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建广 《塑料工业》2014,(7):58-60,76
研究了不同螺杆组合对相同聚碳酸酯/聚乳酸(PC/PLA)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不同的螺杆组合对聚乳酸在聚碳酸酯/聚乳酸体系中的分散性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剪切能力的螺杆组合可以提高聚乳酸在聚碳酸酯中分散性和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且能提高其加工性能,使其可以部分替代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材料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寇志敏 《塑料》2020,49(4):115-119
全生物基聚乳酸/淀粉生物可降解材料,同时具有聚乳酸(PLA)的高性能和淀粉(TPS)的低成本,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全生物降解高分子体系。由于淀粉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与PLA基体难以相容,使界面的黏附性较差,导致材料的性能恶化; PLA/TPS共混物体系研究的焦点主要是通过改善组分的界面相容性,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文章对聚乳酸/热塑性淀粉(PLA/TPS)共混物的制备和性能进行介绍,对PLA/TPS二元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概述,主要总结了增塑剂、无机粒子对PLA/TPS共混物界面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详细阐述了接枝(嵌段)共聚物、小分子化合物增容PLA/TPS共混物多组分体系的研究进展。高性能聚乳酸/淀粉生物可降解多组分共混物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新型生物可降解塑料。  相似文献   

3.
聚碳酸酯对聚乳酸热劣化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氧环境下对聚乳酸、聚乳酸/聚碳酸酯共混薄膜进行了加速热劣化反应.通过红外光谱、热分析、X射线衍射研究了聚乳酸薄膜和共混薄膜的化学结构、热性质、结晶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60℃、40 d的劣化后,聚乳酸薄膜质量损失率达到10%,共混后的质量损失率有所抑制,聚碳酸酯的加入降低了聚乳酸的结晶度,提高了热分解温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己二酸丙二醇酯(PPA)增塑改性聚乳酸(PLA)材料,采用动态力学热分析(DMA)测试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了聚乳酸/聚己二酸丙二醇酯(PLA/PPA)共混材料的相容性、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PPA组分质量分数低(5%)的时候,共混物是完全相容体系;随着PPA组分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冷结晶温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大幅度增加,当PPA质量分数为20%时,共混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达到248%,获得了良好的增塑聚乳酸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完全可降解的纳米纤维素/聚乳酸(PLA)复合材料.测试了80℃下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共混体系的运动黏度,复合材料对紫外可见光(200~600 nm)的透过性,复合材料在土壤中降解后,聚乳酸黏均相对分子质量随降解时间的变化.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降解后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共混体系的黏度随着纳米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为部分相容体系.在260 ~ 600 nm,透过率随着纳米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纳米纤维素的存在加速了聚乳酸分子质量的降低;从SEM的图片中可以看出,在土壤中降解后材料表面有明显被侵蚀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聚乳酸/聚己内酯共混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共混材料,研究了PLA/PCL共混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制备的PLA/PCL共混材料为部分相容体系;材料拉伸强度随PCL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PCL质量分数为30%时,材料的拉伸强度为55.9 MPa,比纯PLA提高了8%;冲击强度随PCL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PCL质量分数为50%时,材料的冲击强度为14.7 kJ/m2,比纯PLA提高了2.5倍。  相似文献   

7.
吴挡  李玉雪  俞强 《中国塑料》2015,29(12):39-45
制备了具有不同嵌段长度的聚乳酸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LA-b-PMMA),并将其作为大分子相容剂用于聚碳酸酯/聚乳酸(PC/PLA)共混体系,研究嵌段结构对PC/PLA共混体系形态与性能的影响。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嵌段共聚物的结构,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力学性能测试表征共混体系的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PLA-b-PMMA的加入改善了PC与PLA之间的相容性,其增容效果取决于PLA-b-PMMA的添加量及两嵌段的长度;当PLA-b-PMMA添加量为6 %时,PC与PLA之间的相容性较好;在PMMA嵌段长度一定时,随着PLA链段长度从3390提高到9780,共混体系中两相的相容性不断改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增强;在PLA嵌段长度一定时,随着PMMA链段长度从20680提高到99680,增容效果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质量比的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和聚乳酸(PLA)共混,以ADR4370s为相容剂,采用熔融法制备PBAT/PLA复合材料,研究共混比例和相容剂的加入对复合材料表面形态及热性能的影响,并利用Avrami方程研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与未经相容改性的PBAT/PLA复合材料相比,经相容...  相似文献   

9.
林杉  马建莉  陈春银  郭威男  李庆蛟  王标兵 《塑料》2012,41(1):77-80,20
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聚乳酸/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混物。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聚乳酸及其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过程。用经Jeziorny修正的Avrami方程和Mo法对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vrami方程和Mo法都适用于处理聚乳酸及其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共混物的结晶速率大于聚乳酸的结晶速率。此外,用Huffman-Lauritzen理论计算了非等温结晶的结晶活化能,发现共混体系的结晶活化能绝对值小于聚乳酸。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熔融共混法分别将聚氯乙烯(PVC)、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α-MSAN)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系列PVC/α-MSAN/DOP和PVC/PMMA/DOP共混物,利用动态黏弹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相形态。结果表明,PVC/α-MSAN和PVC/PMMA共混物均为完全相容体系,引入增塑剂DOP后,PVC/PMMA共混物仍为相容体系,而对于PVC/α-MSAN共混物,随着DOP含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相分离愈趋明显;最后阐明了小分子化合物对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