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槐花多酚对α-淀粉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实验测定了槐花醇提取物中多酚含量,考察了槐花多酚对α-淀粉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抑制作用类型。结果显示,槐花醇提物中多酚含量为18.271μg/g,高于水提物;槐花多酚对这2种酶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槐花多酚对α-淀粉酶活性最大抑制率仅为47.20%,槐花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最大抑制率可达81.32%,其IC_(50)为9.16 mg/L。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低浓度和高浓度的槐花多酚对α-淀粉酶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均为混合性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品种香蕉果肉多酚的活性差异。方法:超声萃取5种香蕉果肉多酚,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酚类组成,分析其抗氧化能力和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能力。结果:5种香蕉果肉间的多酚含量、黄酮含量和单宁含量差异显著(P<0.05);在5种香蕉果肉中检测出8种主要单体酚,包括4种酚酸及其衍生物和4种黄酮类化合物;5种香蕉果肉多酚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均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主要活性成分芦丁、儿茶素与抑制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南角42号香蕉果肉多酚的抗氧化能力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能力最强,通过混合型抑制的方式抑制酶活,其与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为放热反应。结论:香蕉果肉多酚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和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能力,有望成为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选择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山茶籽油是我国特色食用油,具有多种活性,多酚是其主要功能成分之一。为探究油茶籽多酚的活性特点,研究比较了15个油茶籽多酚样品和5种非油茶植物多酚(肉桂多酚、苹果多酚、葡萄皮多酚、紫锥菊多酚、石榴皮多酚)抑制脂氧合酶(lipoxidase, LOX)、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 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和胰脂肪酶活性,羟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率,抗脂质氧化活性,并通过“蓝精灵”实验评估了多酚对果蝇肠炎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油茶籽多酚提取物对几种酶均有抑制作用,油茶籽多酚提取物对果蝇肠炎和LOX活性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非油茶籽多酚提取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多酚抗LOX活性和抗果蝇肠炎活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725,P<0.01)。油茶籽多酚是α-葡萄糖苷酶选择性抑制剂,其抗炎效果强于非油茶籽多酚,抗氧化、抑制LOX活性可能是油茶籽多酚抗肠炎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坛紫菜多酚的提取工艺,开发天然降血糖食品。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坛紫菜多酚的提取工艺,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评价不同采收期坛紫菜多酚的降血糖活性,并基于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ORAC值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坛紫菜多酚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液料比(V乙醇溶液∶m坛紫菜)51∶1 (mL/g),乙醇体积分数56%,超声时间51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的坛紫菜多酚含量为5.027 mg/g。不同采收期坛紫菜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其中四水坛紫菜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最强;不同采收期坛紫菜多酚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四水坛紫菜多酚抗氧化活性最强。结论:四水坛紫菜多酚含量高、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强、抗氧化能力强,是开发天然降血糖食品和抗氧化剂的优良食源。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以对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的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测定了簕菜提取物及其化学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为簕菜降血糖作用提供试验证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簕菜中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步骤进行浓缩;簕菜叶、茎和根的乙酸乙酯层都表现出最高的抑制活性;簕菜乙酸乙酯层的9个萜类和6个多酚类化学成分中,二萜化合物ent-kaur-15-en-17-al-19-oic acid和多酚化合物异绿原酸C具有最好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品阿卡波糖,它们可能是簕菜提取物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成分。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提取石榴幼果多酚的最佳工艺,以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PB)试验设计筛选提取工艺中影响多酚得率的显著性因素,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出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提取石榴幼果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研究石榴幼果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其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当超声功率318 W、加酶量23 U/m L、酶解温度46℃和酶解时间2.7 h时,石榴幼果多酚平均得率为11.65%,与预测值误差很小。石榴幼果多酚具有较强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质量浓度为1.20 mg/m L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达到70.3%,抑制作用的IC50为0.747 mg/m L。在质量浓度0.24~1.20 mg/m L范围内,石榴幼果多酚与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效果之间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抑制机理属于可逆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7个品种甘薯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探讨甘薯叶抗氧化和降血糖的潜力。以甘薯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体外实验评价其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7个品种甘薯叶提取物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具有明显差异。甘薯叶总多酚含量介于15.02~33.33 mg GAE/g DW,总黄酮含量介于1.06~3.11 mg RE/g DW。徐薯18、济薯18和龙薯9甘薯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品种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龙薯9自由基(DPPH·、ABTS+·、·OH)清除能力最强;济薯18还原能力最强;商薯19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最强。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而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本研究表明甘薯叶是潜在抗氧化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优质来源,为甘薯种植和生产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槐花醇提物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测定了槐花醇提取物中多酚含量,考察了槐花醇提物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酶的抑制作用及抑制作用类型。结果显示,槐花醇提物中多酚含量为18.271μg/g,高于水提物;槐花醇提物对这两种酶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槐花醇提物对α-淀粉酶活性最大抑制率仅为47.20%,槐花醇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最大抑制率可达81.32%,其IC50为9.16 mg/L。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低浓度和高浓度的槐花醇提物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均为混合性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小麦粉、大米粉、小米粉、玉米粉4种常食用谷物和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4-Nitrophenyl-α-D-glucopyranoside,p NPG)为底物,研究在不同底物下不同浓度黑豆皮多酚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探明其对酶的抑制动力学。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纯化黑豆皮提取物,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多酚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其抑制率,多重比较分析不同底物及不同浓度提取物的差异。结果提取物溶液浓度与抑制作用呈量效关系:当抑制剂浓度为0.25、0.5、1、2 mg/mL时谷物类底物间抑制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4、6 mg/mL时差异不显著;经纯化后多酚含量(78.3%)较纯化之前(39.5%)显著提高,同时其对酶抑制作用较纯化之前显著增强;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黑豆皮多酚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两种酶的抑制类型分别为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类型。结论黑豆皮多酚提取物在体外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较强的活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莲子红衣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L_9(3~4)正交法得到莲子红衣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的优化条件。研究结果显示,在pH值为6.8,质量浓度为1.50 g/L,反应时间为20 min时,莲子红衣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最高,可达67.99%±1.79%。莲子红衣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类型为反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为0.24 g/L。  相似文献   

11.
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动脉硬化、抗炎、抗病毒等生理药理活性,这些健康效应取决于人体对其生物利用度。虽然食品中天然多酚的含量很高,但由于多酚的大分子、稳定性低、被动扩散等原因,其利用率很低。乳酸菌是肠道益生菌,能产乳酸及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具有抗氧化、抑菌等功能,广泛用于发酵果蔬汁。乳酸菌发酵可将结合酚转化为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游离酚,提高多酚的生物利用度。该文对乳酸菌发酵果蔬汁中多酚成分经乳酸菌发酵进行代谢转化,提高多酚生物利用度等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益于人体健康的发酵果蔬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果胶甲基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PM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真菌和细菌的果胶降解酶,其残余活性会导致果蔬汁和鲜切果蔬等产品产生分层沉淀、析水结块、质构软化等品质劣变。因此,在果蔬加工过程中实现对PME活性的有效抑制是加工的重要目的。目前生产中对于PME活性的抑制主要以热加工方式为主,但这会对热敏性果蔬产品品质造成不可逆转的不良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为了满足人们对更高品质产品的追求,一些新型热加工和非热加工技术以及PME抑制剂逐渐被研究并应用于PME活性的抑制。本文综述当前热、非热加工方式和抑制剂对于PME的抑制效果及其机理,并列举不同加工方式联合处理或加工手段与抑制剂联合处理在PME抑制方面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未来更高品质果蔬产品的加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总结了超声波(Ultrasound,US)对果蔬汁品质的影响,讨论了目前US对果蔬汁的微生物、酶活、营养成分以及感官特性等的影响.US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果蔬汁杀菌灭酶,且对果蔬汁的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较小,但总体上存在杀菌、灭酶效果有限的问题,并且高功率、长时间的US处理,可能会对果蔬汁的感官特性和营养成...  相似文献   

14.
传统热加工虽然能有效灭酶和灭菌,但会对果蔬汁的色泽、营养物质及风味等品质造成严重破坏。超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热加工技术,能够改善果蔬汁的稳定性、安全性、感官特性和营养特性,已广泛用于果蔬汁加工的研究中;但由于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超声波处理也可能对果蔬汁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超声技术应用于果蔬汁加工的最新研究进展,从果蔬汁内源酶、微生物(发酵微生物、致腐和致病微生物)、理化特性和营养成分(如抗坏血酸、多酚和类胡萝卜素)等不同视角深入分析了超声波处理对它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总结了现阶段超声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为超声技术在果蔬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几种常见植物多酚降血脂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李建科  何晓叶  吕欧  程玉江  刘润  李佳  张琳 《食品科学》2014,35(21):258-263
植物多酚具有许多生物活性,是近年来食品科学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本文综述几种常见的果蔬多酚,如石榴多酚、茶多酚、葡萄多酚、苹果多酚、山楂多酚等在降血脂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的生物学活性及作用机制,并列出这几种多酚的主要活性成分,比较其降脂作用及机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黄金萍  吴继红  廖小军  劳菲 《食品科学》2022,43(21):358-371
花色苷和VC是果蔬饮料中重要的功能活性物质,然而果蔬汁体系中花色苷和VC存在协同降解现象,导致果蔬汁的颜色、风味和营养价值大幅损失。针对花色苷和VC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的问题,本文从花色苷和VC各自的降解机制出发,详细介绍花色苷和VC相互作用机制的氧化假说和缩合假说,具体解析花色苷结构、VC浓度、氧气、温度、多酚、生物大分子对花色苷和VC相互作用的影响,系统总结色差仪、紫外-吸收可见光谱、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自旋共振、核磁共振等研究方法在花色苷和VC相互作用中的应用。本文可为明确花色苷和VC相互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并为抑制两者相互作用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fruit and vegetable by-product and waste sources in Ireland were tested for their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polyphenol content. The highest levels of antioxidants measured by both 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 and diphenyl-picrylhydrazyl (DPPH) assays, were detected in whole kiwifruit. Of the vegetable by-products, broccoli stems showed the best antioxidant potential. The level of polyphenols as assessed by the Folin–Ciocalteu Reagent (FCR)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polyphenols by HPLC–DAD (r = 0.93). The level of polyphenols assessed by HPLC–DAD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antioxidant assays. Apple pomace and vegetable by-products were found to be good sources of both polyphenols and antioxidants and due to their abundance may be exploitable resources to use as food ingredients.  相似文献   

18.
Macromolecular antioxidants or non-extractable polyphenols are an emerging and ignored fraction of dietary antioxidants that present differential structural and physiological features as compared with the well-known extractable polyphenols. In this study, the macromolecular antioxidant content and profile were determined by the first time for the 24 most consumed fruit and vegetables in four European countries (France, Germany, The Netherlands and Spain). Results showed that macromolecular antioxidants, made up of hydolysable polyphenols and polymeric proanthocyanidins, are major contributors (mean value 57%) to the total polyphenol content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Macromolecular antioxidant intake from fruit and vegetable determined in the four countries selected was about 200 mg. Spain had the highest daily per capita macromolecular antioxidant intake from fruit, while The Netherlands had the highest intake derived from vegetables. Future studies of plant food macromolecular antioxidant analysis and of dietary intakes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are needed to elucidat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se macromolecular antioxidants to the health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and with dietary antioxidant intake.  相似文献   

19.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引起的酶促褐变会导致果蔬食品色泽劣变,营养成分降低,甚至使其丧失商品价值。化学抑制剂对PPO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并且使用方便,在果蔬食品中广泛使用,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该文论述了羧酸、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含硫氨基酸、酚酸及其他抑制剂对PPO的抑制作用和机理,并分析了它们在食品工业应用中的优缺点。同时,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化学抑制剂处理后PPO构象变化,以及抑制剂与PPO的相互作用方式,得出了化学抑制剂可通过强酸作用、螯合作用、还原作用和强结合作用来导致PPO构象变化而抑制酶活,为深入研究抑制剂对PPO的抑制机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综合果蔬酵素发酵工艺,并探究其润肠通便功能。方法:通过调整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低聚异麦芽糖添加量、燕麦麸皮添加量,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优化综合果蔬酵素的制备工艺,测定酵素产品的特征性成分,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探究综合果蔬酵素不同剂量(低剂量5 mL/kg,中剂量10 mL/kg,高剂量15 mL/kg)对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和排便的影响。结果: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出综合果蔬酵素的配方为发酵时间为72 h,发酵温度为37℃,低聚异麦芽糖添加量为3%,燕麦麸皮添加量为3%,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95.33分。特征性成分检测中综合果蔬酵素中富含1100 mg/kg乳酸、γ-氨基丁酸100 mg/kg、120 mg/100 g的游离氨基酸,小鼠试验中,高剂量的综合果蔬酵素的墨汁推进率高达66.7%,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P<0.01)提升,6 h内排便粒数高剂量组达到33.16粒,极显著(P<0.01)高于模型对照组,有效缩短了粪便在小肠内的滞留时间,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结论:优化后的综合果蔬酵素具有较好的感官评分和润肠通便作用,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