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2.
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教师需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其创造力,使他们能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本文围绕实施创新教育,阐述了教师如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校创新教育环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高校素质教育的职责和应有之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知识经济时代所作出的重要决策.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提高国民素质,其灵魂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是时代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师如何在化学教育教学中践行素质教育和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21世纪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对人才的综合素质、适应性、创新能力要求更高。培养这样的“复合型”和“创造型”人才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而创造性教育正是它的最高形式。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国家、民族的进步靠创新 ,创新依赖于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依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是教育的发展趋势。金属材料塑性成型及控制专业 (即原金属压力加工专业 )是培养从事金属材料成型及控制工艺设计与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 ,而只有创新式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今金属材料成型技术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专业课的教学是直接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途径 ,更应该以培养学生专业上的创造能力为目标。为此 ,本人在本专业的专业课程轧钢工艺学教学过程中 ,结合专业及课程的特点 ,对创新教育方法作了初步的探索与应用。一、改革传统教育观念思想观念是先导。传统教育观念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 ,以学生应试能力为目标 ,由此形成了教师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以“教”为主进行“填鸭式”的满堂灌...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将"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新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而我县的素质教育"个十百千万"工程的迅速推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而且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伟大主席江泽民同志说过:"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由此可见,教育和创新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理念,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构筑人的素质、形成人的力量的根本要素是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旺盛的创造的能力,教育是知识创新的基础,而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即是教育是否培育出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教育从小做起.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处于朦胧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其创新能力对我国的素质教育具有深远重大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代中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学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创新离不开想象思维,没有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不需耍创造性想象的.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其核心就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语文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就此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其宗旨是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我在语文课教学中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索.感受到感动:以情感教育为基点;更新观念,引领创新:变"教"为导,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激发兴趣,诱发创新意识;营造和谐气氛,使学生敢于创新;巧设疑问,启迪创新.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创新.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社会的新要求,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人就当今计算机教育的现状,谈谈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学牛是否具有创新能力,这是今后能否更好成长的关键.学生创新能力依赖于教育和培养.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体现,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其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主张优秀的作文应当有突破,立意新、选材新、表达角度新等等.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要靠人才,而人才来源于良好的教育.因此,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娃娃开始,这是新形势下我们幼教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而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一个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关键就在于他的创新能力如何.从人自身发展角度来看,幼儿的创新潜质是与生俱来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什么都想试一试,爱问为什么,而正是有了这种执著的探索精神,尽管他们的创新在成人眼里是微不足道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这种经常的创新实践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孩子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微弱的,但他们从事创新的潜质确十分巨大,我们有责任加以保护和挖掘.这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关注的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之所在,努力培养本世纪创新人才.作为幼教工作者,应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全面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大批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并且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这是我国2l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上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足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要靠教育.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作为一名计算机课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仪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学会了进行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思考,为他们以后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在高职语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创新性人格素质、创新性思维、进行创新性活动实践,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必要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英语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更应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文化知识,最终使学生获得社会交际能力,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