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低渗透油田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开发现状,结合国内外水平井实践,对水平井开发低渗透油藏做深入研究。利用流入动态曲线反映油藏向井的供油(液)能力,通过对低渗透水平井流入动态研究预测油气井产量。对低渗透水平油井的流入动态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常用的溶解气驱IPR方程,并以刘想平方程为基础建立了油、气、水三相IPR模型;同时针对低渗透多孔介质中,渗流不再符合线性达西定律,而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特点分析了水平井的流入动态。  相似文献   

2.
经过长期开采,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油层内油、气、水交错渗流,剩余油的挖潜难度加大。剩余油分布研究主要从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剩余油分布特征、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三方面进行。本文总结了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状况和最新进展,提出完善井网、周期注水、补孔改层等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许多油气田在投入开发初期就普遍进行了压裂改造,获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目前大庆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重复压裂作为老油气田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是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就低渗透油藏重复压裂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油藏一般具有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的特点。大庆油田低渗透油田主要包括朝阳沟、头台、榆树林、双城、肇源、宋芳屯、永乐、齐家等油田。低渗透油田如何高效开发?这是大庆油田持续稳产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技术措施,最后对低渗透油田开发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5.
油田在勘探开发的各个环节均可造成低渗透层油层损害。究其原因,均属油层本身的潜在损害因素,它包括储层的敏感性矿物.储渗空间,岩石表面性质及储层的液体性质等。在外在条件变化时,包括钻开油气层,射孔试油、酸化、压裂等,储层不能适应变化情况,就会导致油层渗透率降低.造成油层损害。对低渗透油层特别强调油层保护并不是因为这类油层比高渗透油层更易受污染,而是因为低渗透油层自然渗透能力差,任何轻微的污染伤害都会导致产能的大幅度降低。因此,低渗透油层的油层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大部分油井都实施了压裂投产,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然而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由于人工裂缝闭台,加上前期注入水质不合格,地层堵塞伤害严重,注水井欠注,注水效率低,地层能量下降大,导致油井产量低,注采矛盾突出,开发效果不理想。针对以上问题,开展高压注水、酸化解堵增注、水力压裂、小泵深抽和井网加密等配套技术的研究和集成应用,为油藏开发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实现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发育有自然裂缝和人工裂缝,影响了注入水的推进规律,使得在裂缝不同部位的油水井呈现出不同的注水开发特征,产生了不同的开发效果。通过早期注水,掌握合理的注采比及不稳定注水、高压注水等工艺,提高油藏的产量和采收率,收到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陈斌 《中国科技博览》2010,(11):294-294
本文针对中高含水井酸化后含水大幅上升、低液低含水井酸洗后液量偏低、筛管完井水平井酸洗泥饼存在起动压力高的问题、对于一些笼统酸化效果差,但封隔器机械分层难度大的井,分层酸化难度大等问题。我们进行了酸化工艺的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申红 《中国科技博览》2013,(11):319-319
河74断块沙二下稳油藏为中常压、中孔、低渗、低饱和、稀油的岩性油藏。目前存在储量失控、注采井网不完善、能量保持水平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根据剩余油分布特点,按照排状注水的井网方式,以300×300m的注采井距部署注采井网,使其最大限度的提高储量和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相似文献   

10.
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往往需要进行压裂才能获得工业油流,本文以胜利典型低渗透油藏史深100为例,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裂缝与井网的匹配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不同井网模型,模拟了不同井网下的水驱规律,通过对比不同井网形式下的开发指标得到了最佳井网形式。  相似文献   

11.
盛洁 《中国科技博览》2012,(11):122-122
低渗透油藏在油田开发中所占比例逐年加大,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也需不断提高。本文从井网井距的优化、油层压裂技术、早期注水的重要性、注采井网的布署、注采调配技术的配套及油层保护技术共六个方面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进行了总结,并以梁4块等为例阐述实施过程及效果,对低渗透油藏的良性开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伟 《中国科技博览》2010,(35):379-379
我国低渗透油田储藏丰富,在石油工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低渗透油田开发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本文简单介绍了低渗透油田的特征,重点论述了注气开发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方法以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低渗透储层勘探储量的不断增加,近些年来,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在不同的油田及区块,低渗透油藏又各具特点,开发技术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压裂改造是改善低渗透储层物性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井层,应使用不同的压裂工艺。对于低渗透储层而言储层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油田在勘探开发的各个环节均可造成低渗透层油层损害,再经过长时间的开发,形成了固定的注采模式和对应关系,最终含水上升,产油量下降。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和多层开采,导致油层动用不均,降低了油田的采收率。通过实施调整注采井网、强化注水、封卡等措施,充分挖掘老油田的潜力,达到最终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在外在条件变化时,包括钻开油气层、射孔试油,酸化、压裂等,储层不能适应变化情况,就会导致油层渗透率降低,造成油层损害。对低渗透油层特别强调油层保护并不是因为这类油层比高渗透油层更易受污染,而是因为低渗透油层自然渗透能力差,任何轻微的污染伤害都会导致产能的大幅度降低,因此,低渗透油藏的油层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本艾利用现代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手段,对滨659块储层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区块扇三角洲前缘相较发育,同时在扇三角洲前端伴有滑塌浊积岩沉积。接触关系主要为点一线接触,胶结类型以孔隙型为主,其次为接-孔型。储层为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非均质性中等。通过对区块储层特征进行研究,为区整体凋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南油田属深层高压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主要为湖泊三角洲沉积,储层发育不稳定、物性差,认识开发难度大。通过区域整体评价与局部解剖相结合,开展了小层沉积微相研究和相控剩余油研究,细化了小层剩余油认识。在该研究成果指导下,针对不同沉积特点的储层,实施了不同的精细挖潜措施,对水下分流河道,通过强化河道注水补充能量,实施侧翼差异相带挖潜;对席状砂体,通过缩小井距、减少注水层段,优化井网单独动用。在新区注采配套过程中,充分考虑沉积微相展布特点,使井网布置尽可能与微相匹配。开发实践表明,上述方法对油田水驱状况的改善明显,提高了油藏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钻井、射孔、压裂、酸化、以及注水开发过程可能对油层造成的伤害进行了着重的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油层保护措施,以此来降低各种施工过程对储层造成伤害,提高低渗透储层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多薄层油藏具有渗透率低、层多、层薄、自然产能低、层间地应力差异等特点,需要有针对性的油层改造来提高其采收率。分层压裂技术可以实现一趟管柱对地层压裂改造来提高单井单层产量。对分层压裂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在滨南某区块的压裂改造中对投球分层及机械分层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机械分层压裂优于投球分层,其压后效果好。为低渗透多薄层的开采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摘要]低渗透油藏具有低孔、低渗、自然产能低、注水注不进采不出等特点。针对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开发难题,注cq驱油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低渗透油藏C02#~i采油的规律。结果表明,对二氧化碳吞吐采油周期换油率而言,开井压力、压力系数和油层厚度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非均质性、含油饱和度、原油粘度和分层性;而注入强度、注入速度、焖井时间和渗透率对换油率的影响并不明显。对周期采油强度而言,注入强度、开井压力和油层厚度的影响最明显;其次是非均质性、原油粘度、分层性、压力系数、焖井时间和含油饱和度;渗透率和注入速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在优化选择焖井时间、开井压力和返排速度时,首先根据油藏地质条件优选二氧化碳注入强度和注入速度;然后,根据焖井时间与注入速度和注人强度的相关关系,选择合理焖井时间;进而,优选合理的开井压力,预测返排速度。  相似文献   

20.
王152区块为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的常压、中高渗、岩性-构造普通稠油油藏。分别在六个砂体部署热采开发水平井13口,随着多轮次吞吐转周,油井综合含水持续上升,部分井层水淹严重。通过实施泡沫驱油工艺技术有效抑制油井含水上升,提高了周期产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