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东濮凹陷濮城地区沙一段有利储层厚度薄且分布面积广,层间发育的盐岩层对地球物理信息具有较强屏蔽作用,导致该层段岩性油气藏隐蔽性较强.以研究区石油地质特征分析为基础,应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与沉积相分析相结合,针对濮城地区沙一段陆相湖泊的沉积模式及砂泥岩薄互层和盐岩的特点,在最佳时窗范围内对不同层段、不同类型的地震属性进行筛选和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储层预测并开展综合地质评价.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储层预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濮城地区沙一段上亚段落实了4个砂体,其中P1-400块目前已经获得突破.在此基础上落实了濮城地区勘探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2.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高频层序地层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砂泥岩薄互层的特点,根据其岩性和盐鲁岩的分布特征及地震反射结构,将沙三段划分为四个三级层序,11个四级层序和多个五级层序。由于该区沙三段沉积时期古地形相对平坦,高颠层序各体系域在平面的分布变化很大,低位域可能仅分布在凹陷的中心部位。通过建立的四种高频层序地层模式,可以预测低位砂体的分布及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3.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盐岩最发育的凹陷,其古近系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有4套累计超过1 000 m厚的盐岩,其成因颇受争议.通过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盐岩与具纹层状沉积构造的泥页岩相间发育,泥页岩的V/(V+Ni)平均比值为0.736(基本分布在0.64~0.81),其中发育有石盐漏斗晶体并夹有砂质碎屑流块状砂岩等特征,表明具纹层状沉积构造的泥页岩形成于半深湖-深湖的强还原环境.盐岩与泥页岩之间没有侵蚀暴露面,泥页岩层面上也没有干裂沉积构造,盐岩厚度大且较纯净,从而推断盐岩和与其相邻的泥页岩的沉积环境一样,都是半深湖-深湖的强还原环境.纵向上,盐岩发育于层序的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盐岩发育期也是东濮凹陷的主要裂陷期和扩张期;横向上,盐岩分布于凹陷中央,与凹陷边缘沉积的砂岩呈彼消此长的关系,泥页岩则主要分布于砂岩和盐岩之间的较广阔地区.即盐岩的沉积中心、凹陷的沉积中心及凹陷的沉降中心三者基本一致,盐岩发育期也是湖盆发育的鼎盛期.沉积学的证据支持东濮凹陷盐岩"深水成盐"的观点.在连续沉积的盐岩段,从老地层到新地层,δ37Cl值没有出现逐渐减小的特征,而是呈不规律的变化,说明东濮凹陷沙河街组盐岩应是在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一定水深环境中形成的,即"深水成盐".通过与现代峡谷型湖泊和人工河道水库的对比,说明在盐岩发育期东濮凹陷应具较明显的湖水分层特征--"深水成盐"的基础和基本形式,从理论上也支持东濮凹陷盐岩"深水成盐"观点.  相似文献   

4.
盐系地层岩性油藏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潜江凹陷岩性油藏储层与非储层之间波阻抗差异小,储层薄,波阻抗反演存在多解性且不能定量预测等问题,探讨了盐系地层岩性油藏预测的研究思路和配套技术。对潜江组盐系地层的岩石物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储层预测方法:①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确定潜江凹陷岩性油藏的有利分布区}②通过基于模型的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获得的波阻抗数据体进行砂体描述;③利用地震约束测井反演方法,对自然伽马和密度等岩性敏感测井参数进行反演,得到拟测井参数反演数据体,在此基础上对砂体厚度进行预测,对储层进行定量评价;④利用多信息含油性预测方法对储层的含油性进行评价。在潜江凹陷广北油田,应用上述岩性油藏预测方法预测了储层发育区域,部署的广43—1井钻遇的某砂组与预测的厚度吻合,试获38.0t/d的高产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5.
歧口凹陷西斜坡(滩海)岩性圈闭成藏条件分析与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歧口凹陷西斜坡东营组各层段发育大型岩性圈闭,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是滩海区重要的后备勘探战场.运用坡折带控砂理论,根据研究区具体的地震地质条件及勘探程度,利用不同的地球物理技术识别砂体;唐东地区东营组利用全三维反演技术开展储层预测工作;白水头-驴东地区板0、板1油组利用属性技术开展砂体分布研究;歧口凹陷凹槽区利用地震地层学解释技术研究砂体分布.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优选出4个成藏条件优越、可供钻探的大型有利岩性圈闭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成果.本次工作取得的多项地质新认识,可有效指导相似地质条件地区岩性圈闭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东濮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特征及其成因环境,针对东濮凹陷多种环境频繁变化的特点,采用有机和无机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结果 显示:东濮凹陷烃源岩具有自盐湖中心向外有机质丰度逐渐降低、有机质类型变差的特征.北部优质烃源岩较为发育,呈环盐岩带状分布;南部地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低、类型差,优...  相似文献   

7.
江陵凹陷古近系新下段膏盐岩非常发育,且油气成藏与膏盐岩分布关系密切。分析研究区含膏盐岩段的岩心、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发现江陵凹陷新下段膏盐岩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低密度、高电阻率的特征;通过正演模拟认为研究区膏盐岩具有强振幅、低频率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井—震标定,确定不同岩性在地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存在差异;膏盐岩表现为明显的强振幅、较好连续性的地震响应特征,砂、泥岩互层沉积表现为中—强振幅、较差连续性的地震响应特征,泥岩表现为弱振幅或空白反射特征。通过地震属性提取,分析典型岩相的地震属性特征,建立研究区岩相—地震响应—地震属性的关系,并据此预测未钻井区域的岩性分布,完成研究区不同岩性分布的区域划分。最终确定江陵凹陷新下段膏盐岩主要分布于2个区域,分别为梅槐桥洼陷南部和资福寺洼陷南部。  相似文献   

8.
东濮凹陷北部为一勘探程度较高6号地区,地震测网密度已达0.5 ×0.5(km)。钻探已经表明本区为油气富集区。东濮凹陷是一个以中、新生代沉积为主的断陷盆地,下第三系地层最大沉积厚度可达7,000m。这套地层自下而上表现为两大沉积旋回,在这两次旋回的中期发育了四套盐湖相沉积,即盐膏相,偏泥相、偏砂相和砂砾相,它们构成本区主要生油层系和重要的储集层系。因此查清这四套沉积相的分布是有重要价值的。利用各种特殊处理的地震信息与岩相的关系,并依据钻井资料对岩相加以标定,可以预测这四套盐湖沉积相的分布。由于岩盐的沉积速率很高,通常只在活动性的构造条件下才适应这种沉积环境。东濮凹陷完全具备这种构造条件。本区主要生油次凹的沉积速率可高达0.26mm/a。本区各成盐岩期的盐膏岩受二级断层活动的控制,都分布在二级断层的下降盘。四套盐湖相的沉积规律相同,相带均呈环带状。由湖盆边缘至沉积中心,岩性由粗变细,岩相由砂砾相→偏砂相→偏泥相→盐膏相,即由碎屑岩沉积序列变到化学沉积。  相似文献   

9.
根据陆东凹陷交南构造上侏罗统九佛堂组下段的地质条件、储层分布及地震反射特征,提出以组段为单元,通过速度谱资料处理,建立大层段沉积分布模式的储层预测;以砂组为单元,通过地震资料特殊处理的储层综合预测和以井间分形理论与地质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的单层砂体预测等针对性预测方法,预测了储层及其分布范围,认为在构造高部位油藏受构造控制,而在倾没端明显受砂体控制,具有岩性-构造油藏的特点。交2、交12、交15井区块的北端及交2、交15井区块的西南端,砂体较厚、物性较好,属可能含油区,具有圈闭油气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地区主要目的层始新统平湖组沉积受潮汐作用影响较大,薄砂体多层叠置、横向变化快,煤层发育。目的层埋深普遍超过3 500 m,储层物性相对较差。现有地震资料深层信噪比低、能量弱,砂泥阻抗特征差异小,储层预测及刻画难度大。在深层保幅宽频处理资料的基础上,按照明确岩性圈闭发育类型、精细砂体描述、落实岩性圈闭目标的整体思路开展研究,明确了古地貌背景、砂体模式及岩性圈闭发育类型,在这一格架约束下开展精细的砂体描述工作,应用地震波形、地震反射结构特征、叠前反演弹性属性相结合预测砂体,并利用叠后统计学反演预测煤层分布,提高了砂体描述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的战略性油气地质调查工作在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新近系之下发现了疑似海相地层的有效地震反射,但因针对海相地层的勘探程度低(无井、地震测线稀)等原因,其地层属性至今依然不清楚。本文利用青岛坳陷有限的钻井资料,结合新采集有限的二维地震资料,对青岛坳陷二叠系、三叠系进行了地震属性提取及分析,认为其地震属性特征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和大隆组总体表现为中-强振幅、偏低频、平行-近平行较密集地震反射;下三叠统下青龙组为中振幅、中-高频、平行-近平行密集地震反射;下三叠统上青龙组则为弱振幅或空白反射、低-中频、平行-近平行地震反射。预测上二叠统及中-下三叠统主要残存分布于青岛坳陷东侧靠近崂山隆起及勿南沙隆起的部位,并据此推测在崂山隆起及勿南沙隆起区可能残存,是值得探索的勘探领域。对于钻井稀少的低勘探程度区,利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及地震属性特征来识别与预测勘探目的层的分布,对于早期勘探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塔河南托浦台地区泥盆系地震相与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震反射波在时间剖面上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连续性、振幅、频率及速度等特征,对塔河南托浦台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地震相解释,共解释出中振幅中连续前积地震相、中振幅中连续楔状地震相、杂乱低振幅低连续地震相、亚平行强振幅中一高连续席状地震相、强振幅高连续丘状地震相等5种主要的地震相类型。并根据地震相的特征结合工区内的构造背景和钻井资料等,在泥盆系划分出三角洲前缘亚相、滨海相和浅海相等。结合单井沉积相分析结果,对有利含油气相带进行划分和评价,认为西南部东河砂岩段的滨海相和浅海相沉积区和东南部的东河砂岩尖灭靖的三角洲前缘河口湾沉积区为有利的储层晨布相带.为扩大勘探领域、寻找有利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丽水—椒江凹陷月桂峰组属古新世早期沉积,为凹陷主力烃源岩层。依据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连续性、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等特征,在月桂峰组识别出6种主要的地震相类型:中高频弱振幅连续平行—亚平行席状相、低频强振幅较连续亚平行席状相、变振幅连续—较连续前积相、中振幅较连续—断续楔状相、中强振幅杂乱相和中弱振幅较连续充填相。然后再结合研究区钻井资料及区域构造背景,进行地震相—沉积相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月桂峰组是断陷型湖泊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水下扇、三角洲、湖泊等多种沉积相类型。进而结合钻井岩样分析,得出月桂峰组湖相泥岩属中—好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丽东次凹、丽西次凹中北部和椒江凹陷的中央洼陷带,有效烃源岩厚度可达1 000余米,面积总共为4 974.8km2。优选了处于源岩中心或邻近源岩中心的凹中隆及斜坡构造带作为下一步勘探工作的重点目标区域,为今后的勘探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博湖坳陷是焉耆盆地的主要油气勘探区域,但长期以来,该地区都以寻找构造圈闭为主要勘探目标,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寻找构造油气藏的难度不断加大,为进一步打开油气勘探局面,故迫切需要寻找隐蔽圈闭。为此,通过对八道湾组底部层序(SQ1)开展地震相-沉积相分析,结合已有钻井岩性资料,预测油气富集相带。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存在山前复合扇体、主水道、扇三角洲;废弃的三角洲平原、沼泽、三角洲平原;强制水退、低位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等相带。强制水退期间沉积的倾向湖盆的前积砂泥互层,极有可能发育孤立砂体,形成隐蔽的岩性圈闭,是最为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双北地区9条地震剖面进行地震层序解剖,结果表明,高位体系域地震反射具有低频、中振幅、连续性好的特征;钻井揭示岩性组合为砂砾岩与泥岩互层,分异性好,砂体横向延伸较远。水进体系域地层厚度向洼陷方向楔状增厚特征明显,地震反射具有高频、中低振幅、连续性差的特征,可识别出丘状、透镜状、楔状反射地质体及上超反射地震相,钻井揭示砂泥岩混杂,泥质含量高,分异性差,为滑塌成因。结合层序发育特点,明确沙三段高位体系域以微幅度构造控制下的岩性–构造圈闭为目标,水进体系域以砂岩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及砂体透镜体型岩性圈闭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四川盆地浅层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进入了新阶段,储量,产量迅速增长,在评价勘探下,精细的二、三维地震解释,在储层精细描述、储量计算、制订开发方案 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浅层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实践及地震资料的精细处理解释表明,浅层含气砂体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是解释和标定含气砂体的主要依据,其振幅变化为基础的多参数综合分析技术、提供了区分砂体含气性方法。在区内当含气砂体的波阻抗小于其上下围岩,其顶底界面的反射呈上负下正、(视)视频较低,振幅较强的特征,即含气砂体与上覆地层的波阻抗差越大,则反射波波谷的振幅越强;与下伏地层的波阻抗差越大, 则反射波的波峰振幅越强。  相似文献   

17.
陈军  周彬  陈剑铭  崔宝雷  姜传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5):790-794,836,665,666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北斜坡侵入岩岩性为辉绿岩,辉绿岩与砂泥质围岩间通常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差,在地震剖面上常表现为中低频、强振幅,连续性好的反射特征,导致侵入岩强反射干扰了围岩的反射,造成层位和断层识别困难,但利用其反射特征变化的信息仍可以识别断层。本文通过研究晚期侵入沉积地层的火成岩岩体变化模式和地震反射特征,结合地震正演模拟,建立了侵入岩地震相特征与断层关系的六种典型对应模式,即弯折相与倾向变化对应、错断相与岩体中断对应、陡倾相与断面侵入对应、变频相与厚度变化对应、分叉相与岩体分叉对应、终止相与岩体终止对应,利用该模式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断层判别,提高了构造解释精度,并且在高邮凹陷北斜坡取得了很好的油气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8.
罗家地区井间地震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井间地震是将震源与检波器都置入井中进行地震波观测的一种物探新方法,胜利油田与Tomoseis公司合作,在罗家地区进行了成功的井间地震试验,在取得高质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直达波旅行反演处理与反射波成像处理,最终获得较高分辨率的井间速度层析剖面与反射波成像剖面,最高视频率达500Hz,可分辨的最小地震厚度为3-5m,成果剖面经综合解释,对井间储集层的横向分布与连通性,火成岩蚀变带,小断层,砂泥岩薄互层等复杂的地质现象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井间地震资料不仅可直接服务于油气田的开发,而且也可以标定三维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下白垩统营城组火山岩喷发旋回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盆地兴城地区下白垩统营城组一段火山岩可划分为下部、中部和上部3个喷发旋回。营城组一段98%的工业气流都富集在上部旋回,该旋回便成为火山岩勘探开发的重点,而快速准确地确定上部旋回、明确各旋回的井—震标志则成为首要任务。基于关键井钻井资料及其地震反射特征的对比分析,建立了火山岩喷发旋回的井—震标志:①下部旋回的岩性以酸性岩为主,含中基性岩,喷溢相占90%;部分井段伽马值小于90API;地震特征为席状—盾状—锥状、中—强振幅、中高频、连续性好。②中部旋回的岩性以酸性岩为主,发育少量的中性岩,喷溢相占79.5%;伽马值多为90~160API;地震特征为丘状—透镜状—穹隆状—板状、中弱振幅、中低频、连续性中—好。③上部旋回的岩性为酸性岩,喷溢相占47.1%、爆发相比例大幅度提高;伽玛值多为130~260API;地震特征为丘状—楔状—席状、中弱振幅、中低频、连续好—差。上述火山岩喷发旋回的井—震标志也为快速找准邻区火山岩勘探目的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地震分辨率极限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地震奇辨率一直是薄储层和岩性地震勘探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是困扰地球物理发展的问题之一。地震分辨率为垂向(时间)和横向(空间)分辨率,通常教科书和有关的文献均将1/4地震波长定义为时间分辨率的极限,即使按菲涅尔半径定义的空间分辨率的极限,也为1/4地震波长。根据地震视主频和目的层的速度可以计算出空间和时间地震分辨率(1/4波长)极限。按常规的分辨率理论,地震勘探难以获得小于1/4波长储层的地质信息。若想获得小于1/4波长的储层信息,必须提高地震的成像主频,但对于实际地震数据而言,垂向(时间)分辨率受大地吸收衰减和高频信噪比的影响,地震分辨率总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地质解释的要求,特别针对中国陆相薄储层更是如此。但地震勘探是否可以突破1/4波长分辨率极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多块三维实际地震数据的研究,表明在相对保持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处理条件下,结合合理的井信息标定和地震属性提取,地震勘探是可以突破1/4波长地震分辨率极限的,这为中国陆相薄储层的地震勘探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