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工业建筑的特点,从功能、结构、构造、施工、材料、技术六方面,阐述了工业建筑在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使工业建筑真实地反映建筑本质,呈现出建筑天然无雕饰的理性美。  相似文献   

2.
谭建华 《中外建筑》2007,(1):i0001-i0001
人是自然之子,现代工业社会却愈来愈多地造成人与自然的疏离,建筑这个原本属于社会产物的自然之物也变得愈来愈与自己的初衷脱离:粗制滥造,缺乏人性化,毫无特色个性,让一个地方或一个城市变得严严实实,透不过气来。于是,不少人往乡间跑,走出水泥森林,去感受那份清新与舒展。从一个层面讲是建筑惹的祸。当然不能全归于建筑,包括意识和意识操纵下的无序空间布局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部分理论的简要回顾,引发 对“建筑将走向何方?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已对被动式建筑的原理有所了解,大家常说"坐北朝南,背山临水,夏凉冬暖"的效果就是利用了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想把被动式建筑做得更好,需实现"互联网+"被动式建筑。被动式建筑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节能建筑之一。被动式建筑隔热性能强,通过非常小的能耗就能使室内变成健康、安全的环境,其比普通建筑减少了85%以上的能耗。其主要通过高隔热隔声、密封性强的建  相似文献   

5.
大理是我的故乡。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它有助于我的整个艺术生涯,当然也有助于我对建筑的理解和体认。  相似文献   

6.
吴庆洲 《新建筑》1998,(4):80-82
论述了平面图,鸟瞰图、立面图、剖面图的相互关系,论述了建筑的两大家族,分析了平面的类型,指出了平面是理解建筑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增城市荔城实验小学校区位于增城市荔城区荔城大道和荔星大道交汇处,校区基地50342.6m2,场地平整。在校区南面有连绵的山体环绕,营造出良好的自然景观。由于校区位于两条城市干道的交汇处,如何解决校区出入口问题和避免道路噪音对校园的干扰,成为本设计中首要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筑本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昆 《新建筑》1997,(3):12-14
空间在实质上就是人有某种特定行为的人的存在,而建筑地本质就是对人的这种存在的方式规定,表现为围合人的行为的实体外壳,现代城市空间中,当小汽车取代了从而成为空间主体时,建筑便成了汽车行为的规定,于是产生了城市形象的非人性化的倾向;同时也产生了建筑“外部是内部造成的”错觉。  相似文献   

9.
这个设计要加以完美呈现的正是建筑的精髓,对空间的礼赞,沐浴在光线下的墙面的静穆。  相似文献   

10.
建筑的本质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学可谓是一门又古老又年幼的科学。它的许多问题,包括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迄今无切实统一的认识。最近几年,我国建筑界关于建筑问题的讨论有所进展,经过反复的剖析和论辩,对于某些问题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并且在过去三十年历史经验和今天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取得了相当程  相似文献   

11.
缪朴 《新建筑》2009,(3):22-23
缪朴有很多关于普通人生活空间的论著,例如他编著的《亚太城市的公共空间》,又如《城市生活的癌症——封闭式小区的问题及对策》以癌症比喻流行的封闭式小区,并就城市生活被割裂等社会问题对其进行了批判;《谁的城市?图说新城市空间三病》指出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属于普通市民的公共空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新城市空间呈现出“橱窗化”、“私有化”、“贵族化”的病态特征。因此在组稿过程中,编辑很想约到他的稿件。可惜时间不凑巧,缪朴无法写正式的文章,但是他很热心的两次来信,提供的信息同样有价值。因此将缪朴的来信稍作整理,经他许可发表于此。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谈到人的创造性劳动和其对象之间的关系时指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建筑师通过建筑创作和设计,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外化为具体的“对象”——建筑(Architecture),这种本质力量不是别的,正是建筑师独特的创造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宗和 《中州建设》2013,(8):62-63
和谐家园的构建要保持生态和谐,充分尊重自然,爱护自然;贯彻节能减排,少建那些“高大奇异”和过分追求形式的房子;回归建筑本质,更好地使建筑为人服务;理性对待建筑创新,创新应当在弘扬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4.
《重庆建筑》2005,(5):13-13
ccthegreat: 空间是建筑的本质吗?不是.立面表现是建筑的本质吗?不是.结构是建筑的本质吗?也不是.什么才是建筑的本质呢?那就是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回归建筑本质的山地建筑创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筑的原始本质是满足人类挡风避雨、健康生活并延续种族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的本质已经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当前,我国山地城市独特风貌和山地建筑的地方特色正面临逐渐消失的危机。论文分析了影响山地建筑创作的各种因素,提倡回归建筑本质,以共识的现代理念为指导,结合地方适宜技术手段,努力创造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现代山地建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建筑师需要专业化UED:您现在已经有十几个建成作品了,对于像您这个年纪的青年建筑师来说应该算是比较幸运的。能简单说下您的经历吗?  相似文献   

17.
沈竹 《中外建筑》2006,(2):62-63
本文通过对美国建筑画家Thomas.W.Schaller作品的介绍,来阐释光在建筑给画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先浩 《江西建材》2013,(6):285-286
园林建筑是园林景观的“四大要素”之一,是一种实用性和景观性的完美结合,因而园林景观与园林建筑具有本质联系,二是密不可分。本文从园林景观与园林建筑的内在联系人手,深入分析了园林建筑的类型以及园林景观与园林建设的本质联系,对园林建筑在园林景观中的优化配置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褚帆  单毅 《安徽建筑》2009,16(5):18-19
地标建筑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文章从文化的角度,对地标建筑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20.
近来建筑界的专家们就国内建筑评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建立建筑评论的基本框架”,并指出当今的建筑评论存在:“概念定义不明确"、“立论建立在零散的观察之上”、“忽略论述的逻辑性”、“引证的随意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我国的建筑评论缺乏理论根基。作为一门艺术,其创作过程是具有很大的主观俸、随意性的,而建筑评论就是要将主观性造成的离散聚集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使今后的创作沿着某一个方向发展。因此,首先。必须建立起严谨的建筑评论理论体系。只有有了让人信服的理论,才能拿这个理论去衡量一切建筑。笔者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