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解决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合成过程中不利于脂肪酶活性发挥的问题,采用两步法合成OPO,首先以棕榈硬脂和高油酸葵花籽油为原料通过化学酯交换反应得到相对棕榈硬脂熔点降低的油脂,再以化学酯交换油脂与油酸为原料在Lipozyme RM IM脂肪酶催化下进行酶法酸解反应得到OPO。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最优反应条件为棕榈硬脂与高油酸葵花籽油质量比2∶1、化学酯交换油脂与油酸质量比1∶1.45、酶添加量4%、反应温度50.40℃、反应时间5.29 h,该条件下OPO含量为27.26%,sn-2位棕榈酸占总棕榈酸含量为67.36%。以棕榈硬脂为原料合成OPO的新工艺一方面提升了高油酸植物油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酶法酸解反应的温度适中,更有利于脂肪酶活性发挥。  相似文献   

2.
在无溶剂体系下,以棕榈硬脂和油酸为原料,sn-1,3位特异性脂肪酶为催化剂,合成富含OPO的人乳替代脂。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对反应产物的甘油三酯和sn-2位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酶法催化酸解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时间4 h、底物摩尔比1∶10、反应温度60℃、脂肪酶NS40086用量12%;在优化条件下,所得产品的OPO含量可达72.53%,sn-2位棕榈酸含量为87.03%。  相似文献   

3.
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是人乳中主要的脂质组成,为满足婴幼儿配方食品母乳化需求,该试验探究了新型固定化脂肪酶ANL-MARE催化制备OPL的方法。试验成功制备和表征了固定化酶ANL-MARE,并以ANL-MARE为生物催化剂,建立了一种用三棕榈酸甘油三酯(PPP)、油酸(OA)和亚油酸(LA)高效酶催化制备富含OPL结构脂的方法。经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获得OPL最优合成工艺为:PPP与总脂肪酸的摩尔比1:14.27,OA与LA摩尔比为1:0.76,脂肪酶添加量12.70%,反应温度50℃,反应4 h,此条件下产物中OPL相对含量为47.93%,2位棕榈酸(sn-2 PA)占总棕榈酸(PA)的质量分数(sn-2 PA相对含量)为71.69%。此外,固定化酶ANL-MARE与商业脂肪酶相比,表现出较好的催化合成OPL的活性。综上所述,固定化酶ANL-MARE具有催化制备OPL结构脂的重大潜力,为人乳脂替代脂的高效制备提供了新策略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营养来源,母乳脂肪酸在甘油三酯骨架上具有高度特异性的位置分布,其70%为sn-2棕榈酸酯。棕榈酸在甘油三酯中酰基化位置的不同直接影响棕榈酸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sn-2棕榈酸酯易被人体吸收。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oyl-2-palmitoyl triglyceride,OPO)是一种典型的sn-2棕榈酸酯。普通婴儿配方奶粉主要以牛乳为原料,虽然牛乳脂肪酸组成与母乳脂肪酸接近,但其脂肪酸结构与母乳存在显著差异,牛乳中的sn-2棕榈酸酯远低于母乳中sn-2棕榈酸酯含量。以牛乳为基础,在奶粉中加入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较之一般的配方奶粉更加接近母乳,更宜作为人乳脂替代品?本文介绍了人乳脂替代品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的研究意义、结构特点、制备方法和分析测定方法等研究进展,旨在为婴儿配方奶粉的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宗蕾 《中国油脂》2020,45(6):82-87
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是人乳脂中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婴儿对脂肪酸的吸收利用。以高油酸花生油脂肪酸乙酯(以下简称油酸乙酯)和棕榈硬脂为原料,在Novozym40086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下酯交换合成OPO。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酶法合成OPO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法合成OPO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油酸乙酯与棕榈硬脂摩尔比6∶1、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60℃、加酶量8%(以底物总质量计),在该条件下合成的产物甘三酯中OPO含量、2位棕榈酸占所有棕榈酸含量以及PPP含量分别为(46. 30±0. 03)%、(60. 70±0. 23)%、(5. 67±0. 30)%。产品指标均满足GB 30604—2015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孙聪 《中国油脂》2021,46(4):92-98
以棕榈硬脂为原料富集高纯度三棕榈酸甘油三酯,以米糠油水解的游离脂肪酸为酰基供体,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采用一步酸解法制备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OPL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OPL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以Lipozyme RM IM为催化用酶,反应温度60 ℃,加酶量为底物总质量的10%,三棕榈酸甘油三酯与游离脂肪酸摩尔比1∶ 10,反应时间4 h。在最佳条件下,产物中棕榈酸分布在sn-2位的含量为52.02%,油酸和亚油酸分布在sn-1,3位的含量分别为33.21%和26.60%,推测产物中主要为OPL。  相似文献   

7.
为寻找与中国人乳脂脂质组成高相似的天然人乳替代脂,分析比较了3种鱼油(金鲳鱼油、银鲳鱼油和巴沙鱼油)的总脂肪酸、sn-2位脂肪酸、甘油三酯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金鲳鱼油中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24.93%、25.61%和26.52%,其中sn-2位棕榈酸的含量为39.71%,占总棕榈酸比例为53.10%;在3种鱼油中,金鲳鱼油总脂肪酸组成最接近中国人乳脂;甘油三酯组成分析结果证实,金鲳鱼油中富含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24.36%),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鱼油,且其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的含量(16.79%)接近报道的中国人乳脂的平均含量(15.84%)。因此,金鲳鱼油是理想的中国婴儿配方奶粉专用油脂基料油,在人乳替代脂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高亮 《中国油脂》2020,45(8):66-70
在Lipozyme RM IM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下,将分提后的棕榈硬脂与油酸和亚油酸反应,通过酶法酸解合成富含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的结构脂,通过单因素实验对酶法合成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合成OPL结构脂的最优反应条件为:棕榈硬脂、油酸、亚油酸摩尔比1∶7∶7,酶添加量8%,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 h。在最优条件下,进行50倍放大实验,合成产物中OPL和sn-2位棕榈酸的含量分别为48.37%和84.70%。  相似文献   

9.
旨在为可可脂生产提供新的基料油,同时为高油酸花生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研究基础,以高油酸花生油和棕榈酸乙酯为原料,脂肪酶NS40086为催化剂,在无溶剂体系下酶法合成1,3-二棕榈酸-2-油酸甘油三酯(POP)。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POP含量、酰基位移、sn-2位油酸相对含量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高油酸花生油酶促酯交换制备POP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3 h、底物(棕榈酸乙酯与高油酸花生油)物质的量比11∶1、酶添加量(以底物总质量计)3%、反应温度50℃,在此条件下POP含量为86.48%,酰基位移为3.25%,sn-2位油酸相对含量为72.88%。  相似文献   

10.
结合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归纳了影响酶法合成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因素,包括脂肪酶、反应底物、反应器及反应工艺。指出了当前工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乳脂肪是最复杂的天然脂质混合物之一,具有独特的脂肪酸组成、分布和许多复杂脂质。乳脂肪几乎提供着新生婴儿所需的一半能量,同时还会影响婴儿日后的代谢方式和整体发育。因此,随着对母乳脂肪及婴儿生长需求研究的深入,以母乳脂质组成为模板,对婴儿配方乳粉脂质进行母乳化模拟,可以缩小母乳与婴儿配方乳粉喂养婴儿之间的差异。目前,婴儿配方乳粉脂质母乳化主要集中在脂肪酸组成模拟、sn-2棕榈酸结构脂的应用以及乳脂肪球膜成分的添加方面。另外,利用乳脂肪球膜包裹脂滴实现脂肪球结构模拟的相关研究也在逐步开展。本文着重对这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在关注婴儿营养需求的同时,为婴儿配方乳粉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亚东  宋秋  支潇  霍贵成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8):171-173,189
脂肪酸的组成和位置分布影响乳脂肪的物理和营养特性。本文测定了马奶和母乳总脂肪酸组分并且通过脂肪酶水解马奶和母乳脂肪,薄层色谱分离出2-甘油一酯,甲酯化后气相色谱测定了母乳和马奶中sn-2脂肪酸。结果表明,母乳中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为19.07%、36.43%、23.73%,马奶中含量分别为24.47%、17.40%、4.78%。母乳sn-2位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占59.41%,其中含棕榈酸48.36%,肉豆蔻酸6.00%,马奶sn-2位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占71.46%,含棕榈酸47.00%,肉豆蔻酸12.48%。母乳脂肪酸的分布并非随机的,马奶脂肪酸分布类似于母乳,为母乳脂肪替代物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及底物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两步酶法合成母乳脂替代品。以油茶籽油和棕榈酸为原料,在有机相体系中利用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合成Sn-2位富含棕榈酸的甘油三酯,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获得了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溶剂正己烷、溶剂用量10 m L/g、底物(棕榈酸-油茶籽油)质量比1.1∶1、脂肪酶用量(以底物质量计)10.1%、反应时间16.5 h、反应温度50℃,Sn-2位棕榈酸含量达到66.08%;以第一步酸解反应得到的甘油三酯和鱼油为底物,经Sn-1,3专一性脂肪酶Lipozyme TL IM催化酯交换制备母乳脂替代品。制品检测结果表明,其不仅棕榈酸的含量和分布与母乳脂相似,而且具有较高含量的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亦可作为婴儿配方奶粉的脂肪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通过生物酶解技术有效得到羊乳高F值肽的关键工艺.方法 以新鲜山羊乳为原料,采用两种酶分步水解法制备高F值肽,以蛋白质水解度和F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分别确定两步酶解的最佳条件,酶解液经活性炭静态吸附去除游离芳香族氨基酸,对脱去芳香族氨基酸后的酶解液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并测定F值.结果 水解羊乳蛋...  相似文献   

15.
1,3-二不饱和脂肪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UPU)是指甘油骨架的sn-1、sn-3位连接不饱和脂肪酸、sn-2位连接棕榈酸的一类甘油三酯的总称,其在母乳脂肪中含量最高,可为婴儿提供更加均衡的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对婴儿生长发育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为对开发新型母乳结构脂肪提供理论支持,系统介绍了不同国家、地区母乳脂肪中3种sn-2棕榈酸甘油三酯UPU、UPS、SPS的含量,我国成熟期母乳中UPU的组成和含量,从降低婴儿粪便硬度、促进脂肪和矿物质吸收、保护肠道健康,提供更多种类、比例更稳定均衡的脂肪酸等方面,论述了UPU的功能作用及其消化和吸收特性,另外对比了市售营养强化剂OPO与母乳中UPU组成的差异,通过分析提出LC-MS方法更适合婴儿配方奶粉中OPO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母乳被认为是婴幼儿最佳的食物来源,母乳化是配制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基本准则。然而母乳的成分极为精细和复杂,全面了解母乳成分非常重要。氨基酸是母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其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泌乳阶段(初乳、过渡乳、早期成熟乳、晚期成熟乳)、地区(南方、北方)以及产次等。本研究评估不同影响因素对中国母亲母乳氨基酸组成模式的影响,并提出不同泌乳阶段中国母乳氨基酸模式及针对不同地域和季节早期成熟乳和晚期成熟乳的氨基酸模式。本研究在我国8 个城市共采集了1 640 份母乳样本,对地域、产次、分娩季节、出生情况、分娩方式5 个因素在不同泌乳期中各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欧氏距离计算各泌乳时期的氨基酸相似度,找到最小距离和最大距离的氨基酸模式,通过欧氏距离筛选母乳样本,确定不同泌乳阶段推荐母乳氨基酸模式。结果表明,地域、分娩季节明显影响早期成熟乳与晚期成熟乳氨基酸模式,产次、出生情况、分娩方式的影响需要综合多因素分析,通过变异系数结果验证了中国母乳氨基酸模式,并提出不同地域与季节氨基酸母乳模式的差异性。本研究为婴幼儿配方乳粉母乳化研究及母乳营养学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婴幼儿配方乳粉改良和优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Lipase-catalyzed modification of lard to produce human milk fat substitut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work was to modify lard into human milk fat substitutes (HMFS) by Lipozyme RM IM-catalyzed acidolysis. Lard and soybean fatty acids were esterified in a solvent-free system. The reaction substrates for HMFS production were specially chosen to mimic human milk fats.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time, water content, enzyme load, substrate ratio, and enzyme reusability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itial incorporation rate (Inc/h) and temperature (T, K) were set up, based on the Arrhenius law for both linoleic and for linolenic acids. Scale-up trials were carried out to confirm the feasibility of enzymatic modific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HMF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 produced in the scale-up acidolysis under selected conditions (temperature 61 °C, water content 3.5%, lard:fatty acids 1/2.4 (mol/mol), Lipozyme RM IM load 13.7%, and time 1.0 h), were similar to the fat in Chinese mothers' mil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was possible to produce human milk fat substitutes from lard through enzymatic acidolysis with soybean fatty acids.  相似文献   

18.
Structured lipids (SLs) are lipids that have been chemically or enzymatically modified from their natural biosynthetic form. Because SLs are made to possess desired nutritional, physicochemical, or textural properties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in the food industry, many research activities have been aimed at their commercialization. The production of SLs by enzymatic procedures has a great potential in the future market because of the specificity of lipases and phospholipases used as the biocatalysts. 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provide concise information on the recent research trends on the enzymatic synthesis of SLs of commercial interest, such as medium‐ and long‐chain triacylglycerols, human milk fat substitutes, cocoa butter equivalents, trans‐free or low‐trans plastic fats (such as margarines and shortenings), low‐calorie fats/oils, health‐beneficial fatty acid‐rich fats/oils, mono‐ or diacylglycerols, and structurally modified phospholipids. This limited review covers 108 research articles published between 2010 and 2014 which were searched in Web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19.
在素食主义、膳食营养以及环境友好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替代动物源食品的植物基饮食近年来在全球得以快速发展,植物基代乳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分支,受到科研、产业界及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回顾了国内外植物基代乳产业发展和研究现状,针对关注度高的植物基代乳营养功能特性、加工技术及品质提升等的科研进展和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对比分析了牛奶和常见植物基代乳的营养组成,介绍了植物基代乳在健康功效研究方面的初步成果;系统梳理了植物基代乳加工过程中涉及的原料预处理、研磨、酶解、均质、杀菌等的关键技术环节及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探讨了目前此类产品在稳定性、风味口感、营养品质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从原料加工适宜性,绿色、先进加工技术选用以及植物基新资源挖掘等几方面,对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未来发展重点提出部分建议,以期为促进植物基代乳这一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