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麦克·布洛维对公共社会学的大力提倡下,社会学的公共关怀和道德担当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以人为本"的民主社会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良好的大环境为社会学的公共转向创造了条件,我国社会学应更好地承担起公共责任.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四年一贯制"技术技能型本科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提出了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公共外交是塑造一国国际形象,提高一国国家"软实力"的新外交形式,已受到了广泛重视.在此基础上,简述了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的现实意义,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公共外交在中国发展的措施建议,指出了需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职公共课程担负着促进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协调发展的重任,是高职课程设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文章认为高职公共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注重职业发展,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对原有的以学科为中心的体系进行重构,把公共课程的内容更多地融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来,进行基于项目的公共课程组织与教学改革。最后,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公共课程改革实践为例,进行了案例剖析。  相似文献   

5.
第四讲 项目绩效管理系统(PPMS) (上接第八期) 四、项目交付运营阶段的绩效管理体系 项目的交付使用阶段的绩效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项目完工之后的绩效监测,使项目能成功地长期持续下去.在这个阶段,项目管理与绩效管理的任务有所分工,详见图4-3的"交付"栏目,绩效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绩效监控与报告、远期影响评价.许多项目都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实现其近期作用和远期影响.有时候项目产出是可以完成的,但是其影响即便是经过了很多年可能也还不一定明显.同样,即便项目产出情况良好,可能也仍需要调整政策,从而使项目能达到最佳运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形式和功能的发展变迁,指出对公共艺术的需求不再只是公共工程美化上的装饰品,而是应依据不同的场所地域特色、工程类型限制和民众需求,通过其与社会环境发展的转变与互动,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社区环境与日常生活中,体现出以强调"沟通"和"社会问题"为主的公共工程艺术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政府改革浪潮风起云涌,政府管理工具不断创新,以及项目管理工具存在缺陷成为地方政府公共项目委托代理结构风险研究的背景。目前,学界对于地方政府公共项目的委托代理结构风险管理的研究却还相当薄弱,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从地方政府公共项目委托代理结构风险研究的基本理论→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规避4个递进的层面予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8.
城市发展和居民美好生活期待推动社区公共空间的适时更新.社区公共空间作为居民的思想交流和情感联络平台,是培育社区认同和居民归属感的重要载体.基于社会公共空间理论,构建起技术支撑—情感共生—制度赋权三维分析框架.对比上海"缤纷社区"和成都"柳城平伙"两个社区营造项目发现,在以党建引领主导和精英发起为主导的营造项目中,不同主...  相似文献   

9.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发地,更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要求、还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抑或是信息技术、科技创新使公共空间发生的"质变""裂变",都将形成巨大的推动力,推动我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获得新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主要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一、从"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回归;二、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到"社会主义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三、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主体"到"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共同体"的发展;四、从"现实公共文化空间"向"虚拟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10.
公共工程是关乎民生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基础性建设,往往具有投资额大、建设难度高、参与方多等特点,因而政府对公共工程项目进行投资时,如何择优选择项目进行建设成为难题。文章从风险视角,结合公共工程项目的特点,对公共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了划分,建立了公共工程项目指标评价体系。通过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再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计算被评价项目与理想项目之间的灰色关联度,最后通过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确定贴近度,来实现对各评价项目进行排序,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公共领域"作为政治哲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问题,人们在论及"公共领域对于政治权力的制约"这个论题时,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舆论监督"层面,往往忽视了公共领域与政治权力之间深层次的互动关系。探讨"公共领域是如何约束政治权力"和"公共领域为什么不能对政治权力实现有效约束"两个核心命题,并认为公共领域对政治权力的制约只是一种能力有限但又需要依靠的"柔性力量",必须寻求外在超越。  相似文献   

12.
"公共领域"作为政治哲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问题,人们在论及"公共领域对于政治权力的制约"这个论题时,只是停留在过于简单的"舆论监督"层面,往往忽视了公共领域与政治权力之间深层次的互动关系。探讨"公共领域是如何约束政治权力"和"公共领域为什么不能对政治权力实现有效约束"两个核心命题,并最终认为公共领域对政治权力的制约只是一种能力有限但又需要依靠的"柔性力量",必须寻求外在超越。  相似文献   

13.
万蕾  张国华 《饰》2008,(1):26-28
本文旨在分析公共艺术与社区小品的关系问题.通过平时对社区环境的关注,以及有目的性的考察,以笔者在当时当地的观察和亲身体验,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关于艺术(公共艺术)与实用(社区小品)关系的结论,以便在今后的设计中关注到这一点,更要有意识地用利用这一点,设计出更能符合大众需要的空间元素,这种需要已不再仅仅是对实用性的满足,同时也是对大众艺术修养的提升,是精神的需要.这种研究并不仅仅是对社区这个公共空间而言,它更是延伸到我们对于许多各种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关系的思考之中.  相似文献   

14.
公共项目私人融资新途径——PFI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PFI是一种新的公共项目私人融资方式。它鼓励私人部门营建基础设施项目或政府公共项目,并以此为基础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区别于传统政府公共项目的出产方式。它能够广泛地适用于许多政府的公共项目领域,在英国该方式已成为政府获得高质量、高效率的政府项目的主要工具。PFI的应用有二个基本必须遵循的原则,一是要能够实现安全可靠的经济价值;二是项目的风险能够在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公共化转型向纵深拓展,公共精神已经引起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青年兴则国家兴。大学生公共精神状态将直接影响良好社会风尚的塑造,关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本文结合近十年来学界关于大学生公共精神研究的实际状况,对关涉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内涵、现状、缺失原因、时代价值及培育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梳理和评析,并对大学生公共精神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本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机动车的迅速增加,停车难问题愈发突显。以厦门市为例,分析了目前公共停车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准公共产品理论角度,通过对两种投资建设模式进行比较,提出政府应该对公共停车场的建设,从资金上进行补贴,政策上进行优惠,逐步发展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由于项目投入资源的公共特性,所以对其管理模式的评价构成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完善项目决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文中简要分析项目管理模式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并指出了适用的评价方法以及指标体系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面向不同专业目标的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传统教学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没有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紧密联系,忽视了对学生在自身专业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分专业教学与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思路与实施方案,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课程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重新定位;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采用基于项目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通过改革,极大提高了面向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的针对性。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可防卫空间与城市公共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公共环境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特定的功能要求,通过支持和激发有意义的城市公共活动,城市公共环境可以成为城市整体中更为意义重大的组成部分.从可防卫空间理论的四个主要关注角度探讨了城市公共环境与城市公共活动建立良性关系,提升城市公共环境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TRIZ理论的城市应急避难设施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城市公共空间应急避难设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城市公共空间应急避难设施的设计原则.以日本在大地震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依据,对地震后受灾群体的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TRIZ理论中的资源分析以及技术、物理冲突消解等方法,对城市公共空间应急避难设施的设计提出了创新性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并实现了部分应急避难设施的创新性设计.为"平震结合"的城市公共空间应急避难设施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