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渤海湾盆地垦利断裂带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油气的运移、聚集模式,对指导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在垦利断裂带已发现的油田(藏),总结出了同层成藏、潜山成藏、跨断层成藏和沿断层成藏等4 种成藏模式。这些成藏模式对该地区油气挖潜增储、找到更多的油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褚庆忠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2,13(3-4):52-54
油气研究最终要归结到油气聚集成藏上来,研究油气的运移、聚集模式,对指导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在垦利断裂带已发现的油田(藏)总结出了同层成藏、潜山成藏、跨断层成藏和沿断层成藏等4种模式,对该地区油气挖潜上储、找到更多的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油气研究最终要归结到油气聚集成藏上来,研究油气的运移、聚集模式,对指导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在垦利断裂带已发现的油田(藏)总结出了同层成藏、潜山成藏、跨断层成藏和沿断层成藏等4种模式,对该地区油气挖潜上储、找到更多的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油气研究最终要归结到油气聚集成藏上来,研究油气的运移、聚集模式,对指导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在垦利断裂带已发现的油田(藏)总结出了同层成藏、潜山成藏、跨断层成藏和沿断层成藏等4种模式,对该地区油气挖潜上储、找到更多的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惠民凹陷西部沙四段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构造及沉积背景出发,分析了惠民凹陷西部沙四段油气的成藏条件。结果表明,沙四段的油源条件、储层特征、盖层条件、运移条件及圈闭都有利于成藏。洼陷边缘的阶状断层充当了良好的油源断层,形成了侧向运聚成藏模式和阶梯状运聚成藏模式。侧向运聚成藏模式的特点是油气沿砂层进入各种孔道,向夏口断裂带侧向运移、聚集成藏;阶梯状运聚成藏模式的特点是油气沿临邑大断层向中央隆起带做侧向和垂向运移、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6.
在含油气盆地中,断裂构造是决定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在详细研究垦 利断裂带构造演化及断裂构造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断裂构造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并根据在垦利断裂带已发现的油田(藏总出了同层成藏、潜山成藏、跨断层成藏和沿断层成藏4种成藏模式,认为该地区的油气分布受构造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7.
南堡凹陷东一段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及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广  夏云清 《岩性油气藏》2012,(6):27-31,37
为了研究南堡凹陷东一段油气成藏规律,采用油藏解剖和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之间空间匹配关系研究的方法,对其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和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断裂是油气向东一段地层垂向运移的输导通道,东二段和馆三段2套盖层的合理匹配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砂地比大于20%的区域有利于油气向东一段地层侧向分流聚集,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是东一段地层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油气成藏模式为:下伏沙三段(或沙一段—东三段)源岩生成的油气沿油源断裂向东一段地层运移,在穿过东二段泥岩盖层且被馆三段火山岩盖层封闭的区域内,向砂地比大于20%的东一段地层侧向分流,最终在油源断裂附近正向构造上的断块、断层遮挡和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油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空间匹配的研究方法,对BZ28-2油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渤南油气成藏主要受到油源、断裂、砂地比和构造等4个主要因素控制,即油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砂地比大小控制着油气侧向分流聚集层位,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断裂后期活动破坏了早期断层的封闭性,不利于油气保存;油气成藏模式为下伏沙三段源岩生成的油气沿油源断裂向上覆明下段运移,由于受到明上段区域性盖层阻挡,向砂地比大的明下段侧向分流,在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上的断背斜、断块和断层—岩性油藏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9.
在含油气盆地中 ,断裂构造是决定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在详细研究垦利断裂带构造演化及断裂构造特征的基础上 ,探讨了该地区断裂构造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并根据在垦利断裂带已发现的油田 (藏 )总结出了同层成藏、潜山成藏、跨断层成藏和沿断层成藏 4种成藏模式 ,认为该地区的油气分布受构造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0.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在斜坡带、断裂带等不同区带分别发现油气藏,为查明不同区带油气藏的油气成藏期次与特征,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在迈陈凹陷开展了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描述和成藏期次、成藏过程的研究。研究表明,迈陈凹陷至少存在3期油气充注成藏,分别是早中新世下洋组沉积时期、中中新世角尾组沉积之后、中新世末灯楼角组沉积之后。三期油气成藏具有不同的成藏特点:I期成藏油气沿断裂呈"管流"运聚成藏,Ⅱ期成藏油气沿连通裂隙呈"网流"运聚成藏,Ⅲ期成藏油气沿有限连通孔隙"渗流"运聚成藏。结合实例建立了迈陈凹陷不同区带的成藏模式:斜坡带为侧向运移为主、垂向运移为辅的油气成藏模式,断裂-深凹带为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为辅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正向构造带勘探难度的增加,洼槽区逐渐成为渤海湾盆地富油凹陷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而成藏机理的特殊性制约了洼槽区勘探的深入。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洼槽生烃能力、油气成藏时期、成藏动阻力条件以及输导体系等分析,探讨了富油凹陷洼槽区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及模式。研究表明,饶阳凹陷富油洼槽区有效生烃范围大,热演化程度较高,存在东营组沉积末期和新近纪明化镇组沉积期2期主要生烃及成藏过程;东营组沉积末期油气充注范围较小,储层物性好,成藏阻力小;而明化镇组沉积充注时期,储层物性差,成藏阻力大,但剩余压力大,油气成藏动力强。洼槽中心区的油气多沿源岩层系中的砂体、裂缝和小断层等进行短距离运移聚集形成岩性为主的油气藏;洼槽边缘区往往发育深切入烃源岩的油源断层,成为油气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油气沿断层运移聚集形成构造为主的油气藏。富油洼槽区存在"源内-两期成藏-隐蔽输导-短距离运移"与"源外-单期成藏-断裂输导-垂向运移"2种油气成藏模式,成藏动、阻力条件控制着洼槽区有效烃源岩层系内油气成藏的物性下限,而断层为主体的输导体系分布特征及有效性控制着洼槽区源外油气的分布和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12.
刘庄地区沙一段是该区主要的含油气层段之一,通过对工区内储层和构造特征的精细研究,解剖了沙一段的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成藏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工区油气聚集成藏的四种控制因素:构造发育史及构造格局控制着油气富集区的分布、II级和III级断层控制油气的运移、构造位置决定了油气富集程度、储层发育程度影响油气富集;总结了沙一段主要油气聚集成藏类型和成藏模式,即构造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正向地垒构造样式运移成藏模式和断节构造样式运移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油气藏类型及分布层位差异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方正断陷东、西部的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类型及对油气成藏作用存在差异性,西部主要为早期形成的断裂,对油气成藏起遮挡作用,东部主要为长期发育断裂,对油气成藏起运移输导作用;断裂对盖层破坏程度存在着差异性,东部断裂对盖层的破坏程度较西部断裂高,东部油气分布层位多,西部油气分布层位少;油气运移方向和圈闭类型存在差异性,西部油气主要发生侧向运移,圈闭为断层遮挡、不整合遮挡和砂岩上倾尖灭圈闭,东部油气主要发生垂向运移,圈闭为断鼻圈闭;油气成藏模式明显不同,西部为油气侧向运移,在构造高部位的反向断层遮挡、不整合遮挡和砂岩上倾尖灭圈闭中聚集成藏,东部为油气垂向运移,在断层下盘断鼻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4.
在区域油气成藏条件、运聚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亚诺斯盆地LB区块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探讨局部油气富集的影响因素,预测有利勘探方向.LB区块是油气运聚的优势指向区,主力储层卡沃内拉组内部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圈闭类型主要为与正断层伴生的低幅断背斜、断鼻构造;区块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构造与储层,它源油气沿C7层块状砂岩侧向运移,首先在层内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部分油气被后期断层作用垂向输导到C5层,并在该层底部紧邻断层的构造、岩性圈闭内再次聚集成藏,局部油气富集受构造背景、圈闭幅度及储层质量等因素共同控制;区内预测发育有C7层远离断层的低幅背斜型油藏、C5层断层下降盘岩性上倾尖灭型油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地质、地球化学分析对哈拉哈塘—英买力地区油气特征、烃源灶部位、油气运移与成藏特征进行了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原油物理与化学特征差异显著但有序分布,原油成熟度差异显著但成因相近。油-油、油-岩成熟度对比显示英买力地区原油与研究区埋深相近的泥灰岩没有可比性,哈拉哈塘地区深部奥陶系原油与埋深6 500~7 500 m的烃源岩成熟度相当,指示烃源灶为相邻凹陷。油气运移与成藏具有:1准差异聚集特征,从斜坡低部位至高部位,油气相态从轻质油—中质油—稠油呈规律性分布;2断层控制油气运移与聚集,油气主要聚集在断层附近,烃类流体性质、储层质量显著受控于断层,高气/油比油气主要出现在断层泄压区;3风化壳显著控制油气聚集与分布,油气主要分布在准层状风化壳上、下的岩溶储层内,具有多期充注成藏特征;4油气成藏模式为异地源-断控运移-准差异聚集-风化壳储油-多期叠加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6.
沙南凹陷是渤海西部海域潜在的富生烃凹陷,但油气的发现量与生烃量差距甚远,成藏特征复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认识不清。文中在综合研究该地区的烃源岩、储盖组合、油气运移特征的基础上,指出构造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构造作用通过控制凹陷的构造格局来影响烃源岩的演化和分布,同时又控制和影响圈闭的形成、砂体的发育,源-圈-砂共同决定油气的聚集成藏。近源找砂,"自生自储型"砂体是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勘探方向。依靠油气初次运移近源成藏,沿断层面侧向及垂向复合输导是该区主要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红河油田延安组低幅度构造油藏富集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在对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叠合分析方法,对延安组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河油田延安组油气主要分布在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低幅度构造中。其成藏及主控因素为:有效烃源岩是油气富集的基础;分流河道砂体为油气聚集优质储层;油源断层组成优势输导通道;低幅度构造是油气富集的必要条件;有油源断层沟通发育的圈闭组成富集部位。最终根据断层沟通的圈闭类型建立了2种成藏模式:断层断开有效背斜圈闭,直接沟通储层及有效圈闭,富集成藏,或断层沟通储层边部,油气在浮力作用下向高处运移成藏;断层断开鼻隆圈闭,断层断开位置不在有效圈闭内,断层沟通储层边部,油气在浮力作用下向高处运移成藏。  相似文献   

18.
在对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头屯河组烃源岩及充注期次、超压及油源断层等成藏要素配置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断层输导有效性评价系数和断层启闭系数定量评价研究区断层输导的有效性、断层与砂体的有效配置,认为研究区油气输导呈"工"字型分布,油源断层和圈闭的有机耦合是头屯河组油气成藏的基础,构造运动使断层开启,生烃增压,油气沿油源断层向上运移,是其成藏的关键,据此建立早期充注—超压驱动—断层沟通—幕式成藏的油气成藏模式。综合分析认为,头屯河组油气来自八道湾组,且发生2期油气充注,油气成藏过程可分为3幕。头屯河组油气成藏与分布受八道湾组烃源岩生烃范围和油源断层控制,且距油源断层越近越容易成藏。  相似文献   

19.
高青地区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特征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文分析了高青油气田的成藏地质背景、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规律,指出研究区具有独特的成藏地质背景,油气成类型丰富多样,油气沿高青大断层呈带状分布,且具有明显的分区性,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成该模式,高有大断层及馆陶组泥岩盖层对油气分布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南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认为烃源岩、断层、砂岩储集体分布及其物性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油气生烃中心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靠近南阳凹陷南部沉降中心的储集体具有较优越的油源条件,以发育断层控制的构造油气藏为主;断裂在油气运移、聚集及成藏过程中主要起输导及局部侧向遮挡的作用,断层是否封闭是其成为油气运移通道的关键;研究区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前缘部位,储层含油气性与其物性特征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总结出南阳凹陷南部陡坡带的油气成藏规律,晚期混源的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和砂层侧向运移聚集成藏,并根据多项评价指标及勘探程度提出了1个有利的勘探目标,即位于边界断裂下降盘边缘的核三段一亚段砂体(砂体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