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近年来,生成对抗网络在约束图像生成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潜力,使其适用于图像超分辨率重建。针对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存在的特征信息利用率低的问题,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框架,提出了残差密集生成对抗网络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该算法定义生成器网络、判别器网络,通过构建残差密集网络作为生成器网络及PatchGAN作为判别器网络,以解决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超分辨率算法中特征信息利用率低以及生成对抗网络收敛慢的问题。该重建算法在Set5等标准数据集上与主流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进行对比,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特征信息利用率,较好地恢复低分辨率图像的细节信息,提高图像重建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安防监控场景中获取的人脸图像质量不佳、细节信息丢失导致的人脸识别准确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分辨率重建的低分辨率人脸识别算法。该算法包括超分辨率重建和人脸识别两个子网络,分别实现低分辨率人脸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和人脸特征的提取。首先通过增加超分辨率重建子网络激活函数前的特征图数量实现广泛激活,保证信息流的有效传递,重建出包含更多细节信息的高分辨率人脸图像;然后在训练时结合图像内容损失和身份损失,在重建图像的同时保留更多身份信息,使得提取到的人脸特征具有更强的辨别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提升了低分辨率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在监控人脸数据集QMUL-SurFace上的性能优于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3.
王雪松  晁杰  程玉虎 《控制与决策》2021,36(6):1324-1332
针对如何恢复重建后超分辨率图像的纹理细节问题,提出基于自注意力生成对抗网络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模型(SRAGAN).在SRAGAN中,基于自注意力机制和残差模块相结合的生成器用于将低分辨率图像变换为超分辨率图像,基于深度卷积网络构成的判别器试图区分重建后的超分辨率图像和真实超分辨率图像间的差异.在损失函数构造方面,一方面...  相似文献   

4.
针对公共场所监控图像中低分辨率人脸图像利用现有人脸识别系统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融合先验信息的残差空间注意力人脸超分辨率重建模型,用该模型对低分辨率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识别可大大提升识别准确率.该模型将面部先验结构信息嵌入到生成对抗网络模型中,再采用残差空间注意力激活算法突出空间位置中携带高频信息的特征,最后使用多阶特征融合算法充分利用不同尺度的特征,防止携带高频信息的人脸特征在网络传播中丢失.实验结果表明,重建出的超分辨率人脸图像具有更多的面部细节特征,大大提高了对低分辨率人脸图像的识别准确率,并且与其他5种模型相比,新模型具有较低的耗时和较少的参数.  相似文献   

5.
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是由一幅或者多幅低分辨率图像序列重建与之对应的高分辨率图像。高分辨率图像具有更高像素密度,可以提供更多的图像细节,这些细节往往在一些具体应用场景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针对单幅低分辨率重建超分辨率应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融合的方法,该方法选取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利用生成对抗网络算法进行超分辨率图像的重建算法,然后对它们各自重建的图像进行图像融合。图像融合使用将两幅或多幅图像综合成一幅新的图像。融合能利用两幅(或多幅)图像在时空上的相关性及信息上的互补性,可以使得融合后得到的图像对场景有更全面、清晰的描述,从而更有利于人眼的识别。借鉴了集成学习的思想,该文使用BasicSR、SRGAN和ESRGAN这三种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生成的超分辨率图像进行两两交叉融合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利用不同生成对抗网络重建的超分辨率图像进行融合简单有效,融合后的超分辨率图像质量在两个指标上PSNR和SSIM上总体优于融合前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其对细节纹理恢复过程中容易产生伪纹理,并且没有充分利用原始低分辨率图像丰富的局部特征层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生成对抗网络的超分辨率重建方法.该方法中生成器部分是通过注意力递归网络构成,其网络中还引入了密集残差块结构.首先,生成器利用自编码结构提取图像局部特征层信息,并提升分辨率;然后,通过判别器进行图像修正,最终将图像重建为高分辨率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在多种面向峰值信噪比超分辨率评价方法的网络中,所设计的网络表现出了稳定的训练性能,改善了图像的视觉质量,同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王峰  蔡立志  张娟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1,38(11):3478-3483
针对低分辨率模糊图像实施超分辨率重建后出现大量伪影和边缘纹理不清晰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分支融合的反馈迭代金字塔算法.首先采用不同的分支模块分别提取低分辨率模糊图像中潜在的去模糊特征和超分辨率特征信息;然后采用自适应融合机制将两种不同性质的特征进行信息匹配,使网络在去模糊和超分辨率重建模块中更加关注模糊区域;其次使用迭代金字塔重建模块将低分辨率模糊图像渐进重建为逼近真实分布的超分辨率清晰图像;最后重建图像通过分支反馈模块生成清晰低分辨率图像,构建反馈监督.在GOPRO数据集中与现有算法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生成纹理细节更加清晰的超分辨率图像.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单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一般存在重建图像过于失真或将低分辨率图像噪点放大的问题,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简单通道注意力机制的生成对抗网络(SCAGAN)模型。采用随机高阶退化模型缓解重建图像过于失真的问题;加入简单通道注意力机制模块到残差密集块中作为模型的生成器网络模块,解决重建图像将低分辨率图像重建后噪点会放大的问题。实验数据表明,与现有的超分辨率算法相比,该算法有效降低了重建图像过于失真与将低分辨率图像噪点放大的问题,重建出的图像更加真实自然。  相似文献   

9.
梁敏  汪西莉 《计算机学报》2022,(12):2619-2636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语义分割方法依赖于有真实标签的监督学习,但不能很好地推广到来源不同的无标签数据集中,目前无监督域适应给出了解决无标签目标域数据和有标签源域数据特征分布不一致的思路.但是在遥感图像处理领域,当源域和目标域的空间分辨率不相同时,无监督域适应方法应用效果不佳.本文结合图像超分辨率设计了一个新的端到端语义分割深度网络——结合超分辨率和域适应的语义分割模型(Semantic Segmentation Model Combining Super Resolution and Domain Adaption,SSM-SRDA),它可以缩小低分辨率源域和高分辨率目标域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差异和特征分布差异,并完成无监督超分辨率和域适应语义分割任务.SSM-SRDA模型包括三个部分:结合超分辨率的语义分割网络,将低分辨率的源域图像通过超分辨率模块生成带有目标域风格的高分辨率图像,缩小空间分辨率差异的同时帮助特征提取网络学习域不变特征,并通过特征相似性FA-Loss模块增强语义分割深层网络高分辨率特征的细节结构信息;像素级域判别器,用来缩小超分辨后源域和目标域间的像素级特征差异;输出...  相似文献   

10.
林静  黄玉清  李磊民 《计算机应用》2020,40(8):2345-2350
由于网络训练不稳定,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存在模式崩溃的现象。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球形几何矩匹配与特征判别的球面双判别器超分辨率重建网络SDSRGAN,通过引入几何矩匹配与高频特征判别来改善网络训练的稳定性。首先,生成器对图像提取特征并通过上采样生成重建图像;接着,球面判别器将图像特征映射至高维球面空间,充分利用特征数据的高阶统计信息;然后,在传统判别器的基础上增加特征判别器,提取图像高频特征,重建特征高频分量和结构分量两方面;最后,对生成器与双判别器进行博弈训练,提高生成器重建图像质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收敛,其网络能够稳定训练,峰值信噪比(PSNR)为31.28 dB,结构相似性(SSIM)为0.872,而与双三次差值、超分辨率残差网络(SRResNet)、加速的卷积神经网络超分辨率(FSRCNN)、基于GAN的单图像超分辨率(SRGAN)和增强型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ESRGAN)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重建图像具有更加逼真的结构纹理细节。所提算法为基于GAN的图像超分辨率研究提供了球形矩匹配与特征判别的双判别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人类对人脸认知模式的探索由来已久,并且已经成功应用于美容整形等研究领域。然而,目前在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计算人脸相似度的方法没有考虑人对人脸的认知模式,使得现有方法的计算结果从人的认知习惯角度来讲并非最佳。为克服以上缺陷,提出一种基于人脸认知模式的相似脸搜索算法。方法 依据人脸认知模式,选取特征点,并计算特征量,构造各面部器官(眼睛、鼻子、嘴巴、脸型)分类模型,即面部器官形状相似性度量模型,并采用圆形LBP算子,计算两幅人脸对应器官的纹理相似度,二者综合作为相似脸搜索的依据。结果 分别用本文方法和代表相似脸搜索最高水平的Face++的方法对80幅正面、中性表情、平视角度拍摄的人脸图像进行测试。本文方法的整体准确率高于Face++方法,其中,TOP1、TOP2最相似搜索结果准确率优势明显,均高出Face++方法12%以上。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搜索结果更加符合人脸认知模式,可应用于正面、中性表情、平视角度拍摄的人脸图像的相似脸搜索。此外,还可以将此类基于认知模式的图像搜索思路推广应用于商业领域,如基于图像的相似网购商品搜索等。  相似文献   

12.
某些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可以借助患者的面部变化来进行辅助性判断。目前,人脸辅助诊断技术在医学辅助诊断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其在某些疾病中的表现已经不低于医学工作者的经验性诊断。人脸辅助诊断系统可以帮助对疾病进行大规模筛查,判断疾病分期,最终缩短确诊时间,提高医生工作效率,造福患者。回顾了人脸检测、人脸特征提取、人脸关键点识别、人脸矫正、人脸图像增强、分类器选择等人脸辅助诊断关键技术,展望了人脸辅助诊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眼定位的快速人脸检测及归一化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眼定位的有效人脸图像归一化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Harr特征的快速检测法从图像中检测出人脸的大致位置,然后基于人脸的几何分布特征和灰度信息特征准确检测人眼瞳孔位置建立人脸坐标系,最后对人脸图像作旋转、尺度和灰度的归一化校正。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并准确地检测和校正人脸,可以显著提高识别率。  相似文献   

14.
多用途人脸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脸识别技术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众多的人脸识别系统应运而生。提出了一种多用途人脸识别系统,可用作实际环境中智能监控,也可用作实验室环境下的算法测试。该系统整合了人脸检测、正则化、识别等模式识别处理技术,可以在复杂环境下实时、鲁棒地进行人脸识别。系统设计过程中引入了BioAPI国际标准,实现了对相关行业标准的兼容性,便利了算法及系统的实用化。  相似文献   

15.
无约束场景下,低质量的人脸图像不仅浪费计算资源而且降低系统识别率.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人脸质量评估方法对人脸图像进行预评估.以人脸识别系统特征提取网络为基础网络在COX数据集上进行微调,并使用微调后网络对COX数据集进行质量分数标定.最后,结合基础网络及质量预测网络并以相应损失函数在标定数据上进行回归学习以获取质量评估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区分不同质量的人脸图像并提升人脸识别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6.
17.
人脸伪造技术的恶意使用,不仅损害公民的肖像权和名誉权,而且会危害国家政治和经济安全。因此,针对伪造人脸图像和视频的检测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在总结人脸伪造和伪造人脸检测的关键技术与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现有伪造和检测技术的局限。在人脸伪造方面,主要包括利用生成对抗技术的全新人脸生成技术和基于现有人脸的人脸编辑技术,介绍生成对抗网络在人脸图像生成的发展进程,重点介绍人脸编辑技术中的人脸交换技术和人脸重现技术,从网络结构、通用性和生成效果真实性等角度对现有的研究进展进行深入阐述。在伪造人脸检测方面,根据媒体载体的差异,分为伪造人脸图像检测和伪造人脸视频检测,首先介绍利用统计分布差异、拼接残留痕迹和局部瑕疵等特征的伪造人脸图像检测技术,然后根据提取伪造特征的差异,将伪造人脸视频检测技术分为基于帧间信息、帧内信息和生理信号的伪造视频检测技术,并从特征提取方式、网络结构设计特点和使用场景类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分析了当前人脸伪造技术和伪造人脸检测技术的不足,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模型及SVM的单人脸跟踪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彩色视频中的人脸检测与跟踪问题,使用运动模型和自适应肤色模型,从图像中快速提取出人脸候选区,然后利用基于先验规则和SVM的方法进行确认。对于被确认的人脸,建立一个人脸状态记录表,通过位置预测,使用三步搜索法进行人脸区域色度特征匹配跟踪。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实时地、精度较高地跟踪自由运动的人脸。  相似文献   

19.
人脸识别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简要回顾了人脸自动识别技术的研究背景及发展历程,重点对近3、4年人脸自动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各种方法加以评价,总结了现存的研究困难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图像模糊会影响人脸图像识别精度的问题,首先指出了在摄取用于识别的人脸图像时加入模糊鉴别步骤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基于独立面部组件进行模糊人脸图像鉴别的方法.由于进行模糊鉴别必须依赖图像中的高频细节信息,而人脸图像上绝大多数高频信息都集中在眼睛、眉毛、嘴巴等具体面部组件上,因此选择以这些面部组件为基本特征提取单位,以降低面颊、额头等主要包含低频平滑信息的面部其他区域对模糊鉴别精度的影响.该方法采用面部组件上的高频DCT系数为特征;随后为各组件构建独立的随机森林分类器,并分别判断每个面部组件其是否模糊;最后基于各组件的鉴别结果进行投票,得出最终模糊鉴别结果.在FRGC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大量对比实验的结果表明,独立面部组件特征是有效的,并充分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