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苏北地区乡村聚落的村地关系、空间形态展开调查和研究,从人地互动角度分析了乡村聚落在形成、发展、停滞和转型的各个过程中空间形态的演变,并针对不同类型村庄的各自特点,研究相关发展策略,为建立符合新一阶段人地互动的乡村聚落提供新参考。结果表明:苏北地区乡村聚落主要为团块状"地围村"型、散列状"村含地"型和条带状"村围地"型这三种典型类型,人地互动是促进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华中建筑》2021,39(6)
厘清乡村聚落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对于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优化具有科学参考意义。研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剖析了1980年—2010年成都平原"林盘"聚落时空演变特征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乡村聚落空间总体上呈现小规模、无序化、集聚化的格局特征,传统聚落空间分布对农田、河流等生产要素的依存度较高,而现代聚落空间分布对道路交通以及区位关系的依存度较高;(2)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分析,区位条件对乡村聚落形态演变影响最为显著,社会经济次之;(3)乡村聚落空间演变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时空序列上各影响因子作用不同。以期为乡村规划与聚落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正急剧地重构着乡村聚落空间,新型城镇化及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引导着村镇聚落空间研究转向.文章着眼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聚落空间,从发展规模、聚落空间形态、聚落空间影响因素三个维度梳理现有聚落空间类型研究,进而得到村镇聚落空间类型研究应该置于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社会背景之下,融入多学科视角进行类型划分的结论.这对之后的村镇聚落空间类型研究、乡村振兴及村庄规划编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金塔县乡村聚落斑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DEM数据和2010年、2020年金塔县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进行研究,为未来金塔县乡村聚落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同时,探寻乡村演变的影响因素,探寻乡村演变的影响因素,找寻适宜受限制区域发展的规律和路径,如受土地性质约束、自然环境限制等,并为类似受到较强限制条件的地区的未来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与乡村聚落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金塔县乡村聚落斑块数量较2010年增加,其规模减小;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集聚点;(2)乡村聚落密度分布整体呈现出非均衡性,在县域空间格局上呈现出“大集聚,小散居”的特征,由“单核心”逐渐转向“多核心”发展;(3)乡村聚落演变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地理因素是乡村聚落演变的重要基础,经济因素是其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辨识城市洲岛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以南京八卦洲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Geoda空间分析功能、地理探测器的方法,定量分析了2007-2017年十年间城市洲岛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聚落密度不断增大,空间扩张特征显著;聚落用地在空间上呈聚集性分布,且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聚落发展水平不均衡;水文、交通是影响八卦洲乡村聚落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相关政策等是影响该区域乡村聚落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针对空间差异,提出"重点发展、优先发展、有条件发展、限制扩展"的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微观层面对藏区乡村聚落空间组织模式进行研究,以牧业村尕秀村、半农半牧村俄河村、农业村梁家坝村三个典型的甘南藏区村庄为例,分析论述藏区乡村聚落中不同生产方式与内部空间组织的耦合关系,讨论地域因素语境下的生产方式及其他因素如何影响聚落空间的构建行为,试图解析不同生产方式导向下的藏区乡村聚落空间的内生秩序与组织规律,以期同类村庄建设规划中更好地引导空间资源的秩序化和空间组织的模式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长三角地区的乡村已经率先进入了经济结构、用地布局、生态保护的转型发展新阶段。然而,随之而来的乡村用地问题亦是层出不穷,包括乡村用地分散导致用地的不集约、村民聚落规模普遍较小带来乡村空间利用低效、各类用地不均衡引起乡村基础设施匮乏及生态环境脆弱化致使乡村资源遭受破坏等弊端。故开展长三角地区乡村生态化用地布局模式的研究,依据长三角地区的地形地貌与气候条件,将乡村用地划分为不同的布局模式,重点研究不同模式下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形、水体、山体、植被等生态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用地布局生态化途径与措施,旨在优化长三角地区的乡村生态化用地规划,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湘中梅山地区水车镇乡村聚落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乡村聚落空间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历史、人文条件,研究乡村聚居空间形态构成基础、特征以及规律。从乡村聚落构成五大方面深入剖析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探索乡村聚落空间应对现代乡村聚落发展的对策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应对我国乡村聚落环境污染、经济衰退、人口流失、社会结构瓦解等问题,实现乡村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迫切目标。本研究通过对韧性理念及乡村聚落韧性的研究,以适应性循环理论为基础,提出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的乡村聚落韧性的实证分析框架。文章以河南省汤阴县非城镇建设区内的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构建汤阴县乡村聚落社会生态系统发展演变的评价体系,通过对汤阴县5个典型乡村聚落30年来各个关键指标的演变趋势研究,判断乡村聚落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演变阶段与路径,研究外部干扰下汤阴县乡村聚落韧性特征和相对韧性值,从而提出韧性乡村聚落的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地区乡村聚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随着城镇化步伐加速推进,其空间形态也在不同程度地调整与重构。以井冈山地区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及类型学研究方法,分析聚落形态的类型划分与外显特征;并从聚落整体形态与公共空间两个层面,探究聚落形态演变的深层规律。最后,总结演变过程中的积极与消极因素,以期探索出既满足当代需求,又传承地域文化的乡村聚落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乡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催生出大量兵营式农居点和形态怪异的城市小洋房,严重破坏了乡村独有的风貌特征。该文以浙江桐庐环溪村新民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从单体到聚落的乡村新民宅设计新思路。通过有限的单体在建筑平面、形式和拼联方式上的多样变化,形成层次丰富的规模组团,组团的有序生长衍生逐步发展成自然的聚落形态。新建聚落因地制宜,延续传统村落肌理,还原村落的多样性和自然性,塑造出符合当今村民生活方式又不失传统个性的乡村人居场所。  相似文献   

12.
《低温建筑技术》2016,(7):28-30
煤炭城市作为特殊的城市群体,村庄聚落有其独特的空间格局形态。以黑龙江省鸡东县为例,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通过123个村庄的空间分布特征、聚落规模结构及格局影响因素三个方面来阐述其村庄聚落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鸡东县村庄聚落呈"中部集中,南北稀疏"、"西密东疏"空间格局态势且村庄规模普遍偏小,受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制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3.
藏族作为中国极具特色的民族之一,乡村聚落是整个藏区主要的人居环境载体,藏区城镇化的重点是乡村地区。甘南藏区位于中国藏区的边缘地带,是整个藏区的城镇化前沿地带,面临着更为紧迫的市场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该文围绕乡(镇)政府驻地村这一在广大藏区承担城镇化空间转移的基层特定村庄类型为研究对象,提出乡村聚落空间构成主要由居住空间、生产空间、公共空间(包括宗教活动空间、公共管理空间、公共服务空间、其他空间)等一系列特定空间组成,并以七个村庄为研究案例,分析和研究甘南藏区乡(镇)政府驻地村乡村聚落空间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选取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青海省循化县境内的撒拉族乡村聚落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成因、构成要素和空间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空间形态特征以及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撒拉族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保护与发展的可行性策略,为撒拉族乡村聚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特征识别与类型划分是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管控的基础与前提,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多以少数传统村落为对象开展地区形态特征的认知,对一般性乡村聚落景观关注有限,不利于对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进行整体性调控指导。以晋中地区为研究区,以乡镇为研究单元,基于乡村聚落景观形态特征的空间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研究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类型,进一步结合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等因素系统解析各子类型特征及其优化方向,在宏观层面上对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进行剖析和归纳。结果表明: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密度存在多点中心、带状集聚的特征,规模自中部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小,东侧形状复杂程度高于西侧。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可划分为低密度小规模简单型和高密度大规模复杂型两种差异显著的空间形态类型。研究可为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分类分区布局优化调控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在其漫长的水乡聚落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乡村聚落集体空间,本文通过文献梳理与访谈,对其空间演变因素进行归纳,并剖析其集体空间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显示,宋至民国时期,顺德乡村聚落的发展受到农业水利、经济贸易、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等四个方面的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其空间演变经历了从零散分布、功能集聚到跨区融合的发展阶段,分别对应均质点状、多中心网络及集体空间三种空间形态。总体来看,顺德乡村集体空间是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一体化发展的结果,表现出基于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的地域性与社会性,是其传统乡村聚落空间整合与重构过程中一项重要特征。因此,在当前乡村转型面临治理主体地方化与管治模式多元化的趋势下,关于顺德集体空间中社会结构与地域认同的研究,对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及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吊脚楼作为苗族和土家族聚居区典型的传统建筑形式,在地形、气候、文化等多元因素影响下,形成突出的特征。这一建筑形态不仅体现了广域意义上西南地区的民族文化,也揭示着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本源之一的干栏式建筑及其聚落的发展演变。文章着重研究苗族、土家族吊脚楼聚落及建筑形态在中原文化影响下的异同,着眼其共同特征,进而对建筑单体、聚落组团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在发展的过程中基于中原文化的影响,两者既存在相似的内容,也存在聚落空间分布格局、建筑形态布局形式、建筑空间使用形式、建筑构件使用形式等诸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应用GIS空间分析,构建云南乡村 聚落斑块的空间数据量化模型,梳理乡村聚 落的人居环境,分析乡村聚落的空间特征 及影响因素;面对快速发展变化,对民族聚 落的空间转型重构的矛盾与冲突成因进行剖 析;面对整体性认识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探 讨传统民族聚落空间重构的系统方法。分析 认为,快速发展的民族聚落应从发展模式转 型,挖掘生态环境和文化地理等传统人居智 慧方面,重构民族聚落空间等方面探讨整体 系统性重构民族聚落空间的路线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吉林省各市县地形、地貌以及地图文献等特征对9 640个乡村聚落进行空间落位,经过数据修正、识别,对具备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价值的8 134个基础乡村样本,采用GIS、RS分析,经过整理、筛选和梳理,建立吉林省乡村聚落数据库,进一步对不同类型的聚落发展过程和规律,村落选址和格局,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精准的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伍国正  周红 《华中建筑》2014,(9):167-170
乡村传统聚落为当代人居文化研究和地区城镇规划与建筑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该文从总体布局空间形态特征等方面总结了永州地区乡村传统聚落景观空间结构形态的四种类型:"四方印"型、"曲扇"型、"街巷"型和"寨堡"型,揭示了永州地区"四方印"型和"曲扇"型聚落景观在空间布局上的总体特点、文化内涵及其建筑装饰艺术特色,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背景等方面初步分析了永州地区乡村传统聚落景观的形成机理。指出了在地域乡村传统聚落景观整体研究中突出个体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