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安市塘下镇康欣花园康居住宅示范工程建设开启了温州的新农村住房建设的序幕,康欣花园建设为温州地区新农村住房建设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探索了发展路径,创造了宝贵经验,创新了农村住宅的发展模式,提高了农村住宅发展质量,带动了温州地区农村建设的发展,也为沿海发达地区新农村住房建设起到了样板。  相似文献   

2.
推进农村的住房改造和农民住房建设,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使农民住有所居,是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传统的方式,农村的住房改造和农民住房建设,将受到农业经济、地区文化、农民的生活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密切相关。要使农村的住房改造和农民住房建设取得实效,需要处理好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农村住房是农民用以遮风避雨的生活设施,同时又是生产劳动的直接或间接场所.农民住房的质量对农民的生活、居住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影响了生产资料的购置和日常生活消费.可以说农民的住宅条件直接反映了其经济基础和生活方式,同时又深刻影响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农村住房因而成为"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村的住房建设仍存在很多问题,如设计不合理、建造技术落后,选用的建筑材料和产品不适用等,这些都阻碍了农民居住环境改善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正>1农村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意义推广节能型农村住房和具有地方风貌特色的农村新居,依据农村房屋特点,采用建筑节能技术建造能耗低、舒适度高的节能建筑,是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农村地区人口近8亿,占我国人口总数的60%左右。农村地区共有房屋建筑面积约278亿m2,其中90%以上是住房,约占全国房屋建筑面积的65%。我国农村住房建设一直属于农民的个人行为,农村住房的基础标准仍不完善,农村住房的设计、建造施工水平较低。北方地区,农村住房冬季采暖能耗约占生活耗  相似文献   

5.
王田 《安徽建筑》2015,22(1):33-34,102
文章通过对苏北新农村建设的小镇——徐州汉王镇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对汉王镇景观雕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乡土文化大量缺失,村民的精神生活常常受到忽视,景观雕塑的建设与村民的审美相脱离,新农村建设无法体现村镇原有的文化底蕴。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应在在保留农村原有文化的基础之上,将农村文化与新农村景观雕塑建设相结合,在农村环境公共空间的改造中将环境艺术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提高村民的精神需求,从而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本文创新点:通过设计学的个案研究,以苏北新农村汉王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探讨在新农村建设中,将乡村公共空间的改造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设计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建造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农民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人口近8亿,农村地区共有房屋建筑面积约278亿m2,其中90%以上是住宅,约占全国房屋建筑面积的65%。我国农村住房建设一直属于农民的个人行为,国家没有统一的建筑标准,农村住房的设计、建造施工水平较低。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生活用能急剧增加.农村能源商品化倾向特征明显。北方地区,农村住房冬季采暖能耗约占生活耗能的80%。农村绝大部分住房未进行保温处理,建筑外门、窗热工性能和气密性较差.采暖设备简陋、热效率低,室内热环境恶劣,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使其对住房的建设和居住条件的需求大大提高。同时,随着国家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冷弯薄壁型轻钢房屋在农村领域不断实践探索后逐渐形成体系,并被人们所接受。文章从分析轻钢房屋在杭州临安地区的发展现状入手,对目前普遍被接受的设计和施工建造技术进行简述。这有利于不断从实践活动中研究和探索后形成一套可动态优化的系统化、规范化的建造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指导建设美丽宜居居住环境,推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整体提升乡村建设现代化水平,通过系统性总结分析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结合麻城市农村住房建设特点和实际发展需求,用共同缔造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坚持为农民而建的原则,对农房建设从宜居性角度出发,提出了农村宜居住房建设标准化路径策略,并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标准化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可为推动我国农村宜居住房建设标准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工程质量》2005,(11):15-15
世界人口的1/6居住、工作和生活在中国的农村,这里是全世界最大的建设市场,也是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之一。截至2004年底,我国共有320.7万个自然村,总建设用地接近17万km2,每年农村建设投资数以千亿计。村镇建设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事关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住房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坯、石头建造的住宅也逐步为砖结构或砖混结构所取代。但是由于农民缺乏建筑知识,新建房屋仍延用旧的方法,没有设计图纸,建筑材料质量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秦巴山区山地传统民居进行实地调查,对其民居宅院建造特征、结构形式、构造方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气候模拟程序对该区域的自然气候环境与被动式建筑策略关系进行了定量化的研究,总结了秦巴山区农村传统民居适合当地气候及自然条件的绿色建筑模式,为该区域山地农村民居生态化建设提供引导及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川西林盘保护的新型农村聚落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林盘是四川农村地区特有的居住模式,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农村新型聚落的规划设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谐社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四川西部农村的林盘保护和新型农村聚落规划可有效结合,设计出符合农民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型农村聚落。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薄弱,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分析了江苏徐州地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现状,根据公共设施配置的影响因素和配置的原则,对徐州地区农村公共设施配置的项目、配置标准、设施布置方式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我国保障性住房规划数量与政府实际建设能力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PPP模式成为有效的解决方式之一。通过总结国外以PPP模式建造保障性住房方面的成功案例与经验,明确其中的关键成功因素和权责分配。在此基础上,研究我国PPP模式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战略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村镇建筑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设计出满足抗震构造要求、平面布局受农民欢迎、取材因地制宜、切实结合农村当地实际情况的村镇建筑,对村镇建筑抗震设防与建造习惯做了实地调研;调研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对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中的农房进行实地考察,与农民面对面交谈,了解村镇建筑抗震设防与建造现状,了解村镇建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村镇建筑的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核心,以BIM为平台,以模数化设计和集成建造技术为手段,以集装箱物流运输方式为基础,以一体化施工建造为目标,改变原有高污染、高浪费建设发展模式下的保障性住房建造体系。将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建造、维修维护、改造、回收等各个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将终端用户需求和生产信息对接,实现对保障性住房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农村经济活跃,农民纷纷新建住宅。这些住宅多数是农民自己动手建造的,往往习惯于沿用当地传统民居的格局和做法。陕西关中地区的传统民居,产生于以封建大家庭为基本生活单位的农村社会结构,构造方式以木构架承重土坯围护墙为主,一般采光通风条件较差。显然与今天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别是出台了多项鼓励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优惠政策以来,农民及各级政府对农村住房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一些地方政府和村集体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了以农村住房建设为主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毫无疑问,搞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于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以及提高土...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50%,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实现城镇化尚需30~40年时间,城镇化道路依然漫长且面临着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即使实现城镇化,仍需为4.8ft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为1.46亿农户提供住房和生产、生活设施,还要为多达16亿的人口提供食物,因此,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符合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阶段和趋势。在此背景下,针对农民在城乡之间遇到的住房问题,我国农村住房制度改革与完善应当着重理顺两个方面的关系: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形成农村住房资产化和有效流转的制度保障,以此促进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和农村宅基地的集约节约利用:规范农民建房行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为农民提供住有所居、居而舒适、配套现代、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9.
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地进入乡镇企业,新兴的农村集镇应运而生。在上海市奉贤县就有新海乡镇,邵厂乡镇,洪庙乡镇,有大量的农民集资住宅需要建设。为这些乡镇居民设计出适合当地实际,既符合居住者的心理需求,而又经济合理、节约用地的住宅是很重要的。这些乡镇居民由田园生活转向居民生活,以前住贯了那种四米开间七路头进深的房间,一时脱离不了住房越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供,进而很好的促进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保障性住房的研究进而提出了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采用PPP模式。通过PPP模式的采用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进而也能够制定出规范性的制度来对其进行约束。本文主要是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PPP模式的研究,进而提出了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