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创造性的数据业务性能端到端优化 3G的到来推动了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数据业务性能逐渐成为运营商和终端用户共同关注的重点,因此,全面、系统的数据业务端到端性能评估体系和高效优质的网络优化就显得至关重要.网络性能问题不是单一片面的问题,很难用简单统一的方法进行处理.另外,数据网是一个完全动态的网络,需要的优化周期更长,优化方式也更加复杂.因此,需要变被动式解决问题的优化方式为主动预防式优化保障,在这种思路下,应尽量做到提前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端到端神经网络通信系统的泛化能力改进及自编码器优化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端到端通信系统改进方案。该方案在自编码器结构中引入一维卷积层(Conv1D),通过对参数的重新设计,优化了网络性能。发送端采用多层Conv1D对输入序列进行特征提取,通过训练获得发送信号的最佳调制和编码方案;接收端同样采用多层Conv1D,来恢复受到噪声污染的符号。仿真实验表明,在不同输入比特长度及编码速率条件下,所提系统表现出了良好的泛化能力。并且,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和瑞利衰落信道下,训练模型的误码性能与传统的调制方式性能相吻合,验证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此外,对于数字传输常见的突发信道,所提方案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获得1 dB左右误码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面向6G多样化场景下对高性能和低复杂度的传输需求,通过将AI架构引入无线传输收发方案的联合优化,打破基于模块化物理层设计方法和传统信息论的局限,一种基于AI的端到端语义编码传输方案被提出。首先,为了克服未知衰落信道下无法通过反向传播联合训练发射机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CGAN的两子网架构及分阶段训练方法,有效消除衰落信道的影响。其次,进一步提出了语义信道联合编码的系统架构,在端到端的联合优化方面具有优势。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通过对语义编码和传输的联合优化提升了系统性能,并适用于实际通信中信道未知场景,具备灵活性、智能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开发的客户信息化端到端监控系统.系统监控的对象涵盖了数据专线、语音IP专线、GPRS专线、短信专线等多种基础业务客户端设备.系统统一采集各种业务相关的性能数据、拨测数据和故障投诉处理数据,以设备树图、客户树图、网络拓扑图等灵活的方式呈现信息化业务整体情况,并且跟踪业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陈鸣  周骏  常强林  高屹 《通信学报》2006,27(5):100-106
将具有网络测量智能的探针移动到用户端系统中,再通过Web浏览器控制其测试参数并显示测试结果,这种端到端故障诊断系统能够方便、迅速地诊断出网络故障,结合使用网络测量策略系统更容易改变测试条件和增加测试功能.提出了基于智能代理的端到端故障诊断系统的体系结构,讨论了其实现技术并介绍了相关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客户的上网体验,需要建立一套贴近客户感知的业务质量评估体系;需要贯通手机上网“端管云”各个环节,分析定位质差问题、开展优化提升。本文介绍了一种手机上网业务质量端到端分析方法和系统,基于4G信令构建业务感知评估体系,通过业务端到端分析模型定界到业务质差环节。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TTP总线时间同步机制和基于中断方式的端到端数据传输模式,以及节点间时间同步、端到端时延和抖动等参数,设计了同步精度和时延测试方法,构建测试原型系统和配置场景并开发测试用例。结果表明,各节点间的时间偏差小于总线配置场景所允许的同步精度上限5us,端到端时延263.30~267.43us。因时间槽设置为250us,可知主机应用层与总线控制器同步方式下数据传输的端到端时延主要取决于时间槽所占时间。此测试方法和所用的原型系统可用于TTP总线通信系统设计和部署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彩信的业务流程,结合中国移动某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彩信端到端成功率的现状,以及影响这一指标的各种因素,并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给出了提升彩信端到端成功率的措施与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移动自主研发了基于用户体验的端到端业务与网络质量评测工具,实现端到端业务质量和性能评测,实现现网真实"用户感知"的可测、可量、可知.基于用户体验的4G端到端业务与网络质量测试工具是面向业务质量和移动互联网网络测试的专业工具,支持Android、iOS操作系统,贴近用户的真实使用场景,实现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端到端业务质量评测,具备基础通信、网络性能、用户体验、终端性能等测试能力,能够从用户的角度反映实际业务和网络的运行情况、性能质量.该工具多个版本全面支撑了中国移动全网4G试商用城市验收测试、4G全网常态化端到端服务监测,填补了业内自有用户体验评测工具的空白,受到多方好评.  相似文献   

10.
崔希宁  杨超 《电信科学》2007,23(8):47-51
北京移动在2006年10月完成了计费系统的升级上线,此次采用了业界具有争议的COTS(commercial off-the-shelf)方式,对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其COTS应用的性能维护管理是其他运营商所关心的,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这次北京移动与Veritas公司合作的在COTS方式下的BOSS性能管理项目和其具体实施情况,提出并论述了面向电信业务的端到端的性能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赵洪华  陈鸣 《电信科学》2007,23(1):60-64
网络可用性和网络性能是网络监测系统主要监测的对象,目前国内外的网络监测系统大都采用综合监测网络性能和网络可用性的方法.本文分析了综合监测方法的特点,指出了综合监测方法在监测网络可用性时存在的问题,尤其当网络规模扩大时,这种问题更为严重,由此提出了一种分离监测网络可用性和网络性能的方法SNPNA.数学分析与实际测试结果表明,SNPNA能够提高网络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12.
IP网络性能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网络性能指标是网络测评的基础。本文从网络测评的不同角度对IP网络的性能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了一种能系统反映IP网络性能的指标体系,并给出了IP网络性能指标体系的形式描述。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泛化指标和确定性指标的概念,探讨了确定性指标的内容有及描述框架。该研究突破了目前IP网络性能指标体系研究的简单性、局限性,对IP网络测试和性能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WLAN的Mesh网络和PMP网络性能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无线Mesh网络是一种高速率、高容量的分布式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可以解决“最后一英里”瓶颈问题的网络。介绍了无线Mesh网络的结构、特点和应用,分析了DSR路由协议,研完了在DSR路由协议下,基于WLAN的无线Mesh网络的性能,比较了在负栽相同的情况下,基于DSR的Mesh网络和与其具有可比性的PMP网络的性能,得到在同等负载的情况下,Mesh网络的性能优于PMP网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The objective in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and demonstrate the capability of applying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echniques to maintain the network integrity of a packet-switched network. Here a new technique called performance trending is presented, in which key network parameters are monitored and network failure is predicted. A typical packet-switched network is simulated to verify performance trending for network performanc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5.
IP网络性能特征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纪其进  董育宁 《通信学报》2004,25(3):151-160
以Internet为代表的IP网络正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但在当前的Internet上支持实时媒体应用仍然是一个难点。为了能够在尽力而为的IP网络上支持多媒体的应用,需要深入地理解网络性能特征。网络性能特征的研究包括对网络进行测量、建模和分析,定量或定性地得出网络的性能指标,从而有效地对网络进行预测、控制和使用。本文对已有的网络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和验证,得出了IP网络通信平台的基本性能特征模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神经网络理论的拓展,神经网络模型在图像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上下文聚合网络实现双边滤波器算子逼近,分析其图像去噪性能。结果表明,逼近双边滤波算子的上下文聚合网络能够实现图像降噪,改善图像质量,且处理效果优于传统的双边滤波器。此外,对比分析了上下文聚合网络和去噪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去噪性能。相比于去噪卷积神经网络,逼近双边滤波运算的上下文聚合网络处理多幅图像的速度更快,时效性更好,且随着处理图片数量增多,性能越优。相反,去噪卷积神经网络的去噪性能更优,但处理速度慢。  相似文献   

17.
In a typical sensor network, nodes around the sink consume more energy than those further away. It is not unusual that limited energy resources available at the nodes around the sink become the bottleneck which confin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hole network. In this letter, we firstly present our considered bottleneck zone in a general sensor network scenario. Then, the effect of the bottleneck zone on network performance is investigated by deducing performance bounds imposed by the energy resources available inside the bottleneck zone. In this letter, both the performance bound in terms of network lifetime and the performance bound in terms of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re explored. Finally, the ways by which network deployment variables may affect the performance bounds are analyzed.  相似文献   

18.
黄荣 《电子测试》2020,(9):84-85
针对网络切片的业务性能要求,从5G子切片技术和核心网切片业务性能保障两方面进行研究,认为通过接入网、传输网和核心网的子切片的隔离技术,特别是核心网的逻辑隔离和物理隔离技术能够确保切片独立的网络资源;通过核心网的业务连续性模式和流量分流模式的选取可以保障网络切片需要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网络性能管理在功能和性能上存在的不足,旨在提出一种基于策略的网络性能管理方法,该方法能实时监测网络的运行情况,及时了解网络运行的性能状态,根据预定的策略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大大减轻管理员的操作负担,实现一定的智能化管理。论述了基于策略的性能管理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工作原理。通过性能管理软件在检测到链路误码率增大时,采用策略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的实例,验证了基于策略的智能化性能管理。  相似文献   

20.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an entire network is vital for the Internet development and also a great challenge to the Internet community.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twork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maximizing deviations (NPEMD for short)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an entire network in a quantitative way.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the external properties of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matrix model and applies the uncertain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theory. Two sets of experiments are designed, which are based on typical network topologies and stochastic topologi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from various aspects this novel method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in evaluating the overall network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