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塑料注射模具热流道实用技术(二)天津市电冰箱公司徐礼杰,刘伟第二讲塑料注射模具热流道用加热元件塑料注射模具热流道中的加热元件是个很重要的部分,它是热流道技术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一对于加热元件,从结构上要求:①体积小、能装在喷嘴里和分流板内;②功率大,...  相似文献   

2.
塑料注射模具热流道实用技术(五)天津市电冰箱公司徐利杰,王玉华第五讲国外热流道模具实例在前几讲介绍了热流道元器件、加热元件、传感器和温控器,在系统装配维修技术的基础上,本讲重点介绍几套热流道模具实例,供设计时参考。1冰箱肉盒盖模具肉盒作为冰箱附件是豪...  相似文献   

3.
塑料注射模具热流道实用技术(一)天津市电冰箱工业公司徐礼杰,杨群塑料模热流道技术除可以节约料把材料外,还可以成型壁厚小于1mm的薄壁塑件和深度大于600mm的深腔塑料,提高塑件质量。国外应用热流道技术已有40年的历史。第一讲热流道系统的设计热流道系统...  相似文献   

4.
塑料注射模具实用热流道技术讲座(三)天津市电冰箱公司徐礼杰,宋东第三讲热流道用温控系统塑料注射成型零件由冷流道到热流道的演变,是工艺技术的突破,而热流道技术的日臻完善,与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与冷流道比较,热流道首先要加热,而且还要控温,使...  相似文献   

5.
Menges  M 艾方 《模具技术》1991,(4):99-126
5.浇注系统的设计 5.1 浇道系统的特征浇注系统的功能是将来自注射机喷嘴的熔融塑料输送到各型腔中。该系统的形状、尺寸及与各塑件的连接方法。将对模具的充填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对塑件的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设计浇注系统的基本的出发点是经济效益,即着眼于快速固化和缩短成形周期。但上述设计原则常与塑件的质量要求发生矛盾,因而只能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成形速度。浇注系统由几个部分组成,这在多腔模具中更为明显。图50所示是浇注系统的各组成部  相似文献   

6.
<正> 采用热流道注塑模具具有很多优点: l)节约塑件原材料; 2)利于保证塑件质量,收缩均匀,可防止出现裂纹。对于大型塑件可采用多点热流道结构,可防止扭曲变形; 3)不受流程比的限制,适用于大型塑料件的注射成形; 4)注塑周期短,生产效率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弥补目前防火塑料的市场热流道成型的空白,分析了防火塑料注塑的特点,针对防火塑料注射难点进行分析,并针对热流道结构特点深入剖析,提出防火塑料专用热流道注射成型的方案,满足客户对高防火塑料的注塑要求.  相似文献   

8.
Menges  M 方艾 《模具技术》1991,(3):105-126,F003
4.注塑模 4.1 模塑周期最简单和常用的注塑模是由安装在注射机工作台上的两部分组成。不管模具是如何设计的,它总是含有进行注射的定模和顶出塑件的动模这两个基本部分。这两个部分也常常分别被称之为阴模和阳模。当模塑材料被注入型腔并固化后,模具在分型面处打开。通常,定、动模刚打开时,塑件和浇道废料仍滞留在动模一边。随着模具继续被打开,由固定在注射机合模机构一边的顶棒推动顶板,即开始进行脱模。由于顶出机构的作用,塑件和浇道废料被推出或脱离动模。在再一次合模之前,顶出机构不会恢复到原始位置。由注射机合模机构的动作将模具闭合以后,机床的注射单元,通常是一轴向的往复螺杆  相似文献   

9.
Menges  艾方 《模具技术》1991,(2):107-126
2.模具制造技术现今利用各种技术或由各种技术相结合来制造注塑模。由于型腔形状的复杂化和材料的切削加工特性限制了切削加工的效率,因而发展多种制模技术。此外,模具制造业与其他工业部门不同,需要合格的和训练有素的技工,而现在这类人员却非常短缺。为此,迫使模具制造业尝试和开发新技术以提高加工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这样就可以减少模具制造部门所需的熟练技工。图3所示是用各种材料制造模具型腔的成本。选择材料的原则是观察代表各种制造工艺的纵座标。其中涉及的各种工艺将在下面讨论。  相似文献   

10.
Mohren 《模具技术》1991,(6):110-126
7.模具的排气当熔融塑料对模具进行充填时,必须排出原来滞留在型腔中的气体。若不能做到这一点,则气体将妨碍熔融塑料对型腔的完满充填。此外,气体还可能因被压缩而发热,烧坏其周围的材料。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模具排气不佳的熔接缝处,或相对于浇口位置的角部和凸缘部。被烧伤的塑件上通常出现黑色斑痕並成为废品。  相似文献   

11.
Menges 《模具技术》1991,(1):109-126,F003
英译本前言美国塑料工程师协会(SPE)非常愉快地承担了书名为《如何制造塑料注射模具》德文稿的英译本主办和批注工作。以往只有很少几本以塑料注射模具为主题的宝贵著作,就是讲解模具制造理论和合理生产组织形式的书籍也很少。确实,本书是一本具有杰出贡献的著作。作者对此课题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在美国塑料工程师协会中也具有很高的威望和知名度。Georg Menges于1983年接受了协会的最高奖赏一国际奖。他在塑料注射模具方面的著作是他文选中非常卓越的部分。在他的获奖讲稿中,对这些内容也进行了相当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Mobren  M 艾方 《模具技术》1992,(4):105-126
12.4 特种脱模机构12.4.1 两级推顶机构对于面积较大的薄壁件通常要分段脱模。特别是对于推杆不能发挥作用的部位,如侧边或筋,这样就增加了脱模抗力。因而需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以使脱模力能安全地作用在塑件上。图316所示的塑件,如果推杆作用在侧壁上是不能完满地脱模的。现在采用了两级推顶系统。开模后,塑件首先由卸料板6将其中从型芯7上脱出。这时由于蝶形弹簧具有足够的  相似文献   

13.
Mobren  M 艾方 《模具技术》1992,(1):104-126
8.5 在塑件角部调整冷却能力的实例若从一点到另一点的冷却速率不同,则冷却时间就有差异。因而收缩率和残余应力也不同。塑料各部位在不同压力下固化,其中固化较迟部位的收缩率受到抑制。特别是塑件的转角部位,由于它们的表面积不同,因而外侧边的冷却速率高,内侧边的冷却速率低。塑件被顶出后的瞬间,表面的熔料固化,而中心部位的温度最高。角部则由外边向内边  相似文献   

14.
Mohren  艾方 《模具技术》1991,(5):98-126
6.特种模具的结构形式 6.1 绝热浇道模具在多腔模具或多浇口模具中,因有许多浇道而形成大量的废料。注射机在每次注射时,除了供给塑件材料外,还要供给浇道系统所需的材料。注射周期通常不仅取决于塑件,有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浇道的粗细。如果注射周期很远,则绝热浇道系统提供的技术可使浇道废料不需脱模。它的作用类似反向进料口。由于浇道很粗,所以浇道中心的材料仍然处于热的状态,並可  相似文献   

15.
Mobren  M 艾方 《模具技术》1992,(6):108-126
16.4 脱模标准件 16.4.1 推杆和推管推杆和推管是常用脱模零件。这类零件常用模具钢制造,並经热处理,硬度为HB650。或用热模钢AIS IH-13等制造,表面氮化硬度为HB700~800,芯部坚韧。表34中列举了推杆的各种设计类型。矩形推杆供特殊情况下使用。这是一种带有扁平推顶头部的圆形推杆。当然,这种推杆的弯曲强度随截面减小而变弱。但可通过对扁平部分的导准来保证其充分发挥作用。图4 17  相似文献   

16.
Mobren  M 艾方 《模具技术》1992,(5):108-126
13 模具的导准装置13.1 外部导准装置注塑模要被安装在注射机的工作台上。由锁模装置的开、闭来完成一次成形周期。模具必须导准以保证各零件严格对准中心,动、定模紧密闭合。如果模具不能正确地对准中心,则在高锁模力的作用下遭到损坏。此外,若动、定模的中心未对准,就会使塑件壁厚产生偏差,某些尺寸也会超差。为了便于将模具安装在注射机工作台上,并使模具上的进料套和注射机喷嘴之间对准中心,因而使安装在定模上或动、定模上的定位圈插入注射机工作台上的孔中。有的定位圈是  相似文献   

17.
热流道层叠式注射模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热流道层叠式模塑技术的模塑优越性及研究意义,包括层叠式热流道模具的基本组成结构、热流道系统、温控系统、开模机构的设计与选择等,并以光盘盒层叠式热流道注塑为例,对模具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塑料镶壳热流道注射模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铮  殷敏 《模具工业》2010,36(10):47-51
针对镶壳塑件注射流程长、壁厚薄、尺寸精度高等特点,设计了热流道注射模结构。介绍了流道各处直径、热流道板电加热功率和各项热耗损、热补偿等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冷却系统模型及加工工艺。实践证明,采用热流道克服了普通流道注射模废品率高、塑件质量不稳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张六玲 《模具制造》2001,1(1):34-36
模具热流道技术是现代高新技术在模具生产中的应用,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但解决了传统注射模生产塑件中冷料的去除问题,而且能成倍提高生产效率和制件质量,是注射模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模具冷却的必要性 塑料注射成形时,注入模腔内的融熔塑料的温度高(一般在200℃上下);而脱模时,塑件的温度低(一般在50℃上下)。这一温度差是由模具内的冷却水道中的水(或其他冷却介质)把热量带走而造成的。 在模腔内成形的塑件的固化时间的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