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次用QCD求和规则系统地计算D→ππ,Kπ,KK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它包括领头阶因子化部分,αs修正的硬胶子交换部分和软胶子交换部分.计算发现在D→ππ,Kπ,KK衰变中的一些衰变道软胶子交换部分贡献相当大,甚至超过领头阶因子化部分以及αs修正的硬胶子交换部分的贡献.最后计算了这些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大多数的衰变道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一致,我们的计算结果比因子化方法的计算结果有较大改进,但部分衰变道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相比还有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QCD因子化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研究了Ds+→πK两个衰变道中的软胶子交换效应,并在衰变总振幅中加入了来自软胶子交换的贡献。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3.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研究D→Klν~1(l=e,μ)衰变过程,通过构造适当的关联函数,既计算了D→K跃迁形状因子fDK+(q2),又计算了形状因子中新的项fDK~(q2),发现了轻子(e,μ)质量对分支比的影响。这样能分别计算D→Keve和D→Kμvμ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并使计算结果更为精确。计算出的分支比与实验数据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相似文献   

4.
g玻色子对100Pd核高自旋态能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近的实验单粒子能量为输入,应用唯象sdgIBM理论的两种微观实现——微观sdgIBM-2方案和sdgIBM-Fmax方案,仔细研究100Pd的核能谱和B(E2)跃迁。计算结果表明:sdgIBM-2方案成功地再现了100Pd核的较复杂的基态带和γ带的高角动量态能谱以及已知的B(E2)跃迁,其再现角动量达Jπ=16+、Ex≈700MeV,比通常IBM理论再现的Jπ=6+~8+、Ex≈200MeV高出很多;指认直到16+的yrast态都是基态,很可能目前观测到的yrast带中根本就不存在玻色子破对后的准粒子态。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进一步表明,为了能在IBM理论框架下描述好核的高角动量基态,需要平权地引入g玻色子,以便提供较强的十六极对相互作用,抵抗住高速转动下玻色子的破对趋势。用g玻色子数为0~3的弱耦合sdgIBM-Fmax方案的计算结果对此作了进一步说明。按照微观sdgIBM 2方案,解释了实验上3个14+态的异常:14+1态是由于1个中子g玻色子在转变为中子d玻色子的量子相变中辐射出1对光子的结果,14+2是16+1态退耦的中间态,而14+3是真正的基态。  相似文献   

5.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计算D→π lv~l(l=e,μ)衰变过程的分支比.通过计算D→π跃迁形状因子f+Dπ(q2)和计算形状因子fDπ(q2),就能考虑轻子(e,μ)质量对分支比的影响,可分别计算D→π ev~e,D→π μv~μ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并把理论计算与最近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计算的分支比在实验数据误差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为了采用同位素稀释质谱分析法准确测定环境中的痕量99Tc,需要以97Tc作稀释剂。采用天然Ru为辐照原料,建立了碱熔→水浸取→沉淀→萃取→阴离子交换的化学分离流程,确定了97Tc的制备工艺。该流程的化学产额大于70%,对Ru的去污因子大于10。 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从质子回旋加速器辐照后的Ni靶中提取64Cu,建立了使用阴离子交换法从Ni靶溶解液中实施64Cu与基体Ni及伴生Co放化分离的工艺。测定了Ni2+、Co2+ 和Cu2+在阴离子交换树脂AG1-X8与盐酸介质之间的静态分配系数Kd。确定了使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分离提取64Cu的工艺:首先用6 mol/L盐酸穿透Ni,再用4 mol/L 盐酸洗脱57Co,最后用1 mol/L 盐酸解吸64Cu。64Cu放化回收率为87.5%±3.0%。以丰度99.07%的富集64Ni为靶材,质子轰击后,使用本工艺分离得到的64Cu放射性核纯度大于99.0%,化学杂质Ni、Co和Fe的浓度均小于0.05mg/L。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含异腈基团的多肽偶联物(CNRGD),并用[99Tcm(CO)3(H2O)3+标记,得到具有与整合素αvβ3受体多结合位点的99Tcm(CO)3-CNRGD,并对其进行了体内外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标记条件下,99Tcm(CO)3-CNRGD的标记率达到77%,纯化后,标记物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6%。体外稳定性实验显示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脂水分配系数显示其具有较好的脂溶性。正常小鼠体内分布显示,99Tcm(CO)3-CNRGD在血液中清除较快,主要通过肝肾代谢。荷MCF-7人乳腺癌裸鼠体内分布显示,注射1、4h后,标记物在肿瘤部位的摄取值达(2.38±0.37)%ID/g和(1.57±0.21)%ID/g,瘤/血比分别达0.71±0.09、1.15±0.15,表明该标记物在肿瘤细胞中有一定的摄取和较长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9.
依据混合裂变产物中碘及其母体碲的同位素的半衰期设计分离132I的流程。该流程的主要步骤为浓HBr蒸发和CCl4萃取。实验研究了浓HBr蒸发对碘的去污效果;在硝酸介质中,用含I2的CCl4作为萃取剂,研究了HNO3浓度、水相中KI含量和有机相CCl4中I2含量对132I萃取率的影响,测定了含SO2水溶液对132I的反萃率。用设计的推荐流程获得了放化纯的132I,其中含有的131I的活度为132I的1.3%,分离流程全程对132I的化学回收率约为60%,流程对主要γ核素的去污因子大于103。  相似文献   

10.
应用真空背景场方法讨论了K→2π衰变过程中有效弱哈密顿量,从而给出ΔS=1中O_+和O_-算符的系数函数的修正。如果标度参量μ~2在1GeV~2以下,考虑到胶子凝聚修正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到2~3倍的附加的八重态相对增强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为了精确测量91Sr的衰变数据,需要分离出放化纯的91Sr样品。以衰变链中的母子体关系为依据,“两步延迟分离法”为基础,对裂变产物中91Sr的快速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分别以聚三氟氯乙烯(Kel-F)粉和大孔树脂(Amberlite XAD-7)作支撑体,制备了2种二环己基-18-冠-6的萃取色层树脂,均能快速、定量吸附Sr,吸附的Sr易于用去离子水解吸下来,研制出一套相应的亚快化分离装置。将两步延迟分离原理与冠醚萃取色层法相结合,设计了用2个萃取色层柱前后串联的快速放化分离流程,整个操作流程可在200 s左右完成。用辐照235U的裂变产物溶液进行了全流程验证,得到的91Sr 溶液为放化纯,Sr的化学回收率大于90%,对92Sr的去污因子大于102,对其它主要核素的去污因子大于103,结果满足衰变数据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Monte-Carlo模拟和实验测量两种方法对30cm3球形石墨空腔电离室在60Coγ射线下的壁修因子Kwall进行研究。实验和模拟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传统的线性外推法确定的壁修正能基准组的30cm3和50cm3球形石墨空腔电离室在60Coγ射线下的相对电离电流和壁修正因子进行了Monte-Carlo模拟计算,计算的相对电离电流值与NIST发布的实验测量值在0.12%内吻合。  相似文献   

13.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研究D→Klνl(l=e,μ)衰变过程,通过构造适当的关联函数,既计算了D→K跃迁形状因子fD+K(q2),又计算了形状因子中新的项~fDK(q2),发现了轻子(e,μ)质量对分支比的影响。这样能分别计算D→Keνe和D→Kμνμ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并使计算结果更为精确。计算出的分支比与实验数据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相似文献   

14.
Λ超核谱学是研究Λ-N相互作用、探索原子核内部结构和了解Λ粒子的性质在核介质中可能发生的变化的重要工具。利用电磁谱仪和γ谱仪对Λ超核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揭示出超核能级的一些特征,如:核心激发、Λ粒子在p壳的激发、只在超核中发现的“真正态”等;从实验上确定了壳模型自旋相关的Λ-N相互作用参数;在7ΛLi超核中发现了由于处在0s态的Λ粒子的胶样相互作用引起的超核的收缩现象。然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之间还存在着某些分歧,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水泥固化Cs、U(Ⅵ)的浸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碱矿渣-粘土复合胶凝材料(AASCM)和普通硅酸盐水泥(OPC)固化模拟放射性泥浆,对固化体中Cs+、U(Ⅵ)的浸出性能进行了研究。根据Fick第二定律建立并优化了预测核素浸出行为的二维衰变浸出模型。通过MATLAB软件编程计算,以非恒定表观扩散系数的二维衰变模型对Cs+、U(Ⅵ)的浸出行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AASCM固化Cs+、U(Ⅵ)的能力大于OPC,浸出28d后,AASCM中Cs+、U(Ⅵ)的累积浸出分数分别低于OPC的1/5和1/2;Cs+、U(Ⅵ)浸出的表观扩散系数呈衰减趋势,当考虑表观扩散系数衰减时,二维衰变浸出模型对OPC固化Cs+、U(Ⅵ)及AASCM固化U(Ⅵ)的浸出行为预测较好,但对离子交换吸附作用较强的AASCM固化体中Cs+浸出行为预测较差。  相似文献   

16.
铼羰基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三齿配基L1,L2,L3及L4(L1 =组氨酸, L2 =次氮基三乙酸,L3= 2-吡啶甲基胺 N, N-二乙酸,L4 =二(2-吡啶甲基)-胺)作为双功能螯合剂可以连接受体、多肽、蛋白等靶向分子,用于设计合成新的以[188Re(CO)3]+为核心的放射性药物。标记实验表明,4个配基的浓度在1×10-5~1×10-4mol/L,反应时间为30min时,放射化学产率大于90%,用HPLC分离后,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5%。电泳实验表明,配合物显示不同的价态。稳定性实验表明,4种配合物在体外稳定,24h几乎不发生分解。组氨酸与半胱氨酸竞争实验说明,24h内4个配合物很难发生配基与半胱氨酸的交换反应,而在组氨酸溶液中,除L2形成的配合物相对来说不稳定外,其它3个较稳定。是否在体内有很高的稳定性,还需实验进一步证实。小鼠动物试验表明,4个配合物均能较快地从血液和多数组织器官中清除,主要在肝和肾中浓集,是较理想的双功能螯合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现有的合成模块进行改进,实现了(N-[18F]氟甲基)胆碱(18F-FCH)的半自动合成,并用其进行了无菌型炎症PET显像。以CH2Br2为前体,经过氟化反应制备甲基化试剂18FCH2Br,在柱与N, N-二甲基乙醇胺进行反应,并经过Sep Pak tC18和Sep Pak CM小柱联用纯化的方法,得到放化纯度大于95%的18F-FCH注射液,放化产率为12%±2%(n=3,按18F-计算,未校正),放化合成时间为35 min。PET显像表明,肌肉注射0.2 mL松节油,4天后形成的炎症模型具有18F-FDG最高摄取,而18F-FCH在炎症处具有轻度的放射性浓聚,因此在18F-FCH肿瘤显像时应考虑炎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T34035型Hp(10)次级标准电离室的结构和技术特性,实验测量了Hp(10)次级标准电离室的校准系数NH和修正因子k(R,α),并评定给出校准系数NH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4.6%(k=2),修正因子k(R,α)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6.0%(k=2)。在辐射质入射角≤75 °时,12~1 250 keV范围内能量响应好于±20%;个人剂量当量率非线性在100 μSv/h~3 Sv/h范围内好于±3%。采用 MCNP5模拟计算了该电离室对部分窄谱N系列和低空气比释动能L系列的k(R,α)值,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在±6%范围内。说明该电离室性能满足次级标准电离室要求,可以直接用于Hp(10)量值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