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塑料电镀广泛用于工业生产,是在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塑料问世以后.近几年来,国外除了在工艺上进行改革,研制浸蚀-活化一步法,实行连续自动化生产外,还致力于研究导电性树脂,塑料能直接电镀.目前日本塑料电镀中所用的塑料,ABS占90%左右,PP(聚丙烯)占5%左右,PPO(聚苯醚)占5%左右.我国塑料电镀的工业生产是在1966年以后,发展速度很快.塑料电镀产品广泛应用于电视机、收音机、电风扇、电子元件、家具、汽车和钮扣等各方面.并已经有了塑料电镀的自动化生产线.从工艺上讲,我国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随着工程塑料的迅速普及,塑料电镀制品不仅是过去ABS树脂为主的装饰用制品,而且还根据对材料的耐热性和机械强度等功能要求,广泛应用其它工程塑料作为电镀的基体材料。例如,目前工业化电镀的有以耐热ABS树脂为首的,改性聚苯撑氧、聚缩醛、尼龙等。在这些树脂上进行电镀,其电镀技术和工艺流程与ABS树脂的情况虽大致相同,但仍  相似文献   

3.
结合兰州石化公司生产的301M型电镀ABS树脂,从粗化、活化、解胶、化学沉镍、塑料成型工艺等方面对电镀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确保电镀ABS树脂的镀层牢固光亮,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 ABS塑料电镀作为工业性生产工艺已经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现在各个工业领域都在广泛地利用塑料电镀技术。ABS塑料的产量和销售量不断上升,有关ABS塑料电镀的新工艺和专利也不断涌现。日本汽车工业早在七十年代对ABS塑料的需求量就达到年增长率30%,其他行业的需求也按20%的幅度增长。根据最近的资料显示,到21世纪,汽车用塑料将增加3倍多,由现在的7.3%增加到25%。钢材的用量则将减少一半。而用在工业产品结构中的ABS塑料,  相似文献   

5.
随着设计师越来越多地在产品中应用功能性和装饰性金属镀层,使用ABS和PC/ABS共混聚合物的电镀应用的比例不断上升。沙伯基础创新塑料推出的Cycoloy^*CP8320树脂共混物,具有稳定的粘附力,在注塑成型时流动性高以及排放量低等优点。此外,沙伯基础创新塑料还开发了选择性电镀工艺,该工艺同样使用不可电镀的Xylex X7509树脂以及Cycoloy^*CP8320树脂。  相似文献   

6.
<正> 由于汽油价格猛涨,美国汽车工业在考虑如何减轻汽车自重,以节约汽油。如何在汽车上多用一些塑料零部件就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汽车保险杆使用高强度、低合金钢体,外包氨基甲酯乙酯弹性体材料,用反应-注射成型法成型。用膨胀泡沫结构聚丙烯做仪表板旁边的小贮藏箱。用一面是镀(或搪)金属的,一面涂塑料的钢板做挡泥板、罩子、门内部结构等部件。尼龙件电镀、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件电镀的汽车零件都有增加。用玻璃纤维-矿物填料的尼龙做调速带。尼龙做的门曲柄代替铸锌件。玻璃纤维填料的尼龙做油盘。聚丙烯做的风扇罩。早年在汽车上酚醛塑料、脲醛塑料做的零件占优势。近来在聚丙烯、ABS、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PVC(聚氯乙烯)、聚氯酯在汽车上应用占优  相似文献   

7.
ABS 树脂系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树脂。它是产量大、成本低的一种热塑性工程塑料,是在聚苯乙烯树脂改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BS 塑料的特点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强度和表面硬度,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及一定的耐化学腐蚀性,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和优良的电镀性能,且易于加工等。所以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机器制造工  相似文献   

8.
塑料电镀Ⅰ--塑料电镀的历史与应用,塑料的种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塑料电镀目前已有许多应用,例如聚合材料镀铬件的使用、当今汽车工业发展对减少车身重量的要求使金属材料的使用受到限制.、而聚合材料较之金属价格更便宜、重量更轻、更易于成型。虽然聚酰胺(尼龙)、聚丙烯(PP)等种类的塑料都是可镀的,但ABS、聚碳酸酯ABS的混合体作为电镀基材则更为常见。世界上第一种聚合材料的出现不过百年历史,塑料工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其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前景。从19世纪50年代末镜子的生产开始,将金属牢固地附着在聚合材料表面的技术由此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9.
奚兵 《电镀与环保》2013,33(3):52-53
0前言塑料电镀与金属电镀的不同之处在于:塑料制件需要金属化处理这一步骤。现将提高塑料电镀质量的要素介绍如下。1塑料制件准备用作电镀的塑料制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塑料制件应是ABS工程塑料或聚丙烯塑  相似文献   

10.
目前有4种方法可以将金属附着在塑料表面。一种是使用离子钯的工艺,由于工序短,产生的废物少.理应可以成为现实的选择,但遗憾的是最佳工艺范围(工艺窗)不宽,这就意味着该工艺废品率高。第二种方法是采用胶体钯的工艺,其工序较长,但可靠性却大大提高?还有一种是对胶体钯这种相当古老的工艺进行改进,能够在塑料上直接电镀,而无须经化学镀金属工序的方法。第4种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专门用于聚酰胺电镀。90%以上的ABS塑料电镀件都是用于卫浴或汽车工业,并且分别有各自的要求。汽车工业关注的主要是其耐蚀性能。聚酰胺电镀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数量不断增加,而且这种应用在未来将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产品实现“轻薄短小”,日本的塑料电镀需求有年年增长的趋势。塑料电镀中90%以上是ABS 塑料的电镀。这是因为 ABS 有优良的加工成型性和容易镀覆的特点。有的产品要求具有耐热性、耐冲击性、因此也发展了尼龙树脂、聚苯醚树脂、聚缩醛树脂等工程塑料的电镀。录象设备、音响设备等的旋钮是用电铸金属模精密成型的,最终的精饰不采用镀铬(因为色调偏冷),而多采用锡—钴、锡—镍、锡—镍—铜等合金镀。此外,将透明树脂双色成型,利用丝网印刷技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中的组分性质包括橡胶含量、苯乙烯-丙烯腈(SAN)树脂摩尔质量和耐热剂组分对电镀结合力的影响,发现橡胶含量对镀层结合力影响显著。建议电镀级ABS树脂的橡胶含量在16%~21%;低摩尔质量SAN组分的引入使ABS树脂的化学刻蚀更严重,基材表面形成大而规则的凹坑,导致塑材与金属镀层之间的铆合作用减弱,电镀结合力下降;而难以刻蚀的高刚性、高摩尔质量的耐热组分引入ABS树脂亦使其电镀结合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答     
一、请介绍一些有关一般聚丙烯塑料电镀的资料和经验(南京团结电镀五金厂咨询)。目前可以作为电镀的塑料有ABS和聚丙烯(以下简称PP)树脂,其它树脂尚处在研究阶段。对ABS的电镀研究和生产应用最为广泛,但ABS的最大缺点是耐热性差(80~90℃),而PP较ABS不但耐热性好(120~130℃),且价格便宜。但是,由于PP是结晶性高聚物,成型时收缩率大(成型收缩率ABS为0.3~0.8%,而PP为1.0~2.5%),易於产生缩孔。此外PP比ABS成型精度低,故对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不能采用。  相似文献   

14.
塑料表面导电性处理简易新方法及其在塑料电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塑料表面获得导电性后,可用于抗静电、电磁屏蔽和塑料制品的装饰性、防护性、功能性电镀等。目前,经典的塑料制品湿法电镀方法是ABS塑料电镀、模仿ABS塑料电镀方法。有人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ABS塑料电镀作为成熟的非金属电镀工艺,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电子工业、汽车工业、仪器仪表工业和日用轻工业部门,都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汽车工业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的需求量迅速增加,ABS成为在汽车上用量最多的塑料品种之一。然而,由于ABS本身的性能缺陷,无法满足主要内外饰件上的应用要求。为此,日前,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超高流动耐热ABS树脂。ABS树脂本身存在的耐热温度和冲击性能较低的局限,一般通过添加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等单一组分或其混合物来提高ABS的性能。但生产出来的制品依旧存在应力开裂、应力发白、产品发脆等缺陷,无法满足汽车主要部件如仪表板、仪表罩、手套箱、后视镜、备胎罩等内外饰件上的应  相似文献   

17.
<正>据预侧,2012年至2015年,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可喷涂和免喷涂塑料、塑料镜片和塑料玻璃以及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将在汽车材料中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聚丙烯(PP)、聚乙烯(PE)、ABS树脂及工程塑料及其合金材料已在汽车领域中得到初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书讯     
《塑料电镀工艺技术和生产管理》(作者:谢无极)定价:45元本书从塑料电镀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以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汽车、摩托车的外露塑料(ABS/PC+ABS)件的电镀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自从丹尼尔·路赫博士发明了一种可以直接电镀的导电聚丙烯以后,已经引起了电镀界的关注.这个公司已生产了许多直接电镀的导电聚丙烯塑料部件,据说美价格为电镀ABS的60~70%;和真空金属化的聚丙烯部件价格相似,甚或稍低一些.在美国,很多塑料的涂饰多采用真空金属化工艺.路赫博士认为它有几个弱点:首  相似文献   

20.
《上海化工》2005,30(7):39-39
日本最近研制出一种塑料涂装用仿金属水性涂料.该涂料由聚合物水分散体树脂、金属颜料和着色颜料、成膜助剂、水性涂料用助剂和水组成.可用于各种塑料表面的涂装,特别适用于ABS、PS、HIPS、PC/ABS、ABS/PS、PS/PP、POM、PAM、PVC塑料的表面涂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