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兴怀  王利民 《四川建材》2010,36(2):244-244,246
施工签证作为发包人现场代表与承包人现场代表就施工过程中涉及的责任事件所作的签证证明,是工程结算时的重要依据,这些签证如何计量和计价,审计人员应该根据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作出正确的理解,按照风险分担原则,分清责任,是属于承包商的措施项目所包含的内容,还是属于业主或承包商应该承担的风险,从而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  相似文献   

2.
现场签证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点内容,通过签证能明确界定业主和承包商应履行的合同责任,可作为竣工决算和工程结算的凭证。本文主要针对新时期加强施工现场签证管理的措施进行分析,旨在突出签证管理在工程变更及协商管理上的作用,以减少签证的原则为主,将管理措施落实到设计、施工各环节,以便保证施工质量及进度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3.
施工现场签证,是指发包人与承包人双方代表就施工过程中涉及的责任事件所作的签认证明,以书面形式记录施工现场发生的量与价等费用,是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办好现场签证,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盈利水平,因此,对施工单位而言及为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分析了签证质量现状,具体探讨了如何办好现场签证。  相似文献   

4.
从造价控制角度看工程施工现场签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施工现场签证是指业主与承包商根据发承包合同约定,就施工过程中涉及合同价之外的责任事件所作的签认证明.它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点.文章对当前施工现场签证现状进行分析,从造价控制角度提出了如何加强施工现场价格签证管理.  相似文献   

5.
结合具体工程案例,讨论了建设工程现场签证的的概念和特征、分类和引起合同价款的调整程序。现场签证是施工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是工程结算时重要的法律文件,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法律性质和法律效力。项目参与主体对现场签证有重要影响,主体行为不当是现场签证的法律风险产生、扩大和传导的主要原因。承发包双方对现场签证约定不明,重视不够,或双方主体存在利益博弈,对项目建设中的矛盾纠纷在不同的建设阶段的处理方式不同,都易导致工程结算纠纷和法律风险。应通过完善法规制度,加强施工合同管理,规范承发包双方在现场签证中的行为,增强理解互谅互让,达到防范现场签证法律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陈兆恩 《广东建材》2008,(2):156-158
现场签证是在施工现场由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负责人共同签署的用以证实施工活动中某些特殊情况的一种书面手续。施工中如果把握好现场签证的质量可保障企业利益,因此,加强现场签证的管理工作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国际EPC工程风险分担原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国际总承包工程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FIDIC《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探讨了国际EPC/交钥匙工程合同双方风险分担机制和原则。从合同价格模式、现场数据、设计责任、不可预见困难、业主风险等方面,总结出EPC项目新的风险分担原则,即业主过错无责任原则和承包商无限风险原则。在EPC工程实践中,承包商应充分考虑EPC特殊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风险费用,树立正确的风险态度,重视重大风险因素的应对。  相似文献   

8.
现场签证是施工过程中承、发包双方,就费用、工期、损失等施工活动中某些特殊情况达成的补充协议,具有鲜明的契约特点,是施工索赔的主要证据,也是施工过程管理、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工程成本、施工进度和施工企业经济效益。通过对工程现场签证的基本特征、重要环节、存在问题及各种不当签证形式的分析,对现场签证范围、管理措施、价款结算、审计风险、人员素质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变更、索赔的基础是规范的现场签证,是承包人获得经济利益的保证。结合自己多年的现场施工管理,对现场签证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规范的现场签证应该满足的几项基本特性,并就如何做到变更、索赔现场签证的规范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旨在为变更、索赔的签证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际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国际工程承包实践 ,建立了国际工程项目施工风险模糊递阶辨识模型 ,定性分析了在施工阶段承包商所面临的施工风险 ,将有关施工风险分为技术风险、现场条件风险、设备风险、材料风险、人员风险五大类。并在此基础上 ,按照风险管理理论 ,为承包商在辨识国际工程承包中可能出现的施工风险和制定管理措施时提供基本方法和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从工程实际出发,探讨工程现场签证、零星委托的有效管理方法,并以某核电站核岛安装承包商现场签证及零星委托的管理为例进行相关实证研究,为解决目前核电站建设项目的现场签证及零星委托的管理提出可资借鉴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对签证和索赔的权利、时限、程序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建筑承包商在实践中却往往不重视这些规定,经常超过合同约定时限要求发包方签证和索赔,以致丧失权利,严重降低项目经济效益,增加不应有的建造成本。  相似文献   

13.
汪榆芳 《云南建材》2010,(8):415-417
工程实体的形成、工程成本及费用的产生和变更,都集中在建设工程的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对成本控制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工程造价由货币形态向实物形态转化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完善的、严密的合同来规范和管理承包商的施工行为,重点控制施工中的设计工程变更、现场签证,避免索赔甚至对承包商进行反索赔,进行有效地动态控制造价,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门窗》2017,(4)
工程造价控制应该从投资决策阶段开始,经过图纸设计、工程招标、施工到工程竣工整个过程实施动态的管理,但由于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周期中最长的阶段,涉及因素最多最复杂的阶段,大部分建设项目在此阶段会由于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增加投资,同时施工单位也在此阶段利用现场签证来提高自己的经济收益。所以加强对现场签证的监督管理和审计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小余 《城市建筑》2013,(4):146-147
现场签证是在施工现场由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负责人共同签署的用以证实施工活动中某些特殊情况的一种书面手续。现场签证中人为因素多,管理困难,可能引起的争议大,直接影响了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加强现场签证管理,是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工程实体的形成、工程成本及费用的产生和变更,都集中在建设工程的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对成本控制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工程造价由货币形态向实物形态转化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完善的、严密的合同来规范和管理承包商的施工行为,重点控制施工中的设计工程变更、现场签证,避免索赔甚至对承包商进行反索赔,进行有效地动态控制造价,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罗怡 《中州建设》2006,(6):68-68
签证是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已订合同的一种动态调整和补充,是承包商乃至业主都较愿意采取的一种现场约定方式。  相似文献   

18.
叙述监理工程师在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责任的区分和分寸的把握。施工单位作为施工的行为主体,对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承担责任,即“不论雇主代表是否给予了批准或同意,承包商应对全部现场作业,所有施工方法以及全部工程的完备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承担全部责任”。监理工程师的审查是一种第三方审查,因而对施工组织设计所承担的责任是不同的。但是按法律法规的规定,监理单位“承担监理责任”。所以监理工程师也不能掉以轻心。监理责任的大小取决于监理工程师审批时分寸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多事件干扰下工期延误索赔原则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基于法律的公平与正义精神,本文研究多事件交叉干扰下工期延误索赔的责任归属判断和责任比例测量原则,试图在遵从法律所规定的基本原则前提下,为项目各方协商解决争议,为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提出定性定量的理论见解。对照以FIDIC为代表的国际惯例和中国的GF-1999-0201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规定,指出在多事件交叉干扰条件下,传统的施工合同索赔责任划分与计算的三种观点存在如下缺陷:初始事件原则违反了公平原则;不利于承包商原则既不符合逻辑,又违背公平原则;责任分摊原则没有解决定量问题。同时这三种观点在同一案例处理中彼此独立,非此即彼。文章提出并从法律、项目合同当事人的根本利益和实践角度,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论证了多事件交叉干扰条件下工期延误索赔的“工期索赔雇主责任优先,费用索赔承包商责任优先”命题,简单表述为“工期从宽——费用从严”原则。这一原则的含义是,在多事件交叉时段内,只要存在雇主责任或雇主风险,即给与承包商工期补偿;与此相反,只要存在承包商责任或风险,则承包商的费用索赔均不成立,同时,存在承包商责任时,雇主的索赔成立。文章对几种不同观点下的计算结果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施工阶段如何有效进行施工现场签证的价格控制,是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文章作者通过多年来的工程造价结算审核发现在现场签证中存在许多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作了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完善和控制现场签证的四方面具体措施。值得工程造价管理和投资控制人员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