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云南地区用户侧用能特性,提出符合电能消费者的电能替代综合效益分析,根据电能消费者用能特点构建了电能替代效益指标,建立了电能替代综合效益分析模型,阐述了电能替代的含义,以"以电代煤"为例,分别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方面进行算例分析,并利用TOPSIS法比较分析其综合效益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苏胜新 《国家电网》2013,(10):41-44
今年以来,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持续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引起党和国家领导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国务院近期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污染治  相似文献   

3.
张云 《国家电网》2013,(10):36-40
9月3日,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的淀山湖时装有限公司告别了一位老朋友——使用了十几年之久的煤锅炉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被更加经济、节能、环保、安全的电锅炉所取代,这是在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的推动下,青浦区首家实行电锅炉代替煤锅炉的企业。在此之前的8月15日,国家电网公司印发电能替代实施方案,全面启动电能替代工作,方案积极倡导"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  相似文献   

4.
港口岸电电能替代技术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港口采用岸电技术,有效减少港口污染物排放,节约船舶靠港供电的成本,直接节省船舶自身发电设施的维护费用以及提高港口的能效等成效的阐述和效益分析,证明实施岸电技术应用是开展电能替代、建设"绿色低碳港口"和提高码头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6.
研究了基于改进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对电能替代技术环保效益进行评价的方法。构建了电能替代技术环保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网络结构模型,综合归纳分析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然后引入扰动项对不满足一致性的矩阵元素进行动态调整,克服了传统网络层次分析法一致性检验过程繁琐的缺点;引入群决策排序求得稳定权重,解决了等权处理决策者矩阵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评价电能替代技术的环保效益。该方法能为制定合理的电能替代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高校生活热水供应系统来具体量化电能替代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较成熟的评价方法,对高校生活热水供应系统电能替代的效益进行全面的量化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考虑环境效益的计算模型更贴近实际,评价结果更合理,为进一步推广电能替代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浙江湖州市南浔区是木制品加工基地。木制品生产加工企业遍布整个南浔区,生产企业使用的小型燃煤锅炉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燃煤锅炉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碳严重污染当地空气。湖州供电公司积极推广"煤改电"工程。从年均固定成本、理论效率、安全、环保4个角度分析各类替代方案固定成本,及各类锅炉运行成本,提出电加热导锅炉的技术改造方案,改造后售电量增加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浙江湖州市织里镇是童装生产加工基地,以家庭"作坊"式企业使用的小型燃煤锅炉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燃煤锅炉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严重污染当地空气。提出将燃煤锅炉改造为电锅炉的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完成织里小锅炉"煤改电"工程,项目共治理童装企业小型燃煤锅炉7 600余台,取得了节能减排、空气治理、安全生产等多方共赢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能源以燃煤、燃油为主,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SO2、CO2等含量超标。文中分析"十二五"期间辽宁省经济与电能消费的发展形势,总结归纳电能消费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十三五"期间煤改电负荷预测,通过计算得到"十三五"期间电采暖对全社会用电量、电能占终端能源比重的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11.
OPLC(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技术的应用为国家电网构建低成本、广覆盖的城市配电信息通信网络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针对OPLC的应用现状,传统的光纤、电缆项目效益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用于光纤电力到户项目,迫切需要重新建立一套指标评价体系。基于不同的利益主体——供给侧、用户端、社会层,将可靠性、灵活性、信息化、节约化、服务一体化、绿色生活化、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环境效益九大指标进行量化,并基于OPLC工程以及传统光纤、电缆项目的复杂性,选用层次分析法以及灰色系统评价确定权重、优劣排序。结果表明,OPLC项目效益优于传统项目。  相似文献   

12.
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跨境电网互联互通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电网互联项目,尤其是跨国联网工程必然成为电网投资的重要方向,为了更全面地评价这类投资的综合效益,以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本文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针对跨国联网工程的综合效益指标体系。为充分利用主客观信息,采用唯一参照物比较判断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同时,应用灰关联改进物元可拓模型对跨国联网工程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电网公司跨国投资的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灰靶理论的变压器状态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灰靶理论的标准模式、统一靶牌、灰靶变换、灰靶贡献度及权重确定、靶心度计算和设备状态模式分级,通过灰靶理论对变压器健康状态进行评估,用计算靶心接近度来确定变压器状态,同时利用灰贡献度解决了变压器状态评估中各指标的权重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过渡期电价形成机制已不再适应水电发展的新形势,以分类电价为基础的多种电价形式将成为改革趋势。本文基于分类电价以库容调节系数为定价依据的思想,首次构建了水电站电能价值综合评价体系,根据水电站地理位置、建设投资、运行成本、综合性能、调度水平等评价水电站电能价值高低。提出综合主观与客观赋权特征,能灵活体现评价决策倾向的A-En二元法来调整评价指标权值,并采用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此文建立的评价体系和A-En二元权值法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结合配电网自身的特点,引入全寿命周期理论,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三个方面构建了配电网规划综合效益评估体系。针对配电网效益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建立了基于云物元理论的配电网规划综合效益评估模型,结合云模型的不确定性推理和物元理论定性、定量分析的优点,充分考虑了配电网效益等级边界信息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该效益评估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电能替代对于落实节能环保政策、实现能源战略转型具有实际意义。为了将电能替代效益公平合理地分摊给电力用户,激励用户参与电能替代,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电能替代效益分摊方法。分析电能替代对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和减少污染排放的价值,并对其进行量化;基于合作博弈理论,采用核仁和Shapley值法对电能替代效益进行分摊。算例验证了所提电能替代效益分摊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以系统可靠性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变电站优质工程指标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了可靠性识别。利用G1权重法和属性测度区间理论,构建了适用于涉及多项影响因素、需对定性描述度量化的评价系统的评价模型。对4座变电站工程的实际评价表明,有2座变电站达到了参与评选优质工程的等级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理论的电力客户满意度综合测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电力企业需树立“以客户满意为核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因而合理建立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电力客户满意度指数至关重要。借鉴国内外客户满意度相关理论,从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电价、公司形象、与客户关系5个方面构造电力客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客户统计调查表为基础,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基于模糊理论的多目标、2层次电力客户满意度综合测评模型。电力产品质量指标的简化分析算例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变压器油纸绝缘单一特征量评估易受多种因素干扰而影响准确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降维技术与改进K-means聚类的变压器油纸绝缘状态综合灰评估新方法。首先,提出去极化电流谱线末端双点解析法提取3个绝缘老化新特征量。接着,基于特征量的多元评估指标阵,结合组合权重法和降维技术,提出特征量综合指标Z。最后,采用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对Z构建"好、中、差"3等级的分级数据库并确定等级界限标准表,形成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状态灰色聚类评估体系。经若干实例分析证明所提方法能全面、准确地评估绝缘状态。  相似文献   

20.
张鼎衢  林国营  宋强  潘峰  谭丹  刘常 《电测与仪表》2019,56(11):134-139,152
电能计量装置作为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各环节贸易结算和经济技术指标考核的枢纽,其准确、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贸易双方的经济利益。因此,有必要对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达到预判止损的目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电能计量装置的状态指标和评估方法两方面内容进行了改进:采用非线性数学评分模型刻画定量状态指标,运用灰色理论对定性状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并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状态权重,最后借助加权平均模型和模糊数学理论得出状态评估结果。改进后的状态评估策略更趋完善,实用性更强,实现了对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态的全方位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