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汶川地震中底框和框架结构的震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代明  赵攀  韩娟 《山西建筑》2009,35(13):66-67
通过对西南地区底框和框架结构在汶川地震后的震害调研,收集了大量建筑结构震害资料,对底框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两类结构的震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建筑结构震害机理,以及初步探讨了地震区建筑结构选型和抗震措施问题,从而优化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建筑结构抗震研究现状,阐述了建筑结构震害的主要形式,并探讨了震害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提升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措施,有利于保障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减小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3.
绵阳城区各类建筑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绵阳市城区内的各类建筑工程在汶川地震后的震害调研、地震现场考察,收集了大量建筑结构震害资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单层厂房、底框砖混等结构的震害特征进行了归纳,并简略分析了本次震害中所见到的特殊现象。本文所总结的建筑工程震害特征对建筑结构抗震防震工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范琳琳 《山西建筑》2011,37(17):57-59
通过整理汶川地震震害资料,对汶川地震中教学楼建筑的震害进行了归纳,探讨了不同结构形式教学楼建筑震害的原因,并通过震害案例分析得到一些关于抗震设计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基于目前建筑结构震害预测工作的发展趋势及其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结合91卫图助手软件的强大功能,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使用软件下载并统计建筑结构的基本地形和影像数据,再通过震害预测方法对建筑结构群体进行震害预测,同时考虑地形地势对震害预测的影响。采用91卫图助手能有效地降低建筑结构震害预测现场调查工作的时间成本和经费成本,是完成震害预测中建筑信息采集工作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赵攀  黄代明  曾涛 《山西建筑》2009,35(14):55-56
通过对西南地区建筑结构在汶川地震后的震害调研,分析了砖混结构的震害特征,探讨了场地特征、结构类型、材料强度、施工工艺等方面与结构震损的相关性,从而促进建筑抗震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韩娟 《四川建筑》2010,30(1):118-120
汶川地震后,通过对绵阳地区进行震害调研、地震现场考察,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等结构的震害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了房屋震害中的现象。通过震害调查与机理分析为建筑结构的抗震防震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汇总了广东省建设厅组成的房屋鉴定专家援助队在5·12地震汶川县城所调查的1141栋建筑的震害资料,根据建筑的建造年代、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进行了震害统计.结合典型房屋震害,分析了此次地震中的建筑震害特点,提出加固处理和重建意见,强调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设计和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对村镇传统建筑进行抗震保护是村镇抗震防灾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我国村镇木构建筑的震害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村镇木构建筑的模糊震害预测法。通过某城镇郊区村镇中木构建筑震害预测的实例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可靠。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为今后类似结构的震害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汇总了广东省建设厅组成的房屋鉴定专家援助队在5·12地震汶川县城所调查的1141栋建筑的震害资料,根据建筑的建造年代、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进行了震害统计。结合典型房屋震害,分析了此次地震中的建筑震害特点,提出加固处理和重建意见,强调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设计和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中木结构古建筑的震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毅  王超  季晨龙  赵世春 《建筑科学》2012,28(7):103-106
根据对四川省都江堰、广元、彭州等灾区的木结构古建筑震害的调查结果以及相关研究资料,通过分类与统计的方法,得到其不同破坏程度所占的比例,归纳出其典型震害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木结构古建筑抵抗低烈度地震扰动的能力较弱,非结构构件破坏所占的比例很大,但其所采用的榫卯节点、柱脚"平摆浮搁"以及斗拱等特殊的连接方式,起到了减震耗能作用,保证了木结构古建筑整体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严重损坏者较少。然而,部分古建筑由于后期改造不当、年久失修和山体滑坡等原因,仍然发生了整体或部分倒塌。由此得到一些启示:不符合古建筑受力机理的改造,会加重其震害程度。  相似文献   

12.
震前对现有砖砌体房屋抗震能力的判别是对该类房屋采取有效抗震减灾措施的重要依据,对减少该类房屋在地震中的破坏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在我国现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给出的砖砌体房屋抗震能力指数法的框架下,引入抗震能力系数法,实现与抗震设计规范相对应的砖砌体房屋基于烈度的三水准抗震能力判别方法;将其与地震动参数联系起来,给出地震动参数-破坏状态的对应关系,实现砖砌体房屋基于地震动参数的三水准抗震能力判别方法;对汶川地震中发生震害的一栋砖砌体房屋进行抗震能力判别,与实际震害相比较,吻合得很好,并对其进行了三水准抗震能力的判别,表明该房屋满足抗震设防烈度为VII度时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验证了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对同时进行不同设防水准下房屋抗震能力的判别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中砖房震害严重。但震害也表明,只要按现行规范及其依据的理论进行设计与施工,即使在超预期的强震作用下,砖房仍有相当好的抗震能力,足以在较高地震烈度下使用。  相似文献   

14.
建筑物抗震能力是抗震设计、鉴定加固和地震风险评估的基础,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建筑物震害预测,而非着意于它们的抗震能力,更不能给出定量指标以衡量抗震能力。采用Push-over分析方法得到的能力谱进行抗震能力研究,基于性态设计的思想给出建筑物相对抗震能力的定义,建立能力谱与抗震能力指数的关系,采用定量指标评定建筑物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相对抗震能力,并获得定性的性态描述;再根据建筑物达到预期设防水平的能力给出建筑物绝对抗震能力的定义,对能力谱进行等面积双线性化形成滞回模型,建立滞回面积与建筑物绝对抗震能力的关系,可以不依赖于地震作用评估建筑物的绝对抗震能力,不仅能够比较不同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差异,还能估计建筑物实现预期设防水平的能力。以汶川地震中一栋倒塌、一栋严重破坏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能力分析为例,通过抗震能力分析结果和实际震害的对比论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5.12汶川地震区的郫县、彭州县,平武县、江油市、三台县、盐亭县等农村中小学校舍震害的调查,针对139幢典型校舍建筑的震害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教学楼抗震薄弱环节,提出了中小学教学楼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若干建议。可为中小学校舍的建设工程设计、施工以及抗震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汶川地震灾害看钢结构在地震区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中,学校和医院等公共建筑的倒塌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这次地震中学校和医院建筑的震害情况,然后介绍了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历史震害特征以及可用于改进钢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并对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关于"大震不倒验算"的条文提出了修改建议。最后,建议应推广钢结构在地震区的应用,尤其是学校和医院等公共建筑应采用钢结构。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后建筑的抗震加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再一次证明了进行抗震加固是提高现有房屋抗震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从震害资料出发,论述了抗震加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将抗震加固方法分为传统加固方法和新型加固方法两大类,并建议优先选用效果可靠的传统加固方法.最后,分析了框架节点区加固、结构胶防火、变形缝处构件的加固等难点问题,并提出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中,陕西省西安市处于远震区,该次地震对远震区高层建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震害。通过对一幢位于远震区高层建筑的抗震鉴定,分析了远震区高层建筑的震害特点和原因,对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和抗震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地震灾害的现场调查,特别是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震害分析,发现砖混结构房屋受震害影响最为严重,文中结合汶川大地震有关调查结果并结合笔者震后现场检测鉴定实践,对砖混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及其抗震设计中的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有关砖混建筑物抗震设计的一些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地震灾害场景仿真是提高城市综合抗震防灾能力的重要手段,建筑震害高真实感的可视化是地震灾害场景仿真的重要内容。为提高城市区域建筑群震害模拟结果的可视化效果,研究采用易于获取的城市3D多边形模型,开发了建筑对象识别算法和楼面外形生成算法,实现了建筑外形数据自动获取;提出建筑位移插值和建筑外形网格重划分处理方法,实现了建筑群震害的高真实感可视化;并将该方法运用于北京CBD建筑群的震害结果高真实感可视化,该可视化的结果显著优于常规的2.5D可视化方法。文中的成果可为地震灾害场景仿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