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井压力恢复试井是现场应用最为广泛的不稳定试井,是解决气井平均气藏压力及储层参数的有力手段,但由于需关闭气井影响正常生产、且对于低渗气藏试井时间长等不足之处,为了寻找另一种试井途径来弥补其不足,从不稳定渗流理论出发,提出了二流量不关井压力恢复试井方法。经实际应用效果分析,本文法可行、有效,基本能达到关井压力恢复试井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现场广泛采用关井测压试井方法获得地层压力及地层参数,但在气井中往往遇到困难,有些超高压气井关井后井口压力很高,井内管柱和井口装置都难以承受,对于低渗透气层关井常常需要数周时间,才能获得满意的压力恢复曲线资料,对产能影响较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通过不关井只改变工作制度的方法使产量改变,测取井底压力的数据变化,运用多孔介质气体不稳定渗流理论,得出基本方程,通过计算拟合确定油气藏的目前平均地层压力、地层有效渗透率和表皮系数等气藏参数。  相似文献   

3.
确定气藏参数的方法常常是关井测压。然而,我国有许多气藏渗透率特别低,压力恢复所需时间特别长,有时长达几个月。因此,有必要研究根据气井生产史确定气藏参数的方法,避免关井给生产带来的损失。对具有生产记录的气井,可以采用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反求地层参数,并用标准化时间和标准化压力半对数图,作为检验计算结果正确与否的标准。实例对比表明,对于没有关井测压的气井,可以用该方法反求气藏参数。  相似文献   

4.
传统物质平衡方法需要连续间断性地关井测量地层压力,当关井时间不够时,需要压力恢复数据进行外推和校正,而关井测试会影响气井的正常生产。本文提到的流动物质平衡方法不需要关井,只需使用日产气量和井底流动压力数据,通过公式或者简单的反复预估的方法,即可将井底流动压力转化为平均储层压力,通过绘制流动视压力和累计产气量关系曲线,将通过流动视压力数据的直线平移于原始地层视压力,即可确定气井控制的原始地质储量。本文将该方法扩展到井口套压和变产量的情况,并提出气井流动物质平衡方法的一般性运用步骤。通过实例计算分析,此方法主要特点是可以实现不关井确定气井控制原始地质储量和初步评价气井视地层压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产数据计算气井地层压力方法优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井的地层压力是气藏动态分析(例如产能、控制储量的确定等)不可少的参数,目前计算地层压力的方法较多,但过程较为复杂。针对这个问题,介绍了利用生产数据来估算气井地层压力的4种方法,即流动物质平衡法、产能方程反推法、关井井口压力折算法及类似于不关井测压的方法——流压-产量线性拟合外推法,并对4种方法自身的适用条件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在实例中将这些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地层压力对比,综合优选出求取地层压力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苏里格气田南区上古生界气藏(以下简称苏南上古气藏)为致密砂岩气藏,具有非均质性较强,有效砂体规模小、单井控制范围小、储量动用程度低等特点,大量低产气井采用间歇生产方式,有必要开展合理的间歇生产制度优化研究。针对苏南上古气藏气井的实际生产情况,利用现代产量不稳定分析方法,分类拟合气井生产初期动态数据的典型段,确定气井地层及井筒参数。在此基础上,依据气井的动态分类,统计连续生产和间歇生产下渗透率和地层压力变化规律,确定各类型气井平均参数,建立不同类型间歇生产制度数值模型。通过模拟气井生产初期和3年之后的开关井时间间隔及开关时间比,确定苏南上古气藏间歇井最优的工作制度为:开井生产15~30 d,关井压力恢复需30 d。现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苏南A井间歇生产后气井产量显著提高,油套压差降低,实现了气井的平稳生产,气井产量得到提高,为气井间歇生产的精细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些难以关井测压的裂缝性异常高压气井(藏),可以采用物质平衡法与弹性二相法储量计算的交绘图法,确定了气藏地质储量和地层压力。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
气藏储量的确定是安排采气速度、制定合理气藏开发方案的基础。静态物质平衡法储量计算前提是需关井恢复并获取地层压力,对于凝析气井的关井会造成井底的积液,积液严重者开井后可能不会实现自喷。借助成熟的管流软件建立井筒管流模型,在优选流动相关式的基础上通过井口油压来求取井底流动压力。基于拟稳态条件下油气藏生产特性,应用动态物质平衡法来确定海上某凝析气藏动态储量。该方法不需关井即可获得地层压力,减小了气井产量损失,对于不便经常开展测试作业的海上气井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周进 《天然气工业》1994,14(6):51-53
采用常规方法处理稳定回压试井资料,必须要有关井测试的地层压力,而测试地层压力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影响气井的正常生产。文章采用最佳拟合法,以指数式产气方程为基础,根据试井中底流动压力与产量的关系,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方法,直接求出地层压力,再根据产量与压力的关系,用一元线性咽归拟合出气井绝对无阻注和产能方程参数,这样避免了因长期关井求地层压力而给气井开采带来困难。该方法采用微机编程后,具有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程序简单等特点,因而对试井现场工作特别适用。经验证,该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在低渗透气藏中 ,因气井产量小 ,天然气在井周围地区流动时流速甚小 ,可以不考虑非达西流影响。Fraim根据这一特点 ,将物质平衡方程与忽略非达西流动的地层流动相关式相结合 ,推导并建立了适合低渗透气藏气井产量递减分析的图版拟合方法。但该方法拟合需要的时间长 ,且拟合精度受人为影响。在Fraim拟合方法基础上 ,通过回归分析 ,提出了根据生产史确定低渗气藏地层参数的计算公式 ,无需进行人为图版拟合 ,就可以确定气藏的储量与气层其它参数。该方法编制程序容易 ,确定参数快速准确 ,实际操作不需关井 ,特别适合关井压力恢复需很长时间的低渗透气藏气井产量递减分析。图 1表 1参 3 (王孝陵摘 )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北部THN1凝析气藏边水较活跃,由于在气井开采中生产压差过大,导致边水突进加剧,边部气井相继迅速水淹停产,气井高含水与含水上升快已成为该气藏开发的主要问题。为此,从气藏地质特征、水侵方式、生产工作制度等方面入手,总结提出了一套开发管理措施:在边水气藏气井生产过程中遵循"少动、平稳、慢控"的原则,切忌猛开猛关和关井复压;在有水气藏开发过程中,加强产水动态监测,气井见水后要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提液开采不见效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应遵循相应的规则,不能急功近利;对较高部位的剩余气井,应及时调整工作制度,降低生产压差,或采取机械、化学方法堵水;对砂岩孔隙性边水凝析气藏,气井见水后不能靠少量井提掖排水。研究成果为该气藏后期开采或其他类似气藏的合理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气井井口温度较低时井筒内易生成水合物,为了避免测试时冻堵井下油管事故的发生,设计了与现场数采设备相配合的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以井口附近地面管线监测点实时传输的压力、温度及流量数据为依据,应用井筒多相流理论计算气井沿程压力温度分布,与图解法所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P-T图相比较,进而判断是否达到水合物生成条件,并计算可能存在水合物的井段,由此进行报警并采取及时的预防措施。系统中包含了所涉及开井与关井井筒压力温度计算、天然气水合物生成预测、预警预防设置3部分。编制的软件经现场实践可达到实时监测的目的。最后,给出在集成化实时监控下预防气井水合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煤层气井提产阶段和稳产阶段需要确定合理放气套压,才能够获得稳定的气流补给。根据煤储层启动压力梯度、渗流理论和煤层气开发地质理论,构建了煤层气井憋压阶段套压变化的数学模型;利用沁水盆地大宁区块的煤层气勘探开发资料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并分析了放气套压差值对平均日产气量的影响规律。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数据吻合较好时,煤层气井的产气量较高;当计算出的放气套压与实际放气套压的差值小于等于0.15 MPa时,煤层气井稳产期的产气量能达到1 000 m3/d以上;大于0.15 MPa时,需要降低产气量来维持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日产气量随实际放气套压与计算值之间差值的增大呈幂函数减小,建立的煤层气井憋压阶段合理放气套压数学模型可为现场排采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美国川克-休斯(Baker Hughes)公司和卡姆科(CAMCO)公司的气举技术在中原油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考虑井温、资料不全等因素的影响,采取加大安全系数手段,提出适合中原油田的连续气举平衡设计方法。该方法的设计思路是让下一级阀的打开压力等于上级阀的关闭压力,当下一段打一昔,上一级阀一定关闭。生产实践表明,使用该方法使部分供液能力强的井增液明显,敢深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气井平均产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末投入或刚投入开发的气田,产能的综合评价尤为重要。在对x气田产能测试和压力恢复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全气田,高、中、低产井中有地层系数的井,综合运用格拉夫解析法、分区产能平均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气井平均产能研究。通过气井平均产能综合评价,为气田及单井产能的确定、方案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区块煤层气井高产水的成因及高产水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对延川南区块内煤层气的地质条件、压裂施工情况以及不同产水量煤层气井生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延川南区块高产水特征形成的原因,确定了高产水煤层气井的排采方法。结果表明,压裂缝的缝高过大,沟通了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是导致延川南部分煤层气井产水量过大的主要原因;高产水会造成实际见气储层压力比临界解吸压力低,降低了煤层气井产能。高产水煤层气井的排采难度大,需要选择合理的排采设备,在气井产气之前井底流压要平稳、快速下降,使煤层气井尽早见气,见气之后适当放缓排采速度。该排采方法在高产水煤层气井进行了应用,排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开发中后期海上老油田剩余油零星散落分布和运移-富集规律难预测等问题,将"势控论"与"构型级次界面"结合,以储层内部单砂体为基本单元,研究不同类型油藏剩余油运移方向和运聚时间,由此构建"运聚再生油藏模式"。研究表明:(1)主力油藏砂体以叠置接触为主,夹层较少发育,储层主要为高孔、高渗特征,易形成优势渗流通道,高度分散状态的剩余油经过1年左右运移,在井控低且势能低部位小规模聚集成藏,挖潜潜力有限,生产井表现出高产短命的生产效果;(2)非主力油藏砂体横向接触主要以侧叠和孤立类型为主,3级和4级构型界面较为发育,剩余油动态运聚时间、方向与储层韵律性、夹层级次和流体性质等因素有关,一般非主力油藏关停约3年以上时间,4级界面控制的剩余油通过侧向绕流,逐渐向低势闭合区富集成藏,3级界面控制的剩余油通过垂向渗透,向低势闭合区聚集,剩余油运移富集规模较大,生产井表现出高产、高效、长命的生产效果。研究成果为海上中-高含水期老油田深度、立体挖潜提供技术支持,将为公司年度生产目标实现或超产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高压油气井尾管固井易发生环空气窜,采用常规回接技术不能解决环空气窜问题,为此,进行了超高压防气窜尾管固井回接装置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分析回接插头密封组件、封隔器类型、封隔器防退及防提前胀封等关键设计技术,设计了一种回接插头与封隔器一体、使用安全、密封能力达70 MPa的超高压防气窜尾管固井回接装置.根据该回接装置的结构特点和现场施工关键环节,制定了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提出了扫上水泥塞、磨铣回接筒、试插等易出问题关键环节的工艺要求,并给出了更精确的浮力变化计算方法.该回接装置在四川地区8口高压油气井尾管固井回接或短回接进行了应用,均未发生气窜.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回接装置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封隔效果好,能够有效解决高压油气井尾管固井环空气窜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部分油气井因井漏失返而无法建立全井循环,传统解堵工艺难以解决此类油气井的堵塞,为此开展了旋转射流联合沉砂筒解堵工艺研究.旋转射流联合沉砂筒解堵工艺是利用油管将高压水输送至旋转喷头形成旋转射流,破碎井底堵塞物,堵塞物被上返液运送至一定高度,在环空液柱升高漏失量增大或停泵等因素影响下,堵塞物沉积在旋转喷头上方的沉砂筒内,随着沉砂筒起出带至地面.利用固液两相流体力学对堵塞物进行了受力分析,推导出不同类型的堵塞物上返所需流速的计算公式,并根据力矩平衡原理推导出了旋转喷头正向喷嘴水力参数计算公式.卧51井采用旋转射流联合沉沙筒解堵工艺进行冲砂解堵,15 min冲砂进尺达9.98 m,解堵效果良好,表明该工艺可以较好地解决低压油气井堵塞的问题,为油气井解堵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