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隧洞衬砌变形监控及安全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现场位移监测和数值分析结合为地下工程提供预测的方法,利用现场量测的围岩或支护的位移-时间数据序列,通过相应的数字模型对未来位移发展作出定量预测。进而在预测位移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方法预测支护的围岩压力,应力及安全度随时间的发展趋势。这种预测方法具有较高可靠性,可用于隧洞及矿山井巷的支护设计及施工效果的评价和安全预测.对于地下工程决策和科学施工有重要应用价值。已完成的监控-预测的应用软件可由一台微机在现场进行监测-信息处理和反馈分析-安全预测.  相似文献   

2.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7.5 m~11.0 m,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依规应进行基坑监测。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采取有效的监测措施,为基坑开挖、地下工程施工、调整设计及施工参数提供及时有效的监测数据,对基坑支护结构在监测过程中出现荷载、施工条件变化实施系统监控以防不测,对支护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进行预测预报,确保了基坑开挖和地下工程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对于城市地下工程来说,施工方法的选择和高效监测的实施至关重要。根据一浅埋大跨软岩隧道的现场施工和监测情况,对相应的开挖方法、支护结构设计、施工监测、施工工艺、施工措施等的选择和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便为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地应力为基础的锚杆支护设计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合应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现场试验与监测和工程类比等方法,进行锚杆支护参数的优化,是一种包括“地应力测试-地质力学评估-初始设计-现场监测-反馈信息-修改设计”的煤巷锚杆支护动态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地下工程支护结构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按照"新奥法"原理,强调通过适时加固围岩,使得围岩成为承载结构的主体。但是对于支护时机的掌握,目前仍然缺乏可靠的理论和公式的指导,只能根据现场监测信息和经验判断来确定。提出脆性围岩的"适时支护",是指在围岩达到弹性极限应变而破坏之前进行支护,即在时效变形作用下,围岩应力处于本构关系弹性段后段,但是还没有进入软化的非稳定段。基于这一思想以及地下工程时效变形特征,提出了最优支护时机的近似计算公式。研究表明:最优支护时机与围岩收敛时间、围岩强度应力比、开挖后应力以及支护围压相关。由于围岩应力处处不同,可以由公式计算得到顶拱、边墙等不同部位的最优支护时机,从而指导支护设计。研究对长期困扰地下工程界的脆性围岩最优支护时机问题提出了一种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6.
廖月华  张亮 《四川建筑》2013,33(1):62-64
岩土工程的不可预测性及其研究的滞后性、深基坑工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造成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理论尚不成熟,目前设计中仍采用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文章结合某基坑工程支护与监测的设计与实践过程,认识到在理论计算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实施现场监测是必要的.并根据现场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土体开挖对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为基坑开挖过程提供信息化指导.  相似文献   

7.
以青岛某基坑为例,介绍了基坑桩锚支护设计及其监测方案,分析了桩锚支护结构中桩顶的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变化规律,通过实际监测结果对工程设计进一步修正,为同地区相同类型的桩锚支护设计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深基坑的施工监测及其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首先,根据滑动体力学模型和竖向弹性地基梁模型进行了湖南大厦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然后,简单介绍了CSC工法并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对该深基坑支护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同济曙光岩土及地下工程设计分析软件进行了深基坑动态施工模拟。现场监测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锚索复合支护结构能有效地控制深基坑变形及地表沉降,从而达到确保深基坑自身和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安全;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寒冷地区地下工程大量涌现,考虑到特殊的气候条件,在支护工程中除了避免基坑开挖中造成地下工程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安全隐患,同时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增加必要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因寒冷气候造成工程事故。本文以某地铁工程出站口为例,对寒冷地区地下工程支护方案及施工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杨浩 《建筑技术》2023,(4):451-454
地下工程支护结构变形、坍塌,是地下工程常见且风险系数较高的病害之一,在滨海地区尤为常见,针对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钢板桩支护结构坍塌的问题,主要介绍了如何以快速、高效、低价的治理思路及措施,以及支护替换、分段治理、合理分析、结合监测的治理原则为出发点,成功完成珠海某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钢板桩支护结构坍塌病害的治理。  相似文献   

11.
H型钢开坯轧制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铁  章静 《钢结构》2004,19(6):40-41,64
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MSC SuperForm2 0 0 2对H型钢开坯轧制进行了模拟。分析了金属变形特点和轧件充满情况。研究表明 ,箱形孔中轧件腹板的变形与宽展较小 ,异形孔中轧件腹板与翼缘的的变形很不一致 ,腹板出变形区后厚度存在反弹增加现象。异形孔中轧件不能很好地充满孔型 ,异形孔中轧制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12.
建筑物纠偏常用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以往的一些建筑纠偏的工程经验 ,本文总结了建筑物倾斜原因及对几种常用的建筑物纠偏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列举了相应实例 ,以供有关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索再飞 《钢结构》2003,18(4):40-42
通过对中科院图书馆、档案馆工程钢结构连廊吊装方案的讨论 ,针对在市区钢结构施工中受到的外部环境的制约因素 ,探索了一种在市区进行大跨度钢结构施工的方案 ,并提出了建议 ,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骨料的粒径大小和骨料的品种不同,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影响较大,骨料的粒径增大,将影响到混凝土的极限拉伸能力,骨料品种的热胀系数过大,也将影响到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为提高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极限抗拉能力应选择合适骨料粒径和骨料品种,并进行最佳级配。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索穹顶结构节点的特点,设计了适合倾斜撑杆式索穹顶的节点形式。另外对倾斜撑杆式索穹顶结构的施工张拉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3类施工张拉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内力变化规律,评价各种张拉方案的施工可行性,并给出了建议张拉方案。  相似文献   

16.
浓差能是一种具有许多独特优点而表现形式较为抽象的新型能源,目前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本文在文献(3)基础上,对浓差能本质及浓差能理论转换效率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内容包括两方面:1)对浓差能与机械能在本质上完全一致的观点提出了较严格的证明;2)推导出以膜法为基础的浓差能理论转换效率公式,指出任何理想转换机器在其最大功率输出点处的转换效率均不可能超过η=K/(1 K),这里K是与渗透过程有关的参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一中学图书馆圆形预应力井式梁板楼(屋)盖应用SAP2 0 0 0软件及有关规范的设计过程。给出了该预应力井式梁板结构的材料选择、预应力工艺选择、预应力筋的线型选择、荷载取值与内力计算、预应力筋与非预应力筋的选配等设计计算的思路和方法,可供建造同类工程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TAW–2000电液伺服岩石三轴试验机,通过32组花岗岩和闪长岩的物性及单轴压缩试验测试,获得岩石的特征物理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揭示岩石扩容起始应力与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孔隙度的关系,建立花岗岩和闪长岩的扩容起始应力预测方程。研究结果表明:(1) 弹性模量作为岩石的弹性基质刚度的反映,包括颗粒间的接触刚度和颗粒间基质的刚度,孔隙度作为岩石内部孔洞空间的体积测量指标,是岩石内初始的微裂纹、微孔洞及张开裂纹的综合反映,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初始损伤的程度,二者与岩石的扩容起始应力密切相关;(2) 扩容起始应力与弹性模量呈正相关,而与孔隙度呈负相关,当弹性模量最小而孔隙度最大时对应最小的扩容应力值,反之调整;(3) 通过逐步数据拟合分析得出扩容应力的预测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在弹性模量、孔隙度和泊松比已知的前提下,可以先验地对扩容起始应力进行预测,为扩容起始应力的求解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城市煤气管网水力计算节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蜂窝梁挠度的4个影响因素:蜂窝梁的扩张比,孔的类型,蜂窝梁的高跨比,剪跨比进行分析比较,并与等截面实腹式梁的挠度进行对比,得出蜂窝梁的扩张比、高跨比对挠度影响较大,并指出蜂窝梁扩张比的合适范围及挠度扩大系数α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