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反相悬浮聚合制备高吸水树脂存在重复性差,吸水倍率低等问题,以环己烷为连续相,山梨糖醇酐油酸酯为悬浮稳定剂,N,N-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盐为引发剂,采用反向悬浮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高吸水树脂.探讨了交联剂浓度、分散剂质量分数、搅拌速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树脂吸液率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交联剂质量为单体质量的0.105%,分散剂质量为单体质量的6%,单体中和度为70%,油水比为2.0∶1,反应温度为70~74℃时,所合成的高吸水树脂粒径为0.1mm,最大吸水倍率为584g/g,最大吸盐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水溶液)倍率为148g/g. 相似文献
2.
为了得到吸水速率和吸水倍率良好的丙烯酸类高吸水树脂(SAP),提出了采用亲水/亲油复合交联剂合成SAP的新方法.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亲水交联剂,以二乙烯基苯(DVB)为亲油交联剂,通过反相悬浮聚合制备丙烯酸类SAP,并考察复合交联剂质量分数和配比对SAP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相对单体总质量,BIS、DVB质量分数分别为0.025%、0.02~0.03%时,随着DVB质量分数增加,SAP的吸水倍率和吸水速率同时提高. 当交联剂总质量分数为0.05%时,采用BIS和DVB质量比为1∶1的复合交联剂制备的SAP的平衡吸水倍率、吸水速率和重复吸放性均明显优于采用单一交联剂制备的SAP树脂. 相似文献
3.
高吸水材料的制备以及制备工艺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废胶(如聚丙烯腈废胶)为原料,通过研究交联反应时交联剂的体积分数、温度、时间及水解反应时碱溶液的质量分数、温度、时间等工艺条件制备出交联的聚丙烯酸盐类高吸水材料,通过测定高吸水材料的吸水倍率揭示出制备工艺对高吸水材料吸水倍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5.
反相悬浮聚合反应制备聚丙烯酸钠吸水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峰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1996,10(2):163-164
反相悬浮聚合反应制备聚丙烯酸钠吸水剂薛峰,王芳平,李平,修国华,金革(沈阳化工学院化工系沈阳110021)高吸水性树脂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发研究的一种新型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它是一种具有松散网络结构的低交联度的强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既不溶于水,也难溶...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吸水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吸水树脂的聚合反应原理、合成方法进行了简介.以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性树脂为例,从高分子结构理论、溶液热力学原理、凝胶膨胀理论和吸水动力学机制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理,并对提高吸水和保水性能及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树脂的研究发展方向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分类,合成和性能,主要针对高吸水树脂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论述,同时对环保型高吸水树脂在环境治理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互穿网络高吸水树脂的研制及性能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淀粉、丙烯骏和聚乙烯醇为原料,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共聚合方法研制互穿网络高吸水树脂,并对其吸水倍率、吸盐水倍率、保水率等性能进行测定。根据正交设计实验,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及配方。所得高吸水树脂最高吸水倍率可以达到1555倍,吸0.9%NaCl水溶液倍率可达到100倍。 相似文献
9.
高吸水性树脂由于在农业、生理卫生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广泛用途近来得到广泛的观注。本文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共聚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Span-60为悬浮稳定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探讨了交联剂浓度、悬浮稳定剂浓度、中和度和不同单体配比等对树脂吸液率的影响,以及树脂的吸液速率。结果表明,合成得到的高吸水树脂对去离子水、0.9%生理盐水和人工血液的吸收率分别达到1100g/g、90g/g和75g/g。 相似文献
10.
以可溶性淀粉和甲基丙烯酸丁酯(MBA)为单体,硝酸铈(主要作用离子为Ce4+)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复合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和二乙烯基苯(DVB)为复合交联剂,制备出吸水吸油双功能树脂.结果表明:当可溶性淀粉和MBA的质量配比为3:2,Ce4+与AIBN的质量配比为1:1,BIS和DVB的质量配比为1:1时,制备的双功能树脂的吸水吸油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 g/g和5.5 g/g.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分析表征显示单体进行了很好的交联,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几十项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检测资料分析,探讨了邯郸市区粉喷桩复合地基设计中的参数取值问题,并对施工、检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在以后设计、施工及检测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 相似文献
12.
以自制大分子单体聚乙二醇单甲醚丙烯酸酯(MPEGAA)、丙烯酸(AA)和自制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原料,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两性聚羧酸高聚物MPEGAA/AA/DAC.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方法对两性聚羧酸高聚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相乳液聚合条件对单体转化率及90 min内水泥净浆流动度保持率的影响,并对添加了质量分数为0.20%两性聚羧酸高聚物MPEGAA/AA/DAC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当选用单体质量分数为40%,n(AA)/n(MPEGAA)=3,n(DAC)/n(MPEGAA)=0.5,占油相质量3.5%的Span-80/Tween-80为乳化剂,油水体积比Vo/Vw=0.45,占单体总质量1.5%的2,2’-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引发温度为50 ℃,反应时间为6 h时,制得的两性聚羧酸高聚物具有优越的保塑性能和较高的早期抗压强度性能. 相似文献
13.
地下复式汽车库与普通地下汽车库的区别在于车库层高大、存车数量多。车库层高的增加会增大排烟量,存车数量的增多会增加车库通风换气量,进而加大通风、排烟管道的高度。而减小通风、排烟管道高度成为降低车库层高、减少工程造价最简捷的方法。为解决好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笔者将喷流诱导通风引入地下复式汽车库的机械通风系统设计中,并从工程造价、施工方法、节省能源、空气品质等几方面对喷流诱导机械通风系统与传统通风、排烟合用系统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处理低温低浊水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复合型生物絮凝剂(CBF)在处理低温低浊水源水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采用实验室静态试验方法,考察投加量、pH、阳离子絮凝剂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独使用CBF时,当投药量范围在5~17.5mg/L以内,CBF可有效地去除水中浊度与高锰酸盐指数(CODMn),最佳投加量为7.5mg/L.CBF在弱碱性条件下絮凝率较高,最佳pH为8.0.在混凝过程中投加阳离子絮凝剂可有效提高CBF对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并减少投药量.在与聚合氯化铝铁(PAFC)复配使用时,最佳投药量分别为4mg/L和10mg/L,此时浊度去除率为73.0%,CODMn去除率为60.7%. 相似文献
15.
针对液压伺服系统存在时滞、饱和等非线性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禁忌搜索算法的CMAC-PID复合控制的板形控制策略,用遗传禁忌搜索算法优化PID控制器的初始参数,然后结合CMAC网络有效控制板形控制系统中弯辊力。仿真证明,该复合控制算法提高了系统的精度,加快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并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Span 20为分散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高分子量、速溶型阴离子淀粉接枝絮凝剂。考察了引发剂、分散剂、单体用量及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和淀粉接枝率的影响。当复合引发剂K2S2O8浓度为1.2×10-2mol/L、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浓度为1.2×10-2mol/L、分散剂Span 20用量3%(体积分数),反应体系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h,淀粉接枝率和单体转化率分别可达146%和90%,产品共聚物特性粘数为1100mL/g,溶解速度小于4min。应用实验表明该絮凝剂对大连金舟纺织集团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反相悬浮共聚法制备速溶型阴离子淀粉接枝絮凝剂及其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Span 20为分散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高分子量、速溶型阴离子淀粉接枝絮凝剂。考察了引发剂、分散剂、单体用量及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和淀粉接枝率的影响。当复合引发剂K2S2O8浓度为1.2×10-2mol/L、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浓度为1.2×10-2mol/L、分散剂Span 20用量3%(体积分数),反应体系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h,淀粉接枝率和单体转化率分别可达146%和90%,产品共聚物特性粘数为1100mL/g,溶解速度小于4min。应用实验表明该絮凝剂对大连金舟纺织集团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8.
王原瑞 《齐齐哈尔轻工业学院学报》2008,(6):81-8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复方氨酚葡锌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和盐酸二氧丙嗪的含量。方法:以C18化学键合硅胶为固定相,以水-乙腈-三乙胺(90﹕10﹕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6 nm进行测定。结果:平均加样回收率对乙酰氨基酚为100.3%,RSD=0.71%(n=9);盐酸二氧丙嗪为98.79%,RSD=0.31%(n=9)。对乙酰氨基酚在20~200μg/ml范围内;盐酸二氧丙嗪在0.2~2μ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勘探开发总体效益,缩短钻井周期,实现快速复合钻进,针对塔河油田地层特点,在TK1106井大尺寸井眼首次使用PDC钻头配合螺杆应用复合钻井技术,达到了预期效果.该项技术对大幅度提高机械钻速、保证井身质量、实现快速安全钻进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