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2.
随着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损伤模型在建立性态目标量化准则方面受到重视。本文对6根不同轴压比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进行低周反复试验,计算了各构件分别采用基于刚度的破损指标和基于位移及耗能的破损指标,并与试验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位移及耗能的改进Park-Ang模型能较好的反映框架柱各破坏阶段的损伤程度,而基于刚度变化模型能较好的反映框架柱不同位移幅值下的损伤程度,但对后期破坏定义太笼统。  相似文献   

3.
张玉辉  赵忠虎  鞠杨 《工业建筑》2004,34(3):57-61,79
介绍了在地震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机理、破坏准则和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王志杰  张龙  王新玲  张哲 《建筑科学》2020,36(9):202-208
为研究损伤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及损伤加固后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单榀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结果,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严重损伤阶段(框架屈服后至形成机构体系)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结构塑性率(延性系数)及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刚度(强度)退化为参数的严重损伤程度模型。该模型由最大变形引起的损伤和由循环荷载引起刚度退化产生的损伤两部分组成;再利用有限元进行模拟分析验证,以弥补试验数量和框架参数变化的不足。所提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严重损伤程度参数理论模型,与已进行的框架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符合良好,并与已提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屈服前损伤参数计算结果衔接。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讨论了建筑结构的普遍模型,然后针对在强震作用下的钢筋砼框架结构提出了以残余能量吸收能力为指标的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算例计算,分析了在强震作用下钢筋砼框架结构的损伤历程,探讨了结构破坏过程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6.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轴压比限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小偏心受压界限破坏原理 ,分析和讨论了异形柱轴压比限值问题 ,得出了异形柱轴压比限值随截面含钢特征值变化的规律。指出对于T形和L形柱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或其他规程规定的轴压比限值进行异形柱抗震设计有时是不安全的 ;根据计算分析结果 ,提出了异形柱轴压比限值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7.
一次强震过后会有多次余震的发生,为研究主震过后多次余震对结构性能的影响,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选择112条含有3次余震的真实主余震序列作为地震输入,采用最大层间位移角、顶点最大位移角和改进的Park-Ang损伤指数作为结构损伤参数,开展了结构在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累积损伤分析。通过与仅考虑具有最大峰值加速度的一次余震的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损伤进行对比,发现在考虑多次余震的主余震序列中,具有最大峰值加速度的余震对结构的累积损伤起主要控制作用,考虑多次余震对结构造成的附加损伤与考虑最大峰值加速度的余震对结构造成的附加损伤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轴压比限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目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遇到的突出问题之一———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轴压比超限现象,进行了8个采用复合配箍框架柱的低周反复伪静力试验。通过试验现象研究,对框架柱轴压比限值的理论基础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提出了轴压比限值新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9.
高轴压比框架柱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 7个常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试件 (剪跨比为 3 0 )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重点研究了高轴压比下框架柱的抗震性能、合理的轴压比限值以及轴压比的变化对框架柱滞回特性的影响。在对试验结果分析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建立了能够考虑柱轴压比参数对滞回特性影响的框架柱剪力 -侧移恢复力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一次强震过后通常伴有多次余震发生。由于主震和其后续余震之间的间隔时间较短,使得主震损伤结构未能得到及时修复而进一步遭受余震作用,产生“二次损伤”。为此,以一栋5层按我国相关设计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对主余震序列对结构造成累积损伤及余震对结构造成的增量损伤进行了研究。选取75条真实主震及其余震记录构成序列型地震动输入。同时,采用真实主余震序列中的主震记录,分别采用重复法和随机法两种人工余震构造方法,构造两组人工主余震序列作为地震输入。采用改进的Park-Ang损伤指数作为结构损伤指标,对结构在主震及其在真实和人工主余震序列作用的损伤进行计算,并对余震产生的结构增量损伤进行评估。进一步以峰值加速度、谱加速度、Arias强度作为主震和余震强度参数,研究了余震与主震强度比与余震增量损伤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法的人工主余震序列会对结构造成最显著的增量损伤;采用余震和主震强度比可以较好地预测余震增量损伤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刘星  陈麟  周云 《钢结构》2010,25(3):9-14
选用15条地震记录,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破坏直至失效的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变形、破坏顺序和破坏机理,并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在强震下的性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王刚  姚谦峰 《工业建筑》2004,34(12):45-47
研究了框架结构在环境激励下的模态识别方法。通过对一个 8层模型框架结构的仿真 ,验证了自然环境激励技术 (NExT)与特征系统实现算法 (ERA)结合的有效性。考虑了利用加速度信号、传感器噪声、传感器数量等因素的影响 ,指出NExT ERA模态识别方法适用于框架结构的监测、诊断。  相似文献   

13.
层间隔震是在基础隔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减震技术。底框砌体结构在城市建设中应用广泛,这种房屋的特点是由两种承重和抗侧力体系构成的,但是这类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通过把隔震橡胶垫放置在上部砌体与底层框架结构之间的隔震措施,依靠隔震层较大的变形和耗能能力,大大削弱了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由于上部砌体的刚度比隔震垫与底层框架的刚度大得多,因此可以将隔震房屋模拟成具有两个自由度的系统。分析了此类房屋的动力特性,与隔震振型的参与系数相比,非隔震振型的参与系数是非常小的,隔震振型控制了系统的反应,得到了用来求解此类房屋动力计算的实用方法,探讨了组合阻尼比、刚度比及质量比的变化规律。为建立实用设计方法、推广层间隔震结构的应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设计中按照"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进行结构设计,地震作用下,节点区域的变形很小,因此在结构分析中节点通常假定为刚性。随着结构龄期变化,结构将产生耐久性损伤,节点区域变形增大,此时要通过节点区域的直接建模来考虑其变形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典型6层混凝土框架为例,用两种不同节点建模方法建立整体结构模型,对不同龄期的结构进行易损性分析,建立了结构的时变易损性模型。研究表明,考虑节点区域变形的结构失效概率偏大,其偏差幅度和速率随着龄期和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李自林  丁宏毅  尚军  张聪 《工业建筑》2014,(Z1):135-138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对体型不规则异形柱框架结构进行了弹性及弹塑性分析,计算出了结构弹性位移、扭转系数及结构的抗倒塌性能等结构抗震性能等指标,并分析了异形柱截面柱肢高宽比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型不规则异形柱框架结构在7度抗震烈度下l/Bmax、l/b及高度均超限的情况下仍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增加异形柱截面柱肢高宽比可以相应地提高异形柱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可供设计人员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轻钢增层结构地震反应高振型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燕 《工业建筑》1999,29(5):21-24
带有轻钢增层的结构,质量与刚度在房屋的增层处出现明显减弱,在地震反应中高阶振型的影响较为显著,为此,采用振型分解法分析了在高阶振型组合影响下,轻钢增层结构的地震反应,对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抗震设计时,动力放大系数的合理取值进行了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地震激励下非线性结构的隔震换能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隔震换能控制装置具有隔震换能和主动控制的双重作用,将该装置安装在建筑结构的隔震层处就构成了隔震换能控制系统。隔震层一般采用橡胶垫等强非线性材料,应用通常的线性分析方法,难以反映该系统的动力特性。本文应用MATLAB提供的s-function建立了描述非线性结构的状态空间模型,提出了建筑结构隔震换能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和控制策略。通过仿真分析,探讨了隔震层刚度及其非线性特性对隔震换能控制系统振动控制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尝试将隔震支座搁置在底部框架柱的顶部来加固加层的底层框架砌体房屋。针对一栋加层的底层框架砌体房屋,在ANSYS中建立了层间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的模型。在程序中,用组合单元来模拟隔震层,隔震层参照双线性库仑摩擦阻尼恢复力模型和粘滞阻尼恢复力模型。进行了两类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得出两类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型。结果表明,层间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比非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明显要长。进行了两类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得出在地震作用下两类结构各部分的位移幅值和加速度幅值。得出两类结构各部分的位移和加速度动力时程曲线。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19.
《钢结构》2017,(6)
为了研究连柱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循环加载分析,主要分析了耗能梁段长度、钢框架跨度和层高对结构滞回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连柱钢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可以较好地满足地震作用下的耗能要求;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受力较大,可采用加厚腹板等方式加强;随着耗能梁段长度的增加,连柱钢框架结构的滞回性能不断提高,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耗能梁段的塑性发展不充分;钢框架跨度对结构滞回性能的影响较小,层高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带高位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一 18层商住楼的动力时程分析 ,研究了转换层的设置位置、转换层以下和以上结构的刚度、刚度比、层屈服强度等因素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影响 ,从而得出带高位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特殊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