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Pt/I2/I^-电极电位滴定法,系统地研究了,I^--EDTA-Cu^2+体系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平衡,提出了用Cu^2+盐返滴法和Na2S2O3滴定法测定Ni^2+、Sn^4+等金属离子的新方法,为多元素(如Cu-Sn、Cu-Ni、Cu-Ni-Fe等)连续测定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Pt/I_2/I ̄-电极电滴定法,系统地研究了,I ̄-EDTA-Cu ̄2+体系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平衡,提出了用Cu ̄2+盐返滴法和Na_2S_2O_3滴定法测定Ni ̄2+Sn ̄4+等金属离子的新方法,为多元素(如Cu-Sn、Cu-Ni、Cu-Ni-Fe等)连续测定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Cu^2+、Ni^2+、EDTA、I-体系的化学平衡,并应用Pt/I2/I-电极为指示电极,以Na2S2O3作滴定剂,实现了连续电位滴定高冰镍及铜合金等试样中的铜和镍。  相似文献   

4.
电位滴定法连续测定钴、镍和铜的方法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Pt电极作指示电极,W电极作参比电极,在氨性介质中,以K_3Fe(CN)_6滴定Co ̄(2+)以后,继而利用Fe(CN)/Fe(CN)作指示离子,在pH5.5~6.0,用Zn ̄(2+)返滴定EDTA,连续测定Ni ̄(2+)或Ni ̄-Cu含量,再用硫酸肼作Cuy ̄(2-)的释放剂,Zn ̄(2+)返滴定释放出的EDTA测定Cu ̄(2+),实现了Co-Ni-Cu连续测定。镍精矿样分析的相对标准偏差和试样中标准回收率分别为Co:1.4%,99.5±1.2%。Ni:1.1%,100.1±0.9%。Cu:2.0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Pt/I_2/I~-电极在Ni~(2+)或Sn(Ⅳ)的络合电位滴定中的应用,描述了以Pt/I_2/I~-做指示电极,Cu~(2+)为滴定剂,返滴定定量过量EDTA的原理和实验条件。该电极与Cu-ISE相比,具有电位突跃大、敏锐、重现性好等特点。利用本法测定硬质合金中镍和铜合金中锡,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动力催化—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痕量金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谭龙华  陈达士 《黄金》1997,18(5):51-54
研究了一种以金为催化剂,以铁氰化钾与EDTA之间的配位取代反应为指示反应,以邻菲罗啉为活化剂的新的动力学催化剂。此法用氰电极监测反应中释放出来的氰化物,其量与5×10^-9--4×10^-6mol/L范围内的金的浓度成正比。方法的选择较高,Sb^3+、Mo(Ⅵ)、Cu^2+、Co^2+、Cd^2+、Fe^3+Cr(Ⅲ)、NO3、CL等25种离子不干扰测定,主要干扰离子有Pt^4+、Ag+、Hg^2  相似文献   

7.
用2,6-二酮吡啶-18-王冠-6(2-6-DKP-18-Crowe-6),SPAN80,S100N-I(中性油)和C2H2Cl4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Pb62+的迁移行为。在适宜条件下,8min内Pb^2+的迁移率达99.5%以上,而而这种情况下,许多金属离子如Fe&3+,Ni^2+,Cr^3+,Li^+,∑RE^3+,K^+,Na^+,Ca^2+,Mg^2+,Ba62+,Sr^2+,Al^3+,  相似文献   

8.
液膜分离富集与测定工业废水中痕量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TBP,聚丁二烯,磺化煤油,TU和Na2SO3溶液乳状液膜体系中,Tl^3+的迁移行为,在选择条件下Tl^3+的迁移率达99.4%以上。该条件下许多金属离子如Cu^2+,Pb^2+,Zn^2+,Co^2+,Ni^2+,Cd^2+,Ca^2+,Mg^2+,Fe^3+,Al^3+,Mn^2+Au^3+等都不被迁移,只有Tl^3+能与这些金属离子得到彻底的分离富集,用于富集测定工业废水中痕量铊,结  相似文献   

9.
液膜分离富集CN^—与测定水中氰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献科  李玉萍 《中国钼业》1998,22(6):53-55,60
用TBP-PMBP、SPAN80、液体石蜡、煤油和内相(2%NaOH溶液)乳状液膜,研究了CN^-的迁移行为及最适宜的实验条件。CN^-在15min内可以迁移99.5%以上。在此情况下许多共存离子,如Mo^6+、Mo^5+、Fe^3+、Al^3+、Ca^2+、Mg^2+、Sr^2+、Ba^2+、ΣRE^3+、Ag^2+、Pd^2+、Pt^4+、Rh^3+、Cu^2+、Pb^2+、Zn^2+、W^6  相似文献   

10.
用TBP-TOPO(协同载体)N113C(表面活性剂)液体石蜡(增强剂)煤油(溶剂)和内相(1mol/LNaOH水溶液)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钼(VI)的迁移富集行为,确定了用此液膜迁移分离钼(VI)的最适宜实验条件。钼(Ⅵ)在20min可迁移速率达99.65%以上,在同样条件下,一些共存金属离子如W^6+,Fe^3+,Al^3+,Ca^2+,Mg^2+,Mn^2+,Pb^2+,Zn^2+,Cu^2  相似文献   

11.
金属阳离子对含金黄铁矿浮选的影响及消除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申红 《黄金》1998,19(4):39-42
矿浆中难免的金属离子Cu^2+、Fe^2+、Fe^3+在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严重抑制含金黄铁矿的浮选。腐植酸钠可用来络合Cu^2+、Fe^2+、Fe^3+完全消除这些金属离子对含金黄铁矿浮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螯合滴定法测定镍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分别氟化物,草酸(草酸盐)和Na4P2O7掩蔽Fe^3+,Al^3+,Sn^4+,Zr^4+,Ti^4+,Nb^5+,∑RE^3+和Mn^2+等(一般常见金属离了,不干扰)用EDTA螯合Ni^2+,以CX(苏木精),PAR(4-(2-Pyridyazo)resorcinol)MG(孔雀绿)为混合指标剂,用Cu^2+标准溶液返滴定法测定合金钢和镍精矿中的镍,终点颜色变化格外敏锐,清晰,实践表  相似文献   

13.
基于V^5^+对Fe^2^+诱导K2Cr2O7氧化Sb^3^+反应的抑制作用,建立了动力学XRFA测定钒的方法,检测限为0.05μml,测定范围为0.05-2.6μg/50ml钒。  相似文献   

14.
微分脉冲极谱法(DPP)常用于测定三价铬电镀液中的Cr^3+及HGO4^-。以醋酸及KSCN作支持电解质测定C^3,之后缩溶液重新加热还原HCrO4,再次用DPP法测定总铬量,总铬量与C^3+量之差即为HCrO4之量。方法的灵敏度达到15μg/L的Cr^3+,DPP法用于测定Zn^2+,Ni^2+及Cu^2+的浓度。  相似文献   

15.
蒋治良 《黄金》1993,14(10):51-54
在稀硫酸介质中及加热下,Au^3+对Ce^4+氧化Hg2^2+反应具有强烈催化作用;加入二苯羟乙酸以还原指示反应中未反应的Ce^4+,生成的二苯甲酮于-0.78Vvs。SCE产生一灵敏的二阶导数波。据此,采用单扫描示波极谱法对催化测定金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个检出限和测定范围分别为0.2ng/ml和0.38-7.7ng/ml金的催化反应—示波极谱分析新方法,已用于矿样中痕量金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AD复合脱硫剂中铝的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试样中加入过量FeCl3溶液,经搅拌使试样中金属铝与Fe^3+离子发生化-还原反应,生成Al^3+进入溶液中,三氧化二铝不参与反应仍留在沉淀物中。过滤后含Al^3+溶液经除氟,分离钙、镁、铁等离子后,用CuSO4滴定法测定MAl量,再由总铝量减去MAl,计算可得AD复合脱硫剂中Al2O3含量。  相似文献   

17.
对利用液膜法从湿法炼锌系统中分离提取镓的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分离提取镓的最佳液膜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Ga^3+的迁移率为98.5%,内水相可富集近1000保,Zn^2+、Cu^2+、Ge^4+及Fe^3+等杂质对Ga^3+的迁移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8.
添加羰基铁粉提高铁基合金烧结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Fe-Ni-Cu-Mo-C系合金中添加羰基铁粉,改善了粉料的压制性能和粉坯的烧结性能。以钢模成形、一次烧结工艺制造的合金,密度达7.52g/cm^3,相对密度95.2%,提高了制品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用以磷酸三丁酯为载体的乳状液膜提取钕(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磷酸三丁酯-Span80-二甲苯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Nd(Ⅲ)的迁移行为。当膜相组成为0.040mol/L磷酸三丁脂和3%(w/v)Span80,内相为0.15mol/LNa2S2O3,外相为2.5mol/LHNO3,Nd(Ⅲ)能快速并完全迁移。常见过渡元素离子Fe2+、Co2+、Ni2+、Mn2+、Zn2+、Cd2+、Cu2+等均不迁移,故可以从这些离子的混合液中分离Nd(Ⅲ),其回收率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碳,铬,铌对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在沸腾8NHNO3-0.42MFe^3+-0.83MSO^2-4-1.3MNa^+介质中均匀腐蚀和晶间腐蚀的影响;提出了耐蚀材料00Cr25Ni20Nb的最佳成分,评价了敏化条件对00Cr25Ni20Nb冲击专访韧性,显微组织的影响。采用硝酸法(GB1223-75X法)检验了敏化条件与晶间腐蚀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650℃是该钢析出M23C6的最敏感温度,达到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