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2014年3月31日,由中国建筑学会a+a《建筑知识》杂志主办的"Voice无界——建筑VS室内年度人物对话"论坛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a+a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侯立萍担当主持。参加对话的嘉宾有:中国建筑学会副秘书长顾勇新先生,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原副会长,资深专家劳智权先生,还有此次a+a《建筑知识》12×12年度人物获得  相似文献   

2.
祁斌 《城市建筑》2011,(12):3-3
思考之一——“公共性” 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曾经都被冠以“公共”的属性,那时.强有力的社会公共体系有序地组织、分配着有限的社会资源.“公共”支撑起整个社会乃至每个人生活框架的主体.尽管“公共”所能提供的生活内容十分有限,甚至仅仅满足了最低的生活需求,但就是这样平均而简单的生活方式却带给大家充实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随着社会的...  相似文献   

3.
<正>追问物业管理之为什么是物业管理为什么是物业管理?这个问题来自于我们对于物业管理身份定位的反思。很多时候物业服务企业总是要承担一些超越自身职能范围的要求,这些要求有的来自开发商、有的来自业主、还有来自社会与政府层面,当我们为此发出一次次质疑时,我们更多的时候思考的是物业管理为什么要被赋之以如此众多的责任以及物业管理真正要做到的核心职责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9)
《白杨礼赞》是散文中的经典,而张培基先生翻译的译文也被认为是一篇佳作,原文及译文都对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从文化层面及文本层面分别对原作及译作进行了对比研究,继而对该散文不同的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其译文无论从语言,风格还是内容上都完美的再现了原文。  相似文献   

5.
6.
光阴荏苒,转眼间《中国建材》迎来了她20岁的生日。  这20年是不平凡的20年,是中国建材工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20年,也是《中国建材》茁壮成长、日渐成熟的20年。  这20年,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举目华夏大地,城市的繁荣,乡村的变迁,江湖河海的改造,交通运输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优化,无不凝聚着广大建材职工的心血和汗水,他们需要宣传,需要鼓舞。正是《中国建材》,在媒体之林中,最早地举起了宣传建材的大旗。  建筑材料融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于一体,是人类文明的见证。一座座建筑物被称为“不朽的乐章”…  相似文献   

7.
金磊 《建筑》2021,(3):57-59
在新年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平安之愿,特别在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写此感言就格外迫切.它尤其基于如下两个理由:一是新冠疫情带来的危险告诫人们,传染病时代并未远去.二是2021年是纽约9·11事件20周年,借9·11事件20载再思美国反恐乃至防疫减灾上的失当之策,是有现实意义的.诚如每位建筑师是肩负社会责任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
《周易》---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本文试图通过卦象所示之义及解读卦象过程所体现出的《周易》"象"思维为主要途径,从而揭示出《周易》的"象"与美的密切关系,进而阐释"象"的"仿物化境"、"循环渐进"和"涵容"等方面的特点,看其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4)
<正>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族,是中国最后一个狩猎民族。过去鄂温克族以在森林里狩猎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虽然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鄂温克族的猎民们已经逐渐放下猎枪、走出山林,迈向了崭新的生活,但与森林、驯鹿有关的狩猎文化也随之一点一滴地消失,不免让人喟叹。有位鄂温克族艺术家写过一首诗,"鹿铃将要在林中消失,篝火仍然在飞转,桦皮船漂向了博物馆,那里有敖鲁古雅河沉寂的涛声……"  相似文献   

10.
正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族,是中国最后一个狩猎民族。过去鄂温克族以在森林里狩猎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虽然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鄂温克族的猎民们已经逐渐放下猎枪、走出山林,迈向了崭新的生活,但与森林、驯鹿有关的狩猎文化也随之一点一滴地消失,不免让人喟叹。有位鄂温克族艺术家写过一首诗,鹿铃将要在林中消失,篝火仍然在飞转,桦皮船漂向了博物馆,那里有敖鲁古雅河沉寂的涛声……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7)
近代以后,"缠足"被视为陋习,是中国女性审美畸形的典型代表。"缠足"的"美"的形成是一种由"虚"的幻想而发展为"实"的现象的过程,饱含封建传统社会下妇女的辛酸,是中国女性审美畸形的产物,然而对其不断地推崇又促进了这种审美畸形的发展。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2.
何宛余 《城市建筑》2012,(16):32-33
"王澍的建筑以其强烈的文化传承感及回归传统而著称",这是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对2012年获奖者王澍的描述,让人不由自主地思考什么是"文化传承感"以及"回归传统"。是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传承和回归,还是可进一步理解为关于中国性的回溯、演绎?人们提到中国文化和传统,最容易联想到的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文物、古建筑、儒释道以及诸多民俗……近百年来社会的巨大变迁使这些文化和许多传统已经消失或衰落。从种族主义(racialism)的角度讲,文化与传统衰减的结果是民族性的衰减体现,这是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不愿看到的,也正极力遏制的。唐人街的存在便是证明:生活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华人,聚集生活并修建唐人街,以维  相似文献   

13.
何宛余 《城市建筑》2012,(12):32-33
“王澍的建筑以其强烈的文化传承感及回归传统而著称”.这是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对2012:l~E获奖者王澍的描述.让人不由自主地思考什么是“文化传承感”以及“回归传统“。是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传承和回归,还是可进一步理解为关于中国性的回溯。演绎7人们提到中国文化和传统.最容易联想到的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文物、古建筑、儒释道以及诸多民俗…··近百年来社会的巨大变迁使这些文化和许多传统已经消失或衰落。从种族主义,(racialism)的角度讲.文化与传统衰减的结果是民族性的衰减体现.这是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不愿看到的.也正极力遏制的。唐人街的存在便是证明生活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华人,聚集生活并修建唐人街.以维护本族在陌生环境中的族群利益.保持原有的传统和文化以彰显并延续民族性.例如传统节日及相关民俗的传承、语言和饮食习惯的保留等。中国本土近年来对文化和传统的关注亦日益增多.如在多地兴办的国学堂.着汉服上课.教授诗书礼仪.虽然课程与一般教育机构大相迳庭.却日渐蓬勃.可见一种趋势——借保留传统来传承文化。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9)
道教上清派以存思、咏经为修持特色,《黄庭内景玉经》系统体现了早期上清派的内视存思之术。与上清派的另一经典《上清大洞真经》相比,侧重点不在外环境和体内景象的沟通,而是注重对体内景象本身的存思。此经运用了中医学的藏象理论,提出了丹田学说,在生理解读和身神观念基础上调意于象的存思之道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5.
“肚兜”,是中国传统时期几乎人人皆必穿的贴身衣,据传,还是伏羲与女娲在昆仑山上成婚繁衍后代而为人类的同时,也为人类创造的这一最早的衣服.只是这一最早有之而必穿的贴身衣,在传统的各时期、各地区其称谓尚有不同,或称“兜肚”、或称“抱腹”、或称“缚胸”等等,称谓甚多,但却有其相似之处,就是基本上都以功能特征性质为称,且大多均有明确的“肚”、“腹”、“胸”这一身体部位的指认.而且,古史料上也有该衣的从做法到功能的记述.汉代《释名·释衣服》有其基本构成的载录:其衣“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无裆者也”.清代《清稗类钞》有更明晰的载述:“以方尺之布为之,紧束前胸,以防风寒内侵者,俗称‘兜肚’,男女皆有之.”可见,传统“肚兜”的做法和功能是很明确的:以“方尺之布”,并做成“上下有带”的样式,以此来紧束抱裹其“胸腹”,“以防风寒”,且“男女皆有之”(参见图29.1).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深”,择业的“广” UED:您从天大建筑学院毕业后是怎样的从业状态?在法国的游学经历对您有何影响?朱铁麟:我1989年从天大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始终坚守在这个地方。2000年去法国是参加一个总统奖学金项目,选拔各大设计院的年轻建筑师去法国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7.
王承慧 《规划师》2004,20(2):89-90
1城市之“底”1.1回溯城市之“底”(1)作为权力依附地的古代城市之“底”。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古代城市其权力机构以政权、神权、民主政体等不同形式呈现,拥有越高权力的城市越能直接体现权力的意志。作为权力依附地的古代城市,对于权贵,城市之“底”,一为获得供给,二为防御;对于一般民众,城市之“底”,则是赖以生存之所。(2)作为商业交换地的古代城市之“底”。以商业为主要职能的城市多位于重要的交通路径,为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交换也演变为各阶层人所共享,规模较大。城市中有市、街等一系列便于贸易交换的场所,城市结构布局突破作…  相似文献   

18.
19.
《Planning》2016,(5):116-117
在中国古代文论体系中"博"是一个重要概念,历代文论都不乏关于"博"的深刻论述及不懈追求。《文心雕龙》作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不朽之作,其中也有大量涉"博"字句,如"博练""博观"等,是在显性层面显现刘勰对"博"创造性的生发;而在隐性层面,《文心雕龙》的理论建构、思想资源无一不体现了"博"的渗透。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2月-2012年5月,天津文化中心从方案竞赛到竣工开放历经3年半的时间。文化中心包括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剧院、少年宫和大型购物中心等一系列文化、商业建筑,成为全新的城市文化殿堂。我们的设计团队有幸参与到其建设中,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