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特殊的电解着色技术,诸如表面预处理、在碱性电解液中对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电解着色及用稳定剂使表面经受后处理等,在实验室制得各种颜色(红、橙、黄、绿、兰、紫)。业已发现,其不同的色彩来源于不同厚度的氧化薄膜,后者系由阳极氧化反应形成的。经XPS及AES测定后证实,此氧化薄膜为层状结构,其最表层为Fe_2O_3·NiO,而次层为Fe_2O_3·NiO·Cr_2O_3 。同时通过测定还证实了这些不同色彩的不锈钢其抗腐蚀性均较通常不锈钢为高。  相似文献   

2.
不锈钢表面着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化学着色工艺,在250g/dm3铬酐,490g/dm3硫酸和少量添加剂的混合液中,在70℃左右测定了不锈钢样品在着色过程中电位随时间的变化,从而找到了不锈钢起色电位和颜色的对应规律.即使溶液组成,温度稍有变化,色彩也能较好地重现.这将有助于解决不锈钢表面着色的重现性问题.研究了不锈钢预处理、各种添加剂和温度对不锈钢着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稀硫酸活化和电抛光的不锈钢着色均匀,色泽艳丽;不同的添加剂对着色速度有明显的影响;温度升高明显加快着色速度.  相似文献   

3.
不锈钢电解着色的颜色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主要研究了用电化学方法对不锈钢进行着色过程中,如何对颜色进行控制,使得颜色具有较好的均匀性和重现性。在实验过程中,用记录仪跟踪不锈钢的电位随施加电流的变化情况,发现周期结束电位与试片颜色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同时对着色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电解时间的延长,溶液中的杂质离子的含量也随着按一定的比例增加,在溶液所能允许的范围内,颜色可以重现。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温氧化法对SUS304不锈钢进行高温氧化着色,研究着色温度与着色时间对不锈钢颜色的影响,并采用CIE L*、a*、b*测色体系系统对高温氧化着色过程中颜色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同时通过SEM等分析方法探究不锈钢氧化膜的表面形貌和厚度,研究不锈钢氧化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在不同着色温度区间,不锈钢氧化层不同所表现出来的颜色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铝及铝合金经三酸阳极氧化后,在镍-锡混合盐槽液中进行交流电解着色时的各工艺参数(交流电压,加压方式,槽液温度及时间)对着色膜的影响。总结出最佳着色电压,并在此基础上获得颜色色泽基本一致的T-t曲线变化规律和控制范围。膜层性能良好,整个工艺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肖鑫  钟萍 《腐蚀与防护》2005,26(4):165-166,176
为了拓宽铝及铝合金的应用范围,提高铝型材的装饰性,采用单镍盐体系研究成功了铝型材仿不锈钢电解着色工艺,探讨了着色主盐、导电盐、稳定剂、着色电压、着色时间和温度对仿不锈钢着色膜的影响,检测了仿不锈钢膜层的性能。结果表明所形成的着色膜为金属感强、光亮度好、色泽逼真的不锈钢色,具有良好的耐磨和耐蚀性,且工艺操作简单,对环境污染小,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大厅、酒店、宾馆等高档设施的高贵典雅装饰装潢。  相似文献   

7.
王克武 《表面技术》1995,24(2):25-30
研究确定了铝阳极氧化膜于镍-锡混合盐和镍-锰混合盐中电解着色的最佳配方,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着色膜的影响,确定镍-锰体系的着色工艺。实验表明,镍-锰体系所得着色膜性能优良,该工艺一旦推广应用于生产,将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低频方波电流进行不锈钢电解着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贾法龙 《腐蚀与防护》2001,22(3):105-108
研究了用低频方波电流对不锈钢进行电解着色,探讨了电流参数对着色效果的影响,通过记录在施加电流过程中不锈钢试片的响应电位随时间的变化,从而判断发生的可能性,并且设计实验确定了适用的工艺条件,最后制备出各种颜色的不锈钢。  相似文献   

9.
黄大林 《表面技术》1997,26(2):43-44
1 引言铝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其还原电位是—1.67V(A1~(3+)+3e(?)A1).它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层则A1_2O_3膜.这种自然生成的氧化膜极薄(仅1.0~5.0×10~(-8)m).呈非晶形多孔状,厚度很不均匀,故不能有效防止铝表面继续被腐蚀,且氧化膜上的微孔易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污物.我们常见的那种未经处理的本色铝制卷闸门,使用半年后表面发暗、出现腐蚀斑点就是例证.解决的办法是对铝制品表面进行化学(包括电化学)处理.2 铝表面交流电解着色工艺流程近20年来,国际上流行的是“二步法”交流电解着色工艺.这里提供的“二步法”交流电解着色工艺生产流程是:表面除油→清洗→化学抛光→两级清洗→阳极氧化→清洗→交流电解着色→清洗→封闭处理→清  相似文献   

10.
不锈钢着色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颖  陶珍东 《腐蚀与防护》1998,19(4):175-177
以铬酐-硫酸体系为主着色液加入适量添加剂,对不锈钢产进行表面着色。实验证明,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不锈钢表面可获得各种不同色彩。经有效的后处理可使其表面色彩更均匀,耐磨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几种传统的阳极氧化电解着色技术原理及典型工艺,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传统电解着色的技术特点并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并详细介绍了最新研究方向之一"多彩电解着色"的工艺原理和主要方法。最后,预测电解着色技术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铝合金着色的主要工艺技术,同时也指明了多彩着色技术在未来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种厨具用不锈钢的表面化学着色工艺.探讨了硫酸锌用量、温度、时间和封闭方法对着色膜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该工艺操作温度范围宽,维护简单,具有推广价值.所得的着色膜色泽鲜艳,均匀,耐蚀性、耐磨性、耐热性、耐油污性好,能满足厨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循环伏安法测定了Pb及Pb-PbO2电极在1.0mol/L H2SO4介质中,Cr2(SO4)3发生电化学氧化的相关参数,选择Pb-PbO2电极为阳极,采用双室隔膜电解槽进行电化学氧化再生不锈钢着色老化液,确定了操作工艺条件如下:阴极支持液为5%的H2SO4溶液,阳极电流密度为5A/dm2。恒电流电解7.5h,三价铬转化率为25.97%,电流效率为68.45%。经过电化学氧化法再生后,老化液中的Cr6+即恢复至效用范围,用于着色不锈钢片能达到与新配制的着色液一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16.
利用皮秒激光在304不锈钢上进行着色试验研究,分析了皮秒激光对不锈钢表面着色的周期性表面条纹结构机理,分别研究了扫描线间距、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离焦量等激光工艺参数对着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扫描速度、线间距和功率均能对着色效果产生很大影响,最佳速度为90~300 mm/s,最佳线间距为0.003~0.01 mm,功率为30%~70%,并且三者对着色有近似的影响效果;而改变离焦量对着色效果的影响没有线间距、功率和速度三者显著。在此基础上,获得了红、橙、黄、绿、青、蓝、紫对应较为合理的皮秒光纤激光加工参数。腐蚀性试验表明,未着色试样的腐蚀率是着色试样的3倍。  相似文献   

17.
不锈钢表面氧化皮的清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不锈钢应用很广.但不锈钢并非绝对不锈,当不锈钢经各种加工处理后表面存在未除去的氧化皮或氧化痕迹时,其耐蚀性会大大降低.对于尚需进行下一道工序加工的不锈钢,这些氧化皮还将影响下道工序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将不锈钢表面的氧化皮或氧化痕迹清除干净.本来,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是防止金属表面进一步腐蚀的措施之一,因为这层氧化膜能对金属起到保护作用.但是,氧化膜保护性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膜的完整性;其次,还受膜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完整的氧化膜使金属表面电化学腐蚀加快.氧化膜中新的氧化物的形成,由于体积差异,会在金属表面产生新的应力;氧化物与基体的热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宽温氧化工艺对铝合金单镍盐电解着色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低成本的含钠宽温氧化剂易引起单镍盐色槽老化,影响着色效果,使用无钠宽温氧化剂的氧化膜在做单镍盐着色时,比常温氧化的上色浅,可以生产颜色均匀一致的香槟色铝合金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目前,铝材在我国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电解着色法进行着色的工厂也有很多,但对铝型材、特别是大面积铝板的电解着色处理,往往会出现颜色不一致、着色不均匀、再现性不好等问题。因此,本文对阳极氧化及电解着色各参数进行了研究,解决了许多有关问题,望能对一些厂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口腔医用不锈钢托槽表面着色及膜层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重现良好﹑色彩鲜艳的不锈钢表面色彩和了解不锈钢表面着色膜的成分,采用了电位控制不锈钢表面着色方法;并利用俄歇能谱分析表面膜层成分.研究表明通过利用电位变化曲线能够控制不锈钢表面氧化膜的厚度,使着色工艺易于控制,同时分析了化学着色溶液的温度和浓度﹑着色时间对不锈钢托槽表面颜色的影响,测定了着色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曲线.俄歇能谱成分分析表明不锈钢表面膜层含有Cr、Fe、S、O等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