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选取低硅无取向硅钢常化态板材,分别在不同速比下进行异步轧制,考察了速比对低硅无取向硅钢冷轧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异步冷轧织构主要是由α织构、γ织构及反高斯织构等织构组分组成,快辊侧和慢辊侧的主要织构组分没有什么差别;但进一步的定量分析计算可以看出,慢辊侧α织构的取向密度明显高于快辊侧,γ织构的取向密度差别不大;在试验所选的各速比中,低速比下的织构强度高于高速比下的织构强度。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的速度对高纯铝箔进行轧制试验,用非接触式三维表面轮廓仪观测了铝箔表面形貌,并从润滑状态、表面轮廓自协方差函数及功率谱密度等方面研究了轧制速度对铝箔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轧制过程中,摩擦主要是由轧辊表面微凸体压入高纯铝表面产生的塑性变形及犁沟作用所致;铝箔的表面粗糙度主要取决于轧辊的表面粗糙度,轧制速度的变化不会影响铝箔表面轮廓的主要特征;轧制速度从5m.s-1提高到7m.s-1后,铝箔横向表面粗糙度无明显变化,而轧向表面粗糙度下降,表面微观形貌得到了改善;轧制速度的变化不影响铝箔表面轮廓的自相关性,铝箔的表面轮廓以空间波长较长的空间随机分量为主。  相似文献   

3.
针对冷轧无取向硅钢退火工艺的特点,研究了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成分为0.004% C,0.33% Si的冷轧无取向硅钢晶粒组织和织构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后,α线上{100}织构密度明显减弱,取向从{112}〈110〉向{111}〈112〉大量聚集;适当增加保温时间有助于提高{100}〈hkl〉织构,900℃退火、保温180 s水冷得到的织构分布比较均匀,{001}面织构占有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4.
用异步轧制技术和冷轧的方法对铸态水韧处理的高锰钢进行可控轧制处理,并对其显微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轧制变形量的增加,奥氏体高锰钢组织内部出现大量的高密度孪晶组织,加工硬化性能大大提高,抗冲击磨损能力提高,高锰钢耐磨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对铝箔轧机的轧制工艺油作为工作介质在液压系统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便今后在设计中借鉴。  相似文献   

6.
主要对异步轧制AZ31镁合金板材的显微组织和晶粒取向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提高镁合金板材塑性变形能力的途径。结果表明:由于异步轧制时板材的变形量比常规轧制时的大,其动态再结晶进行得比较完全,因此异步轧制有利于AZ31镁合金板材晶粒的细化与均匀化;并且改变异步轧制的工艺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镁合金板材中的(0002)基面织构取向,使织构得到软化,从而提高镁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借助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Marc对带张力铝箔轧制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张力厚度调节模型,并且分析了摩擦因数对张力的厚度调节功效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铝箔轧制在线张力自动厚度控制调节提供了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8.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借助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Marc对带张力铝箔轧制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张力厚度调节模型,并且分析了摩擦因数对张力的厚度调节功效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铝箔轧制在线张力自动厚度控制调节提供了控制模型。


  相似文献   

9.
退火温度对IF钢织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宝钢生产的超低碳IF钢在退火过程中金相组织的观察、晶粒尺寸的测定,以及织构的形成与发展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其结果表明:退火温度显著影响再结晶织构的发展。当T+8--850℃范围时,该钢具有很强的γ织构({111}∥ND),并形成细小而均匀的“饼形”晶粒。这种组织的形成有利于深冲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对截面减小率为80%的冷拉拔纯铁丝分别在723,823,923 K进行退火处理,采用精确线材织构测定方法测定了纯铁丝在退火前后的织构组成,并研究了纯铁丝在退火过程中的显微组织与织构演变.结果表明:退火前纯铁丝的主要织构组分为(110)丝织构,取向分布函数(ODF)分析发现<110>丝织构主要包括{001}<110>,{113}<110>,{112}<110>,{111}<011>,{233}<011>等织构类型;退火后,纯铁丝的织构类型与拉拔织构相同,主要织构组分仍为<110>丝织构;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织构强度有增加趋势,同时织构强度沿着线材径向分布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在退火处理过程中,纯铁丝的显微组织由纤维状逐渐向多边形块状转变.  相似文献   

11.
对加入微量稀土元素钇的高纯铝板主要形变及退火织构进行了观测,并分别对轧制态和退火态的高纯铝板的冲压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钇的加入改变了铝板的形变织构组分及强度,在轧制过程中主要形成了旋转立方织构,冲压以后形成4个45°方位的制耳。退火以后,再结晶织构主要由旋转立方织构和{111}〈112〉织构组成,板材的冲压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高速切削加工航空铝合金7050-T7451剪切角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传统的剪切角模型的分析,借助快速落刀试验及直角切削力试验,获得了航空铝合金7050T7451在切削加工中的剪切角以及前刀面的平均摩擦因数。应用高温霍普金森压杆(SHPB)动态压缩试验,构建铝合金7050-T7451的应力、应变及温度的本构方程,为有限元Deform模拟提供合理的材料模型以准确模拟切削加工过程。对模拟加工过程、传统Merchant剪切角模型以及快速落刀试验分别得到的剪切角进行了比较,基于结果误差对传统剪切角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更适用于高速切削加工航空铝合金7050-T7451的剪切角模型。  相似文献   

13.
高速切削过程中的绝热剪切容易产生锯齿形切屑,从而影响加工表面质量和刀具寿命.对绝热剪切临界判据适用性、材料的动态塑性本构关系的理论基础、切削过程中的变形条件计算作进一步了总结,对高速切削过程中绝热剪切的影响因素、临界切削条件的确定做了系统介绍,并展望了绝热剪切预测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高速切削特征参数变化规律,通过5A02铝合金高速铣削试验,得到切削用量和加工特征参数的关系,以及硬度较大材料高速切削时刀具使用寿命。试验表明5A02铝合金高速切削条件下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刀具振动幅度下降,工件表面质量提高,高硬度材料高速加工合理选择刀具材料很关键。  相似文献   

15.
高速切削过程绝热剪切局部化断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高速切削过程绝热剪切饱和极限理论,结合锯齿形切屑绝热剪切带的变形和受力条件,以及材料的动态塑性本构关系,建立以切削速度、切削厚度和刀具前角为预测变量的高速切削过程绝热剪切局部化断裂的预测模型,并以淬硬45钢和FV520(B)不锈钢为例,预测其发生绝热剪切局部化断裂的临界切削条件。通过高速切削试验和金相试验,讨论了切削条件对绝热剪切局部化断裂过程的影响规律和敏感程度,验证了绝热剪切局部化断裂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较大切削厚度和较小刀具前角会降低绝热剪切局部化断裂的临界切削速度,建立的绝热剪切局部化断裂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切屑发生绝热剪切局部化断裂的临界切削条件。  相似文献   

16.
铜带冲制制耳的产生对生产有许多不利影响,为解决此问题或使制耳率降低,文中通过对H68铜带的轧制工艺的改进使制耳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使再结晶退火前道次加工率29.41%(0.85→0.6)增加至47.06%(0.85→0.45),可以使制耳率从4.80%降低至1.12%.  相似文献   

17.
高速切削过程绝热剪切局部化断裂的特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速切削过程中绝热剪切局部化断裂的发生是第一变形区绝热剪切演化的结果。研制了高速车削刀-屑快速分离装置,对切屑根部试样进行金相显微观察,探讨绝热剪切局部化断裂的速率相关特性,建立绝热剪切局部化断裂过程的物理模型。结果表明,高速切削过程的绝热剪切演化随切削速度的提高主要经历了绝热剪切的发生、形变带、转变带和绝热剪切局部化断裂。绝热剪切局部化断裂是第一变形区能量聚集和释放的周期性循环过程,随着剪切带能量的不断聚集,当剪切带所能承受的能量达到饱和极限时,剪切带就会以断裂的形式释放能量,结果导致锯齿形切屑沿剪切带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和退火工艺对St37-2G结构用冷轧钢板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生产工艺。结果表明:试验钢板经不同压下率冷轧并经670℃×5h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均由铁素体、少量渗碳体和微量珠光体组成,仍保留着渗碳体沿轧向呈纤维状分布的特征;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大,试验钢板的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在冷轧压下率60%时达到最大值;随退火升温速率的增大,试验钢板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以及塑性应变比明显下降,伸长率和加工硬化指数变化不大;最优的冷轧和退火工艺为冷轧压下率40%~50%,退火温度670℃,升温速率20℃·h-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