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国家和公安部等部门为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统一信息安全防护标准和策略,规范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与防护,对信息系统实施全面保护。规范信息系统安全建设、运维过程中、风险评估后和信息系统上线前实施的信息安全加固操作,有效降低信息安全面临的风险,及时封堵漏洞,提高信息系统和设备的安全防护能力。本文通过对信息安全加固方法的研究,阐述了采取信息安全加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将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徐韩 《中国科技博览》2011,(38):192-192
伴随着Internet网的飞速发展,其信息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造成网络信息安全因素的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五种常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并对网络信息安全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形成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3.
《认证技术》2012,(11):74-74
信息安全保障从业人员认证(CISAW)是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依据相关管理要求和社会实际需求推出的信息安全专业认证,面向对象为社会各类信息安全管理与技术人员。CISAW认证的推出,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信息安全保障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4.
潘英 《认证技术》2011,(12):29-29
2011年11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获得国家认监委的正式批准,开展ISO2700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业务。信息安全与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等均为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信息化时代国家、企业、个人捍卫自身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维护自身利益的主要手段。构建安全的信息网络,对信息安全实行认证,已成为发达国家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的信息化发展迅速,但是只有信息安全得到保护,信息化才能健康发展。等级保护就是对信息网络系统和重要信息系统按其重要程度及实际安全需要,合理投入,分级保护,保障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正常运行,促进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本文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分析入手,介绍了信息安全等级系统设计思想、原则、安全技术设计方案及安全管理体系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想避免信息通信事故的发生,就需采取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本文我们将对电力行业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展开分析,提出一种适合电力信息通信风险管理的体系模型,从实际情况出发,解答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推动电力企业信息通信安全风险管理的改进,提高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杨道璐 《硅谷》2013,(1):185-185
在网络信息化的背景环境下,如何确保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消除安全问题,成为企业网络管理的重要任务。针对油田在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维护方面的实际情况,在对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内涵进行深刻阐述的基础上,对加强企业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提出相应的措施及对策,希望能为企业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提出一种好的方法、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自然资源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安全时刻面临着风险,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目前,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繁多,但传统单一的信息安全保障手段已无法满足自然资源信息安全管理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分析了自然资源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ISO 27001标准的适用性,并依据该标准构建了自然资源信息安全体系。体系的成功运行提升了信息安全管理规范性,健全了信息安全防御机制,有效规避了风险,为自然资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系统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以及资源共享性都从根本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企业的生产效益,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信息安全隐患,给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使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实际应用环境构建相应的防护体系,以此来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谦 《硅谷》2011,(23):43-44
电力系统信息化为一项技术及管理高度复杂的大型系统工程,包括信息安全体系结构框架的构建、信息安全技术方案的研究及实施、信息安全运行管理策略及各子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等,为确保电网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各级电力企业建立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体系,确保电网安全、稳定、优质、高效、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1.
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众多好处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突出的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安全产品和信息系统固有的敏感性和特殊性,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在大力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最不能忽视的就是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和网络安全关系国家安全。必须要坚持“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原则,努力提高信息和网络安全的研究开发水平,建立信息安全标准,完善相关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执法、监督体系,形成公平、…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信息安全建设是涉及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本文结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全面信息,在对计算机循序系统详细的需求分析基础上,依照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安全设计目标和计算机安全系统的总体规划,设计了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3.
《认证技术》2012,(6):62-62
课程内容人是信息安全中最薄弱的环节,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是信息安全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由必维国际检验集团推出的信息安全管理与工厂服务管理意识课程,以生动详实的案例,展现了信息安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触发普通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管理与IT服务管理意识培训课程,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发生过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从而让员工更易理解和  相似文献   

14.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是一项技术复杂度高、管理程度较深综合型系统工程,深入探究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构建电力系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综合思考我国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现存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电力系统信息安全保障对策,从而促进了电力系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罗思 《中国标准化》2006,(10):57-57
8月31日俄罗斯银行信息安全标准协会与信息系统研究院组织讨论会,主题为“俄罗斯银行标准CTO BP И BBC-1.0俄联邦银行系统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与应用”。研讨会上讨论了信息安全培训方面的实际问题,介绍了俄罗斯银行现有标准、现状和金融信贷方面的信息安全方法指令。  相似文献   

16.
赵永彬  刘颖 《认证技术》2012,(12):72-73
由于国网公司"SG186工程"的竣工及其深化应用的整体部署,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简称"辽宁公司")将信息安全与信息系统按照"三同步"原则,在近几年的信息安全工作中,基本建立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在分区、分级、分域防护原则的基础上,将辽宁公司各业务单位的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划分为边界安全防护、网络环境安全防护、主机系统安全防护及应用安全防护四个层次进行安全防护措施设计。同时,根据信息安全工作的需要,公司制定了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在IT服务的规范化方面,公司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开放化和网络共享化的世界里,个人资料和数据信息在网络上的流通不可避免。然而,在信息和数据的传递过程中,面临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个人信息的流失和重要数据的泄露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信息防护体系是保证互联网能够健康运营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内容和构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一些措施,希望对净化互联网环境,保证网络信息安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政府部门在业务中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安全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建设方面,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问题。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信息安全问题,但是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发现,即使采购和使用了足够先进、足够多的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仍然无法避免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并不只是技术过程,而是一个综合防范的过程。本文在介绍信息安全相关标准与管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现状,从电子政务建设的安全需求出发,阐述了构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意义:并针对我国当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策略:以期为我国政府部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中就信息网络安全内涵发生的根本变化,阐述我国发展民族信息安全体系的重要性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的必要性。论述了网络防火墙安全技术的分类及其主要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陈伟 《中国科技博览》2009,(17):273-274
文中就信息网络安全内涵发生的根本变化,阐述信息安全体系的重要性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的必要性。着重研究了网络防火墙安全技术的分类及其主要技术特征及在高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