,通过基于技术分解结构方法(technology breakdown structure,TBS)技术要素得到的装备技术体系方案,依据装备技术项目阶段划分与技术要素成熟度的关系,结合技术要素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成熟度,描绘出电击非致命武器装备技术体系设计方案。结果表明,该研究可为电击非致命武器装备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非致命武器是现代军事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恐、处突作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为加强非致命武器的研制与开发,推进非致命武器学科建设与发展,西安武警工程学院于2007年底举办了"首届全国非致命武器发展学术研讨会",并对  相似文献   

3.
非致命武器在战争以外的其他军事行动中的战术运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如在冲突中驱散集结人群时,使用催泪弹和橡胶弹就是最典型例子。冷战结束后,非致命武器的发展受到了各国军警部门的重视,开发了许多产品,并开始广泛装备特种作战部队、维和部队、武警部队和警备人员。随着新一代非致命武器技术的出现,非致命武器在军事行动中的应用将  相似文献   

4.
非致命武器是为使人员或器材失能,同时对人员的永久伤害以及对财产和周围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的武器系统。 1996年7月,美国国防部在弗吉尼亚州匡蒂科成立了联合非致命武器管理局,负责管理菲致命武器在部队中的应用。“9·11”事件之前,美国军队已经装备了非致命武器,主要应用在维和行动和军队保卫两个方面。在索马里、海地和巴拿马的军事行动中,非致命武器的使用非常有限,直到美军在巴尔干地区展开军事行动后,非致命武器才有了  相似文献   

5.
非致命武器是杀伤力低,对人体不造成致命伤害的一类武器,主要用于警察和执法人员防暴、控暴和抓捕罪犯等。其作用强调于增强行动的灵活性、机动性和安全性。近些年来,国外警察和执法系统装备和使用的非致命武器主要有强光武器、动能武器、化学刺激性  相似文献   

6.
比利时FN公司、瓦隆新技术开发中心和列日大学签订了共同研制非 致命武器的协议。本次合作的目的是在列日大学建立一个非致命武器研究 中心,以研究非致命武器涉及到的技术、医学、社会、环境和法律等方面 的问题,并为非致命武器用户和负责采办及部署这类武器的行政官员开设 训练和培训课程。  相似文献   

7.
动态     
美国加速研制非致命武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军加速了非致命武器的研制进程。在未来6年内,不包括采购费用在内,美国国防部对非致命武器研发的预算已高达2.71亿美元。美国计划在未来2-3年内部署可进行远距离密集射击的车载非致命武器,该武器被称为“战  相似文献   

8.
安心 《轻兵器》2004,(10):8-10
替代防步兵地雷的非致命武器战争虽然结束,但平民踏雷死亡人数却剧增。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渥太华公约》强行规定,在全世界范围内禁止生产和使用防步兵地雷。同时,要求为前方部队提供一种安全装置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美国开始对防步兵地雷的替代品——非致命武器进行积极研究。首先投入使用的替代防步兵地雷的▲MCCM地雷装有大约600个橡胶球,可作为地面武器或车载武器,用于控制骚乱人群非致命武器是模块化人群控制弹(MCCM:ModularCrowdControlMunition),即著名的克莱摩尔定向地雷的非致命型号。MCCM可以放…  相似文献   

9.
运用人机工程学等绿色设计理论对非致命武器进行分析,简要讨论非致命武器的绿色设计方法和绿色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信息栅格技术的内涵及应用,结合美军全球信息栅格系统,提出了栅格技术应用于非致命武器装备综合集成的理念。重点分析和研究了应用信息栅格技术进行非致命武器装备综合集成的体系构成、集成过程、运行过程以及需要解决和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非致命武器纵谈(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军队越来越多地担负起非战争军事行动中防暴警察的角色。为了使军队在不冒险使用或少使用武力的情况下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非致命武器逐步成为有效的工具,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军事专家预言:“非致命武器具有极大地改变战争性质的潜能,将使未来战争的作战样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为最大程度地发挥武器装备的作用,在非致命武器设计中引进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非致命武器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要求,并针对人体生理、心理特点及环境因素提出了:使人丧失抵抗能力、合理设计尺寸及结构、采用中等心理负荷、选择合理减损方案、选择“绿色”原材料、设置防抢夺措施等具体要求。该研究能为非致命武器装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美国开始大批量生产防地雷反伏击车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0月,美国陆军在伊拉克部署了3辆“全谱效应平台”(FSEP),即装有非致命武器的“斯特赖克”轮式装甲车,装备第2步兵师第4旅战斗队。  相似文献   

14.
爆震弹是处置大规模暴乱事件最有效的非致命武器,其爆炸产生的破片,可能会对有生目标造成致命性伤害。为提高爆震弹作用时的安全性,文中通过箱体实验和高速摄影测试,分析了破片的数量和质量分布及对有生目标的效应,建立了破片速度衰减方程,确定了爆震弹安全半径,研究结果对爆震弹设计的改进和非致命效应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少然 《轻兵器》2016,(6):24-27
非致命武器 为了满足军警应对低强度威胁的需求,避免警械使用过当的问题发生,台湾非常重视非致命武器的发展.本次展会共展出3种投射捕捉器,分别是单一捕捉网型、手电筒/捕捉网/电击器三合一型以及形似M79榴弹发射器的重型捕捉器.这三种捕捉器均使用CO2气体作为动力,可对10m内目标发射3×3m或4×4m见方的捕捉网,达到制伏疑犯目的.  相似文献   

16.
《轻兵器》2015,(13)
<正>G8 Pro V2非致命武器是美国GUARDIAN 8公司专为校园安保人员设计的一款小型多功能非致命武器。该武器集成了激光指示器、频闪强光灯、警报器、数码相机、辣椒喷雾器、通信呼叫、录音器、麦克风等多种功能,其采用手枪外形设计,不但使用方便,而且能给犯罪嫌疑人形成心理上的威慑作用。G8 Pro V2的激光指示器作用距离约为15m,LED频闪强光的亮度可使被照射人暂时失明,3m外的警报声音强度约88dB,辣椒喷雾器的作用距离为3m,均不会对人体  相似文献   

17.
彭明  安纯前 《四川兵工学报》2012,33(7):66-68,71
针对非致命武器种类多样、评价指标复杂且目前缺乏该类武器效能评估的现状,提出了一种以层次分析与模糊原理相结合的评估方法。以催泪弹为例演示了评估仿真过程,通过单一优化指标观察效能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作用范围指标的性能与其效能值在一定区域内基本呈正相关,仿真结果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为研究非致命武器效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国防建设突飞猛进,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防暴武器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本文介绍的浙江新华机器厂研制生产的38mm系列防暴武器,就是目前公安、武警广泛使用的非致命武器。  相似文献   

19.
非致命武器,国外亦称非杀伤(no-lethal)或弱杀伤(less-lethal)武器,通常以动能撞击、高压电流、化学毒剂、巨大声响、强光或高压喷水使对手暂时丧失行动能力。伴随社会治安与防范形势的需要和非致命失能技术的发展,非致命武器和民用防身器的品种、性能和应用领域正在扩展。  相似文献   

20.
旭东 《轻兵器》2001,(9):19-21
许多人以为化学战剂都是气体,其实不然,事实上大部分化学战剂都是以晶体状态存在的。这些晶状体被粉碎成极细小的粉末后,就可以被装进榴弹、射弹、烟雾发生器或混入烟雾剂中使用。 目前,美国警察使用的化学战剂有5种,它们就是:CN催泪剂,CS催泪剂,Mace液态催泪剂(一种伤害性压缩液态毒气),油性树脂辣椒剂(OC)和混合型化学剂(上述几种化学剂的混合)。 执法人员要想使用这些非致命武器有效的打击罪犯,就必须掌握它们的性能以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