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非构造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尔嘎朗图凹陷是二连盆地勘探程度较高的凹陷,剩余资源量较高,勘探潜力较大。综合评价认为,沿主力生油洼槽的宝饶内带勘探潜力巨大,是该凹陷寻找非构造油气藏的主攻方向。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深化地质认识,加强了沉积、储集层预测等各方面的研究力度,精细评价、精细井位标定,突破了该带的勘探,发现了千万吨级的整装规模储量,勘探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对今后继续开展非构造油气藏的勘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稠油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吉尔嘎朗图凹陷位于二连盆地乌尼特坳陷西南端,为一北东走向,北断南超型凹陷,是早期沉陷、后期抬升的单旋回断陷。断陷内存在两种成因稠油:原生稠油和次生生物降解稠油。它们的形成机理和地质地化特征不同。原油的地化分析表明,吉尔嘎朗图凹陷西南斜坡区稠油藏是轻度-中度降解的低熟稠油。  相似文献   

3.
吉尔嘎朗图凹陷为二连盆地一个富油凹陷,历经3轮勘探相继发现稠油油藏、常规构造油藏及构造一岩性油藏,展示该凹陷构造油藏与岩性油藏并存、稠油油藏和常规稀油油藏成带的特点,但油藏类型多样,油气富集规律复杂。通过从构造油藏勘探转向岩性油藏、从斜坡向洼槽转变、从浅层向深层持续勘探等思路转变,实现了富油凹陷的持续发现,并总结了取得成功的启示,指出只有不断地转变思路、深化认识,才能不断取得新发现、大发现。该凹陷仍有5000×10^4t剩余资源可供探索,通过解剖已知油藏、分析油气赋存规律,认为斜坡带宝饶构造两翼是构造油藏继续扩大规模的重要方向,洼槽区岩性油藏勘探潜力较大,致密油领域是发现规模油藏的重要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4.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低煤阶煤层气勘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连盆地群低煤阶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煤层气富集和主控因素认识不足,制约了开发实践。以吉尔嘎朗图凹陷为重点,对二连盆地群的构造、沉积、水文、物性和含气量分布进行精细解剖,总结了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二连盆地群具有断陷小湖盆和残留盆地的特点,分割性强。煤系主要发育中、下侏罗统阿拉坦合力群及下白垩统巴彦花群赛汉塔拉组两套含煤建造,以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煤层层数多且与砂泥岩叠置发育,煤层倾角平缓。针对研究区"浅部低煤阶、平缓厚煤层、多层砂煤组"的特点,建立了符合吉尔嘎朗图"斜坡区正向构造带富集模式",提出在煤层气勘探中应注意优选埋深适中、相对高渗、高含气量的"甜点区",并需要规避断层,在向斜两翼、背斜和单斜地层中寻找高产区。优选部署的吉煤4井在埋深430~470 m煤层段获得大于2 000 m~3/d的产气量,证实中国低含气量、厚煤层的褐煤区煤层气可以获得高产工业气流,有助于推进低煤阶煤层气资源的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5.
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腾格尔组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综合利用岩心和测井资料建立起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腾格尔组基准面旋回的地层响应模型,通过对钻、测井资料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腾格尔组识别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1、LSC2和LSC3,建立了腾格尔组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研究基准面旋回与砂体发育规律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结合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的勘探实践,阐述了赛东洼槽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有利条件.按照"下洼寻找岩性油藏"的勘探思路,通过资料重新处理、老井复查、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层序划分和沉积体系研究、精细储层地震反演等技术攻关的研究表明,赛东洼槽烃源岩发育,具备形成岩性地层油藏的有利沉积构造背景,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腾一段顶部和腾二段底部储层成藏条件好,是赛东洼槽内寻找岩性油藏的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7.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综合利用岩心和测井资料建立起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腾格尔组基准面旋回的地层响应模型,通过对钻、测井资料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腾格尔组识别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1、LSC2和LSC3,建立了腾格尔组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研究基准面旋回与砂体发育规律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为中生代断陷湖盆,断裂不发育,只是简单半地堑结构。按照层序划分的原则,识别出乌里雅斯太凹陷6个层序界面,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层序S1(阿尔善组)和层序S2(腾一下亚段)是凹陷主要含油层系,层序S1储油砂体主要为扇三角洲,表生成岩作用和后期溶蚀作用改善储集条件,油气主要受剥蚀面和成岩岩相带共同控制。层序S2储油砂体主要为受坡折带控制的湖底扇,并形成独立的储油单元。  相似文献   

9.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岩性油藏勘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巴音都兰凹陷典型的反转型凹陷,构造与有利储集相带不匹配,地震资料品质差等不利因素,通过对构造、层序、沉积、储层等多种控油因素综合地质分析认为,由于构造反转作用,在所形成的大型鼻状或反转背斜构造背景下,阿四段高位体系域进积型扇三角洲沉积于构造的翼部,其前缘砂体夹于湖相暗色泥岩之间,在正向构造的中低部位易形成岩性圈闭。巴Ⅱ号、巴Ⅰ号和包楞构造等翼部为有利靶区,经过多期沉降、多期反转的构造演化,有利于多种类型岩性圈闭的形成,扇三角洲前缘相分流河道砂和次生孔隙发育带控制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0.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隐蔽油藏勘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巴音都兰凹陷的油气勘探经历了20余年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通过深入细致的综合研究,抓住了制约油气勘探的关键因素和创新思维,于2001年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开创了二连探区隐蔽油藏勘探的先例。文中较详细地回顾了该凹陷的油气勘探历程,阐述了其复杂的地质条件,详实地总结了突破的过程及创新思维,并提出了类似凹陷油气勘探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赛中洼槽岩性油藏勘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赛汉塔拉凹陷是典型的单断断槽式凹陷,在构造油藏勘探步入低谷的情况下,提出转变勘探思路"下洼寻找岩性油藏"的大胆设想,通过重新处理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层序划分和体系域研究、精细地震资料解释和精细储层地震反演等技术攻关,选准有利目标取得成功;其洼槽带的油气成藏条件仍然受控于构造背景、油气资源和沉积砂体分布;其岩性油藏主要分布于洼槽带具有构造背景的部位;油藏类型以岩性上倾尖灭油藏和透镜体岩性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12.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已有30多年的勘探历史,构造勘探程度高,岩性油藏勘探程度低。通过对阿南洼槽构造特征、油源条件、层序地层、沉积储层特征、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成藏模式等综合地质研究,目的是寻求阿南洼槽岩性油藏勘探的突破。研究结果表明:阿南洼槽构造演化形成多种类型地质结构;优质烃源岩发育于腾一下亚段和阿四段;阿三段、阿四段及腾一中、下亚段层序地层的分布具有不同的规律;发育阿三段、阿四段常规储层和腾一下亚段非常规储层;不同构造单元形成不同类型岩性地层油藏成藏模式。分析认为,阿四段和腾一下亚段是阿南洼槽岩性油藏和致密油潜力勘探层系;阿南背斜、吉和鼻状构造、哈南基底升降背斜等大型构造翼部是岩性油藏勘探有利区;洼槽区腾一下亚段是致密油藏勘探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3.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面临圈闭识别难度大、油藏形成条件预测难度大等技术难题。二连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的岩性、地层油藏勘探中,为解决上述难题,探索、实验和应用了大量先进适用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地震处理、高精度层位标定、三维可视化解释、地震多属性分析、储层反演、油气层综合评价等。应用实践表明,这些技术方法在油气藏圈闭预探、圈闭评价和油藏描述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同时,还探索、总结了较适用于不同阶段的隐蔽油藏勘探技术方法系列、研究线路和运用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油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松辽盆地南部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已发现的岩性圈闭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目前松南共发现6种岩性油气藏类型: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水动力圈闭油气藏及泥岩裂缝油气藏。通过总结,认为松南岩性油气藏具备5条成藏规律,还有近10×108t的勘探潜力,下一步的勘探重点仍然是西部、西南及东南三大沉积体系的前缘地区。  相似文献   

15.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大王庄东断层下降盘岩性油藏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王庄岩性油藏是华北油田近年来隐蔽油藏成功勘探的一个典型范例。通过分析发现大王庄东断层下降盘根部负向构造区具有形成带状砂岩岩性油藏的条件,进一步采用"老井复查寻找砂体含油线索、多种储层预测方法综合运用、滚动式的研究与钻探的勘探技术方法",取得了岩性隐蔽型油藏勘探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功勘探为例,系统阐述了层序地层理论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所起的指导作用,区域层序地层研究指明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方向,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提供勘探井位。同时,针对三角洲前缘带岩性地层油气藏具砂泥岩薄互层、断裂系统复杂、低孔低渗储层导致油层电阻率低和产能低等特点,系统陈述了先进实用的勘探技术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步骤和各步骤所对应的研究成果、图件和技术保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7.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勘探方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二连盆地、冀中坳陷近几年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研究与实践表明,高勘探成熟区富油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是寻找规模整装富集储量的重要勘探领域。开展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要树立富油凹陷不同类型油气藏在“不同构造单元、不同区带、不同层系、不同沉积体系、不同沉积相带、不同储层类型三维空间复式连片分布”的新勘探理念。在勘探思路上实现“由正向构造带向负向构造区;由构造带高部位向构造带翼部;由构造带向岩相带、坡折带、超覆带、侵蚀带;由环洼到洼槽;由单一油气藏类型向多种油气藏类型”的五个转变。其勘探技术方法包括岩性地层油气藏有利区带优选评价技术方法;岩性地层圈闭落实评价技术方法;岩性地层油藏预探评价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震、钻井、录井及测井等资料,建立了高邮凹陷第三系至白垩系泰州组层序地层框架,划分出2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儿个三级层序,将戴南组划分为SⅢ5、SⅢ6、SⅢ7共3个三级层序和8个体系域。通过地震精细解释。研究区无有效的构造圈闭;利用地震反演技术.对研究区储层进行了预测.落实了13个岩性圈闭。并通过钻探证实了岩性圈闭的含油气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