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眼望上苍》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被誉为是一部美国黑人文学、女性文学和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分析小说中女主人公珍妮的三次婚姻,揭示了珍妮三次婚姻中反抗背后的妥协。从而得出在当时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制度下,面对婚姻中的压迫与不平等,珍妮最终一步步由反抗走向了妥协。  相似文献   

2.
赫斯顿的经典力作《他们眼望上苍》描述了黑人女性珍妮反抗传统习俗的束缚,追求并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生。由于身处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主导的社会,女主人公被剥夺了发言权,其自我认同感也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本文拟以珍妮的三次婚姻为线索,通过研究珍妮对语言的运用和她与自己声音的关系分析她如何逐渐摆脱了种种阻碍其实现自我的力量,并最终发现和了解自我,从而找寻到自己的声音。珍妮对声音的探求过程与赫斯顿对语言的运用是并列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托妮·莫里森在长期关注黑人女性的同时,也从各个层面审视了黑人男性的生活,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具有正面意义的黑人男性人物。分析了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塑造的西克索的小角色、真汉子形象,认为西克索是黑人文化的坚守者、白人霸权的挑战者、黑人女性的关爱者及黑人男性的指引者。  相似文献   

4.
种族、性别和白人主流文化的压迫让美国非裔黑人女性遭受了从肉体到精神的多重折磨,她们面临身份认知的困惑.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通过对"他者"的借鉴与反思,分析了《他们仰望上苍》和《紫颜色》中女主人公主体意识建构的过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呈现了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和对自由的追求,揭示出小说文本深刻的社会与文化内涵,以及作者对全体黑人女性获得发展的殷切希望.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科林斯和格里芬关于黑人女性安全空间的论述,认为托妮·莫里森在科林斯和格里芬对安全空间研究的基础上,创见性地将是否有祖先存在作为安全空间的特点,并在其小说《家》中细致地描述了"家"这个安全空间。莫里森在小说中建构黑人女性的安全空间,是将安全空间作为解决黑人女性困境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6.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黑人妇女形象.论文分析了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并展示她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遭遇,忠实地表达了黑人女性的生活经历,给身处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指出了正确的争取自我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从对《最蓝的眼睛》的一系列叙事结构特征分析可以看出,托妮·莫里森在小说中借用了"百衲被"的叙事手法."百衲被"的结构隐喻不但填补了小说各个章节之间的意义空白,也为黑人群体获取了多元的叙述空间,体现了莫里森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8.
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颜色》一直是女性主义者关注的热点。沃克在这部小说中通过记录黑人女主人公西丽的成长历程,试图为深陷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寻求一条自我解放之路。在西丽的自我解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西丽与莎格的同性之爱。正是她们之间无私纯洁的爱情实现了莎格对西丽爱的救赎,使她完成了从无知少女到独立自强的黑人新女性的蜕变。从女同性恋女性主义出发,阐释了《紫颜色》中的同性恋情谊在西丽自我解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德莱塞是美国自然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他在小说《珍妮姑娘》塑造了珍妮姑娘这个近乎圣女一样的人物形象,同时真实的展示了消费时代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小说中当时美国社会如同荒原,人与人之间关系异化,身处其中的珍妮却始终为了别人不断牺牲自我。通过对比分析珍妮姑娘和她身边的人对待爱情和亲情的不同态度,使人们更好的理解珍妮这一人物形象和感悟真爱。  相似文献   

10.
艾丽斯·沃克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她的有生之年一直致力于为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争取一席之地,并最终以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普利策奖。艾丽斯·沃克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作品对黑人妇女痛苦生活以及文化的关切与隐喻,不仅展示了黑人女性苦难生活的真实场景,还折射出了黑人女性在逆境中顽强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美国的许多文学作品都蕴含了女权主义法律观的法律伦理内涵。其代表作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利斯·沃克的《紫色》。这部小说处处充满了丰富多彩的象征意象和发人深省的社会伦理,折射出作者主张男女平等、实现黑人女性生存完美的黑人女权主义思想内涵。对于这些饱含女性主义哲学思想的象征哲理的解读,必将大大加深读者对于黑人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及黑人女权主义法律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艾丽丝·沃克的小说三部曲展现了黑人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种种创伤.她们所受的创伤不仅来自于社会,还来自于家庭;不仅是身体,而且心灵也饱受创伤.创伤叙事、回归传统文化和族裔身份,以及与周围群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黑人女性走出创伤.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世界一直是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创作小说着墨的重点。谭恩美小说中的女性大多都面临着相同的生存困境——"边缘化"处境,她们或是男权社会的边缘人、或是主流文化的边缘人,处于边缘境地的女性自我承受着多种角色的挤压和分裂。面对的二元对立(男/女、白种/黄种、西方/东方)文化,小说中的女性孤独地站在了中间,精神游离在社会之外。  相似文献   

14.
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以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娴熟的写作技巧在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住。其享誉全球的巨作《宠儿》更是解释了莫里森在确定女性主体意识方面所做出的深刘探索。文章以塞思一家祖孙三代为线索,展现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从沉睡到觉醒,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南昌水专学报》2019,(2):66-71
怀德曼的《躲藏之处》是一部以主人公持枪抢劫和逃离躲藏为主线追溯家族历史的小说。将小说置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特殊政治背景进行解读会发现其关键的伦理选择充斥着丰富的政治内涵。主人公托米持枪抢劫的对象是以经济形式长期剥削黑人民众的白人商店主,这是黑人以主观暴力对抗白人客观暴力的体现,本质上是黑人民族"以暴制暴"的政治隐喻。托米的逃离躲藏暗含的是弱小民族对严重失公的专制法制的拒绝和抗议,揭示了黑人民众对公平正义法制伦理的期待。怀德曼以普通黑人的个人经历为视角反映了黑人民族从"以暴制暴"到建立法制伦理的民族出路探寻,认为公平正义的法制伦理才是美国黑人民族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16.
《伊娃的男人》是美国当代重要的黑人女作家盖尔·琼斯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文化创伤视角出发,通过对以女主人公伊娃为代表的黑人女性的创伤经历的分析和解读,认为性虐待、性侵犯作为性别歧视的极端表现形式可被视为黑人女性这一承载群体的文化创伤,而黑人女性的被迫沉默迫使她们言语缺失,将身体演绎成言说性别歧视的场所。诉说和倾听作为"体验创伤"的形式之一有助于黑人女性走出创伤。  相似文献   

17.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的核心主题是对文化身份属性的阐释和对身份认同的探索。黑人女性剧作家的边缘化身份与特殊的生活境遇赋予了她们独特的黑人女性主义的书写方式。黑人女性剧作家在寻找与构建黑人女性文化身份,拆解黑人女性文学的被边缘化境遇和建立黑人女性戏剧文学与批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叙事语法理论中的布雷蒙"叙事序列"理论、格雷马斯的"角色模式"和"语义方阵"理论对小说《珍妮姑娘》进行分析证明,得出的结论是:在残酷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下,为了改善社会最底层家庭的经济状况,脆弱的女性最终沦为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的黑人小说家、诗人、短篇小说作家爱丽丝.沃克,她的代表作《紫色》,由一系列书信构成,描写了南方一位叫塞莉的黑人小女孩儿的生活。塞莉被继父强奸,又被强迫嫁出,使她与心爱的妹妹分离多年,同时受尽丈夫的虐待。最终,塞莉与其他妇女坚强地联合起来,与性虐待和家庭暴力作斗争,从而抚平了自己的精神创伤。作品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理解和同情黑人妇女的感情以及对黑人女性解放之路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最具才华的作家之一。作为一名黑人女权主义文学的旗手,沃克对女性主义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在她的文学作品中成功地刻画了一系列的黑人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她们,不仅有利于女性文学的发展,对提高黑人女性甚至整个黑人种族的社会地位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