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戚敏 《金山油化纤》1996,15(1):18-22
以表面温度法和等级散热系数来衡量和评价保温效果,探讨生产现场热损检测的基本方法和测试内容,通过实例对散热损失,保温效果估算等作了说明;同时分析了综合放热系数,测点位置,以及环境条件因素对现场测试数据的影响和结果的误差。  相似文献   

2.
保温材料对高寒地区原油储罐的维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测试方案和测试位置,对罐壁表面温度、热流密度、环境温度、环境风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分析表明,随着储罐使用年限的增加,储罐罐壁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增大,罐体保温材料保温性能下降,但衰减速率随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减慢,在储罐保温材料的长期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保温结构进行检测,并及时修复保温结构缺陷,可有效提高储罐的保温性能,保障原油储罐在冬季的安全生产运行。  相似文献   

3.
方法对酚醛树酯改性PIR泡沫保温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并预制了有机—无机保温结构、复合硅酸盐保温涂料等不同保温结构,在180、220、250℃条件下,采用YYJ120-2-J型热油炉,按GB8174-87标准对各埋地和架空保温试验段进行测试。目的针对辽河油区高温集输工艺的需要,研究开发出不同保温材料和保温结构。结果酚醛树酯改性PIR泡沫保温材料在180℃条件下,虽靠近管壁有局部碳化现象,但碳化层较硬,保温层外表面温度及热流损失值不随时间变化,实测总传热系数K≤0.6W/(m2·K);复合硅酸盐类保温涂料热阻较小,层间温度高,散热损失大;微孔硅酸钙保温材料实测总传热系数小于1.0W/(m2·K),但局部缝隙处表面温度和散热损失都较高。结论酚醛树酯改性PIR泡沫材料可在180℃条件下短期使用;在200~250℃条件下,微孔硅酸钙外加双防护层保温结构较合理;复合硅酸盐类保温涂料不能应用。  相似文献   

4.
稀土(FBT)复合保温材料已经较大规模地用于输油站内的管道保温,为了改进保温施工技术,研制成功了管道保温材料包裹装置,文中介绍了该装置的特点和应用效果,并与人工作业进行了经济效益对比。  相似文献   

5.
参照有关国家标准利用表面温度法对烯烃厂乙烯装置高温热力蒸汽管道的保温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原年久失修的保温材料利用新型FBT(稀土)复合保温涂料改造后,管道外表温度明显下降,节能效果明显,投资回收周期短。  相似文献   

6.
油田储罐保温对于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罐顶由于没有合适的保温材料一般不采取保温措施.新型太空隔热涂料综合了涂料和保温材料的双重特性,具有传热系数低、反射率高、整体密封性好和防腐等特点,改变了传统的保温模式,避免了因保温材料吸水造成的保温效果下降和外壁腐蚀,同时解决了浮顶罐罐顶保温问题,为浮顶罐罐顶保温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油田热采注蒸汽管道的保温测试及管道热损失分析,认为造成管道热损失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管道保温材料选用不良及管道部件热损失大。通过对几种保温材料性能及不同保温结构的比较,分析采用新。旧部件热损失的情况,认为采用新型保温材料、保温结构、球型补偿器和保温支座代替传统的做法是降低热损失,提高注蒸汽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油砂作为一种非常规石油资源具有黏度高的特点,通常需要采用高温输送方式。为保障油砂输送过程中的流动安全,同时分析高温油砂对环境土壤的热影响,避免管道外表面温度过高影响当地地表植物正常生长,需对高温油砂管道进行保温设计。推荐采用无机微孔保温材料作为双层保温管保温材料,保温层厚度50 mm。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双层管锚固件短管土壤埋设物理模型,对管道正常运行工况下进行稳态计算,确定锚固件保温层厚度50 mm,保温长度2.8 m;管道正常运行工况下,全管外管温度低于45℃;土壤导热系数为0.5 W/(m·K)的段落需要进行换土处理,更换导热系数较大的土壤类型;夏季外管壁温度比冬季高20℃;双层管间保温材料当量导热系数增加至0.039 W/(m·K)时,外管温度超过45℃;管道启动后初始10天内,外管温度迅速上升,随后升温变缓。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其他高寒地区高黏原油管道保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南稠油油田热采注采管网保温层应用情况及测试分析,对稠油热采注汽管网保温技术发展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认为岩棉保温材料易破碎、塌架,保温效果较差;复合硅酸盐保温材料在注汽管网上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提出了架空注汽管网保温适宜采用椭圆形管式复合硅酸盐、施工接缝浇注膏状复合硅酸盐的保温结构,地面注汽管线适宜采用抗压强度较高的钛陶瓷绝热材料。  相似文献   

10.
保温是节能之本,是第五能源。在众多的保温材料中,岩棉制品已成为目前很有竞争力的新型保温材料。本文将详细介绍岩棉制品的特点、技术性能及保温效果的测试情况。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热采注汽系统热效率的计算模型。根据XX油田数据计算了2个注汽系统的热效率。提出了提高注汽系统热效率的三项措施:(1)降低锅炉的过剩空气系数;(2)按最大允许热损失设计地面输汽管线的保温层厚度;(3)使用视导热系数小的隔热油管,按箍增加隔热结构,防止热封隔器的泄漏等。  相似文献   

12.
针对稠油热采注汽管线保温技术差,散热损失大等问题,从影响注汽管线保温效果的关键环节入手,采用先进的保温工艺和材料,重点做好管线保温材料的优选、保温层结构的优化和管线支架的散热保温三个方面工作。通过应用效果比较,对注汽管线保温采用纳米气凝毯复合反射式保温结构和节能支架进行技术改造,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结合神木县洁能综合利用发电厂一期氨法FGD系统保温工程实例,着重介绍了岩棉保温工程的施工工艺、脱硫系统中关键设备保温的必要性及施工时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并对几种常用保温形式进行性价比分析等,为岩棉保温在火电厂氨法FGD系统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海底环境的低温、高压等特点,对海底输油管道保温结构的性能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文章介绍了海底条件对输油管道保温结构的要求,海底管道保温结构的主要类型,包括管中管结构、单壁管结构及集束管结构等,比较了海底管道保温结构特性与应用情况,并对海底管道保温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注汽系统热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东 《石油钻采工艺》2003,25(Z1):27-29
为了有效地降低稠油注汽系统各个环节的热损,在对锅炉、注汽管网、井筒分别进行热损失测试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提高注汽系统热效率的措施,即注汽锅炉采取自动调节风量和CO2干水清灰技术,注汽管网在优化保温材料基础上采用复合硅酸铝镁进行保温,注汽井筒采用高性能隔热管和保温接箍及伸缩管.实践证明,上述方法可减少稠油注汽系统的热损失,降低能源肖耗.通过以上各环节的改进使注汽系统整体热效率提高5%.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综合导热系数的概念 ,推导出了单层和多层综合导热系数的计算公式 ,并结合实例对实际保温效果进行了校核。对有保温支持圈和保温钉且其布置密度较大的保温结构进行计算时 ,这些构件的导热能力不能忽略 ,必须进行复核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外油气管道建设中,部分管道要穿越冻土区,对管道保温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文章以漠河-大庆段原油管道为例,介绍了国内保温管道预制和补口技术;以阿拉斯加原油管道为例,介绍了国外架空和埋地管道保温技术;从保温材料和生产线、保温热力学分析和软件开发等方面介绍了国外保温技术的新进展;最后着重分析了管道补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沈阳油田高凝油开采所需能耗较高,采用井筒保温技术可使部分伴热生产井转为冷采生产,以降低生产能耗。选择4种保温材料进行油管保温性能试验,对油管保温能够提升的井口温度进行了分析计算,为把部分伴热生产井转为冷采生产提供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深水钻井中水合物地层易受高温钻井液影响而分解,影响井筒完整性的问题,提出了采用隔热套管降低水合物分解的工程措施,并对隔热套管的隔热效果进行室内试验分析。采用牛顿迭代法计算其视导热系数,建立了钻井液与地层之间的传热模型,对隔热套管的传热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隔热套管的中间段外壁温度很接近环境温度,且其外壁温度基本不随流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隔热套管内流体温度升高会提升接箍位置温度,但并不影响中间套管段温度;使用隔热套管可以有效降低水合物地层温度,特别是水合物地层与水泥环相交边界温度,使得整个地层短期内都处于相平衡温度以下,从而减弱水合物分解程度。研究结果对保护水合物地层井筒完整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新型背带式保温技术在延迟焦化装置焦炭塔上的应用情况。这种保温结构设计合理、保温性能良好、寿命较长、外形美观、节能降耗效果明显,较好地适应了延迟焦化装置焦炭塔的生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