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应用于深埋暗道这类特种结构的地基处理问题,通过对具体试验工程进行现场测试以及不同厚度碎石垫层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对深埋暗道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进行了分析,指出褥垫层的压缩量是应该被考虑到的,沉降变形计算不能仅仅考虑针对复合地基的修正,并应同时考虑褥垫层变形的修正。利用ABAQUS有限单元法分析了不同厚度褥垫层对CFG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总沉降量、垫层压缩量和桩身轴向应力的影响规律。介绍了一种输煤暗道沉降变形监测方法,通过现场测试、室内模型试验以及有限元分析,确定了深埋暗道CFG桩复合地基褥垫层的选用原则。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单桩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了论述,然后用有限元法分析了褥垫层模量、垫层厚度、桩的长径比等因素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并指出褥垫层是CFG桩复合地基的核心技术,最后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某CFG桩复合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影响因素。依托某赛道CFG桩复合软土地基典型案例,运用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采用“五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研究CFG桩复合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影响因素。研究可得:(1)通过数值模拟可得,不同影响因素下复合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特性表现出一致性,软土复合地基上部位移均表现出“波浪形”不均匀沉降特性;(2)随着影响因素的变化,桩间距对复合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特性更加明显,桩长、桩径与桩参数在控制复合软土地基中具有临界值;(3)CFG桩复合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敏感性因素依次为:CFG桩参数、CFG桩径、CFG桩长、CFG桩间距、褥垫层厚度。研究结果可为复合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褥垫层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轮上探讨了褥垫层的作用机理,指出褥垫层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和模量.然后通过现场原位试验分别研究了褥垫层的模量和厚度对桩侧负摩擦区长度、桩土应力比及桩间土作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垫层厚度和上部荷载一定时,褥垫层的模量对沉降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桩土应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影响来实现的.褥垫层的厚度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亦是通过对桩与桩间土荷载的分配表现出来的.最后对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优化设计时,即桩和土都达到了极限承载力时进行了沉降分析,并推荐了褥垫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5.
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从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模式出发,推导出一种考虑桩-土-垫层相互作用的沉降计算方法以及桩土应力比公式,并讨论了参数取值问题。  相似文献   

6.
CFG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符英杰  孙宁 《建筑》2010,(1):82-84
本文分析CFG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及褥垫层的作用和重要性,褥垫层作为复合地基的核心部分对复合地基受力影响很大,直接影响着复合地基的科学性、合理性及经济性。合理设置褥垫层对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变形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7.
结合某工程,利用大型工程分析软件ANSYS模拟现场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得出确定计算参数的方法,并就褥垫层厚度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推荐了合理的褥垫层厚度为100mm-450mm,为后期的沉降观测分析及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引用张定关于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有关公式和折学森关于桩体复合地基的有关公式,考虑地基上,碎石桩,CFG桩和垫层四者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上部结构动工后组合桩(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计算思路,并且推导出了沉降计算公式。经深圳某科技园工程验证,此沉降计算公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饱和砂井渗流固结理论,推导了综合考虑褥垫层、桩、土模量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渗流固结解析解。在ABAQUS中使用Modified Cam-clay模型和孔压单元模拟桩间土体,建立单桩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结果与某高层结构刚性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吻合较好,验证分析模型的有效性。使用该分析模型,研究褥垫层厚度、模量,桩长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受力及固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刚性桩复合地基固结速度远大于天然地基,固结速度随褥垫层模量增大而增大,随井径比减小而增大;结构施工过程中,地基固结沉降已基本完成;褥垫层模量的增大可减小刚性桩复合地基固结沉降,但褥垫层厚度及排水土层厚度的增加都会加大固结沉降。  相似文献   

10.
褥垫层在刚性桩复合地基中起到协调桩土变形的作用,其厚度及变形模量等特性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有较大影响,褥垫层关键参数值在工程常规值范围内变化时,复合地基承载性状有何影响并不清楚。为探讨褥垫层的厚度及变形模量在常规值范围内变化时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的影响,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相关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褥垫层厚度在100~500 mm之间及变形模量在40~140 MPa之间范围内变化时,对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影响较大,但对复合地基总沉降量的影响较小。另外,由于桩顶刺入褥垫层,桩身产生负摩阻力,负摩阻力对桩身承载有一定影响,但对复合地基总沉降量的影响有限,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时可以忽略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沉降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张仪萍  张土乔  龚晓南 《工业建筑》1999,29(4):45-48,57
阐述了灰色理论在沉降预测中的应用,并指出沉降灰色模型预测法与Asaoka法是一致的,从而为灰色理论在沉降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建筑物沉降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灰色系统 ,分析了沉降控制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建筑物特定使用功能、沉降过大对一般建筑物的危害和沉降计算理论的不成熟。通过对总沉降的组成和发展过程的分析 ,说明建筑物沉降过大时可能造成差异沉降过大、整体倾斜、与生命线工程脱节等危害。根据计算理论的不完善和土体参数确定的复杂性 ,进一步说明沉降过大会造成建筑物整体安全度的降低。最后 ,对沉降计算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沉降预测方法的基础上 ,对某高层建筑进行了沉降预测 ,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吴二军 《工业建筑》2005,35(Z1):879-880
轨道沉降和沉降差是影响建筑物整体平移工程安全的最关键的指标之一。采用了无限长弹性地基梁计算简图模拟平移轨道,在弹性地基梁变形理论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平移轨道沉降和沉降差的实用计算方法,并提供了工程算例。  相似文献   

15.
大型油罐地基及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与倾斜直接影响油罐的正常使用和寿命,结合50000m3石脑油罐基础施工,分析了大型油罐基础沉降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介绍了大型油罐基础沉降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对同类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桩基沉降实用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桩侧摩阻力的发挥与桩的位移成正比的关系求桩在荷载作用下的摩阻力,桩的沉降由桩身压缩变形和桩端沉降之和再乘以半经验公式导出的群桩效应系数ψq。该计算方法简单,计算参数的概念明确且易于掌握,可方便地计算桩的沉降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深置矩形基础的沉降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明德林 (Mindlin)的垂直位移公式 ,导出了柔性矩形基础角点和中心点的沉降公式。将这些公式与基于布辛奈斯克 (Boussinesq)垂直位移解而导出的相应沉降公式作比较 ,求出两者的比值。计算并制定了这个比值与泊松比、矩形基础长 宽比和基础埋深 基宽比的关系表 ,以供工程应用。文中对深置矩形柔性基础的平均沉降量及深置矩形绝对刚性基础的沉降量 ,亦建议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非自由场地的动力沉降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研究了地层成层性对非自由场动力沉降的影响。为了简化分析上部结构对于地层的附加作用,引入了动力锥传力机制,建立了非均质地基模型。根据地基或结构变形与沉降的不同成因,在总结自由场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建筑物非均质地基地震荷载或其他动力荷载引起的动力沉降分解为以下几部分:循环剪切荷载导致的土壤体积压缩;上部结构的反射或散射的动力剪切荷载引起的附加沉降;地基土壤动力非线性过程中由于材料的刚度退化引起的变形等沉降。以砂土地基为例,给出了求解的过程和步骤。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沉降预测的三种方法和模型的建立进行了阐述 ,并结合实例对某建筑物进行了沉降预测 ,同时对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指出对于不同的沉降应采用适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要求现有高速公路必须拓宽改建。如何获得满足沉降控制标准又效益最优的新路软基加固方案,成为软基上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的主要技术问题。采用有限元法对佛开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标准断面新路软基不同加固方案下的沉降进行数值分析,根据新路基最大沉降与新老路堤差异沉降控制标准,按沉降控制设计理论优化出不同软土厚度情况下新路软基处理方案和加固参数,即软土厚度小于10 m时采用悬浮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内侧第一排桩距老路坡脚2 m;软土厚度10~15 m时采用带帽悬浮CFG桩复合地基方案,软土厚度15~25 m时采用隔离墙与带帽悬浮CFG桩组合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