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NaH2PO2在Pt电极上电化学还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aH2PO2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NaH2PO2在0.5mol/L NaCl溶液中在-0.75V左右有一个还原峰,其峰值随着NaH2PO2的浓度的增加,随溶液的pH值的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化学镀铜—锡—磷三元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  李云 《材料保护》1995,28(1):11-13
采用化学镀技术,成功地在钢铁基体上制备了84.5%Cu、12%Sn、3.5%P的三元合金镀层,其沉积速度约为3μm/h。阐述了镀液关键组分的浓度和工艺参数对镀层中铜锡磷含量的影响,提出了获得良好镀层的最佳镀液组成及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3.
NaH2PO2对Zn,Zn—Fe合金电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aH2OP2对Zn,Zn-Fe合金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NaH2PO2后Zn,Zn-Fe合金电沉积的阴极极化增大,获得的Zn-P,Zn-Fe-P合金镀层的阳极溶解峰与Zn层相比,其峰电位正移。  相似文献   

4.
化学镀镍液中Ni^2+和NaH2PO2浓度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超  董根岑 《材料保护》1996,29(1):24-26
根据化学镀镍液中Ni^2+在玻碳汞膜电极上和Fe^3+在铂电极上电化学还原特性,提出Ni^2+和NaH2PO2浓度的快速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简、快、准、省,适用于碱性和酸性化学镀镍液的分析以及生产现场监控。  相似文献   

5.
6.
玻碳电极上核黄素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探讨核黄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多种缓冲液中测试,发现HAe—NaAe作为缓冲液时电化学氧化还原峰形最好,峰电流较大,电化学过程表现出良好的可逆性,电子转移数n为2,扩散系数D0为2.3×10^-5cm^2·s^-1;改变缓冲液的pH值,峰电流随pH值增大而负移,说明其在电极表面有吸附作用;光照后核黄素在-0.35V和-0.45V附近出现两个还原峰;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在1.0×10^-4mol/L数量级时还原峰峰电流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静懿  刁鹏  张琦 《材料工程》2012,(9):79-82,87
采用电沉积技术在ITO导电基底上制备了氢氧化氧化钴(CoOx(OH)y/ITO)和铜(Cu/ITO)双电极,同时采用循环伏安技术研究了丙酮酸在该双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结果表明:丙酮酸在CoOx(OH)y/ITO上有氧化电流响应,在Cu/ITO上有还原电流响应。在此基础上,利用双电流通道计时电流法,分别在CoOx(OH)y/ITO和Cu/ITO电极上施加0.45V和-1.4V的电位。结果表明:丙酮酸响应的线性范围在CoOx(OH)y/ITO上为低浓度,Cu/ITO上为高浓度,从而利用该双电极在较宽浓度范围内(1.67μmol.L-1~6.01mmol.L-1),实现了丙酮酸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8.
化学镀铜溶液稳定性和沉铜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影响化学镀铜镀速和溶液稳定性的各因素,根据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化学镀铜液配方及工艺规范。优选出的镀液稳定性高,沉铜速率达2.5-3.0μm/20min。镀层延展性好,平整、外观良好,可用于印制线路板的孔金属化及其他塑料电镀。  相似文献   

9.
钛合金的电化学特性和腐蚀行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天晴  顾捷 《材料保护》1997,30(1):11-13
SST-861钛合金在含有Cl^-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特性和腐蚀行为表明,Cl^-1对钛合金一定的活性作用,使钛合金溶解电位降低,Cl^-浓度越大,其活化作用越强,腐蚀速度工大,稳定的钝化膜和MnO2层对钛合金角保护作用,使腐蚀速度小,Cl^-对其特性的影响也较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三氯生在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建立对其含量测定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在pH 7.0 PBS缓冲液中,氧化峰电流与三氯生的浓度在(2.0×10-8~1.2×10-7)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0×10-9mol/L。已用于实际样品中三氯生含量的直接测定。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掺钴MnO2电极的电化学电容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化学掺杂Co的MnO2电极,借助XRD测试对电极材料进行了物理结构表征,表明掺Co量影响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活性。电化学测试结果得出化学掺杂的配比对电化学性能影响很大,掺杂量为n(Co):n(Co Mn)大于或小于0.1时,其循环伏安、充放电和电容特性较差。而适量的掺入Co,改善了电极的电容性能,降低了电极内阻,提高了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并使得电极能够在大电流下进行充放电。经1000次循环,适量掺杂的MnO2电极比未掺杂的MnO2电极具有更高的电容性能,掺杂的MnO2电极循环性能相对较差,但是其比电容仍然大干未掺杂MnO2电极。  相似文献   

12.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系统作为电化学系统现已在国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本文归纳了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电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介绍了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当前最有应用前景的电极材料及其结构.  相似文献   

13.
类金刚石(DLC)薄膜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导电的DLC薄膜可以作为电极材料并表现出宽的电势窗口,低的背景电流,良好的电化学活性,表面易修饰,从而有望用于生物电分析及污水检测等方面.从薄膜的制备、薄膜与基底界面、薄膜表面修饰等几个方面综述了DLC薄膜电极的制备技术和电化学行为研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夹片式电极测试系统,研究了铜粉,镍粉及聚乙烯醇等粘结剂对AB5型储氢合金电极电化学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镍粉做粘结剂的电极活化容易,容量高。随着镍粉比例的增加,电极容量增大。镍粉的电催化作用强,镍粉比例的增加抑制了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疏松,改善了电极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15.
詹梦熊  吴振奕 《功能材料》1995,26(6):491-493
在光电化学电池中测定C70球稀在GaAs电极上所形成异质结的光伏效应,并研究不同介质电对和C70薄膜厚度对光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I2/I3是较佳的介质电对,2)C70薄膜厚度约为1μm时光伏效应较大,3)C70在GaAs电极上的光电性能是优良的。  相似文献   

16.
黄铜镀液中铜的光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铜镀液中铜的测定常用EDTA滴定法 ,但此法只能测定铜锌合量 ,且许多常见的金属离子如钙、镁等均有干扰。本文用Cu EDTA光度法测定 ,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且简便快速。1 试剂和仪器铜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 1.9647g优级纯CuSO4·5H2 O溶于水中 ,移入 2 50ml容量瓶 ,定容并混匀。此液含铜 2mg/ml。显色液 :称取 4gEDTA二钠盐和 7g氯化铵溶于 57ml氨水中 ,用水稀释至 10 0ml,混匀备用。分光光度计 :72 1型 (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出品 ) ,2cm光程比色皿。2 分析方法( 1)待测液的制备 准确吸取镀液 2 .0 0…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TiB_2-ZrB_2沉积层铜电极点焊镀锌钢时的失效机理,采用自制电火花设备在铜表面沉积了TiB_2-ZrB_2层。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显微硬度测试等表征方法,对比分析了无沉积层电极与TiB_2-ZrB_2沉积层电极点焊镀锌钢时的失效机理。结果表明:TiB_2-ZrB_2沉积层大致可提高电极寿命4倍左右;TiB_2-ZrB_2沉积层电极点焊过程中在力和热的作用下,沉积层内部首先产生裂纹,随后脱落,随着焊接的持续,镀锌钢中的Zn元素会填充进来,为与Cu的合金化反应创造了条件;在沉积层完整性受到破坏后,TiB_2-ZrB_2沉积层电极无论是塑性变形速度,还是Cu与Zn间的合金化程度都会加剧,进而加速了失效。  相似文献   

18.
19.
钨铜化合物氢还原制备钨铜复合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钨铜化合物氢还原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找到了制备均匀细颗粒钨铜复合粉的热力学途径--彻底快速除去还原系统中的水分.设计了封闭还原系统,用此系统进行氢气热还原,不仅使氢气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容易判断反应终点.通过系统内的特殊装置除水,降低了还原温度,在600℃下还原得到了混合均匀的钨铜复合粉.系统能彻底快速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分,使反应物的湿度大大降低,确保得到细颗粒的钨铜复合粉,其平均粒径小于80nm.  相似文献   

20.
硫酸盐镀铜铜阳极的含磷量究竟是采用低磷(0.02%-0.06%),还是采用高磷(0.1%-0.3%),一直以来,国内外观点各有不同,为了弄清含磷量高低铜阳极的性能差异,本文对用于硫酸盐镀铜的无氧钝铜阳极、高磷铜阳极和低磷铜阳极进行了电化学行为的对比研究,并结合对于不同含磷量铜阳极的组织结构分析,探讨了造成其性能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