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图形用户界面中扁平化图标可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袁浩  常凯  陈典良 《包装工程》2016,37(16):99-102
目的通过客观数据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扁平化图标的可用性进行研究。方法设计扁平化与拟物化图标作为实验组与参照组,结合眼动追踪技术、问卷调查及被试访谈,收集被试的主要眼动数据以及评价数据。结果通过实验得出扁平化图标与拟物化图标在搜索速度、准确度以及目标击中率和加工内聚度等方面的相关数值。结论在3×3的图标密度下,扁平化图标在搜索工效上低于拟物化图标,在被试评价上扁平化图标的形式则更为简洁现代,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扁平化设计的可用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永锋  姜晨  朱丽萍 《包装工程》2016,37(16):103-106
目的提高老年人对手机界面的用户体验。方法以老年人手机界面中的启动图标为研究对象,根据Android系统中手机界面图标的设计规范,围绕48×48 px,72×72 px,96×96 px 3种常见图标尺寸,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手机图标的可用性进行研究。结论手机图标的设计应满足用户的使用习惯,并应兼顾界面的整体美感,只有这样才能具备良好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3.
李翔  冯绍虎 《包装工程》2023,44(6):151-157
目的 扫一扫(Scan QR Code)既是许多手机应用软件采用的功能界面,又是其他更多拓展功能的入口。研究影响扫一扫界面可用性设计的因素,可为扫一扫的界面设计提供理论支持与设计指引。方法归纳分析现有扫一扫界面,将其界面组成划分为扫描框、模式切换图标、功能辅助图标三类组件。以组件布局关系、图标背景隔离作为研究自变量,设计不同自变量水平下的被试者内图标搜索实验,以眼动追踪记录搜索过程中的数据。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反应时间、注视点个数、眼跳次数三种眼动数据,比较研究自变量对扫一扫界面可用性的影响。结果 实验数据表明,组件布局关系在这三种数据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邻近的组件布局关系的眼动数据优于远离型。图标背景隔离在反应时间、注视点个数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图标背景隔离的眼动数据优于图标背景不隔离的。结论 邻近型组件布局关系与图标背景隔离都对扫一扫界面可用性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吴琳  卢章平  李明珠 《包装工程》2022,43(16):225-232
目的 分析人对图标深度在不同类型界面中认知资源的分配。方法 通过眼动追踪实验,获得在单一深度图标集和混合深度图标集中搜索3类深度图标时的行为反应数据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收集各深度主观满意度评价。结果 不同深度图标之间搜索质量具有显著差异。在单一深度图标集中,搜索目标的深度与视觉搜索效率呈负相关。在混合深度图标集中,中等深度图标的搜索效率最高,不同深度图标对认知负荷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此外,收集被试对3类图标的主观评价,结果显示中等深度图标具有更高的主观满意度。结论 图形深度的刺激影响人对搜索策略的选择,除把握图标个体的设计元素特性外,需同时注重不同界面环境的影响。使用中等深度的图标,可增加图标的可识别性和差异性,在混合深度图标集中能提升视觉搜索质量,并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5.
王刚  王子凡 《包装工程》2022,43(18):65-71
目的 分析智能电视界面交互设计的合理性,以及眼动追踪在电视界面可用性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主客观结合的可用性评估研究方法,对智能电视界面设计进行评估与优化。以TCL-V7300智能电视为实验对象,使用Tobii X120眼动仪对45名被试进行眼动测试,分为自由浏览界面和用户任务测试两个测试阶段。客观可用性评估采用基于眼动追踪得到的眼动指标(热点图、AOI首次注视时间、AOI注视率、注视轨迹)和行为指标(任务完成时间、任务成功率)进行客观结果分析;主观可用性评估通过用户访谈,获取被试对测试点的理解和使用感受。最终针对智能电视界面的可用性问题,进行了界面优化设计及效果评估。结论 主客观可用性评估测试符合眼动追踪实验设计原理,是具有普适性的智能电视界面可用性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智能手机的迅速推广和通讯技术的更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终端通讯运营商APP线上服务功能日益丰富。APP的易用性、可用性直接关系到用户对商家的服务质量评价,商家在提升APP可用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方法 采用眼动实验法对电信、联通运营商APP进行可用性的对比分析。结果 联通APP较电信APP图标特征明显,可用性强;电信APP较联通APP页面布局合理,界面简洁易搜索。结论 实验表明运营商APP功能图标特征明显、界面简洁易搜索、界面线索有条理可提升可用性。  相似文献   

7.
靳慧斌  刘亚威  穆小萌 《包装工程》2018,39(10):173-176
目的提高用户对航空公司官网主页的使用体验。方法针对4家航空公司的官网,设计两组不同的实验任务,利用眼动仪采集被试浏览网页时的眼动数据,如注视点个数、注视时间、热点图等。结果航空公司官网购票功能区设计为"出发地—目的地—去程日期—返程日期"的"一"字形,更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广告区独立展示是一种低级的策略,将广告区和实用功能区结合能吸引更多的用户注意。结论可为航空公司官网和类似网页改善促销广告展示策略,吸引用户注意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薇  杨琴  乔歆新 《包装工程》2018,39(2):137-142
目的分析扁平化设计在过度应用中存在的可用性问题。方法采用可用性工程的研究方法,论证扁平化设计中交互元素暗示可点击的视觉线索缺失,导致用户依赖上下文语境含义,借助周边元素与实验点击等间接线索理解界面,导致认知难度增加,交互成本提升。结论一方面,交互元素融合了视觉表现形式和功能表现形式的信息,拥有明确的视觉线索来引导用户理解和操作界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交互成本,而清晰的视觉层级也可以构建信息层级。另一方面,重新考虑微妙的视觉效果和创新的交互方式。清晰的可点击信号,信息层级的设计,用户友好的界面是扁平化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ERP的扁平化与拟物化图标认知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宏  邹媛媛  王丹丹  张宁宁 《包装工程》2018,39(18):186-190
目的研究扁平化和拟物化图标对使用者认知效率的影响,为图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RP技术,以扁平化和拟物化图标为靶刺激,选取青年群体为被试,进行诱发事件相关电位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结论扁平化图标和拟物化图标刺激下的平均反应时间分别为396.18 ms和405.29 ms,被试对于扁平化图标的反应速度更快,对于两种图标的反应正确率没有显著性差异;扁平化图标诱发的P300成分的潜伏期短于拟物化图标,幅值大于拟物化图标。在图标保持相同像素,颜色相近的前提下,被试产生不同的反应速度与脑电特征。相对拟物化图标,扁平化简洁高效,使用者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并获得较高的认知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前手持移动终端界面常常存在交互方式不合理、操作易失误、用户认知负荷较重等问题。本文通过眼动追踪实验,对手持移动终端的界面可用性进行研究,运用Eye Guide Analyze软件分析眼动实验数据,建立可用性评价指标,探究手持移动终端界面的设计规律,为手持移动终端界面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跑步机人机界面的可用性评估,提出再设计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产品用户体验。方法首先,采用主客观多维可用性评估方法,对用户与跑步机之间的人机界面进行测量。其中,客观可用性评估采用基于眼动跟踪技术测量的眼动指标(注视点、平均注视时间)以及行为指标(任务完成时间、任务成功率)进行分析;主观可用性评估采用基于用户主观评价的问卷调查方法。其次,结合主客观评价实验结果,提出跑步机人机界面改进建议,并对其进行再设计。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及相应改进建议,设计获得更优的跑步机人机界面。结论构建的主客观多维可用性评估方法适用于跑步机人机界面的评价与改进,并为人机界面设计的测量体系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付彧 《包装工程》2016,37(12):57-61
目的在符号学视阈下,对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图标进行视觉分析与研究,并对不同类型图标的设计实践提供必要参考和建议。方法从符号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借用符号学家皮尔斯的符号分类理论,结合大量实例,对APP的创意设计进行分类研究。结论基于符号学的基本观点,通过对图标样式的案例分析,探索3种类型的APP图标与其表意及传播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归纳比较三者在图标特征、构成方式、认知途径与认知特点等方面的异同,从而为智能手机APP图标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符号学的手机APP图标图形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付彧 《包装工程》2017,38(10):90-94
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手机APP图标提出、归纳并比较图形创意方法,为手机APP图标的图形设计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符号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实例挖掘不同类型图标的图形与表意方式之间的关系,并归纳图形创意设计思路。结论从实践的角度指出不同类型图标在外观相似性、诉求点与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特征,设计者需根据应用程序的特点、用户需求、品牌视觉形象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灵活优选图形设计思路与方法,实现图标信息含义的准确传达。  相似文献   

14.
可用性测试中的视线追踪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于人机交互过程中用户性质的变化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ser-centered design,UCD)的兴起,可用性测试成为计算机类产品设计过程的重要环节。由于传统工效学测试方法普遍存在着主观性强,样本量小、外部效度低等问题,将视线追踪技术引入可用性测试领域,尤其是应用到视觉用户界面评估过程中,能显著提高可用性测试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并有助于揭示用户的认知加工过程。目前存在多种眼动测量指标,应根据不同测试情景和测试要求慎重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