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147Pm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液体闪烁计数法测量含α-羟基异丁酸、HNO_3和~(241)Am等杂质的~(147)Pm。研究了闪烁液用量、α-羟基异丁酸和HNO_3存在量对~(147)Pm测量的影响及有~(241)Am存在时的干扰情况;对~(147)Pm的仪器探测效率进行了刻度。在所选定的测量~(147)Pm条件下,被同时记录的~(241)Am不超过~(241)Am总计数的1%。方法还实测了核燃料后处理高放废液中经化学分离后的~(147)Pm的绝对含量,相对标准偏差<1%。  相似文献   

2.
^147Pm低激发能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石双惠 《核技术》1993,16(8):469-474
用高分辨率、高探测效率的Ge(Li)、HPGe及高探测效率的柱状、环状NaI(Tl)探测器测量了~(147)Nd衰变的γ单谱及符合谱。为了避开本底干扰,对γ射线逐条进行了半衰期跟踪测量,结果给出了两条新能级和三条新γ射线,这是~(147)Nd迄今为止最新的一组数据。依据最新的实验结果,对各能级的J~x值及β~-衰变分支比做了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高放废液中~(147)Pm的测定方法。用HDEHP萃取稀土,再用HDEHP萃淋树脂柱分离AM和稀土。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将~(147)Pm从Eu、Ce等其它稀土中分离出来,用液体闪烁法测量~(147)Pm的放射性活度。  相似文献   

4.
朱寿彭  曹根发 《核技术》1993,16(5):306-309
探讨了当~(147)Pm单次或连续多次摄入体内时,在骨组织的滞留并诱发骨髓细胞突变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观察到~(147)Pm在单次或多次内污染时,都在骨组织中呈选择性滞留,并可诱发骨髓细胞染色体发生畸变,其畸变程度可随体内摄入~(147)Pm放射性活度的加大而相应增高,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无论从单次或连续多次~(147)Pm摄入体内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类型来看,大多属于单体型。  相似文献   

5.
~(147)Pm 在仪表工业上已有广泛应用。在分离和应用~(147)Pm 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体内有可能受~(147)Pm 的污染,引起内照射。~(147)Pm 是低能β辐射体,其在体内的含量很难在体外直接测量。因此,对排泄物中~(147)pm 的放射性活度的测量,成为估算~(147)Pm 体内滞留量的重要方法。国外曾报道过人(自愿者)体内钷代谢规律的研究结果~[1]。本文初步探讨~(147)Pm 在大白鼠体内的排泄觌律,为进一步探讨人体内钷排泄和滞留模式积累资料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用加压离子交换法从堆照产物147Nd中分离147Pm。首先用加压排代色谱法确定了堆照产物147Nd中的主要杂质成分,继而用加压淋洗色谱法以α羟基异丁酸(αHIBA)抗坏血酸(Vc)为淋洗剂,从147Nd中分离147Pm,避免了主要杂质152,154Eu对产品147Pm的污染。研究结果表明,当分离条件为:c(αHIBA)=0.30~040molL、c(Vc)=0.05~0.10molL、pH=400~420、线性流速为8~12cmmin时,分离因子β(NdPm)=3.00,β(EuNd)=2.61。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用加压分离交换法从堆照产物∧147Nd中分离∧147Pm。首先用加压排代色谱法确定了堆照产物∧147Nd中的主要杂质成分,继而用加压淋洗色谱法以α-羟基异丁酸(α-HIBA)-抗坏血酸(Vc)为淋洗剂;从∧147Nd中分离∧147Pm,避免了主要杂质∧152,154Eu对产品∧147Pm的污染,研究结果表明,当分离条件为:c(α-HIBA)=0.30~0.40mol/L、c(Vc)=0.05~0.10mol/L、pH=4.00~4.20、线性流速为8~12cm/min时,分离因子β(Nd/Pm)=3.00,β(Eu/Nd)=2.61。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从大鼠肺区间直接注入~(147)Pm 后向血液转移的规律。肺区间~(147)Pm 向血液转移分快组分和慢组分。注入后第1天为快组分,转移分数约为0.094,注入第2天后为慢组分,转移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可用指数函数描述,其转移半廓清期约为11d。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裂变产物~(147)Pm单次或连续多次摄入体内时的蓄积特性和诱发骨髓细胞突变效应 的相互关系。当~(147)Pm单次摄入机体后,早期呈选择性沉积于肝,5d后在骨髓中的沉积增升至首位,且呈表面型沉积。观察到可诱发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发生,其畸变程度随体内摄入~(147)Pm的放射量的加大而相应增高。至于在~(147)Pm连续5d摄入机体后,从实验观察所得的滞留方程的慢相滞留半减期来见,要长达1155d之久,又从排除方程的慢组分半排期来看,也有121.58d。这些数据提示~(147)Pm摄入机体后,其自然排除极缓慢,有80%以上的~(147)Pm滞留在组织中,尤其在骨组织中呈选择性滞留,因而可引起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明显增升,值得指出的是,无论从~(147)Pm单次或连续多次摄入体内所诱发的畸变类型来看,大多是属于单体型的。  相似文献   

10.
木文用电镜放射自显影术研究了重核裂片~(147)Pm在体内亚细胞水平滞留动态。发现~(147)Pm的内污染沉积早期在血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尤以在红细胞的沉积为多。~(147)Pm呈选择性滞留于肝细胞亚微结构中,可较多的掺入枯否细胞、肝细胞核和核仁内,在胞质中的糙面内质网、线粒体、微体和糖元中亦有滞留,且主要沉积于糙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在高尔基复合体与糙面内质网所芽生的转移小泡融合处,亦有~(147)Pm滞留的放射自显影象。而在肾小体足细胞的线粒体和溶酶体中,有浓集的放射自显影径迹呈现。在肾近端小管曲部上皮细胞核中和胞质的线粒体和微体中,亦有较多的~(147)Pm滞留。 随着观察时间的延续,~(147)Pm在骨有机质亚微结构中呈现选择性、持续性的沉积增多。可浓集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核中。此外在骨组织细胞间质中的胶原纤维部位,亦有较多的~(147)Pm沉积,难以排除。  相似文献   

11.
12.
本研究观察了当机体摄入不同放射量裂变产物~(147)Pm时的体内选择性蓄积部位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和微核率变化的诱发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小剂量~(147)Pm以诱发骨髓细胞染色单体型畸变为主。而随着~(147)Pm摄入量的增加,可出现染色体断裂和易位。~(147)Pm摄入量与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之间呈半对数直线效应关系,拟合的对数回归方程式为:Y=10.69+1.435InX。同时骨髓畸变细胞与~(147)Pm摄入量之间亦呈现线性关系,拟合的方程式为:Y=9.61+1.24InX,~(147)Pm内污染机体后,可诱发骨髓细胞SCE率和微核的阳性率明显升高,且随着~(147)Pm摄入量的加大,微核阳性率亦进一步增升。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肝脏是~(147)Pm污染早期滞留和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本研究对~(147)Pm在肝及胚肝中的滞留和诱发肝及胚肝细胞染色体畸变效应进行了对比观察。发现当~(147)Pm摄入机体后,在再生肝中的滞留量要比在同期胚肝中高出700倍之多,估算在再生肝中的累积吸收剂量为2.87Gy,而在胚肝中只有0.004Gy。这与胎盘的屏障作用密切相关,起到了对胚胎细胞的保护作用。在此条件下~(147)Pm诱发再生肝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为50.2%,而对胚肝细胞则为28.3%,二者之差不到一倍。由此可见胚肝细胞对~(147)Pm的辐射敏感性要比再生肝细胞高得多。至于从~(147)Pm对再生肝及胚肝细胞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类型来看,则都以染色单体型畸变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关于多组份的β源的同时定量测定,Biller曾提出用跟踪测量-图解法获得各组份的量,但是对于寿命较长的~(89)Sr和~(90)Sr-~(90)Y的测量则不适用。为了测量它们,一般采用选择适当的冷却和测量时间,使多组份β源简化为单组份的贡献。所以,有关~(89)Sr和~(90)Sr的同时定量测定尚未见文献中报道。~(90)Sr的半衰期较长(T_(1/2)=28.6a),其子体~(90)Y的β射线能量较高(2.284 MeV),是极毒物质。通过~(235)U裂变生产的口服或注射用的医用同位素(如~(99)Mo-~(99)Tc发生器)中的~(89)Sr和~(90)Sr的含量必须符合我国卫生部部颁标准(~(89)Sr为6×10~(-5)%,~(90)Sr为6×10~(-6)%)。这就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定量测量方法。为此,本工作研究和建立了β发射核~(89)Sr,~(89)Sr-~(90)Y的分离和同时定量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绪言关于镎的分析方法,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报道的文献也很多[1—3],而经常采用的有:(1)放化测量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尽管~(237)Np的比放比较低(1.56×10~3衰变/μg·min),但计数法还是比化学法,化学光谱法灵敏。(2)分光光度法,此法虽然比放化测量灵敏度稍低,但是在含镎的样品中,往往总是伴随有其它α放射性元素,而这些杂质元素比放经常比镎要强得多,因此采用α计数法测量镎时,对其它杂质要求有很  相似文献   

16.
从~(237)Np中分离高纯度的~(233)Pa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231)Pa是AcU(~(235)U)天然放射系的一个重要成员。在海洋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素。但可作为~(231)Pa分离用的产额示踪剂的核素只有~(233)Pa,它是β-γ发射体,半衰期短(27.0 d)。因此如果能够简便地制得示踪剂~(233)Pa,对~(231)Pa年代学的研究和应用以及对镤化学和放射化学的研究无疑是个促进。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武汉市空气中~(238)U、~(226)Ra、~(232)Th 放射性浓度的估算结果。空气中~(238)U、~(226)Ra、~(232)Th 的放射性浓度是根据地面空气中铀、镭、钍的主要天然来源是土壤粒子的再悬浮的假定,通过调查测量武汉市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和空气中含尘量,经计算后确定的。我们于1984年4—10月在武汉地区采集了60个土壤样品,调查测量了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并根据在1981—1985年间采集的7346个空气粉尘样品测得的空气中含尘量,估算出武汉市空气中~(238)U、~(226)Ra 和~(232)Th 放射性浓度的五年平均值分别为24.0、18.9和28.7nBq/L。五年中以1983年的平均值最高,分别为30.4、23.9和36.2nBq/L。以1984和1985年的数据为例,空气中~(238)U、(226)Ra、~(232)Th 放射性浓度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两年中均以冬季为最高,夏季最低。在武汉市六个城区中,空气中~(238)U、~(226)Ra、~(232)Th 的放射性浓度,以青山区最高,武昌区最低。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中~(237)Np 和~(239)Pu 的同时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食品中~(237)Np 和~(239)pu 的同时分析方法,该方法用草酸钙浓集,用三正辛胺(TOA)从8N 盐酸体系中萃取,然后电沉积制源,在低本底α谱仪上测定。本方法对~(237)7Np 和~(239)Pu 的全程回收率分别为(80.1±9.6)%、(75.2±7.8)%;灵敏度分别为6.0×10~(-16)、6.1×10~(-16)Ci/g(灰)。本文还给出了五种食品中~(237)Np 和~(239)Pu 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