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云南新平铜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鑫  宁平  唐晓龙  易红宏  周连碧  李凯 《矿冶》2014,23(4):92-96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监管责任重大,对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是建立固体废物管理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云南新平县铜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性和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采用S型或梅花布点随机采样方式,评价标准参考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要求,对尾矿库周边土壤采用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进行评价。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该地区,污染最小的元素为铜、汞和铅,污染最严重的元素为铬,且均属于非污染,尾矿库周边监测点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均值污染程度属于安全范畴,污染水平属于清洁。但是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对于单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汞元素属于很强生态危害范畴,Ei值为166.21,其余各元素都属于轻微生态危害。对于各采样点,除1,2,3号点属于中等生态危害范畴,其余各点为轻微生态危害。对于总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该地区的RI值为207.39,达到中等生态危害。总体来说,云南新平铜尾矿库周边土壤被保护较好,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个别样点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监测,采取监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冀中某铜矿废弃地土壤及优势植物重金属特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野外取样调查法、室内化学分析法、污染评价及富集能力分析等方法,对冀中某铜矿废弃地土样和植物样品的铜、铅、锌、铬、镉和砷6种重金属离子含量进行检测,研究了该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以及优势植物重金属富集特征.结果表明:该铜矿废弃地土壤铜、砷含量超标,属铜、砷复合污染,其中采矿区铜含量达1870 mg·g-1,超出标准值4.675倍,砷含量达84 mg·kg-1,超出标准值2.1倍,土壤重度污染;运矿区和半山腰铜和砷含量表现不同程度的超标,为轻度复合污染;厂区及周边村庄土壤6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为安全状态.9种优势植物中刺儿菜、虎尾草、葎草地下部分对铜和砷离子的富集能力较强,且在铜矿废弃地的长势表现很好,可作为铜、砷离子复合污染土壤的生态恢复植物;狗尾草对铅离子以及野西瓜苗对锌离子的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均较强,可作为铜矿区中铅锌重金属离子污染的修复潜力植物;藜、鹅绒藤、益母草、甘菊对不同重金属离子分别表现为抗性或者耐性.本研究可为本区矿山重金属污染与治理提供基础材料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污染土壤对植物伤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年来,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及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及含重金属的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土壤受到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较为突出.从土壤环境污染的特点和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着手,详细地阐述了重金属对植物伤害效应及伤害机理.  相似文献   

4.
在收集整理高纬高寒地区某铜矿区以往监测资料和开展的动态监测研究的基础上,对近12年来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Mo、Ni、Pb和Zn的时空变异趋势进行对比分析,且定量计算了土壤重金属的累积速率。分析结果表明,堆浸场的Cd、Cu含量在尚未开始堆浸时就已超过国家土壤II级标准限值,年均增长速率又较快,因而此处土壤恶化的可能性较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尾矿库和排土场处,除了Ni具有较高的超标风险外,其他元素的环境容量相对较大。堆浸场下游的表层土壤中Cr、Zn、Ni、Pb、Cr6+、Cd和Cu元素的横向迁移距离相对较短,而As、Hg和Mo元素横向迁移距离略长,更容易随堆浸液排放向下游运移。剖面土壤样品中Cu、Zn、Cr、Cd的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土中重金属含量高于深层土壤样品,呈现出在冻土层的冻结锋面上富集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分析检测了高寒荒漠区某铜矿周边土壤重金属元素(As、Cd、Hg、Pb、Cu、Zn、Cr、Ni)含量,并进行了简要评价,结合主导风向和河流方向,对矿业活动剧烈区一定范围内加密采样,研究重金属元素污染分布范围。结果表明:(1)铜矿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仅围岩、废石堆场周边区域个别的样品As、Pb、Cu元素超标;(2)围岩、废石堆场重金属元素污染范围小,集中在其周边200 m区域内,土壤污染深度小于40 cm;(3)尾矿库主导风向下风向200 m内,重金属元素出现一定程度富集;(4)高寒荒漠区,气候寒冷、干旱、少雨、常年多风、蒸发强烈,土壤中重金属扩散主要影响因素是风力和水流作用,垂向传播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6.
南京某铁尾矿库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复垦尾矿库的土地生态安全并揭示复垦尾矿库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以位于南京市南郊的某复垦铁尾矿库为研究区,在对复垦土壤中重金属(Cd、Cr、Cu、As、Hg、Ni和Pb)含量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该复垦土壤进行了重金属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重金属垂向含量分析。单项污染分析结果表明,所采集的土壤样品中7种元素含量均超过毗邻区土壤背景值(超标倍数介于0.02~12.71),Cd、Ni和Pb含量超过江苏省背景值(超标倍数介于0.05~11.28),仅有Cd含量略超过国家土壤III级标准(超标倍数介于0.05~0.54)。累积综合污染分析表明,该尾矿库覆土中重金属含量超过毗邻区未受矿业活动影响的背景土壤值,全部属于重度污染。重金属含量纵向分布结果表明,越靠近底部尾矿,重金属含量越高;除Cu和Ni外的5种元素含量均超过毗邻区土壤背景值,表明受底部尾矿的影响,重金属已经逐渐在覆土中累积,并向顶部迁移。  相似文献   

7.
研究铅锌尾矿中的重金属形态分布和垂向迁移转化规律十分重要,对了解其生物有效性及重金属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从化学成分分析、扫描电镜-能谱线扫描和面扫描、不同垂向深度尾砂重金属形态分析等不同角度开展铅锌尾矿工艺矿物学和重金属迁移转化研究。(1)尾砂中多种重金属密切相关。(2)尾砂中铅、砷、铬、镉等一类重金属以酸提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形式存在。在铅锌尾矿库垂直方向上,随着深度的增加,酸提态铅含量增加,可还原态的铅减小,酸提态的砷含量呈现递减趋势,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及残渣态的砷基本呈现递增趋势,酸提态的铬含量呈现递增趋势,还原态铬基本呈现递减趋势。(3)尾矿中砷主要以残渣态存在。这为铅锌尾矿库生态修复与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因此,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对于降低重金属毒害风险、维护环境健康和恢复生态意义重大。与其他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相比,植物修复因其绿色环保、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主要作用方式,讨论了微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协同植物修复的作用机制和研究现状,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及联合修复法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这一绿色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定量评价钒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3种方法结合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尾矿库周边土壤存在重金属Cd、Ni、As、Cr、Cu、Zn、Pb含量积累和超标情况,Cd的超标率最大,Ni、As 次之。总体上,尾矿库周边土壤中Cd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为Ni、As,其它重金属元素贡献较小。生态风险评价表明,Cd、Ni为主要生态危害元素,Cd以较高风险为主,Ni为中度风险。该钒尾矿库对周边土壤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加强重金属污染的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铜污染土壤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重金属对土壤、植物的污染倍受人类的关注。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实时、大面积地监测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污染植物的研究迫在眉睫。首先通过实验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程度重金属铜污染下土壤的光谱特性,并对各光谱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直接对铜污染土壤进行监测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周曼  熊邦  迟茜  盖园春 《中州煤炭》2021,(3):25-29,33
以某铜尾矿堆场为研究对象,对场地土壤开展了铜、砷、铅等重金属的调查与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土壤进行了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场地土壤砷污染严重,整体为重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主要为极强和很强;场地存在大范围的铜重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主要为轻微和强级。地块土壤超标是由于铜尾矿常年无规范管理堆放所致,应尽快实施风险防控工程。  相似文献   

12.
某尾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对葫芦岛钼矿区废弃尾矿库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土壤肥力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开展了研究区的土壤改良和植物修复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废弃尾矿库及其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前者以Pb,Zn污染为主,后者以Cd,Zn污染为主;废弃尾矿库土壤非常贫瘠,附近耕地土壤则氮、磷不足.通过试验发现:施用经过堆肥化处理的城市污泥,可以改良被污染土壤;高羊茅、早熟禾、黑麦草以及沙棘可以作为先锋植物品种应用于研究区的植物修复工程中.  相似文献   

13.
辽宁矿区尾矿废弃地及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平  王恩德  魏忠义  杨朝强 《金属矿山》2008,38(2):118-121,135
辽宁省金属矿区及其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尤其是尾矿库及其周边土壤污染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采集了辽宁典型矿区尾矿及其周边的土壤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Cu、Zn、Pb、Cd元素,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分析Hg、As元素,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分析Cr元素,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重金属污染评估。结果表明:辽宁省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以Zn、Pb两种重金属为主,同时伴生着Cd、As、Cu 3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  相似文献   

14.
赣州稀土矿山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稀土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以赣州某稀土矿山废弃地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类废弃地及矿区周边对照区土壤的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三种评价方法对废弃地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废弃地堆浸场和母液处理车间土壤汞含量超过土壤二级标准,堆浸场达中度污染水平,母液处理车间属于轻度污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度。  相似文献   

15.
鞍钢西尾矿库现状和尾矿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风 《中国矿业》1999,8(3):61-65
鞍钢西尾矿库于1990年已停止使用,库内堆浮选(铁)尾矿1870万t、瓦斯泥发煤灰混合物540.9万t。本文简要描述了西尾矿库的形成和现状,对综合回收利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而认为,分别采用不同选矿方法,对尾矿库内的瓦斯泥、粉煤灰和浮尾矿进行综合回收利用是可行的,并可消防其对环境的污染,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进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是监控土壤环境质量和预防土壤污染的前提与基础.该工作对位于内蒙古草原的某新建大型铜钼矿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铜钼矿区土壤8种重金属(Cd、Cr、Cu、As、Hg、Ni、Pb和Mo)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单一重金属元素和多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平均值均为轻.多种重金属潜在危害中等的土壤占样品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所占面积是总面积的21.41%,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程度中等的区域主要是厂区及周边2 ~4 km范围,与矿业活动布局一致.  相似文献   

17.
海泡石和菌根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敏  杨春霞  闫爱博 《金属矿山》2012,41(8):153-155,15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向重金属Pb、Zn、Cd复合污染的土壤中单一或联合添加海泡石和菌根Glomus mosseae、Glomus intraradices对玉米生长及玉米体内重金属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使用海泡石和菌根Glomus intraradices可显著增加玉米地上部和根部的生物量;与单一处理相比,联合使用海泡石和两种菌根可使菌根对玉米的侵染率提高44.53%~58.80%。海泡石可有效阻隔土壤中的重金属向植株迁移,从而显著降低玉米体内Pb、Cd、Zn的浓度;而另一方面,两种菌根会促进植株体内Pb、Cd、Zn的富集,因此,可利用这两种菌根和一些非经济性作物来去除土壤中的Pb、Cd、Zn。  相似文献   

18.
金属矿山的尾矿库、排土场由于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在长期的风化、淋溶作用下缓慢释放,从而污染土壤与地下水。本文对江西某铜矿排土场、尾矿库、疏干井排水口淤泥进行了取样测试。浸出毒性判别结果表明排土场土壤、尾矿砂及淤泥为不具有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但浸出液浓度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中III类水标准,尤其是铜、铅、镉元素超标严重,对地下水环境构成威胁。重金属释放实验显示,随时间增加重金属释放量也增加,酸性降水条件下重金属释放量明显高于中性条件。因此,为避免土壤及地下水受到污染,应采取控制与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杨秀敏 《金属矿山》2016,45(11):173-176
为揭示在被重金属Pb、Zn、Cd复合污染的土壤中添加菌根对玉米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①接种菌根 Glomus mosseae、Glomus intraradices 的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受菌根的影响不显著,但根部的生物量分别增长了13.16%和34.21%;根部侵染率达24.14%和25.41%。②接种菌根Glomus mosseae的玉米,其地上部及根部磷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不显著;而接种菌根Glomus intraradices的玉米,其地上部及根部磷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长了16.66%和10.70%;接种菌根Glomus intraradices的玉米,根部吸收的磷有向地上部集中的趋势。③接种菌根Glomus mosseae、Glomus intraradices的玉米,与对照组相比,地上部锰浓度增长不显著,根部锰浓度分别大幅增长了44.93%和53.04%;地上部铁浓度小幅下降,根部铁浓度分别增长为4.15%和37.80%,说明菌根Glomus intraradices能够促进玉米根部吸收Fe;地上部钙浓度分别增长了36.97%和18.50%,根部钙浓度仅小幅增长,根部吸收的钙明显向地上部集中。  相似文献   

20.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武强  孙录科 《有色金属》2008,60(1):125-129
综述矿区土壤重金属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