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 《山西水利》2012,(9):25-25
黄河的上、中、下游都有洪水,除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和黄河下游大汶河流域的洪水来源外,黄河中游的三个地区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龙门至三门峡区间、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是黄河洪水的主要来源区。  相似文献   

2.
一、项目设置的目的黄河下游河道是条悬河,洪水危及到黄、淮、海平原广大地区的安全。黄河下游洪水主要有三个来源区:托克托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三门峡水库的建成,使前两个地区的洪水得以削减,而三花间洪水还不能有效控制。目前黄河下游的防洪工程措  相似文献   

3.
沁河是黄河三门峡~花园口区间两大支流之一,是三花间洪水的主要来源区之一,是类似于黄河的"地上悬河",通过对沁河流域的降水与蒸发、径流、泥沙等水文特性的综合分析,为合理开发利用沁河水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提供了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96.8”洪水降雨径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8月5日和13日,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分别 洪峰流量为7860m^3/s和5560m^3/s的两次洪水过程。其中,一号洪峰由三门峡以上和三花区间暴雨洪水组成,二号洪峰由龙门以上来水组成。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下垫面产汇流规律发生变化,如果将“96.8”洪水的降雨资料移置到50、60年代的产汇流条件下,花园口站的洪峰流量可能会超过10000m^3/s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可能最大洪水的分析途径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简称三花间)是黄河三大洪水来源地区之一,研究这个地区的可能最大洪水,对黄河下游防洪具有重要的意义。 1972年9月到1973年10月我会与华东水利学院、河南省气象局协作,采用水文气象途径对三花间的可能最大暴雨和可能最大洪水进行了分析。1974年到1977年我会又做了进一步研究,采用多种途径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成果经水利电力部审查,三花间可能最  相似文献   

6.
今年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二日,黄河三花间(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含伊洛沁河,下同)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降特大暴雨;山陕区间,泾、洛、渭、汾河降大雨到暴雨。三花干流及伊洛沁河相继涨水,花园口站八月二日十八时出现流量15300秒立米的洪峰,7天洪量50.2亿立米,10000秒立米以上流量持续52小时,是195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这次洪水,黄河下游滩区普遍进水偎堤,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简称三花间)是当前威胁下游防洪安全的主要洪水来源地区。为增长该区洪水预报预见期,发挥已建工程的防洪效益,一九七八年来由黄委会科技办公室负责,组织力量进行改善该地区水情、雨情数据收集和洪水预报作业系统的研究。一九八○年十二月经外经部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批准,列为由开发署提供技术、设备援助的项目,帮助完成建设三花间自动测报系统的第一期工程。  相似文献   

8.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水沙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黄河中游河口镇到龙门区间(以下简称区间)重要控制站头道拐、吴堡、龙门等水文站及支流无定河、窟野河等支流的水沙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区间是黄河洪水主要来源区之一,是黄河多沙粗沙主要来源区.区间水少沙多,来水来沙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来沙量这一特性更突出,甚至全年来沙量主要集中在几场洪水之中.区间支...  相似文献   

9.
从“82.8”暴雨洪水特点分析三花间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7月末至8月初,黄河三花间(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下同)连降暴雨和大暴雨持续时间长,伊、洛、沁、黄并涨,致使黄河花园口站8月2日19时洪峰流量达15300秒立米,为建国以来黄河下游出现的第二大洪峰。分析此次洪水的特点,可知形成该次洪水的暴雨与形成1761、1954和1958年洪水的暴雨极为相似。说明此类暴雨发生机率很大,今后三花间还可能发生大洪水。一、“82.8”暴雨洪水的特点 1982年8月洪水(简称“82.8”洪水,下  相似文献   

10.
黄河小花间暴雨洪水预报耦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河下游防洪需要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四座水库联合调度,客观要求花园口站洪水预报的预见期不少于30小时,要实现这一目标,惟一途径是通过暴雨洪水预报耦合技术的研究,建立暴雨预报和洪水预报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模型,直接应用降水预报的结果进行洪水预报。通过分析国内外气象预报,洪水预报和暴雨洪水预报耦合技术研究现状,介绍了黄河小浪底-花园口区间暴雨洪水预报耦合技术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确立了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黄河“96.8”洪水的水文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占  王德芳 《人民黄河》1997,19(5):30-33
1“96·8”洪水的传播受1996年7号、8号台风的影响,黄河中游晋陕区间和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分别于7月31日至8月1日和8月2~4日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大到暴雨。黄河干流小浪底站,支流洛河黑石关站、沁河武陟站均在8月2~7日出现洪水,传播的序递叠加形成花园口8月3~10日的洪水,并出现黄河下游1996年的第一号洪峰,花园口站水位峰出现在5日14时,最高水位为94.73m,流量峰出现在5日15.4时,洪峰流量为7860m3/s。8月8~9日晋陕区间又降暴雨,黄河中游峡谷区吴堡、龙门、潼关水文站相继出现9600、11200、7500m3/s的尖锐洪峰,传至花园口站…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花间1761年特大洪水降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61年8月洪水是黄河三门峡-花园口区间的一次罕见特大洪水。根据大量历史文献对1761年洪水的雨情、水情记载,分析其暴雨特征,并根据推求出的各断面洪水情况,应用新安江模型模拟出该场暴雨及过程,为计算三花间的设计暴雨及PMP/PMF提供了一个“新的”当地典型高效暴雨实例。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2012年汛期的黄河雨情、水情概况,分析了兰州站、龙门站、潼关站4次编号洪水的雨情、洪水来源及组成情况,结果表明:同量级降雨条件下,2012年的产流量和产沙量偏低;无控制区来水对洪峰和洪量的贡献加大。建议:①建立可视化的洪水预报调度耦合交互平台;②加强黄河中游地区变化条件下的雨洪、雨沙关系研究,修订已有的预报方案;③加快河口镇—龙门区间、龙门—三门峡区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汛期黄河水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012年汛期的黄河雨情、水情概况,分析了兰州站、龙门站、潼关站4次编号洪水的雨情、洪水来源及组成情况,结果表明:同量级降雨条件下,2012年的产流量和产沙量偏低;无控制区来水对洪峰和洪量的贡献加大.建议:①建立可视化的洪水预报调度耦合交互平台;②加强黄河中游地区变化条件下的雨洪、雨沙关系研究,修订已有的预报方案;③加快河口镇—龙门区间、龙门—三门峡区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简称三花间,下同)实时遥测洪水予报系统中的水文模型,大体上分为两大部分——以产流问题为中心的产汇流模型和以洪水演算为主的河道洪水演算问题。本文着重介绍1981年4月美国福克斯(FOX)博士在郑州讲学中有关河道洪水演算的方法,以及我们应用该法所得到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6.
温丽叶  刘萍 《人民黄河》1997,19(5):27-29
本文分析了造成黄河“96.8”洪水的气象成因,西风带有弱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热力较强,脊线偏北西伸显著,并且在三门峡-花园口区间东北部形成一个西北-东南向的高压脊,使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成为水汽输入,能量聚集的区域,极有利于暴雨的产生和维持;减弱的台风倒槽和东南风急流影响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造成大量水汽输入,强烈辐合上升运动,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7.
根据黄河中下游降雨洪水泥沙特性,采用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模糊聚类法、分形分析法、圆形分布法等多种方法,对黄河中下游主要洪水来源区和控制站降雨、洪水、泥沙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期点识别。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汛期洪水泥沙不仅在时间上有较明显的多分期特点,而且在空间上也有显著的分期时间差异。经综合分析,确定潼关、花园口站汛期洪水分期点为9月10日、10月10日,三门峡—花园口区间汛期洪水分期点为8月20日、10月10日。  相似文献   

18.
1982年7月末至8月初黄河中下游连降大雨和暴雨,其中三门峡至花园口间(以下简称三花间)持续了四天,致使花园口8月2日18时洪峰达15300秒立米,为建国以来的黄河第二大洪水。根据现有气象和水文资料,对造成这次大洪水的暴雨过程进行初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分析1954、1958、1982年三次黄河下游大水的情况,说明伊洛河夹滩自然滞洪区影响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洪水的峰、量和花园口以下河段10000m~3/s以上的洪量。从分析不同的决溢分滞情况来看,决口分、滞的削峰作用要大于决口滞洪的削峰作用,这一点黑石关断面反映的更为明显,而花园口断面则与洪水的地区组成和遭遇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今年7月28日至8月2日,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大面积普降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三门峡以下黄河干流和伊、洛、沁河同时涨水。8月2日18时,花园口站出现洪峰流量15,300秒立米,五天洪量41亿立米,仅次于1958年的大洪水。但沿程洪水位普遍高于1958年,最多高出2米,为1933年以来少见的大洪水。由于依靠现有防洪工程体系,经过合理调度,豫、鲁两省广大军民的严密防守,终于战胜了洪水。黄河洪水为害,闻名于世。建国以后,经过三十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