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金代杰出的文学理论家,王若虚文论思想在批评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他继承了为文重"意"的精神,将本属哲学的范畴的"真"以极大的热情纳入其批评体系,来彰显文章的本色之美,使得"真"成为金代文论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左传>一直有"真"、"伪"的争论,直到近年,<左传>为真经方为定论.据此推断"卫鹤公好鹤"在先秦两汉典籍中的记载,可能出自同一或不同的史料来源.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仅是矛盾"和"矛盾被证"、辩证"鹰"派的反驳和逻辑派的回应、几个悖论的消解等,评述了维特根斯坦和哈克的"自涉"、克林的"悲观"情怀,批评了爱因斯坦的"轻率概括",突显出谬误学、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如何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这一工科专业难点问题,提出实践教学到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即整体布局,系统推进;同时突出实现该设计的"双轨驱动"建设,即校内"真题真事真做"科教融合和生产性企业"真厂真事真做"产教融合。并以材料类专业为例,深入开展具体探索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概论课"的核心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中之重的内容.将服务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依据"四步""四结合"重构教学内容,以解决"四真"问题切入点确定教学目标,依托教学平台建立课程资源库,结合专业实践开展教学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阶段、四环节"的教学模式,采用"双进教学"方式打通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壁垒,有效解决了"四真"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克里普克<真理论纲要>一文批评了塔斯基的经典解悖方案,提出了解决悸论的新方案,在语义悖论乃至整个悖论研究中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剖析克里普克解悖方案的3个核心概念--"真值间隙"、"有根性"、"固定点",有助于我们深入探讨悖论语句的特点.通过与塔斯基经典方案的比较,可以发现克里普克解悖方案在技术上和直观上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随感录"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所首创的报刊专栏,"随感录"以其独特的言说方式在它的周围聚集了一批"五四运动"的主将,成为他们抨击封建思想文化和不良时政的一种理想方式.他的开创者陈独秀不仅首创了"随感录"这种讲究时效性、新闻性的杂感类专栏,启发了当时的许多报刊纷纷仿效并开辟了"随感录"以及类似的专栏,为当时知识分子开拓了一种新的批评空间;同时"随感录"也成为了一个文体概念,陈独秀首创的这一文体成为了中国现代杂文的雏形,并为日后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与胡适关于红学研究著名的"索隐派"与"考证派"的论争,提出并揭示了现代文学批评发生期中国小说批评滥觞的主要倾向与特征.就研究对象和目的而言,蔡元培注重小说批评的政治功用与实践品格;胡适确立了现代作家研究的批评方向.研究方法上则西学盛行,科学主义占据上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西方人文社科领域的"物转向"思潮对文学批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小说《孩子们的书》中丰富的物质细节书写不仅体现了拜厄特对"物"与人关系的深刻反思,更突出了"物"作为具有主体性的行动者,在世纪之交的英国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在新物质主义批评的观照下,作品中与自然、艺术、日常有关的"物"都呈现出了不同形式的"活力"与"生命",考察它们在叙事中如何对主体施事,如何影响人物的行动并推动叙事进程,以及探究"物"如何影响人物的自我身份建构,这对理解作家的创作意旨和文学审美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代绘画艺术远承唐宋五代之精华,近继北宋之传统,同时还结合了自己本民族的特色,曾一度隆盛。从金代题画诗发展的三个阶段入手不难发现,金代早期,在灭辽克宋的历史背景下,金代绘画从契丹画风向李公麟风格转变;金代中期,"南北讲好,与民休息",金代绘画进入了汉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不仅画材、题材丰富,画家的审美情趣高,而且诗画唱和兴盛;金代后期,国势衰退,社会凋敝,画家内心多怀伤感忧患之情,金代绘画转向表现画家的内心世界,其画已不在画,而更多在于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