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本文介绍苏联彩色电影正片ЦП-11的特性和结构。该工作系于1980年由国家照相化学设计院和肖斯卡生产联合组织(CBEMA)共同完成。ЦП-11多层彩色片与ЦП-8P不同,它改变了乳剂层的排列,而且乳剂层为辅助明胶层—中间层所隔开,中间层的厚度为1.0~0.5微米。为降低Ⅱ类显影的垂直效应,其中加入了彩色非扩散型成色剂。 相似文献
3.
“均一性”是感光材料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电影胶片能够按轴号使用而得到令人满意效果的基础。国内的有关文件,对均一性的控制指标和测定方法,已作了明细的规定。但是,对取样的数量和方式,却没有具体规定。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谈一下多年来,我们做均一性测定的一点体会。 由于种种原因,早期的国产彩色正片,在乳剂涂布方面往往问题很多,使得生产出来的拷贝,有时画面闪烁,有时本与本之间,或一本的头和尾之间,颜色、密度不接,相差太远。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均一性的测定工作。测定的 相似文献
4.
5.
富士公司最近出售了新型彩色电影正片HP8814/8824(35mm/16mm),代替现型富士彩色正片8813/8823。新的彩色正片改进了从强光到深阴影部的色调与彩色还原,并改善了肤色和中灰还原,提高了胶片感光度。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吉伐公司曾生产过985型吉伐彩色正片。这种胶片的加工是以含有2-氨基-5-二乙氨基甲苯单分子盐酸盐(CD-2)彩色显影剂为主剂的显影液加工的。1974年,吉伐公司又生产了一种改进的986型彩色正片。这一胶片保持了985型胶片的彩色饱和度、锐度和感光度等性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改进了胶片的颗粒性,因而它可以适应各方面的要求,特别是适用于窄胶片上。 相似文献
7.
8.
制备彩色电影正片的主要技术措施厦门感光材料有限公司张景禹虽然我们没有直接拿到柯达公司5384型彩正的配方,但根据它的发展过程、沿用习惯及多方面的考察了解,可归结出以下几个方面。1.在基本乳剂方面从70年代末,柯达公司几乎对所有卤化银正性材料,都沿着高... 相似文献
9.
伊斯曼—柯达公司在1977年第119届SMPTE 学术会议上,首次介绍了过硫酸盐(过硫酸钠)漂白方法。第二年,在120届 SM-PTE 学术会议上,又扼要讲述了在商业试验方面的成功经验,披露了伊斯曼—柯达公司有关此项工作的最新资料。介绍过硫酸盐漂白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代用漂白液。 相似文献
10.
化工部第一胶片厂生产的《乐凯》5244型彩色正片已于1989年9月在保定召开鉴定会。与会者一致认为,5244型彩正具有高温快速的特性,能适应ECP-2工艺的加工,其主要照相性能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这是我国胶片工业从黑白到彩色,从水溶到油溶,从常温到高温,迈上了一个新的台 相似文献
11.
12.
炭黑防光晕层(以下简称炭黑层)系聚合物粘合剂的炭黑分散体在胶片背面的涂层。它不像染料防光晕层在显影液中因染料被还原退去颜色,而是靠其中的粘合剂在碱性溶液中的离子化生成可溶于水的盐被除去。为了不使彩色片炭黑层在加工中污染药液,必须在显影前将它完全除掉。若工艺不当,势必影响去除效果。因此,从彩色片背面去除炭黑层的工艺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新型彩色电影负片——伊斯曼高速日光型彩色负片5297/7297,适应于日光曝光,推荐曝光指数为250。胶片有35毫米和16毫米两种规格。这种胶 相似文献